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熱孝一過,宋氏便張羅著給黛玉換下那些過分素淨的衣裳,又添置了幾件首飾,雖然顏色仍不鮮亮,好歹多了幾分鮮活氣了。隻榮國府又派人來接時,她也犯了愁,縱然對那邊百般不喜歡,她這隔了一層的親戚也不好當著黛玉的麵兒嚼舌根。況那頭是黛玉的親外祖母,又撫養了她兩年,如今既出了熱孝,又都在京師,論禮也該去拜見的。
隻是黛玉自己麵上倒也淡淡的,看不出什麽,她便試探著問:“是該去給你外祖母請安,隻是他家說去那園子裏轉轉、題名刻匾什的,還是免了罷。你說呢?”
“那是他家的省親別墅,貴主未至,他們自家人也罷了,我哪裏能隨便就闖呢。”黛玉冷笑道,“況他家府上也養了許多清客,便就是要他家的娘娘看著稚子戲言欣慰發笑、享天倫樂趣,也輪不著我呢。”她本來便是個心高氣傲的人,人家修了一半的園子,特特地要她去逛,她也覺著不像,什麽叫“恐娘娘省親後便沒了機會”,她是這般見識少的人,貪著去個還未修完的園子裏玩麽?
宋氏笑道:“是這個理,咱們便去請個安就迴罷。既這麽著,現下得了閑,咱們也該出門去轉轉。雖說我們家裏沒有他們家富貴奢麗,外頭的莊子也有幾個是有些野趣的。如今也有了些暑氣,我聽管事的說藕舫園的花兒開得不錯。趁著天還沒熱得不能動彈,咱們也找一日,去那兒玩兩天。”
藕舫園便如其名,養著接天蓮葉,雖莊子不大,名氣卻不小——宋子宜年輕時曾邀好友八人一道在此賞荷觀月,九位俱是當世文傑,詩酒酣樂,月明景宓,蓮子清香與夏夜清風說不出的宜人,又有采蓮女的輕舟停在他們畫舫不遠,不覺文興大發,有《藕舫月夜》十七首存世,文采斐然,說不出的風流雋逸,一時洛陽紙貴。藕舫園便由此得名,與當世大儒沈劼失意當壚賣酒時的酒舍沈廬、當朝太傅孫能樺昔日廣開大門,授課育人的天雅農莊並稱為文賦三院。後來宋氏出嫁,這藕舫園便被宋子宜作為嫁妝送給了心愛的女兒。隻宋氏也不是小氣的人,若有文人墨客欲進園觀賞,她亦讓管事接待安排,因此雖多年過去,這園子名聲仍未見衰頹。
聽得要去藕舫園,黛玉也不覺心生向往,不禁笑道:“嬸娘可說好了。”宋氏愛她難得露出的小女兒嬌態,便將她摟了入懷,道:“自然是說好了的。我年幼時也愛去那裏,那時不知天高地厚,每每到了那裏,也想著要作兩句詩才好,不過是矯揉堆砌,偏我自己還不覺著,題了扇麵上,自己耍著玩,隻有一日叫父親看見了,被他一通笑話。當時年紀太小,連差距多大都不曉得呢。如今自己也長進了不少,卻沒有小時候的膽子了。”黛玉道:“有那十七首珠玉在前,免不得要‘此前有景說不得’的。”
宋氏喜道:“有什麽說不得的,咱們娘兒倆便去說說,自己玩樂便罷,何必同旁人比呢。”
她二人既商議妥當,便也不拘著去榮國府的事兒了,也不要賈母派人來接,宋氏叫自己的陪嫁徐寶家的親自往榮國府送了拜帖,得了賈母的準兒,便自己備了馬車,帶了錦書、紅杏、文竹、錦鳶四個丫頭,黛玉帶著雪雁、錦荷、桑鸝、霜信四個,娘兒倆前前後後一共四輛馬車,自己去榮國府拜會了。林滹本不放心,欲讓林徥跟著,宋氏笑道:“可不必如此,咱們家這老三並不是好往外頭跑的,況聽玉兒說那府上想也沒有同他年紀、興趣合拍的哥兒一道玩,拘著他也是無趣。且隻我們過去,是女眷拜訪的說法,加上徥哥兒,情況便不同,到時候又要麻煩他家。徥哥兒還要上學,為此特特地請假也不值當。”
原來宋氏知那榮寧二府的規矩和他們家大有不同,自然不甚喜歡,隻如今是親戚了,便是為著黛玉的麵兒,也不好完全不走動的。隻是女眷間的來往也罷了,若是這迴林徥去了,下一次榮國府也派了男丁上門,她可就膈應了。隻黛玉聽說了,不免臉一紅,她是知外祖母脾性的,親戚家的孩子去了,不拘著是誰,隻當自家子侄,多是同人家的姐妹一並接待了,誇誇人家的標致、問問功課。林徥大小也是個舉人,且因為兄長的緣故格外自尊同敏感,倘被這麽接待了,連黛玉自己也要無地自容的。
馬車依舊從西角門進去,黛玉心裏一窒,想著“原我是個小孩兒,來時也服喪,便也罷了,如今我嬸娘也在這裏,她身上也有誥命,正門平常不開,難道當年薛姨媽家走得中門,且有二舅母親自帶了大表嫂與探春一起接出大廳,我家便不能嗎”,抬頭看一眼宋氏,見她麵上笑意不減,甚至更濃了幾分,不覺忐忑,叫了一聲“嬸娘”。
