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努\爾哈赤身患毒疽,健康每況愈下,將國事皆交付於四大貝勒處理。
所謂“毒疽”,並非是毫無來由之症。中醫曰,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內連五髒,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曰疽。指氣血為毒邪所阻滯,而發於肌肉筋骨間的瘡腫。
當然這是古人的說法。海蘭珠卻馬上聯想到了其它更為合理的解釋——敗血病。
聯係起先前努\爾哈赤在寧遠所受鉛彈之傷,雖傷勢癒合極快,但從不過數月便身患毒疽的症狀來看,敗血病誘發的可能性極大。
敗血症絕大多數繼發於各種感染,在冷兵器時代的古代,戰爭是最容易導致敗血病的,病原體的來源也大多和傷口感染、重金屬感染、營養不良有關。
懷著這份疑惑,她見到了憂心忡忡的皇太極。
“阿瑪身體抱恙,幾個大夫看了都素手無策,也不許我們前去覲見……你若能去看看,也好讓我有個心理準備。”
努\爾哈赤若真得的是敗血病,便是不治之症,恐怕命不久矣。看來皇太極也清楚,這次多半是天命到了,所以才希望她能給他一個準確的判斷。因為……努\爾哈赤一旦駕崩,緊接著便是這汗位之爭了。隻有搶占了先機,他才能多一分勝算。如今除了大妃之外,沒人能去麵見努\爾哈赤,關於病情,對外更是口風禁閉。所以到底是不是真的病入膏肓,也沒人知曉。
這是曆朝曆代血的教訓,老皇帝病危了,這立下遺詔前,當然不敢讓兒子們知道,何況是這麽多野心勃勃想爭汗位的兒子。一旦消息泄露,隻怕他還沒咽氣,就會妄生兵變。畢竟有褚英的例子擺在前頭,努\爾哈赤這麽做,想也是因為心有餘悸吧?
縱使她知道,若貿然去見努\爾哈赤,可謂是危險重重,但她卻沒有半分猶豫。隻要是能幫到他的事情,她一定要盡到力所能及。
“我可以去,但必須裝成大夫的樣子,混在額麽其裏進去,不能讓汗王瞧見我。在這最後關頭,千萬別惹出什麽亂子來。”
皇太極會意,“明日辰時,額麽其會去汗宮給阿瑪拭藥例檢,到時我便安排你一起進去。”
第二日,海蘭珠早早便裝扮好了行頭,在皇太極的安排下,混入了汗宮。
額麽其依照舊例,給躺臥在床的努\爾哈赤用藥酒擦拭患疽處。
她微低著頭,目光卻不時瞥向那患疽之處,隻見大片皮膚出現皮疹,其皮疹呈瘀點,形狀類似於膿皰疹,且紅腫化淤。
她端著藥碟,心中卻是大驚,這是典型的金葡菌敗血症,通常因傷口或唿吸道感染引發居多。皮疹乃是臨床的初步病理特征,此症起病急,且伴隨遷徙性損害,在臨床案例中最常見的是多發性肺部浸潤、膿腫、胸膜炎以及化膿性腦膜炎,心內膜炎,骨髓炎等等疾病,且金葡菌有並發感染性休克、腎、肝膿腫的危險。
當下額麽其的療法,不過是挑破這皮疹上的膿包,流出淤血,在以藥酒清洗,以防止皮疹惡化……然而此舉根本對敗血病的病原沒有任何醫治作用,加之後來進補的湯藥,也不過是延緩續命之方。
金葡菌敗血症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恐怕……連一個月也撐不下去。
海蘭珠望見這原本龍行虎步、驍勇無雙的努\爾哈赤,如今隻能躺臥在床,半眯著眼,似是在歇息,卻又時不時地長籲短歎幾聲,約莫是病痛纏身的低吟,無盡感歎。
這一天……終於是要來了。
“汗王眼下……得放寬心才是啊。”
額麽其留下醫囑後,她便跟著退離了汗宮,原本這一路都順暢萬分,結果到了汗宮大殿入口,卻迎麵撞上了前來探望的大妃。
她慌忙地埋低了頭,真是冤家路窄,心裏祈禱著千萬不要在最後一刻露餡。
阿巴亥掃了一眼那一眾端著藥碟、藥碗的額麽其,逮住其中一個,一如往常地聞訊道:“汗王情況怎麽樣?”
