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信是假的。”


    我不可置信地拿過信來,核對了一遍,這上麵分明是皇太極的筆跡無疑啊。


    “假的?”


    孫得功點頭,“四貝勒多半是料到此信不會如此順利地落到我的手上,以防萬一,這信裏所寫的內容,不過是一些離間王大人和熊廷弼的策言罷了。”


    我這才了然,難怪王化貞會同我說那樣一番話了。這信上亦沒有署名,他多半是想當然的以為,我是熊廷弼的黨羽,想要從中作梗,壞了他的好事罷了。我那日無意中說出的勸告,更是令他對此事深信不疑。


    “原來如此。”


    我驚歎皇太極的老謀深算,竟是連我也被蒙蔽了去。不過也正因他千叮萬囑,讓我不要拆開此信,遂不得知裏頭的內容,才能在連我自己都不知情的境況下,把王化貞給騙得團團轉,讓他更加深了要跟熊廷弼作對的念頭。


    “其實四貝勒真正想轉達我的話,我已經收到了。他得知你害了傷風,憂心如焚,讓我一定要照看好你,不得有半點閃失。”


    孫得功將信收了起來,叮囑道:“你大病初愈,就在這安心療養,王大人不會拿你怎麽樣的。”


    知道王化貞沒有看穿我們的這出騙局,我心安了不少。鄭重其事地說道:“如需有我幫襯的地方,將軍盡管直言。”


    “四貝勒已經布好了天羅地網,隻需安心待在這裏養病,靜候佳音。”


    眼下已是深秋,皇太極說過,最早年末,最遲來年年初,等遼河的河水結了冰,大金的鐵騎便會踢踏而至了。我隻需要再熬三個月,三個月後……我就能迴到他的懷抱了。


    孫得功猶豫再三,“不過……如果你真的有心,孫某倒是有一事相求。”


    “將軍請講。”


    “王大人於我有恩,降金一舉,我有愧於他。如果你有機會見到王大人,不如勸他趁早棄東林黨,興許……還能保住一命。”


    他意味深長道:“東林黨雖是我大明朝野中的一股清流,但畢竟樹敵太多,一個靠誌同道合的士大夫組建的黨羽,到底根基不穩。況且如今顧憲成已去,東林黨的門楣——東林八君子所存無幾,唯靠葉首輔一人苦苦支撐,倒台已是定局。按朝中局勢來看,或許轉投閹黨才是明智之舉。王大人和葉首輔有師徒之恩情,這些話我無法直言相勸,你是個局外人,從你口中說出來……或許他能聽進去幾分。”


    廣寧兵敗,王化貞難逃其咎,東林黨岌岌可危。我屏息凝神,細細想了一想,魏忠賢剛剛登上明末的政治舞台,閹黨的勢力的確窮極一時,王化貞若想逃得一死,唯有一個有力的派係勢力站在他身後為他說情。


    “將軍言之有理,王大人於我亦有救命之恩,我……會盡力而為的。”


    由此可見,這個孫得功還算是對王化貞有些情義的,我不禁問:“在下能鬥膽問一句,將軍何以決定降金?”


    “你當日在撫順,可曾問過李永芳,為何要降?”隻見孫得功捋了捋胡子,大笑了兩聲:“實話說罷,我孫某人,隻是貪生怕死罷了。”


    撫順城的那一戰,我依然曆曆在目,心有餘悸。金兵來勢洶洶,張承蔭的援兵又來得太遲,孤城難守,就算李永芳不降,撫順也是注定要失守的。


    “你我都知道,金人是殺不盡,趕不走的。”


    孫得功沒有為自己辯解,反倒是十分坦誠地直言道:“今日之廣寧,便如同當日之撫順。經撫不和,民心動搖,廣寧必敗無疑。廣寧失,任由誰都難辭其咎,就算守住了一時,這遼地換不來長久的安寧,保不齊三五八年後,這殺頭的重罪不會落到我的頭上來。遼東這個苦差……不會有個頭兒的。若是能像李永芳那樣,做個降將,另侍其主,不但能保命,有生之年還能換來榮華富貴,何樂而不為?”


