見皇太極的情緒有所緩和,哲哲這才幫襯道:“大汗得空的時候,便去西屋瞧瞧布木布泰吧,海……她走了以後,布木布泰一個人又怕生,也不知道四處走動,交些朋友,整日都悶在屋裏彈琴呢。”
“嗯。”皇太極淡淡地答應了一聲,卻沒怎麽記在心上。
哲哲隨即轉開話題,與他聊起近來馬喀塔的趣事。
馬喀塔已經三歲了,能走能跳,不僅如此,行動起來可謂是風馳電掣。好幾迴還誤打誤撞地跑到了汗宮去,爬上皇太極的桌案,將他的奏折翻得亂七八糟。
好在皇太極也不生氣,隻是一本正經的對著三歲大的女娃講道理,從女四書講到了天下事,馬喀塔一邊吃著手,一邊呆呆地望著她阿瑪,口水哈喇流了一肚兜。
過了幾日,皇太極下了早朝,正要迴汗宮歇息,路過西苑的時候,刹然聽見一聲聲悠揚的琴音從屋裏傳來。
深冬的寒風唿嘯,零星飄散的幾片雪花落在他肩頭。他放慢了步子,循著琴聲,踱步到門口。
正巧這時蘇茉兒推門而出,準備添些炭火,卻直直地撞見了皇太極,驚唿道:“汗、大汗——”
皇太極未出聲責罰她,隻是安靜地駐足聆聽著,屋中的人正彈得入神,並未覺察。
直至一曲末了,布木布泰才抬頭瞧見門口站著的人,娩娩地請安:“見過大汗。”
皇太極一步邁進屋中,問道:“你方才所奏……是什麽曲子?為何這般熟悉。”
“迴汗王,此曲名作‘烏尤黛’,在科爾沁草原上——”
布木布泰話未說完,就聽皇太極喃喃自語了一聲,“烏尤黛……”
“這曲子很美,恰如北風蕭蕭,琴聲嗚咽……就是有些勾人傷情。”
他走到桌幾前坐下,蘇茉兒給他奉上茶點,布木布泰難得見他一麵,遂道:“那我換一首歡快的曲子吧。”
“嗯。”
嫁過來三年了,布木布泰也蛻去了青澀童稚的模樣,出落成了娉婷伊人。
其實她的眉眼神態,與海蘭珠是有幾分神似的,畢竟是同係血緣親姐妹,尤其是方才她低頭認真地彈琴時,倒令他有幾分晃神。
太想念一個人,便有如入了魔怔,好像到哪都能尋見她的身影。
所以他才砍掉了海棠樹,便是不想睹物思人。然而即便是這樣,似乎也隻是自欺欺人罷了。
尤其是到了夜裏,瞧見那一輪明月,更是淒苦難言。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他不知道這份癡怨,還要陪伴他多久。
布木布泰一曲彈罷,麵帶桃花地抬眸問:“大汗,這一曲你可喜歡?”
“喜歡。你的曲藝,可比金國的樂工高超多了。”
“大汗喜歡,不妨常來,我也去準備些新的曲子。”
皇太極和顏悅色,吩咐蘇茉兒道:“今日就在這用膳歇息了,去喊汗宮的奴才過來吧。”
歲末,察哈爾昂坤杜棱來歸,皇太極設宴,而阿巴泰卻以“沒有像樣的皮裘”為由,拒絕赴宴。
阿巴泰對上言曰:“我與諸小貝勒同列。蒙古貝勒明安巴克乃位我上,我恥之!”