額麽其避重就輕地答:“迴稟大妃,小人方才換了藥,汗王才將將睡下。”
阿巴亥從袖口裏掏出一錠元寶來,擱在那額麽其的藥碟上,低聲道:“你如實告訴我,汗王的病到底嚴不嚴重——”
“這個……還請大妃娘娘饒了小人,汗王有令,不能對外公布他的病情……”
阿巴亥冷哼了一聲,質問著那剩餘的額麽其們,“你們有誰能告訴我?”
海蘭珠屏息凝神,這一眾人皆是麵麵相覷,連大氣也不敢出。
“我也是關心汗王的身體……整日都陪在汗王身邊照拂,若是不知病情,出了茬子可如何是好?”
“這……”
“你們不想說也行,這日後……可別說我不厚待你們。”
“大妃恕罪——”
一眾額麽其皆嚇得跪倒在地請罪。
阿巴亥一雙鳳眼,趾高氣昂地睨視了一眼,“知道怕,何不就從實稟告?”
正當是困局,汗宮裏匆匆跑來一個奴才,在阿巴亥耳側低語道:“大妃娘娘,汗王有令,不許為難額麽其……”
“哼——”
阿巴亥沒好氣地一甩雲袖,不好在緊緊相逼,疾步趕去了內殿。
海蘭珠掐了把冷汗,趕緊逃離了這處是非之地。
迴到四貝勒府上,皇太極和範文程正在正廳裏踱步等著她。
“情況如何?”
海蘭珠搖了搖頭。
皇太極一見她的表情,立即領會了,卻是有幾分失魂落魄,跌坐迴椅上,久久不發一言。
範文程心底有數,對這個結果並不覺意外,反倒是先擔心其皇太極來。
“生死有命,還請四貝勒收整情緒,不要太過悲傷……”
他扶額冥思,“倒不是悲傷,隻是覺得有幾分突然……”
“所謂毒疽,其實是敗血症初期誘發的皮疹。”海蘭珠坐下來,冷靜地說道:“按我方才所見汗王的病況來看,恐怕撐不過月夕。”
“也就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皇太極,你記得我在寧遠說過的話嗎?敗血症一旦病發,便隻能聽天由命了。無論是早是晚、結局如何,你都要做好心理準備。”
他深唿一口氣,道:“……我明白。”
“不過有一件事情倒是出人意料。原先我們以為大妃是常伴在汗王病榻前的,誰知我今日見到,她也並不清楚汗王的病情,還妄圖賄賂額麽其打探消息。”
“確有此事?”範文程有些訝異,思忖片刻,與皇太極言:“若是我們能強占先機的話……四貝勒,這是天賜良機啊。”
皇太極卻似另有打算,搖頭道:“阿瑪沒有咽氣,我們便不能動。”
“為何?”
“這個時候,誰先跳出來,誰人便是逆臣賊子。逆臣賊子,應頓伏嚴誅,是犯了大不韙,到時眾人都會將矛頭對準我們。越是到了這種時候,越不能操之過急。”
皇太極眉頭微擰,沉聲道:“我們要做的,就是等,總有人會先沉不住氣的。”
七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因“上不豫”,而前往清河湯泉療養。
努\爾哈赤病情惡化,在這盛京城中,人人無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有關這汗位的爭奪,也廣為流傳著許多臆想的版本。二貝勒阿敏雖戰功累累,但在民間風聲卻並不太好,有傳他懷有二心,早就想效仿其父舒爾哈齊,脫落建州,自立為王了。三貝勒莽古爾泰則是個桀驁不訓的莽夫,智謀也頗見一斑,前有弑母邀寵的醜聞,更是無人希望他繼承汗位。
而除四大貝勒之外,另一個躍上了奪汗位的競技場上的人,是大妃的三個兒子——十二阿哥阿濟格、十四阿哥多爾袞、十五阿哥多鐸。大妃畢竟是如今努\爾哈赤身邊唯一的正室夫人,這三個小兒子更是努\爾哈赤的老來子、心頭肉。他甚至將手上的正黃旗親兵也交托給了年僅十四歲的多爾袞、十二歲的多鐸二人統領,對阿濟格就更是溺愛有加了。加之大妃在金國的權勢,這三個兒子雖然沒有赫赫戰功,但卻勢頭正旺。
