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皇太極從朝鮮退兵後,率兵直抵錦州,將其包圍。趙率教與紀用一方麵閉城堅守,一方麵派遣使者議和,想以此拖延時間等待援軍,使者跑了三個來迴仍舊沒有決定,而後金軍的攻勢越來越猛。袁崇煥以寧遠的兵力不能輕易調動,於是讓尤世祿、祖大壽率領精銳騎兵四千繞到大軍後麵決戰,另派遣水軍從東麵進行牽製,並請求薊鎮等地發兵東護關門。明廷命山海關的滿桂移駐前屯,三屯孫祖壽移往山海關,宣府黑雲龍移往一片石,薊遼總督閻鳴泰移到關城,又調動昌平、天津、保定的部隊奔赴上關;傳檄山西、河南、山東等地的守將整備好兵馬聽候調遣。[22]
尤世祿剛要整備出發,後金軍又分兵來攻寧遠,袁崇煥與劉應坤、畢自肅率將士登上城樓防守,在濠溝內排列陣營,用炮遠距離轟擊。而滿桂、尤世祿、祖大壽在城外與後金軍搏戰,死傷比較多,滿桂也中箭負傷。[23]
後金軍從寧遠撤退後增加錦州的攻勢,但仍舊無法攻克,而且傷亡慘重,六月,後金軍撤兵,史稱“寧錦大捷”。而後金軍撤兵時順道毀壞大小淩河二城。[24]
憤而辭官
寧錦之戰後,滿桂、趙率教等人都得到了應有的賞賜,但袁崇煥卻因為魏忠賢讓他的黨羽彈劾袁崇煥不救援錦州,論功行賞時,隻給袁崇煥增加一級官階。尚書霍維華為此感到不平,上疏乞求辭去蔭襲子孫的賞賜,但魏忠賢不許。七月,袁崇煥辭官迴鄉。明廷以王之臣接替袁崇煥為督師兼任遼東巡撫,駐紮寧遠。
重新見用
天啟七年(1627年),明熹宗駕崩,明思宗朱由檢即位,設計將魏忠賢除去,並把之前冒領軍功的人削職。在朝中大臣的建議下,袁崇煥得以重新被啟用,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同年七月,袁崇煥返迴京城,上疏陳述兵事,朱由檢於平台召見袁崇煥,袁崇煥聲稱自己可以五年複遼,朱由檢對此大加讚賞。給事中許譽卿問袁崇煥複遼的策略,袁崇煥卻說是用這種話安慰皇上。許譽卿說:“皇上英明,怎麽可以隨便應對。他日按照期限追求成效,你該怎麽辦?”袁崇煥也覺得自己失言了,於是上奏說:“五年複遼的計劃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托給臣,臣怎麽敢推辭這艱難的任務。但是五年內,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必須朝廷內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朱由檢於是讓四部的臣按照袁崇煥的話辦。[26]
袁崇煥害怕自己去往邊關以後,朝廷中難免有人會再次誹謗自己,於是將此事告訴朱由檢,朱由檢在大學士劉鴻訓等人的建議下,收迴王之臣、滿桂的尚方寶劍,將其賜給袁崇煥。鑒於此前熊廷弼、孫承宗都因為受到排擠陷害,使自己的意願難以舒展,袁崇煥於是又上書說:“恢複遼地的計策,不外乎臣往年所提出的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防守是正規的策略,攻戰是變通的策略,和議是輔助策略的說法。執法在循序漸進而不在突變猛進,在追求實效而不在貪圖虛名。這是臣與諸邊防官員所能做到的。至於選擇用人的入,與被人用的人,都是皇上掌握其中的關鍵。怎麽才能用人而不三心二意,相信而不懷疑?因為駕馭邊防大臣與朝廷大臣不同,軍中可驚可疑的事特別多,隻應當談論成敗的大局,不必摘取一言一行的細小過失。事情的責任既然重大,招致怨恨實在多。各種有利於邊疆的事情,都是不利於自身的。況且謀取敵人急,敵人亦從而離間,因此作邊疆的大臣很難。陛下愛護臣了解臣,臣何必過於疑慮懼怕,但心中有所危懼,不敢不告訴。”朱由檢發優詔答覆袁崇煥,並賞賜蟒袍玉帶、銀幣,但袁崇煥上疏推不接受辭蟒袍玉帶。[27]
崇禎二年(1629年),駐守寧遠的來自於川、湖等地的士兵因為軍餉的事而嘩變,袁崇煥用計將其平定。而後袁崇煥請求將寧遠、錦州合為一鎮,讓祖大壽鎮守錦州,何可剛替代朱梅駐寧遠,趙率教守關門,袁崇煥自駐寧遠,同時上書給朱由檢極力稱讚祖大壽等三人的才能,並說自己五年複遼的計劃全靠這三人來實現,如果五年後沒有實現,他將親手將這三人斬殺,自己到司法部門領罪服死。朱由檢加封袁崇煥為太子太保,並賜給蟒衣銀幣。[28]
