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差別的博愛,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親如一家,沒有任何競爭和衝突。這就和森林裏隻有兔子這一種動物一樣,誰也不咬誰。”


    “很顯然,這是不符合自然規律、自然生態,不符合天道的。”秦宇說道。


    “任何不符合天道的思想,都不可能長久。”


    “自然生態中,必須要有食物鏈。”


    “這樣,各種動物才能健康,環境才能運行。”


    “這的確是墨家不能壯大的最大原因。”朱元璋對此也深有同感,“他們學派一向人才凋零,因為很少有人能夠做到把別人當親兄弟。”


    “他們對人的品德,要求太高。”


    “至於交相利,那就更離譜了。”秦宇道,“交相利主張共同謀求利益,反對任何爭奪。這不符合基本人性,親兄弟還明算賬呢。”


    “道家說,利者,道也。”


    “很顯然交相利,也不符合天道。”


    “兼相愛交相利,是墨子構想出來的一個理想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人人親如兄弟姐妹,沒有競爭,共同謀利,就像遠古社會,人們一起合作打獵,然後一起享用一樣。”


    “聽起來的確是一個理想的世界。”


    “然而這個構想,違背了生靈追逐利益的本質。”


    “鳥都要爭奪食物,人怎會沒有私心?”


    “不錯!”朱元璋道,“墨家的不足之處,就在於這兩個違背天道的思想。”


    “除了兼相愛交相利之外,他們的‘尚賢’‘尚同’‘天誌’‘明鬼’‘節用’等思想,都堪稱完美,不但合理而且具有實際操作性。”


    “此外,墨家的機關術,在力學、幾何學、光學等方麵都有巨大貢獻。”


    “這一點很先進。”


    “所以墨家想要在短時間內治理好行省,就必須去蕪存菁,不要執著於‘兼相愛、交相利’的思想。”


    “兼相愛交相利是墨家的基礎思想,舍棄掉這個基礎思想,墨家還是墨家嗎?”朱元璋道。


    “我說的是不要執著,而不是舍棄。”秦宇道,“他們想要保留兼相愛交相利,可以鼓勵別人自願這麽做嘛,但不能強製要求。”


    “讓兼相愛形成一種良好的道德風氣,而不是形成製度。”


    “你知道墨家寨裏的規矩是什麽嗎?”


    “就是墨家的師兄師弟,必須親如一家,不能發生任何的衝突。一旦發生衝突,就要被驅逐出墨家。弟子們獲得的利益要平均分配,否則也會受到懲罰。”


    “也就是說,他們已經把兼相愛交相利,形成了律條。”


    “強製要求弟子們按律條辦事。”


    “正因為有這樣的律條存在,導致很多墨家弟子受不了,都自動離開了。強製要求別人把其他人當兄弟姐妹,平均分配利益,很顯然是行不通的。”


    “這就相當於強製別人要見義勇為,見了老人要扶一樣。”


    “這些事情隻能鼓勵,不能強求。”


    ……


    “不錯,如果墨家能夠不強製要求別人兼相愛交相利,必定能治理好行省。”朱元璋道,“不過兼相愛是一個好的道德風尚,如果能鼓勵百姓這麽做,還是很不錯的。”


    “好的品德隻能鼓勵,不能強求!”秦宇再一次強調。


    “說完了墨家的不足之處,法家的呢?”朱元璋又問道。


    “法家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的‘理官’,成熟於戰國。”秦宇道,“其實在上古時期就有法了,薑太公的祖先伯夷協助虞舜,立法設刑。”


    “法家的思想是緣法而治”


    “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也就是說,法家在一開始就已經很完善、公平了。”


    “隻不過後來,受到了孔子‘仁’、‘德’的衝擊和批判,逐漸走上了岔路。”


    “孔子主張恢複‘周禮’,而周禮是什麽呢?是維護周朝統治階級的一套禮儀和規矩。他的禮就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法家主張刑過不避大臣,而‘禮’卻主張刑不上大夫……”


    “二者有著尖銳的矛盾。”


    “百家爭鳴時期,儒家和法家,進行了一場‘論道’。”


    “孔子恢複周禮,而周禮的本質是什麽呢?”


    “別貴賤,序尊卑。孝、弟(悌)、忠、節……”


    “其中的孝……二十四孝,就是孝字的‘傑作’,至於什麽是二十四孝,我就不一一贅述了,其中有很多可怕,泯滅人性的東西。”


    “二十四孝泯滅人性,怎麽會?”朱元璋聽了神情凝固。


    作為封建君主,他也是很推崇二十四孝的。


    “你還不知道?”秦宇傻眼。心想看來此人的觀念,還停留在很落後的階段啊。他跟著自己談論了這麽久曆史,這方麵的思想居然沒有進步多少?


    “比如說二十四孝中的埋兒奉母吧。”秦宇道,“漢朝時期的郭巨,家中貧窮,有一個三歲的兒子。家中有個老母親經常減少自己的吃的,拿給小孫子。”


    “郭巨就對妻子說: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複得。妻不敢違。”


    “更為可笑的是故事的結局:巨遂掘坑三尺餘,忽見黃金一釜,上雲:‘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編這個故事的人也知道,如果真的讓他把兒給埋了,有點太離譜,恐怕會引起人們的反感,於是搞出了一個天賜黃金釜的橋段來。”


    “從後麵的天賜黃金也可以看出,這個故事,根本就是一些人為了宣揚孝,編出來的。”


    “這個故事,為什麽就不好呢?”朱元璋問道。


    “知道藏羚羊這種動物嗎?”秦宇問道,“藏羚羊在飛渡山澗的時候,都是老的在下麵,給年輕的墊背的。年輕的飛過去,年老的葬身崖底。”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都是年輕的給老的墊背,用不了幾十年,藏羚羊就滅絕了。”


    朱元璋聞言沉默,良久道:“細想之下,這個故事的確不怎麽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落寞的花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落寞的花生並收藏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