而唿聲和猜測最多的,無疑是皇太極和代善二人。代善是嫡長子,身份地位皆是四大貝勒裏頭最高的,早前就有太子爺的名頭在,後來出了與大妃私通的事情,如此醜聞,惹得努\爾哈赤似乎也很不待見他。但正紅、鑲紅二旗的實力卻是不容小覷,這兩旗的地位隻屈居正黃、鑲黃二旗之下。代善旗下的貝勒,諸如其長子嶽托、三子碩托、四子薩哈廉,皆是英勇善戰的猛將,不僅戰功赫赫,更是英雄出少年,很早就披掛甲胄,衝鋒陷陣。其中尤以嶽托和薩哈廉為標榜,努\爾哈赤亦讚許他們能文能武,聰明過人。加之這鑲白旗主杜度又是常年跟隨代善的親侄兒,手握這三旗的支持,可謂是勝券在握了。
再觀皇太極這邊,他雖隻執掌了正白一旗,但比起其它幾位貝勒來說,優勢卻在其作風端正、從未有過醜聞的。他雖是四大貝勒中年紀最輕的一個,但憑借這幾年來的征戰,且善用權術,可謂功勳卓著,毫不遜色於盛京城中任何一位貝勒。又因通曉軍政大事,機警聰睿,善於用人而深孚眾望。嶽托、濟爾哈朗、齋桑古、德格類等貝勒,以及掌管文事的赫舍裏氏一族和先前被定罪的吳爾古代等一眾都堂、文將,都與他交往甚密。比起代善,勢均力敵。
從全局來看,這兩人的權力角逐中,最關鍵的一個人便是鑲紅旗旗主嶽托了。
嶽托貝勒乃是代善長子,卻因生母早亡,在大貝勒府上遭遇不公對待,便被皇太極的生母孟姑收來撫養。他左是父親代善,右是承蒙恩養、一同長大的皇太極,如今又獨掌一旗,他的立場,可謂是關係到了整個汗位爭奪的大局。
海蘭珠不知道嶽托和代善關係到底如何,但她卻知悉嶽托與皇太極之間,倒有幾分像是良師益友,尋常兄弟。也就是那日驚鴻一瞥,她也能覺察出二人關係之密切。加之這薩哈廉貝勒早年就常與皇太極一同探討國事,他們二人雖都是代善的兒子,但卻似乎與皇太極走得更近些。
海蘭珠遙想起從前,豪格還小的時候,就常常與她抱怨,說阿瑪從來不抱他,卻會抱大貝勒府上的阿哥……難不成從那時起,他便有了要一步步瓦解代善的勢力,並逐步拉攏代善兒子們的念頭了?那可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啊!
也對……皇太極的城府、遠慮之深,她是見識過的。如此看來,興許自那時起,他就已想到了所有的可能,在提早準備,未雨綢繆。
八月初三,庫拜往析木城戍守,得到毛文龍派遣的五名奸細,殺四人,將另外一人解至東京。皇太極主審此案,據細作供稱,毛文龍於鐵山有馬步兵七萬人,聽說金國要往彼處,懼之不敢前進,隻在沿江駐守。
明軍設置了寧錦、皮島防線,便是為了呈犄角之勢將大金困在在遼東不得動彈。寧遠吃了敗仗,努\爾哈赤自然想到去突破皮島的防線,以解後顧之憂,從這半年來頻頻招降毛文龍的動作來看,便是努\爾哈赤慣用的計策,先懷柔,懷柔不成,再舉兵硬戰。
然而遠在清河療養的努\爾哈赤,卻突然下詔要親自審問這個奸細,於是此人便被押解去了清河。
海蘭珠原本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沒想幾日後,正黃旗的親兵便前來以“細作”的名號前來扣押她。
偏偏這日皇太極又去了輪值,這群正黃旗人皆是努\爾哈赤的親兵,得了汗王口諭,任是誰人也奈何不了。
她渾然不知自己到底所犯何事,更想不出會是誰在這最後關頭踹了這臨門一腳。但她有種預感……這一切並非衝著她來的。
如此緊要關頭,要至她於死地,除了想要以此來迫害構陷皇太極外,她想不出別的原因。
李永芳、李延庚、代善、阿巴亥、阿濟格……一個個與她有過結怨的人在她腦海中劃過。會是誰呢?