殺毛文龍
崇禎二年(1629年),袁崇煥以東江毛文龍雖然能牽製後金軍,但毛文龍耗費的錢糧實在太大,袁崇煥上書請求讓朝廷派人來管理毛文龍部的軍餉,毛文龍不喜歡有文官監製著自己,於是上書爭辯。而後毛文龍前來拜謁袁崇煥,袁崇煥以上賓之禮接待毛文龍,毛文龍也不謙讓,袁崇煥於是決定殺掉毛文龍。[29]
同年五月,袁崇煥以閱兵為由去見毛文龍,毛文龍設宴與袁崇煥喝酒,倆人常常喝到半夜,毛文龍沒有覺察到袁崇煥的來意。袁崇煥提議更改軍營製度,設置監察官員,毛文龍對此建議感到不高興,袁崇煥用迴鄉來打動他,毛文龍說:“我向來有這個意思,但隻有我知曉遼東的事務,遼東的事情解決後,朝鮮衰弱,可以襲擊占有。”袁崇煥對毛文龍的迴答感到不高興。[30]
而後袁崇煥邀請毛文龍觀看將士射箭,預先在山上設置好帳篷,令參將謝尚政等率兵埋伏在帳外。毛文龍到了之後,他的部下沒能入內。袁崇煥說:“我早晨就走,你擔當海外的重托,請受我一拜。”毛文龍迴拜之後倆人開始登山。路上袁崇煥問隨從官員的姓名,大多都是姓毛的。毛文龍說:“這些都是我的孫子。”袁崇煥笑著說:“你們在海外長久勞累,每月祿米隻有一斛,說來痛心,也受我一拜,請為國家盡力。”眾人都叩頭道謝。[31]
袁崇煥接著說幾件毛文龍違法做的事,毛文龍與其爭辯,袁崇煥厲聲斥責毛文龍,下令將毛文龍的冠服去除並捆綁起來,毛文龍表示不服,袁崇煥於是列數毛文龍的十二條罪狀,拿出尚方寶劍,將毛文龍斬殺。[32]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之後,害怕他的部下叛變,於是增加他們的餉銀,但是島上的人沒有主帥,人心背離,難以使用,而後會導致叛離。袁崇煥上書給明廷:“東江鎮是牽製敵人所必須依托的。現確定兩協的編製,馬軍十營,步軍五營,每年餉銀四十二萬,米十三萬六千。”皇帝朱由檢對兵員減少軍餉卻增加的事情感到疑慮,但是一看是袁崇煥奏請的,也就答應了他。[33]
己巳之變
崇禎二年(1629年)十一月,後金主皇太極舉兵數十萬分別進入龍井關、大安口,袁崇煥聽聞後率領祖大壽、何可剛入關守衛,所經過的薊州、撫寧、永平、遷安、豐潤、玉田各城,都分兵留守。皇帝朱由檢得知後非常高興,下令嘉獎袁崇煥的部下,並讓袁崇煥統領指揮各地援軍。[34]
但不久之後,遵化、三屯營都被後金軍攻破,趙率教也在遵化戰役中中流矢陣亡,[35]巡撫王元雅、總兵朱國彥自盡而死。後金軍越過薊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煥忙率兵護衛京師。朱由檢召見袁崇煥,賞賜禦用酒菜及貂裘慰勞袁崇煥,袁崇煥以兵馬長途奔波,疲憊不已,請求入城休整,但遭到拒絕。於是袁崇煥駐軍城外,與後金軍鏖戰,互有勝負。[36]袁崇煥令戴承恩在廣渠門列陣,祖大壽於南麵列陣,王承胤在西北列陣,袁崇煥在西麵列陣以備戰,中午時刻,清騎兵從東南麵進攻,祖大壽率兵奮力接戰,而王承胤卻拔陣向南避戰。後金軍力戰祖大壽不下,於是撤退,明將劉應國、羅景榮等人率兵進行追擊,殺傷後金軍千餘人,而明軍死傷也很多。收兵後,朱由檢用酒食犒賞軍隊。[37]袁崇煥有派遣任守忠率領五百人用火炮轟打金營,後金軍撤退,京都之威遂解。[38]
下獄處死
但後金軍退兵後,袁崇煥卻被治罪。當初後金軍進入的關口是屬於薊遼總理劉策所管轄,而袁崇煥得知後金軍入關,直逼京城,於是千裏迢迢趕來救援,自認為有功無罪,但是朝中大臣卻有很多人認為是袁崇煥放清兵入關,於是紛紛誹謗袁崇煥與後金軍有勾結,朱由檢對此也很懷疑。此時後金軍也設計離間,說袁崇煥與後金軍有秘密約定。十二月,朱由檢將袁崇煥下獄。[39]