皇太極聽後,大為不滿,在宴席上道:“阿巴泰如果對本汗心存怨恨,還可以寬恕。三番二次,對諸多子弟貝勒也這般不知禮數,不做表率,反而加之蔑視,不能姑息。”
大貝勒代善與諸貝勒共同責難了他後,阿巴泰引罪,罰甲胄、雕鞍馬四、素鞍馬八。
天聰二年,春正月戊子,格伊克裏部長四人率其屬來朝。
二月二月癸巳朔,以額亦都子圖爾格、費英東子察哈尼俱為總兵官。朝鮮國王李倧遣其總兵官李蘭等來獻方物,並米二千石,更以一千石在中江平糶。
庚子,以往喀喇沁使臣屢為察哈爾多羅特部所殺,皇太極率師親征察哈爾部多羅特部,並讓多爾袞、多鐸兩位從未經戰沙場的幼弟隨征。
丁未,進敗多羅特部,敗之,多爾濟哈談巴圖魯被創遁,獲其妻子,殺台吉古魯,俘萬一千二百人還。
丁巳,以戰勝,用八牛祭天。
三月戊辰,皇太極凱旋迴京,貝勒阿敏等率群臣郊迎,行抱見禮。敖木倫大捷,皇太極賜於多爾袞“墨爾根戴青”之美號,多鐸賜號“額爾克楚虎爾”。庚寅,以賜名之禮宴之。戊子,給國人無妻者金,使娶。以貝勒多爾袞為固山貝勒。
五月,皇太極派嶽托、碩托和阿巴泰去攻錦州,毀錦州、杏山、高橋三城。又燒毀自十三站以東堠二十一座,殺守兵三十餘人。明師棄錦州,而退守寧遠。
收到捷報時,皇太極坐在汗宮裏,燃一盞燭火,黯自感愾。
時隔一年,這錦州城,他還是奪了下來。
然物是人非,今朝即便奪下了錦州,也隻是在白費氣力,無法挽迴半分從前。
……“互信互愛,相守相伴,忠貞不渝。死生契闊,與子成說。這是我對你的承諾。”
……“今生我隻願能伴你左右,除此之外,別無他求。”
……“皇太極,我不愛你了,你放我走吧!你我二人,從今往後,恩斷義絕,再無幹係。我斷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將你從前與我心,付與他人可!”
將你從前與我心,付與他人可……若這便是她給他的答案,那好,如她所願。
[寧遠]
這閹黨倒台,時人紛紛諫言,讓袁崇煥複守遼東。
崇禎帝一邊著手徹查冒領軍功之人,將之削職待辦,一邊將袁崇煥召迴,其年十一月擢右都禦史,視兵部添注左侍郎事。崇禎元年四月,命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七月,袁崇煥進京麵聖,先奏陳兵事,崇禎帝對其慰勞甚至,諮以方略。
袁崇煥當即誇下海口,隻要皇上能準許他便宜行事,他能五年之內複遼。
崇禎大喜,褒獎他有勇謀,曰:“複遼,朕不吝封侯賞。卿努力解天下倒懸,卿子孫亦受其福。”
袁崇煥叩謝之後,給事中許譽卿覺得他五年複遼的大計未免有些言過其實,問他策略。袁崇煥卻說:“我不過是看聖心焦勞,聊以相慰罷了。”
而許譽卿提醒他:“皇上英明,如何能夠隨便對待。萬一日後按照你所言的期限責效,如何是好?”
袁崇煥自覺自己所言有失,遂立即複向崇禎奏言:“遼東之事本不易竣。陛下既委臣重任,臣安敢辭難。但五年內,戶部轉軍餉,工部給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須中外事事相應,方克有濟。”
崇禎聽後,準許四部之臣相佐。
袁崇煥臨行迴遼之前,總還是有些不放心。畢竟以此前熊廷弼、孫承宗等人都因黨爭排構,而不得竟其誌,擔心一旦他去了邊關後,天高皇帝遠,朝中難免會有人腹誹他。
於是又奏書了複遼之計,應循序漸進,以守為禦,以攻為略。並坦言自己做邊疆大臣的難處,不比做朝臣,軍中事務繁瑣,難免不能善衡,招來怨恨,當以成敗定英雄,況且敵人善用離間計。陛下若愛臣知臣,臣才能沒有後顧之懼。
崇禎與諸臣商議後,將王之臣、滿桂的尚方寶劍收迴而賜給袁崇煥,並加賜了蟒袍玉帶和銀幣。
月末,袁崇煥重迴寧遠,重掌遼事,祖大壽在寧遠府上為他接風洗塵。二人暢飲至深夜方休。
袁崇煥不免問起道:“那位範姑娘,如今身在何處?”
