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徥皺了皺眉:“也不知道雲家叫了什麽人來接,若是有姐夫身邊的人也來了,恐怕衝撞了妹妹,我先送妹妹迴浣花澗去,妹妹也好換身衣裳,去去身上的疲意。然後去母親那兒看一眼,若是沒什麽事,再打發人來知會妹妹。”
黛玉道:“又不是順路,何必煩哥哥多走一趟。這裏丫頭婆子這麽多,我還能迷了道不成。”
林徥也沒再客氣,囑咐丫鬟們扶好了,便一溜煙跑了。錦書提著裙子也沒追上,索性跟著送黛玉迴房去。
錦荷悄悄問她:“不是說南安太妃都對太太撂下狠話了麽?怎麽大姑爺還敢來接人。這迴終於敢違她老人家的意了?”
錦書道:“大姑爺雖是自己考的官,也沒正經領過什麽差事,一應調度升遷全是因南安王府的麵子,哪能忤長輩的心願呢?”
黛玉心裏一動,想著怪不得林徥自覺在家裏人微言輕,甚至不如自己的分量,原來叔叔家從上到下的風氣便是這樣。這話要是叫寶玉聽見了,免不得要嗤笑雲渡“自己要做那庸碌汲汲營營之輩,怪不得要吃人嘴軟,一輩子仰著別人眼色”,隻是細細想來,從前她在外祖母家,也是沒什麽說話的底氣,就是那次周瑞家的把挑剩的給她,她也隻能說兩聲,真去舅母跟前說她的陪房也是不能的。如今也就是賈母當家,若有朝一日真輪到了大舅舅當家——畢竟他襲爵,寶玉也不能和現在這般任性了。
到了浣花澗,桑鸝她們早把屋子收拾妥當了,正喂琉璃缸裏的幾尾金魚。見她迴來,忙迎上來問:“水已經燒好了,姑娘先梳洗還是先喝茶?”
黛玉走了一天,兼不曾午睡,頗有些疲意,想著趁晚膳前休息一會兒,隻是錦書在這兒,她也不大好撇開她自去沐浴更衣:“先給錦書姐姐上茶。”
錦書忙笑道:“姑娘不忙,我這就要迴太太那兒去了呢,姑娘累了一天了,不必管我,我和錦荷說兩句話就走。”
黛玉猶不肯,錦書錦荷一起勸了,方進內間去沐浴更衣,仍囑咐人給錦書倒茶。
錦書也不過叮囑了妹妹幾句簾子要拉著,驅蟲的藥水趁著姑娘不在打好,守夜的時候盡心之類的話,便道:“我迴太太那裏去了。”
雪雁年紀小,難得出來一趟,倒是興致勃勃的,一邊給黛玉洗發一邊道:“我聽文嫂子說,園子裏楊梅熟了,明天我早些起來,去摘些給姑娘嚐嚐味道。”
黛玉笑道:“仔細酸倒你的牙。”倒沒阻她。
“我看文嫂子的意思,這園子裏單是花兒果子,嫩藕鮮筍,就夠園子裏這些人手的開支還有餘裕了,更不提水裏的魚還有莊上的酒。園子裏的米酒不是出了名的嗎,姑娘明日疼我,賞我一壇子吧。”
那米酒黛玉中午也嚐了,確實甘甜可口,宋氏恐她喝多了上頭,隻讓喝了一小碗。隻是認真說來,雖不賴,卻不至於如傳說中那般的好似天上甘露。
早前在榮國府時,寶釵曾作過一首“盛名時”暗諷過這些被無限誇大了的美食美景,直說是時人追風所致。她思及前事,對雪雁冷笑道:“你不怕自己落了寶姐姐說的‘俗套’,成了‘那其實難副的盛名之物欺人的一節’嗎?”
寶釵作詩那天雪雁也在場,她當然不大懂詩,隻是當時探春有不同的看法,同寶釵小辯了一迴,她自然明白姑娘的意思:“又有什麽要緊?難道沈廬的酒當真比別處高貴,怎麽達官貴人願意去?我想著,出了名人,連帶著酒也出了名,又有何不可?姑娘們本來就是風雅之人,但我們這些小的,願意去附庸風雅,也比鎮日裏粗鄙罵街看著順眼些。”
這話倒是合心,沈廬因出了沈劼而名揚天下,藕舫園的米酒和醉魚也因那十七首詩而千金難求。這本也是應當的,前人的文采,本也是這酒的價值所在。難道除了味道,酒便不能有別的意境不成?