魏忠賢遺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等人想趁機給魏忠賢報仇,以擅自與後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定袁崇煥死罪,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淩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裏,並抄沒家產。
尤世祿剛要整備出發,後金軍又分兵來攻寧遠,袁崇煥與劉應坤、畢自肅率將士登上城樓防守,在濠溝內排列陣營,用炮遠距離轟擊。而滿桂、尤世祿、祖大壽在城外與後金軍搏戰,死傷比較多,滿桂也中箭負傷。[23]
後金軍從寧遠撤退後增加錦州的攻勢,但仍舊無法攻克,而且傷亡慘重,六月,後金軍撤兵,史稱“寧錦大捷”。而後金軍撤兵時順道毀壞大小淩河二城。[24]
憤而辭官
寧錦之戰後,滿桂、趙率教等人都得到了應有的賞賜,但袁崇煥卻因為魏忠賢讓他的黨羽彈劾袁崇煥不救援錦州,論功行賞時,隻給袁崇煥增加一級官階。尚書霍維華為此感到不平,上疏乞求辭去蔭襲子孫的賞賜,但魏忠賢不許。七月,袁崇煥辭官迴鄉。明廷以王之臣接替袁崇煥為督師兼任遼東巡撫,駐紮寧遠。
重新見用
天啟七年(1627年),明熹宗駕崩,明思宗朱由檢即位,設計將魏忠賢除去,並把之前冒領軍功的人削職。在朝中大臣的建議下,袁崇煥得以重新被啟用,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同年七月,袁崇煥返迴京城,上疏陳述兵事,朱由檢於平台召見袁崇煥,袁崇煥聲稱自己可以五年複遼,朱由檢對此大加讚賞。給事中許譽卿問袁崇煥複遼的策略,袁崇煥卻說是用這種話安慰皇上。許譽卿說:“皇上英明,怎麽可以隨便應對。他日按照期限追求成效,你該怎麽辦?”袁崇煥也覺得自己失言了,於是上奏說:“五年複遼的計劃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托給臣,臣怎麽敢推辭這艱難的任務。但是五年內,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必須朝廷內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朱由檢於是讓四部的臣按照袁崇煥的話辦。[26]
袁崇煥害怕自己去往邊關以後,朝廷中難免有人會再次誹謗自己,於是將此事告訴朱由檢,朱由檢在大學士劉鴻訓等人的建議下,收迴王之臣、滿桂的尚方寶劍,將其賜給袁崇煥。鑒於此前熊廷弼、孫承宗都因為受到排擠陷害,使自己的意願難以舒展,袁崇煥於是又上書說:“恢複遼地的計策,不外乎臣往年所提出的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防守是正規的策略,攻戰是變通的策略,和議是輔助策略的說法。執法在循序漸進而不在突變猛進,在追求實效而不在貪圖虛名。這是臣與諸邊防官員所能做到的。至於選擇用人的入,與被人用的人,都是皇上掌握其中的關鍵。怎麽才能用人而不三心二意,相信而不懷疑?因為駕馭邊防大臣與朝廷大臣不同,軍中可驚可疑的事特別多,隻應當談論成敗的大局,不必摘取一言一行的細小過失。事情的責任既然重大,招致怨恨實在多。各種有利於邊疆的事情,都是不利於自身的。況且謀取敵人急,敵人亦從而離間,因此作邊疆的大臣很難。陛下愛護臣了解臣,臣何必過於疑慮懼怕,但心中有所危懼,不敢不告訴。”朱由檢發優詔答覆袁崇煥,並賞賜蟒袍玉帶、銀幣,但袁崇煥上疏推不接受辭蟒袍玉帶。[27]
崇禎二年(1629年),駐守寧遠的來自於川、湖等地的士兵因為軍餉的事而嘩變,袁崇煥用計將其平定。而後袁崇煥請求將寧遠、錦州合為一鎮,讓祖大壽鎮守錦州,何可剛替代朱梅駐寧遠,趙率教守關門,袁崇煥自駐寧遠,同時上書給朱由檢極力稱讚祖大壽等三人的才能,並說自己五年複遼的計劃全靠這三人來實現,如果五年後沒有實現,他將親手將這三人斬殺,自己到司法部門領罪服死。朱由檢加封袁崇煥為太子太保,並賜給蟒衣銀幣。[28]
殺毛文龍
崇禎二年(1629年),袁崇煥以東江毛文龍雖然能牽製後金軍,但毛文龍耗費的錢糧實在太大,袁崇煥上書請求讓朝廷派人來管理毛文龍部的軍餉,毛文龍不喜歡有文官監製著自己,於是上書爭辯。而後毛文龍前來拜謁袁崇煥,袁崇煥以上賓之禮接待毛文龍,毛文龍也不謙讓,袁崇煥於是決定殺掉毛文龍。[29]