所謂“毒疽”,並非是毫無來由之症。中醫曰,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內連五髒,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曰疽。指氣血為毒邪所阻滯,而發於肌肉筋骨間的瘡腫。
當然這是古人的說法。海蘭珠卻馬上聯想到了其它更為合理的解釋——敗血病。
聯係起先前努\爾哈赤在寧遠所受鉛彈之傷,雖傷勢癒合極快,但從不過數月便身患毒疽的症狀來看,敗血病誘發的可能性極大。
敗血症絕大多數繼發於各種感染,在冷兵器時代的古代,戰爭是最容易導致敗血病的,病原體的來源也大多和傷口感染、重金屬感染、營養不良有關。
懷著這份疑惑,她見到了憂心忡忡的皇太極。
“阿瑪身體抱恙,幾個大夫看了都素手無策,也不許我們前去覲見……你若能去看看,也好讓我有個心理準備。”
努\爾哈赤若真得的是敗血病,便是不治之症,恐怕命不久矣。看來皇太極也清楚,這次多半是天命到了,所以才希望她能給他一個準確的判斷。因為……努\爾哈赤一旦駕崩,緊接著便是這汗位之爭了。隻有搶占了先機,他才能多一分勝算。如今除了大妃之外,沒人能去麵見努\爾哈赤,關於病情,對外更是口風禁閉。所以到底是不是真的病入膏肓,也沒人知曉。
這是曆朝曆代血的教訓,老皇帝病危了,這立下遺詔前,當然不敢讓兒子們知道,何況是這麽多野心勃勃想爭汗位的兒子。一旦消息泄露,隻怕他還沒咽氣,就會妄生兵變。畢竟有褚英的例子擺在前頭,努\爾哈赤這麽做,想也是因為心有餘悸吧?
縱使她知道,若貿然去見努\爾哈赤,可謂是危險重重,但她卻沒有半分猶豫。隻要是能幫到他的事情,她一定要盡到力所能及。
“我可以去,但必須裝成大夫的樣子,混在額麽其裏進去,不能讓汗王瞧見我。在這最後關頭,千萬別惹出什麽亂子來。”
皇太極會意,“明日辰時,額麽其會去汗宮給阿瑪拭藥例檢,到時我便安排你一起進去。”
第二日,海蘭珠早早便裝扮好了行頭,在皇太極的安排下,混入了汗宮。
額麽其依照舊例,給躺臥在床的努\爾哈赤用藥酒擦拭患疽處。
她微低著頭,目光卻不時瞥向那患疽之處,隻見大片皮膚出現皮疹,其皮疹呈瘀點,形狀類似於膿皰疹,且紅腫化淤。
她端著藥碟,心中卻是大驚,這是典型的金葡菌敗血症,通常因傷口或唿吸道感染引發居多。皮疹乃是臨床的初步病理特征,此症起病急,且伴隨遷徙性損害,在臨床案例中最常見的是多發性肺部浸潤、膿腫、胸膜炎以及化膿性腦膜炎,心內膜炎,骨髓炎等等疾病,且金葡菌有並發感染性休克、腎、肝膿腫的危險。
當下額麽其的療法,不過是挑破這皮疹上的膿包,流出淤血,在以藥酒清洗,以防止皮疹惡化……然而此舉根本對敗血病的病原沒有任何醫治作用,加之後來進補的湯藥,也不過是延緩續命之方。
金葡菌敗血症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恐怕……連一個月也撐不下去。
海蘭珠望見這原本龍行虎步、驍勇無雙的努\爾哈赤,如今隻能躺臥在床,半眯著眼,似是在歇息,卻又時不時地長籲短歎幾聲,約莫是病痛纏身的低吟,無盡感歎。
這一天……終於是要來了。
“汗王眼下……得放寬心才是啊。”
額麽其留下醫囑後,她便跟著退離了汗宮,原本這一路都順暢萬分,結果到了汗宮大殿入口,卻迎麵撞上了前來探望的大妃。
她慌忙地埋低了頭,真是冤家路窄,心裏祈禱著千萬不要在最後一刻露餡。
阿巴亥掃了一眼那一眾端著藥碟、藥碗的額麽其,逮住其中一個,一如往常地聞訊道:“汗王情況怎麽樣?”