“大人臨行前囑托我好生照看,於是我便將其收歸祖府,以備不時之需。”
“那她腹中的孩子……”
祖大壽麵不改色道:“早產,生下來不過幾日便夭折了,連名字也沒來得及取。”
袁崇煥點了點頭,若有所思道:“這孩子沒了也好。”
“此言何意?”祖大壽甚是不解。
“這一年在家中,是羨青山有思,白鶴忘機,難得清閑,卻唯獨有幾分悵然若失。”
袁崇煥慨歎道:“迴頭來想想,恐怕是‘有美人兮,見之不忘’所致吧……”
祖大壽沒有作聲,心下卻是有幾分欷籲。
“林丹汗為奪市賞,六月又滋擾了大同,殺了數萬明軍,區區右翼恐怕是抵擋不住林丹汗的,被平定是遲早的事情。眼下對付蒙古也陷入了困局,這林丹汗既不能讓他繼續胡作非為,滋擾邊界,也得留著他來對付皇太極,是打不得殺不得。皇太極近來是蠢蠢欲動,突然把劍鋒對準了蒙古,對察哈爾部邊拉邊打,看來是有意要先將蒙古收入囊中了……”
袁崇煥低頭,酌一杯酒道:“我若是此時將她納為妾侍,恐怕皇太極氣得連討伐察哈爾的心情也沒了吧?”
八月,金兵犯黃泥窪。袁崇煥令總兵官祖大壽擊郤之,斬一百八十級,獲馬騾百二十。
獲勝而歸後,正趕上中秋,袁崇煥遂在寧遠府簡單擺了幾桌宴席,也未行拜堂之禮,便將海蘭珠納作了妾侍。
漢人對待妻妾的尊卑之分格外嚴格,所謂聘則為妻,奔則為妾。要納一門妾侍,不需要三書六禮,妾不能著大紅,隻能坐小轎進門等等。
然而此在邊疆,又逢戰事,所謂酒席,也更是草率從簡,走個過場罷了。
宴散之後,袁崇煥見她整晚不吃不喝,隻是望著夜空中的一輪滿月而出神,遂問道:“在想什麽?”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她倩語一聲,微笑道:“隻是中秋之夜,勾起鄉思罷了。”
如此良辰美景之下,袁崇煥亦起了詩性,暢懷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這詩正是應景。”
“無論從前你是何人,但從今往後,你的名字都要冠於我下,形影不離,你可明白?”
“我明白。一年前,我便明白。”
她雖是笑著,那一張明豔動人的臉龐上卻唯有清冷,比那月色還要讓人覺得疏離。
袁崇煥輕咳一聲,本想說些應情之語,對上她的雙眸,開口卻又成了另外一番話。
“如果你是在擔心今晚……大可不必多慮。我納你為妾,本就是另有謀算,不會拿你如何。”
海蘭珠怡然道:“大人做什麽,都另有深意,不是嗎?妾身哪裏敢猜,豈不逾越。”
她自然而然地改口自唿‘妾身’,他聽後不免一詫,但此刻對上她的皓齒明眸,卻覺好不安逸,不願打破這份靜好。
而她的笑裏有幾分真,又幾分假,他卻也猜不透,又或許是不願猜透。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收迴心緒,負手對月道:“前日,劉興祚同我來信了。去年我曾答應過他,如果他能立功,便將之收於麾下,沒想到為魏閹所禍,不得已辭官,又是拖了一年。這一次,我不能再言而無信。隻是他記掛家人,害怕受到牽連,你可有什麽好主意?”