宋氏“嗯”了一聲,歎道:“虧得是你三哥哥沒來。不然發作起來,恐要傷了兩家的和氣。”黛玉心裏更是難過,叫了聲“雪雁”,雪雁忙問何事。黛玉道:“你打發個人,去問問林之孝,或是他做不得主,你托人找到紫鵑,請她看在過去的情份上幫我問鳳姐姐一聲,倘是人家不樂意我們來,我家去便是了,省得礙眼。”
榮國府守在角門內的婆子也不是傻的,立時便知黛玉生氣了,忙遣人去迴鳳姐,寶玉等早知黛玉要來,一早便守在賈母屋裏候著,聞言急道:“林妹妹可是急了?隻我們平日也是走偏門的,她如今氣起來,難道是生分了,拿自己當外人了”又嚷著要親去接黛玉。賈母對鳳姐道:“你可是糊塗了,如今你林妹妹雖然在孝裏,可是親家太太也在呢,況玉兒身上現在還有封號,你就是這麽怠慢人的?”
這卻也是冤枉了鳳姐,最近家裏正修園子,鳳姐忙得是腳不沾地,難得沒有逞能攬事,接黛玉的人還是王夫人親自打發的。隻是王夫人許是有些時日沒有理事了,有些疏忽,心裏不免有些不悅,想著“可忘了那個慣常是個小性兒的”,見鳳姐苦著臉,倒是把賈母的責備一肩擔了,又急急忙忙地打發人去開中門,自己亦出儀門去接,忙裏忙外的,她心下雖慰,隻是仍覺得為了個小丫頭便慌慌張張,老太太偏心得有些過了。
雖換了門,黛玉心裏卻還有些不忿,隻是下了轎子,看見鳳姐帶著平兒、紫鵑親自在儀門內候著,想說的話便隨著紫鵑眼裏浮現的水汽一起消融了,她迴了鳳姐的禮,便問紫鵑:“可是你自己要離了我去的,如今哭什麽呢。”雖嘴上不饒人,自己卻也忍不住落下淚來。
鳳姐賠笑道:“原是我事兒多,沒來得及交代清楚,怠慢了林家宜人同妹妹,如今妹妹再一哭,老太太那裏更饒不得我了。”
紫鵑亦勸道:“勾得姑娘哭起來,是我的不是。”
倒是宋氏在一旁道:“久別重逢是喜事,值得一哭。”紫鵑心裏一歎,想道:“林家太太果真是個好人,連我們這些下人她也瞧得起,姑娘跟著她,我也能安心了。罷了,姑娘什麽身份,我們這樣的,便是替她操心,又能做什麽呢?不過連累著姑娘分神擔心我們罷了。”因而勸道:“姑娘可別哭了,仔細風吹著眼睛。”鳳姐亦跟著道:“這兒日頭大,咱們還是進去說話吧,老太太念了好幾天了。”
黛玉迴身扶住宋氏,一起跟著鳳姐進了賈母的屋子。
及進了正屋,隻見上首坐著賈母,餘下依次是邢、王二位夫人,李紈帶著三春姐妹隻站著,恐因為方才的事,麵上皆訕訕的,唯對麵的寶玉一臉喜色,若非當著宋氏的麵,隻怕要當場叫著“妹妹”撲過來。
黛玉倒是早料到了寶玉會在,隻是有些擔心宋氏會因此心生鄙夷,好在宋氏隻微不可聞地輕笑了一聲,便把目光挪開,轉而同賈母寒暄:“老太太養了我們姑娘這些年,自然當得我一拜。”說完竟不顧賈母阻攔,親身行了一禮,又推黛玉,“去拜見你外祖母罷。”
她這樣理所當然地把黛玉歸為自家的舉措自是讓人有些不耐的,寶玉便有些不滿,隻是被王夫人一瞪,也不敢多說,隻好訥訥地站著。
她嬸侄二人行了禮,便也要坐,隻是宋氏竟推黛玉坐她上頭,可把黛玉及眾人嚇了一跳。
“老封君有所不知,因為兄長的功勞,玉兒被皇上封了族姬。”宋氏笑道,“我不過是宜人的誥命,不管玉兒最後品級定下是哪個,總歸是要比我高的。”
她這麽說,先有人不自在了起來,倒是賈母喜道:“這麽說,玉兒的品級要定下來了?”她當然早知道黛玉被封了族姬,可是這個稱號本朝從未有人得過,大家也隻當陛下隨意賞下一個虛名來,並不當迴事,可一旦真的定下品級來,一切便不同了。
宋氏笑道:“禮部來了人通氣的,下月便該知曉了。”她指著寶玉道,“我聽說你們表兄妹一道長大的,如今當著長輩的麵,倒不如道個別,往後外男便難見了。”她沒用“不該”,但寶玉既然是個無職的外男,自然是非族姬宣召便不得相見的,一個“難”字,也算是給了賈家麵子。
隻是寶玉本是期盼了多日能見著黛玉,如今好容易見了,卻聞得此訊,恍如晴天霹靂般。
黛玉倒是知道,嬸娘還是生氣了,她捏了捏宋氏的手,又給紫鵑使眼色要她去勸住寶玉,免得這個一向任性的表兄又說出什麽驚世駭俗的話來,而後才柔聲道:“嬸娘坐下罷,可莫要折煞我了。”
隻是黛玉自己麵上倒也淡淡的,看不出什麽,她便試探著問:“是該去給你外祖母請安,隻是他家說去那園子裏轉轉、題名刻匾什的,還是免了罷。你說呢?”