她從水裏起來,披上了衣裳:“今晚若是月亮好,咱們屋裏就自己喝一迴,樂一樂。”
雪雁替她擦幹頭發:“姑娘仔細身子呢。”
“你如今說話,倒有些紫鵑的影子了。”黛玉不覺道。
雪雁聽了,歎氣道:“也不知道紫鵑姐姐最近如何。她是到了寶二爺屋子裏,倒不用擔心主子苛待,隻她一開始就是跟在姑娘身邊的,雖常和寶二爺他們屋來往,到底沒細相處過,她一去就是占個大丫頭的地兒,自然壓不過襲人去,但她初來乍到,寶二爺難免要多關照些,恐怕晴雯麝月秋紋她們心裏要有些嘀咕。麝月嘴巴雖利,平時卻不吭聲,就怕晴雯秋紋……”她又歎了一聲,“再說,恐怕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總覺得襲人……哎,不知道怎麽說,姑娘記得那迴寶二爺來我們屋裏,春纖順手幫他把頭發梳好了,襲人找來時說的話嗎?”
黛玉道:“我可記不得了,你也別在背後說人,沒什麽意思,若有什麽風言風語的,受白眼的還是紫鵑。”
雪雁猛得一凜,方意識到她那話錯處涼多,一年大二年小的,讓人聽說寶玉連頭還沒梳好就往黛玉屋裏去,要難過的可不止寶玉一個!沒見這邊二爺同三爺與姑娘是同姓的兄妹,送姑娘迴房時也隻送到院子口,從不會往閨房踏足嗎?她不禁訥訥地說了聲:“姑娘教訓的是。”
黛玉見她臉色嚇得雪白泛青,心知是同自己想到了一處,倒也沒繼續責備她,隻說:“日後別這樣就行了。”自己也暗暗想,同寶玉那樣的相處,日後也不能了。
夏日裏天暗得晚,紅杏來接黛玉去用晚膳時,西天邊火紅的雲矮得仿佛接到了水池,曳曳風裏蓮花正好,整個園子安靜得很。紅杏說:“姑娘在孝裏,聽不得戲,不過園子裏有幾個采蓮女嗓子好,姑娘一會兒聽聽她們的小調?”
黛玉道:“此情此景,靜看就可,多了歌聲樂音,也不算增色。她們唱歌,也該白日采蓮勞作時方合適。”又問,“姐姐怎麽說?還留在園子裏嗎?”這園子她頭一迴來,的確新奇無比,但馥環從小玩到大,兼之掛念姐夫的病,還真不定留多久。隻是若真的雲家人一來接就跟著走,也未免太跌份,日後婆家不免更覺得她毫無氣性。隻是又想,姐姐用情至深,隻怕寧願多受些委屈,也要守在丈夫身邊的。
紅杏道:“都快夜裏了,哪能就這麽迴去呢。明日若是下雨,自然是要多留些時日的。”花外之意,大約是若是不下雨,馥環便要跟著迴去了。
黛玉微微歎了口氣。
王嬤嬤年紀大了,這次出來玩並未隨行,紫鵑又迴了賈家,否則以她們二人愛操心的個性,不知道要就這事嘀咕多久呢。黛玉隻記得前兩年,她還更小,有天夜裏睡不著,坐起來想看看月亮,卻聽見外屋紫鵑在和王嬤嬤說她的終身大事。那時才多大?也沒有堂叔這迴事,大家都以為她是一直要住在外祖母家的,紫鵑對王嬤嬤說,還是要趁著老太太身子還硬朗,說得上話,把姑娘的婚事定下來,找個知根知底的人家才好,整個榮國府,真心關心姑娘的,也隻有那幾個。也不知道老太太怎麽想的,定寶玉也可以提前趁著林老爺還在就定下來,若是不是寶玉,也好早些相看。那話聽得她又羞又臊,忙躺迴去裝睡,心撲通撲通地直跳。如今紫鵑若還在她身邊,隻怕又有另一番見解了。
說起來,那些事她一個姑娘家不方便說出來教訓下人,可她所思所想,其實並不是做丫鬟的本分,但當時她寄人籬下,紫鵑是真的擔心她日後終身無靠的吧?後來到了叔叔家,也沒見她再說那樣的話。
倒是之前在揚州的時候,說馥環嫁的是一等一嗯好人家的人裏,恰就有紫鵑,若她又聽了馥環的境遇,是不是還那麽想?