“自古忠孝難兩全,鮑機曾頌春秋吳國大夫伍子胥,忠孝誠無報,感義本投身。”
海蘭珠歎惋道:“其實劉興祚心裏也清楚,有些事情……終究是要取舍的。”
“嗯。”皇太極淡淡地答應了一聲,卻沒怎麽記在心上。
哲哲隨即轉開話題,與他聊起近來馬喀塔的趣事。
馬喀塔已經三歲了,能走能跳,不僅如此,行動起來可謂是風馳電掣。好幾迴還誤打誤撞地跑到了汗宮去,爬上皇太極的桌案,將他的奏折翻得亂七八糟。
好在皇太極也不生氣,隻是一本正經的對著三歲大的女娃講道理,從女四書講到了天下事,馬喀塔一邊吃著手,一邊呆呆地望著她阿瑪,口水哈喇流了一肚兜。
過了幾日,皇太極下了早朝,正要迴汗宮歇息,路過西苑的時候,刹然聽見一聲聲悠揚的琴音從屋裏傳來。
深冬的寒風唿嘯,零星飄散的幾片雪花落在他肩頭。他放慢了步子,循著琴聲,踱步到門口。
正巧這時蘇茉兒推門而出,準備添些炭火,卻直直地撞見了皇太極,驚唿道:“汗、大汗——”
皇太極未出聲責罰她,隻是安靜地駐足聆聽著,屋中的人正彈得入神,並未覺察。
直至一曲末了,布木布泰才抬頭瞧見門口站著的人,娩娩地請安:“見過大汗。”
皇太極一步邁進屋中,問道:“你方才所奏……是什麽曲子?為何這般熟悉。”
“迴汗王,此曲名作‘烏尤黛’,在科爾沁草原上——”
布木布泰話未說完,就聽皇太極喃喃自語了一聲,“烏尤黛……”
“這曲子很美,恰如北風蕭蕭,琴聲嗚咽……就是有些勾人傷情。”
他走到桌幾前坐下,蘇茉兒給他奉上茶點,布木布泰難得見他一麵,遂道:“那我換一首歡快的曲子吧。”
“嗯。”
嫁過來三年了,布木布泰也蛻去了青澀童稚的模樣,出落成了娉婷伊人。
其實她的眉眼神態,與海蘭珠是有幾分神似的,畢竟是同係血緣親姐妹,尤其是方才她低頭認真地彈琴時,倒令他有幾分晃神。
太想念一個人,便有如入了魔怔,好像到哪都能尋見她的身影。
所以他才砍掉了海棠樹,便是不想睹物思人。然而即便是這樣,似乎也隻是自欺欺人罷了。
尤其是到了夜裏,瞧見那一輪明月,更是淒苦難言。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他不知道這份癡怨,還要陪伴他多久。
布木布泰一曲彈罷,麵帶桃花地抬眸問:“大汗,這一曲你可喜歡?”
“喜歡。你的曲藝,可比金國的樂工高超多了。”
“大汗喜歡,不妨常來,我也去準備些新的曲子。”
皇太極和顏悅色,吩咐蘇茉兒道:“今日就在這用膳歇息了,去喊汗宮的奴才過來吧。”
歲末,察哈爾昂坤杜棱來歸,皇太極設宴,而阿巴泰卻以“沒有像樣的皮裘”為由,拒絕赴宴。
阿巴泰對上言曰:“我與諸小貝勒同列。蒙古貝勒明安巴克乃位我上,我恥之!”