    這個孫得功,的確不是什麽聖人,但卻是難得的現實。倒有幾分像是現代人的思維,大道理都懂,民族大義也清明,隻是這些都比不上命重要啊。活著,不就是為了享樂嗎?為了一口氣活著的人,畢竟是少數啊。雖然大明的確有很多以身殉城的將士、民族英雄,但像孫得功這樣,在其位謀其事,隻想苟且偷生之人更不在少數。


    敗,是遲早的事情,守得住一時,守不了一世。眼下大明新王初立,對於遼事是自顧不暇,萬曆年間東征西討,抗倭抵寇,已是耗盡了氣力。努/爾哈赤對待李永芳的優厚,就是為了給大明的眾將看,降金不僅可以免死,還能榮華富貴享之不盡,而不降,便隻有死路一條。大明在這遼地失的每一個城池,都少不了降將作祟。這一出攻心計,□□哈赤可謂是玩得淋漓盡致。


    “廣寧城破,這城中百姓……又會如何呢?”我心中的悲憫油然而生。


    “我雖不是什麽民族英雄,但是好歹還是個漢人。”


    孫得功一聲滄桑,“我會盡我所能,讓城中婦孺平民先行撤離。”


    ****


    王化貞從海州退兵,再未有動作。我臥床修養了足足一個月,才恢複了精神。


    閑暇之餘,我在承天府上飽覽了王化貞所著作的所有醫書,其內容之詳細,病症涵蓋囊括之廣,可謂是普天之下難得的大成之作。此書名作《普門醫品》,與《本草綱目》不同之處在於,此書並非按藥材藥性分類,而是根據病症的不同而撰寫的。其中針對破傷風、中風、傷寒等疑難雜症的歸納更是十分詳盡,許多藥方甚至沿用至今,對現代中醫有著非比尋常的引導意義。


    然而我卻再沒能得機會見上王化貞一麵,倒是祖大壽經常來我這別屋,也不與我交談,隻是跟看守我的守衛交代一些事情。我沒有細聽,也知道多半是不能讓我溜走之類的話。祖大壽對我仍存有戒心,不知為何,我總覺得他好像知道些什麽,卻又不曾在王化貞麵前表露出來。我猜想,祖大壽此人年紀輕輕,就能當上遊擊,一定跟他祖上父輩的人有關係。就像李成梁的幾個兒子,從武官起點往往比一般人高。然而困擾的是,我左右也想不出自己跟他會有什麽交集。唯一可能的聯係,唯剩李家了。李成梁畢竟是這遼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寧遠伯,隻要是在遼地的將領,多多少少都跟李家有些關係。甚至極有可能像毛文龍一樣,萬曆年間曾師從寧遠伯麾下。


    此事無果。一直到了年末,王化貞和熊廷弼二人的矛盾如預期般愈演愈烈。熊廷弼以為王化貞奇襲海州一舉十分不明智,不僅勞民傷財,還讓敵人看透了明軍的把戲。並指出了蒙古人和李永芳的降意,皆不可深信。然而王化貞卻誇下海口,隻要朝廷給我六萬兵馬,保證能一舉蕩平金兵,保河西無憂。可想而知,朝中時人皆站隊王化貞,於是熊廷弼氣得上書,再次要求罷官。


    到了正月,傳來了員外郎徐大化、禦史張鶴鳴等人共同彈劾熊廷弼大言欺世、嫉能妒功,再不罷免,隻會壞了遼事的消息。正在雙方爭執不下之時,金兵大舉進攻了西平。


    西平之圍吃緊,隻好將這“保熊斥熊”一事給壓了下來,責令經撫二人共同禦敵。


    但凡守城要塞,一定依險阻而建,遼地的險阻,無非是高山峻嶺、大川闊澗。故此遼東以鴨綠一江分華夷,又以三岔一河分東西。河東有清河、撫順兩關,控住蠻夷入門,河西便是西平一堡,扼住聯橋渡處。努/爾哈赤圍攻西平,無非是為了拔掉要塞,進而謀取廣寧。