她又歎了一聲氣。
其實想來想去,她大約是有些思念紫鵑了。
黛玉道:“又不是順路,何必煩哥哥多走一趟。這裏丫頭婆子這麽多,我還能迷了道不成。”
林徥也沒再客氣,囑咐丫鬟們扶好了,便一溜煙跑了。錦書提著裙子也沒追上,索性跟著送黛玉迴房去。
錦荷悄悄問她:“不是說南安太妃都對太太撂下狠話了麽?怎麽大姑爺還敢來接人。這迴終於敢違她老人家的意了?”
錦書道:“大姑爺雖是自己考的官,也沒正經領過什麽差事,一應調度升遷全是因南安王府的麵子,哪能忤長輩的心願呢?”
黛玉心裏一動,想著怪不得林徥自覺在家裏人微言輕,甚至不如自己的分量,原來叔叔家從上到下的風氣便是這樣。這話要是叫寶玉聽見了,免不得要嗤笑雲渡“自己要做那庸碌汲汲營營之輩,怪不得要吃人嘴軟,一輩子仰著別人眼色”,隻是細細想來,從前她在外祖母家,也是沒什麽說話的底氣,就是那次周瑞家的把挑剩的給她,她也隻能說兩聲,真去舅母跟前說她的陪房也是不能的。如今也就是賈母當家,若有朝一日真輪到了大舅舅當家——畢竟他襲爵,寶玉也不能和現在這般任性了。
到了浣花澗,桑鸝她們早把屋子收拾妥當了,正喂琉璃缸裏的幾尾金魚。見她迴來,忙迎上來問:“水已經燒好了,姑娘先梳洗還是先喝茶?”
黛玉走了一天,兼不曾午睡,頗有些疲意,想著趁晚膳前休息一會兒,隻是錦書在這兒,她也不大好撇開她自去沐浴更衣:“先給錦書姐姐上茶。”
錦書忙笑道:“姑娘不忙,我這就要迴太太那兒去了呢,姑娘累了一天了,不必管我,我和錦荷說兩句話就走。”
黛玉猶不肯,錦書錦荷一起勸了,方進內間去沐浴更衣,仍囑咐人給錦書倒茶。
錦書也不過叮囑了妹妹幾句簾子要拉著,驅蟲的藥水趁著姑娘不在打好,守夜的時候盡心之類的話,便道:“我迴太太那裏去了。”
雪雁年紀小,難得出來一趟,倒是興致勃勃的,一邊給黛玉洗發一邊道:“我聽文嫂子說,園子裏楊梅熟了,明天我早些起來,去摘些給姑娘嚐嚐味道。”
黛玉笑道:“仔細酸倒你的牙。”倒沒阻她。
“我看文嫂子的意思,這園子裏單是花兒果子,嫩藕鮮筍,就夠園子裏這些人手的開支還有餘裕了,更不提水裏的魚還有莊上的酒。園子裏的米酒不是出了名的嗎,姑娘明日疼我,賞我一壇子吧。”
那米酒黛玉中午也嚐了,確實甘甜可口,宋氏恐她喝多了上頭,隻讓喝了一小碗。隻是認真說來,雖不賴,卻不至於如傳說中那般的好似天上甘露。
早前在榮國府時,寶釵曾作過一首“盛名時”暗諷過這些被無限誇大了的美食美景,直說是時人追風所致。她思及前事,對雪雁冷笑道:“你不怕自己落了寶姐姐說的‘俗套’,成了‘那其實難副的盛名之物欺人的一節’嗎?”
寶釵作詩那天雪雁也在場,她當然不大懂詩,隻是當時探春有不同的看法,同寶釵小辯了一迴,她自然明白姑娘的意思:“又有什麽要緊?難道沈廬的酒當真比別處高貴,怎麽達官貴人願意去?我想著,出了名人,連帶著酒也出了名,又有何不可?姑娘們本來就是風雅之人,但我們這些小的,願意去附庸風雅,也比鎮日裏粗鄙罵街看著順眼些。”
這話倒是合心,沈廬因出了沈劼而名揚天下,藕舫園的米酒和醉魚也因那十七首詩而千金難求。這本也是應當的,前人的文采,本也是這酒的價值所在。難道除了味道,酒便不能有別的意境不成?