額麽其避重就輕地答:“迴稟大妃,小人方才換了藥,汗王才將將睡下。”
阿巴亥從袖口裏掏出一錠元寶來,擱在那額麽其的藥碟上,低聲道:“你如實告訴我,汗王的病到底嚴不嚴重——”
“這個……還請大妃娘娘饒了小人,汗王有令,不能對外公布他的病情……”
阿巴亥冷哼了一聲,質問著那剩餘的額麽其們,“你們有誰能告訴我?”
海蘭珠屏息凝神,這一眾人皆是麵麵相覷,連大氣也不敢出。
“我也是關心汗王的身體……整日都陪在汗王身邊照拂,若是不知病情,出了茬子可如何是好?”
“這……”
“你們不想說也行,這日後……可別說我不厚待你們。”
“大妃恕罪——”
一眾額麽其皆嚇得跪倒在地請罪。
阿巴亥一雙鳳眼,趾高氣昂地睨視了一眼,“知道怕,何不就從實稟告?”
正當是困局,汗宮裏匆匆跑來一個奴才,在阿巴亥耳側低語道:“大妃娘娘,汗王有令,不許為難額麽其……”
“哼——”
阿巴亥沒好氣地一甩雲袖,不好在緊緊相逼,疾步趕去了內殿。
海蘭珠掐了把冷汗,趕緊逃離了這處是非之地。
迴到四貝勒府上,皇太極和範文程正在正廳裏踱步等著她。
“情況如何?”
海蘭珠搖了搖頭。
皇太極一見她的表情,立即領會了,卻是有幾分失魂落魄,跌坐迴椅上,久久不發一言。
範文程心底有數,對這個結果並不覺意外,反倒是先擔心其皇太極來。
“生死有命,還請四貝勒收整情緒,不要太過悲傷……”
他扶額冥思,“倒不是悲傷,隻是覺得有幾分突然……”
“所謂毒疽,其實是敗血症初期誘發的皮疹。”海蘭珠坐下來,冷靜地說道:“按我方才所見汗王的病況來看,恐怕撐不過月夕。”
“也就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皇太極,你記得我在寧遠說過的話嗎?敗血症一旦病發,便隻能聽天由命了。無論是早是晚、結局如何,你都要做好心理準備。”
他深唿一口氣,道:“……我明白。”
“不過有一件事情倒是出人意料。原先我們以為大妃是常伴在汗王病榻前的,誰知我今日見到,她也並不清楚汗王的病情,還妄圖賄賂額麽其打探消息。”
“確有此事?”範文程有些訝異,思忖片刻,與皇太極言:“若是我們能強占先機的話……四貝勒,這是天賜良機啊。”
皇太極卻似另有打算,搖頭道:“阿瑪沒有咽氣,我們便不能動。”
“為何?”
“這個時候,誰先跳出來,誰人便是逆臣賊子。逆臣賊子,應頓伏嚴誅,是犯了大不韙,到時眾人都會將矛頭對準我們。越是到了這種時候,越不能操之過急。”
皇太極眉頭微擰,沉聲道:“我們要做的,就是等,總有人會先沉不住氣的。”
七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因“上不豫”,而前往清河湯泉療養。
努\爾哈赤病情惡化,在這盛京城中,人人無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有關這汗位的爭奪,也廣為流傳著許多臆想的版本。二貝勒阿敏雖戰功累累,但在民間風聲卻並不太好,有傳他懷有二心,早就想效仿其父舒爾哈齊,脫落建州,自立為王了。三貝勒莽古爾泰則是個桀驁不訓的莽夫,智謀也頗見一斑,前有弑母邀寵的醜聞,更是無人希望他繼承汗位。
而除四大貝勒之外,另一個躍上了奪汗位的競技場上的人,是大妃的三個兒子——十二阿哥阿濟格、十四阿哥多爾袞、十五阿哥多鐸。大妃畢竟是如今努\爾哈赤身邊唯一的正室夫人,這三個小兒子更是努\爾哈赤的老來子、心頭肉。他甚至將手上的正黃旗親兵也交托給了年僅十四歲的多爾袞、十二歲的多鐸二人統領,對阿濟格就更是溺愛有加了。加之大妃在金國的權勢,這三個兒子雖然沒有赫赫戰功,但卻勢頭正旺。