    我知道,金兵過了遼河,西平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果不其然,西平被圍困後,我便在承天府上見到了孫得功和祖大壽二人。他二人連夜進了王化貞的內殿商討應對之策。這一幕……真是似曾相識,一如撫順城破的前夜。


    到月中,王化貞動全廣寧之兵力,派遣遊擊祖大壽、孫得功、黃進前去支援西平。熊廷弼則傳令駐守鎮武的劉渠、駐守閭陽的祁秉忠拔營赴援,兩軍在平陽橋相遇,明軍潰敗,孫得功領頭逃跑,隨後鎮武、閭陽的兵力也節節退敗。劉渠、祁秉忠在沙嶺戰死,祖大壽率部逃往覺華島。


    西平失守,守堡參將羅一貴誓與城共存亡,叩拜京師後,以一句“臣力竭矣,斷不偷生負國”,自刎而亡。然舉城無人肯降,或在城上,或在市中,悉數漢民無不舍命與金兵相殺。終究是不抵金兵,努/爾哈赤下令,盡行屠戮,整個西平,雞犬一空,冤魂遍野。


    我悲哀地想著,原來漫漫華夏的曆史、文明,便是靠這樣的殺戮堆砌起來的。那些在曆史詩篇中璀璨過的大時代,有如大明,也難逃窮途末路的命運。改朝換代,便是史書裏那用血書寫的一頁篇章。


    又一個守將羅一貴自刎了,為了民族大義,以死明誌。這樣的屠戮,到底何時才會有盡頭?


    努/爾哈赤便是這樣的亂世梟雄,他靠著十三副遺甲起家,一生靠征戰和殺戮走到了今日。在他眼中,這些寧死不降的漢人,何以足惜?征服遼東的這一路,他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我勸皇太極去為複州求情時,他曾說,他救不了天下人……因為他阻止不了他的父汗。他可以救一個撫順、一個複州,但這遼東、這天下的漢人,要消除這份民族矛盾,唯有等他登基稱帝的那一日才能慢慢去實現了。我苦口婆心地跟他談及“靖康之恥”,就是不希望再看見那“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慘絕。


    孫得功逃迴到廣寧後,亦把西平戰敗、金軍屠城的消息帶到了廣寧。全城百姓,皆惶惶不可終日。西平失守,□□哈赤把大兵屯在沙嶺,王化貞得知劉渠等人戰死西平,忙著派人催促熊廷弼督兵救援,並親自催蒙古西虜前來助陣,把城中戰守事務委以孫得功和參將江朝棟二人把持。


    當日,孫得功火急火燎地找到了我,沒有解釋前因後果,隻是開門見山地說了六個字。


    “明日!便是明日!”


    變數便是明日……我知道,這一天遲早是會來的,隻是未曾想到,迴來的這樣倉促,這樣束手無策。


    “孫將軍,我該怎麽做?”


    “王大人如今仍是對李永芳投誠一事深信不疑,明日兵變,他毫無防備。明日,我會在城中起哄金兵已至,而後再詐稱,隻要活捉王化貞,便能逃過屠城!到時候王大人不走不行,隻要他一走,一定軍民大亂。屆時我會如數驅逐廣寧百姓,再請汗王入城。”


    孫得功仔細地叮囑我道:“到時城中一定大亂,投降之時,我便是眾矢之的,□□乏術,不能照拂你。你一定、一定要躲藏好,不要被明軍給捉住了,等到金兵入城了才能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箏歌(清穿皇太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枼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枼青衫並收藏箏歌(清穿皇太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