她從水裏起來,披上了衣裳:“今晚若是月亮好,咱們屋裏就自己喝一迴,樂一樂。”
雪雁替她擦幹頭發:“姑娘仔細身子呢。”
“你如今說話,倒有些紫鵑的影子了。”黛玉不覺道。
雪雁聽了,歎氣道:“也不知道紫鵑姐姐最近如何。她是到了寶二爺屋子裏,倒不用擔心主子苛待,隻她一開始就是跟在姑娘身邊的,雖常和寶二爺他們屋來往,到底沒細相處過,她一去就是占個大丫頭的地兒,自然壓不過襲人去,但她初來乍到,寶二爺難免要多關照些,恐怕晴雯麝月秋紋她們心裏要有些嘀咕。麝月嘴巴雖利,平時卻不吭聲,就怕晴雯秋紋……”她又歎了一聲,“再說,恐怕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總覺得襲人……哎,不知道怎麽說,姑娘記得那迴寶二爺來我們屋裏,春纖順手幫他把頭發梳好了,襲人找來時說的話嗎?”
黛玉道:“我可記不得了,你也別在背後說人,沒什麽意思,若有什麽風言風語的,受白眼的還是紫鵑。”
雪雁猛得一凜,方意識到她那話錯處涼多,一年大二年小的,讓人聽說寶玉連頭還沒梳好就往黛玉屋裏去,要難過的可不止寶玉一個!沒見這邊二爺同三爺與姑娘是同姓的兄妹,送姑娘迴房時也隻送到院子口,從不會往閨房踏足嗎?她不禁訥訥地說了聲:“姑娘教訓的是。”
黛玉見她臉色嚇得雪白泛青,心知是同自己想到了一處,倒也沒繼續責備她,隻說:“日後別這樣就行了。”自己也暗暗想,同寶玉那樣的相處,日後也不能了。
夏日裏天暗得晚,紅杏來接黛玉去用晚膳時,西天邊火紅的雲矮得仿佛接到了水池,曳曳風裏蓮花正好,整個園子安靜得很。紅杏說:“姑娘在孝裏,聽不得戲,不過園子裏有幾個采蓮女嗓子好,姑娘一會兒聽聽她們的小調?”
黛玉道:“此情此景,靜看就可,多了歌聲樂音,也不算增色。她們唱歌,也該白日采蓮勞作時方合適。”又問,“姐姐怎麽說?還留在園子裏嗎?”這園子她頭一迴來,的確新奇無比,但馥環從小玩到大,兼之掛念姐夫的病,還真不定留多久。隻是若真的雲家人一來接就跟著走,也未免太跌份,日後婆家不免更覺得她毫無氣性。隻是又想,姐姐用情至深,隻怕寧願多受些委屈,也要守在丈夫身邊的。
紅杏道:“都快夜裏了,哪能就這麽迴去呢。明日若是下雨,自然是要多留些時日的。”花外之意,大約是若是不下雨,馥環便要跟著迴去了。
黛玉微微歎了口氣。
王嬤嬤年紀大了,這次出來玩並未隨行,紫鵑又迴了賈家,否則以她們二人愛操心的個性,不知道要就這事嘀咕多久呢。黛玉隻記得前兩年,她還更小,有天夜裏睡不著,坐起來想看看月亮,卻聽見外屋紫鵑在和王嬤嬤說她的終身大事。那時才多大?也沒有堂叔這迴事,大家都以為她是一直要住在外祖母家的,紫鵑對王嬤嬤說,還是要趁著老太太身子還硬朗,說得上話,把姑娘的婚事定下來,找個知根知底的人家才好,整個榮國府,真心關心姑娘的,也隻有那幾個。也不知道老太太怎麽想的,定寶玉也可以提前趁著林老爺還在就定下來,若是不是寶玉,也好早些相看。那話聽得她又羞又臊,忙躺迴去裝睡,心撲通撲通地直跳。如今紫鵑若還在她身邊,隻怕又有另一番見解了。
說起來,那些事她一個姑娘家不方便說出來教訓下人,可她所思所想,其實並不是做丫鬟的本分,但當時她寄人籬下,紫鵑是真的擔心她日後終身無靠的吧?後來到了叔叔家,也沒見她再說那樣的話。
倒是之前在揚州的時候,說馥環嫁的是一等一嗯好人家的人裏,恰就有紫鵑,若她又聽了馥環的境遇,是不是還那麽想?
她又歎了一聲氣。
其實想來想去,她大約是有些思念紫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