而唿聲和猜測最多的,無疑是皇太極和代善二人。代善是嫡長子,身份地位皆是四大貝勒裏頭最高的,早前就有太子爺的名頭在,後來出了與大妃私通的事情,如此醜聞,惹得努\爾哈赤似乎也很不待見他。但正紅、鑲紅二旗的實力卻是不容小覷,這兩旗的地位隻屈居正黃、鑲黃二旗之下。代善旗下的貝勒,諸如其長子嶽托、三子碩托、四子薩哈廉,皆是英勇善戰的猛將,不僅戰功赫赫,更是英雄出少年,很早就披掛甲胄,衝鋒陷陣。其中尤以嶽托和薩哈廉為標榜,努\爾哈赤亦讚許他們能文能武,聰明過人。加之這鑲白旗主杜度又是常年跟隨代善的親侄兒,手握這三旗的支持,可謂是勝券在握了。
再觀皇太極這邊,他雖隻執掌了正白一旗,但比起其它幾位貝勒來說,優勢卻在其作風端正、從未有過醜聞的。他雖是四大貝勒中年紀最輕的一個,但憑借這幾年來的征戰,且善用權術,可謂功勳卓著,毫不遜色於盛京城中任何一位貝勒。又因通曉軍政大事,機警聰睿,善於用人而深孚眾望。嶽托、濟爾哈朗、齋桑古、德格類等貝勒,以及掌管文事的赫舍裏氏一族和先前被定罪的吳爾古代等一眾都堂、文將,都與他交往甚密。比起代善,勢均力敵。
從全局來看,這兩人的權力角逐中,最關鍵的一個人便是鑲紅旗旗主嶽托了。
嶽托貝勒乃是代善長子,卻因生母早亡,在大貝勒府上遭遇不公對待,便被皇太極的生母孟姑收來撫養。他左是父親代善,右是承蒙恩養、一同長大的皇太極,如今又獨掌一旗,他的立場,可謂是關係到了整個汗位爭奪的大局。
海蘭珠不知道嶽托和代善關係到底如何,但她卻知悉嶽托與皇太極之間,倒有幾分像是良師益友,尋常兄弟。也就是那日驚鴻一瞥,她也能覺察出二人關係之密切。加之這薩哈廉貝勒早年就常與皇太極一同探討國事,他們二人雖都是代善的兒子,但卻似乎與皇太極走得更近些。
海蘭珠遙想起從前,豪格還小的時候,就常常與她抱怨,說阿瑪從來不抱他,卻會抱大貝勒府上的阿哥……難不成從那時起,他便有了要一步步瓦解代善的勢力,並逐步拉攏代善兒子們的念頭了?那可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啊!
也對……皇太極的城府、遠慮之深,她是見識過的。如此看來,興許自那時起,他就已想到了所有的可能,在提早準備,未雨綢繆。
八月初三,庫拜往析木城戍守,得到毛文龍派遣的五名奸細,殺四人,將另外一人解至東京。皇太極主審此案,據細作供稱,毛文龍於鐵山有馬步兵七萬人,聽說金國要往彼處,懼之不敢前進,隻在沿江駐守。
明軍設置了寧錦、皮島防線,便是為了呈犄角之勢將大金困在在遼東不得動彈。寧遠吃了敗仗,努\爾哈赤自然想到去突破皮島的防線,以解後顧之憂,從這半年來頻頻招降毛文龍的動作來看,便是努\爾哈赤慣用的計策,先懷柔,懷柔不成,再舉兵硬戰。
然而遠在清河療養的努\爾哈赤,卻突然下詔要親自審問這個奸細,於是此人便被押解去了清河。
海蘭珠原本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沒想幾日後,正黃旗的親兵便前來以“細作”的名號前來扣押她。
偏偏這日皇太極又去了輪值,這群正黃旗人皆是努\爾哈赤的親兵,得了汗王口諭,任是誰人也奈何不了。
她渾然不知自己到底所犯何事,更想不出會是誰在這最後關頭踹了這臨門一腳。但她有種預感……這一切並非衝著她來的。
如此緊要關頭,要至她於死地,除了想要以此來迫害構陷皇太極外,她想不出別的原因。
李永芳、李延庚、代善、阿巴亥、阿濟格……一個個與她有過結怨的人在她腦海中劃過。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