皇太極聽後,大為不滿,在宴席上道:“阿巴泰如果對本汗心存怨恨,還可以寬恕。三番二次,對諸多子弟貝勒也這般不知禮數,不做表率,反而加之蔑視,不能姑息。”
大貝勒代善與諸貝勒共同責難了他後,阿巴泰引罪,罰甲胄、雕鞍馬四、素鞍馬八。
天聰二年,春正月戊子,格伊克裏部長四人率其屬來朝。
二月二月癸巳朔,以額亦都子圖爾格、費英東子察哈尼俱為總兵官。朝鮮國王李倧遣其總兵官李蘭等來獻方物,並米二千石,更以一千石在中江平糶。
庚子,以往喀喇沁使臣屢為察哈爾多羅特部所殺,皇太極率師親征察哈爾部多羅特部,並讓多爾袞、多鐸兩位從未經戰沙場的幼弟隨征。
丁未,進敗多羅特部,敗之,多爾濟哈談巴圖魯被創遁,獲其妻子,殺台吉古魯,俘萬一千二百人還。
丁巳,以戰勝,用八牛祭天。
三月戊辰,皇太極凱旋迴京,貝勒阿敏等率群臣郊迎,行抱見禮。敖木倫大捷,皇太極賜於多爾袞“墨爾根戴青”之美號,多鐸賜號“額爾克楚虎爾”。庚寅,以賜名之禮宴之。戊子,給國人無妻者金,使娶。以貝勒多爾袞為固山貝勒。
五月,皇太極派嶽托、碩托和阿巴泰去攻錦州,毀錦州、杏山、高橋三城。又燒毀自十三站以東堠二十一座,殺守兵三十餘人。明師棄錦州,而退守寧遠。
收到捷報時,皇太極坐在汗宮裏,燃一盞燭火,黯自感愾。
時隔一年,這錦州城,他還是奪了下來。
然物是人非,今朝即便奪下了錦州,也隻是在白費氣力,無法挽迴半分從前。
……“互信互愛,相守相伴,忠貞不渝。死生契闊,與子成說。這是我對你的承諾。”
……“今生我隻願能伴你左右,除此之外,別無他求。”
……“皇太極,我不愛你了,你放我走吧!你我二人,從今往後,恩斷義絕,再無幹係。我斷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將你從前與我心,付與他人可!”
將你從前與我心,付與他人可……若這便是她給他的答案,那好,如她所願。
[寧遠]
這閹黨倒台,時人紛紛諫言,讓袁崇煥複守遼東。
崇禎帝一邊著手徹查冒領軍功之人,將之削職待辦,一邊將袁崇煥召迴,其年十一月擢右都禦史,視兵部添注左侍郎事。崇禎元年四月,命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七月,袁崇煥進京麵聖,先奏陳兵事,崇禎帝對其慰勞甚至,諮以方略。
袁崇煥當即誇下海口,隻要皇上能準許他便宜行事,他能五年之內複遼。
崇禎大喜,褒獎他有勇謀,曰:“複遼,朕不吝封侯賞。卿努力解天下倒懸,卿子孫亦受其福。”
袁崇煥叩謝之後,給事中許譽卿覺得他五年複遼的大計未免有些言過其實,問他策略。袁崇煥卻說:“我不過是看聖心焦勞,聊以相慰罷了。”
而許譽卿提醒他:“皇上英明,如何能夠隨便對待。萬一日後按照你所言的期限責效,如何是好?”
袁崇煥自覺自己所言有失,遂立即複向崇禎奏言:“遼東之事本不易竣。陛下既委臣重任,臣安敢辭難。但五年內,戶部轉軍餉,工部給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須中外事事相應,方克有濟。”
崇禎聽後,準許四部之臣相佐。
袁崇煥臨行迴遼之前,總還是有些不放心。畢竟以此前熊廷弼、孫承宗等人都因黨爭排構,而不得竟其誌,擔心一旦他去了邊關後,天高皇帝遠,朝中難免會有人腹誹他。
於是又奏書了複遼之計,應循序漸進,以守為禦,以攻為略。並坦言自己做邊疆大臣的難處,不比做朝臣,軍中事務繁瑣,難免不能善衡,招來怨恨,當以成敗定英雄,況且敵人善用離間計。陛下若愛臣知臣,臣才能沒有後顧之懼。
崇禎與諸臣商議後,將王之臣、滿桂的尚方寶劍收迴而賜給袁崇煥,並加賜了蟒袍玉帶和銀幣。
月末,袁崇煥重迴寧遠,重掌遼事,祖大壽在寧遠府上為他接風洗塵。二人暢飲至深夜方休。
袁崇煥不免問起道:“那位範姑娘,如今身在何處?”