同年五月,袁崇煥以閱兵為由去見毛文龍,毛文龍設宴與袁崇煥喝酒,倆人常常喝到半夜,毛文龍沒有覺察到袁崇煥的來意。袁崇煥提議更改軍營製度,設置監察官員,毛文龍對此建議感到不高興,袁崇煥用迴鄉來打動他,毛文龍說:“我向來有這個意思,但隻有我知曉遼東的事務,遼東的事情解決後,朝鮮衰弱,可以襲擊占有。”袁崇煥對毛文龍的迴答感到不高興。[30]
而後袁崇煥邀請毛文龍觀看將士射箭,預先在山上設置好帳篷,令參將謝尚政等率兵埋伏在帳外。毛文龍到了之後,他的部下沒能入內。袁崇煥說:“我早晨就走,你擔當海外的重托,請受我一拜。”毛文龍迴拜之後倆人開始登山。路上袁崇煥問隨從官員的姓名,大多都是姓毛的。毛文龍說:“這些都是我的孫子。”袁崇煥笑著說:“你們在海外長久勞累,每月祿米隻有一斛,說來痛心,也受我一拜,請為國家盡力。”眾人都叩頭道謝。[31]
袁崇煥接著說幾件毛文龍違法做的事,毛文龍與其爭辯,袁崇煥厲聲斥責毛文龍,下令將毛文龍的冠服去除並捆綁起來,毛文龍表示不服,袁崇煥於是列數毛文龍的十二條罪狀,拿出尚方寶劍,將毛文龍斬殺。[32]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之後,害怕他的部下叛變,於是增加他們的餉銀,但是島上的人沒有主帥,人心背離,難以使用,而後會導致叛離。袁崇煥上書給明廷:“東江鎮是牽製敵人所必須依托的。現確定兩協的編製,馬軍十營,步軍五營,每年餉銀四十二萬,米十三萬六千。”皇帝朱由檢對兵員減少軍餉卻增加的事情感到疑慮,但是一看是袁崇煥奏請的,也就答應了他。[33]
己巳之變
崇禎二年(1629年)十一月,後金主皇太極舉兵數十萬分別進入龍井關、大安口,袁崇煥聽聞後率領祖大壽、何可剛入關守衛,所經過的薊州、撫寧、永平、遷安、豐潤、玉田各城,都分兵留守。皇帝朱由檢得知後非常高興,下令嘉獎袁崇煥的部下,並讓袁崇煥統領指揮各地援軍。[34]
但不久之後,遵化、三屯營都被後金軍攻破,趙率教也在遵化戰役中中流矢陣亡,[35]巡撫王元雅、總兵朱國彥自盡而死。後金軍越過薊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煥忙率兵護衛京師。朱由檢召見袁崇煥,賞賜禦用酒菜及貂裘慰勞袁崇煥,袁崇煥以兵馬長途奔波,疲憊不已,請求入城休整,但遭到拒絕。於是袁崇煥駐軍城外,與後金軍鏖戰,互有勝負。[36]袁崇煥令戴承恩在廣渠門列陣,祖大壽於南麵列陣,王承胤在西北列陣,袁崇煥在西麵列陣以備戰,中午時刻,清騎兵從東南麵進攻,祖大壽率兵奮力接戰,而王承胤卻拔陣向南避戰。後金軍力戰祖大壽不下,於是撤退,明將劉應國、羅景榮等人率兵進行追擊,殺傷後金軍千餘人,而明軍死傷也很多。收兵後,朱由檢用酒食犒賞軍隊。[37]袁崇煥有派遣任守忠率領五百人用火炮轟打金營,後金軍撤退,京都之威遂解。[38]
下獄處死
但後金軍退兵後,袁崇煥卻被治罪。當初後金軍進入的關口是屬於薊遼總理劉策所管轄,而袁崇煥得知後金軍入關,直逼京城,於是千裏迢迢趕來救援,自認為有功無罪,但是朝中大臣卻有很多人認為是袁崇煥放清兵入關,於是紛紛誹謗袁崇煥與後金軍有勾結,朱由檢對此也很懷疑。此時後金軍也設計離間,說袁崇煥與後金軍有秘密約定。十二月,朱由檢將袁崇煥下獄。[39]
魏忠賢遺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等人想趁機給魏忠賢報仇,以擅自與後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定袁崇煥死罪,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淩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裏,並抄沒家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