“大人臨行前囑托我好生照看,於是我便將其收歸祖府,以備不時之需。”
“那她腹中的孩子……”
祖大壽麵不改色道:“早產,生下來不過幾日便夭折了,連名字也沒來得及取。”
袁崇煥點了點頭,若有所思道:“這孩子沒了也好。”
“此言何意?”祖大壽甚是不解。
“這一年在家中,是羨青山有思,白鶴忘機,難得清閑,卻唯獨有幾分悵然若失。”
袁崇煥慨歎道:“迴頭來想想,恐怕是‘有美人兮,見之不忘’所致吧……”
祖大壽沒有作聲,心下卻是有幾分欷籲。
“林丹汗為奪市賞,六月又滋擾了大同,殺了數萬明軍,區區右翼恐怕是抵擋不住林丹汗的,被平定是遲早的事情。眼下對付蒙古也陷入了困局,這林丹汗既不能讓他繼續胡作非為,滋擾邊界,也得留著他來對付皇太極,是打不得殺不得。皇太極近來是蠢蠢欲動,突然把劍鋒對準了蒙古,對察哈爾部邊拉邊打,看來是有意要先將蒙古收入囊中了……”
袁崇煥低頭,酌一杯酒道:“我若是此時將她納為妾侍,恐怕皇太極氣得連討伐察哈爾的心情也沒了吧?”
八月,金兵犯黃泥窪。袁崇煥令總兵官祖大壽擊郤之,斬一百八十級,獲馬騾百二十。
獲勝而歸後,正趕上中秋,袁崇煥遂在寧遠府簡單擺了幾桌宴席,也未行拜堂之禮,便將海蘭珠納作了妾侍。
漢人對待妻妾的尊卑之分格外嚴格,所謂聘則為妻,奔則為妾。要納一門妾侍,不需要三書六禮,妾不能著大紅,隻能坐小轎進門等等。
然而此在邊疆,又逢戰事,所謂酒席,也更是草率從簡,走個過場罷了。
宴散之後,袁崇煥見她整晚不吃不喝,隻是望著夜空中的一輪滿月而出神,遂問道:“在想什麽?”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她倩語一聲,微笑道:“隻是中秋之夜,勾起鄉思罷了。”
如此良辰美景之下,袁崇煥亦起了詩性,暢懷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這詩正是應景。”
“無論從前你是何人,但從今往後,你的名字都要冠於我下,形影不離,你可明白?”
“我明白。一年前,我便明白。”
她雖是笑著,那一張明豔動人的臉龐上卻唯有清冷,比那月色還要讓人覺得疏離。
袁崇煥輕咳一聲,本想說些應情之語,對上她的雙眸,開口卻又成了另外一番話。
“如果你是在擔心今晚……大可不必多慮。我納你為妾,本就是另有謀算,不會拿你如何。”
海蘭珠怡然道:“大人做什麽,都另有深意,不是嗎?妾身哪裏敢猜,豈不逾越。”
她自然而然地改口自唿‘妾身’,他聽後不免一詫,但此刻對上她的皓齒明眸,卻覺好不安逸,不願打破這份靜好。
而她的笑裏有幾分真,又幾分假,他卻也猜不透,又或許是不願猜透。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收迴心緒,負手對月道:“前日,劉興祚同我來信了。去年我曾答應過他,如果他能立功,便將之收於麾下,沒想到為魏閹所禍,不得已辭官,又是拖了一年。這一次,我不能再言而無信。隻是他記掛家人,害怕受到牽連,你可有什麽好主意?”
“自古忠孝難兩全,鮑機曾頌春秋吳國大夫伍子胥,忠孝誠無報,感義本投身。”
海蘭珠歎惋道:“其實劉興祚心裏也清楚,有些事情……終究是要取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