“那是他家的省親別墅,貴主未至,他們自家人也罷了,我哪裏能隨便就闖呢。”黛玉冷笑道,“況他家府上也養了許多清客,便就是要他家的娘娘看著稚子戲言欣慰發笑、享天倫樂趣,也輪不著我呢。”她本來便是個心高氣傲的人,人家修了一半的園子,特特地要她去逛,她也覺著不像,什麽叫“恐娘娘省親後便沒了機會”,她是這般見識少的人,貪著去個還未修完的園子裏玩麽?
宋氏笑道:“是這個理,咱們便去請個安就迴罷。既這麽著,現下得了閑,咱們也該出門去轉轉。雖說我們家裏沒有他們家富貴奢麗,外頭的莊子也有幾個是有些野趣的。如今也有了些暑氣,我聽管事的說藕舫園的花兒開得不錯。趁著天還沒熱得不能動彈,咱們也找一日,去那兒玩兩天。”
藕舫園便如其名,養著接天蓮葉,雖莊子不大,名氣卻不小——宋子宜年輕時曾邀好友八人一道在此賞荷觀月,九位俱是當世文傑,詩酒酣樂,月明景宓,蓮子清香與夏夜清風說不出的宜人,又有采蓮女的輕舟停在他們畫舫不遠,不覺文興大發,有《藕舫月夜》十七首存世,文采斐然,說不出的風流雋逸,一時洛陽紙貴。藕舫園便由此得名,與當世大儒沈劼失意當壚賣酒時的酒舍沈廬、當朝太傅孫能樺昔日廣開大門,授課育人的天雅農莊並稱為文賦三院。後來宋氏出嫁,這藕舫園便被宋子宜作為嫁妝送給了心愛的女兒。隻宋氏也不是小氣的人,若有文人墨客欲進園觀賞,她亦讓管事接待安排,因此雖多年過去,這園子名聲仍未見衰頹。
聽得要去藕舫園,黛玉也不覺心生向往,不禁笑道:“嬸娘可說好了。”宋氏愛她難得露出的小女兒嬌態,便將她摟了入懷,道:“自然是說好了的。我年幼時也愛去那裏,那時不知天高地厚,每每到了那裏,也想著要作兩句詩才好,不過是矯揉堆砌,偏我自己還不覺著,題了扇麵上,自己耍著玩,隻有一日叫父親看見了,被他一通笑話。當時年紀太小,連差距多大都不曉得呢。如今自己也長進了不少,卻沒有小時候的膽子了。”黛玉道:“有那十七首珠玉在前,免不得要‘此前有景說不得’的。”
宋氏喜道:“有什麽說不得的,咱們娘兒倆便去說說,自己玩樂便罷,何必同旁人比呢。”
她二人既商議妥當,便也不拘著去榮國府的事兒了,也不要賈母派人來接,宋氏叫自己的陪嫁徐寶家的親自往榮國府送了拜帖,得了賈母的準兒,便自己備了馬車,帶了錦書、紅杏、文竹、錦鳶四個丫頭,黛玉帶著雪雁、錦荷、桑鸝、霜信四個,娘兒倆前前後後一共四輛馬車,自己去榮國府拜會了。林滹本不放心,欲讓林徥跟著,宋氏笑道:“可不必如此,咱們家這老三並不是好往外頭跑的,況聽玉兒說那府上想也沒有同他年紀、興趣合拍的哥兒一道玩,拘著他也是無趣。且隻我們過去,是女眷拜訪的說法,加上徥哥兒,情況便不同,到時候又要麻煩他家。徥哥兒還要上學,為此特特地請假也不值當。”
原來宋氏知那榮寧二府的規矩和他們家大有不同,自然不甚喜歡,隻如今是親戚了,便是為著黛玉的麵兒,也不好完全不走動的。隻是女眷間的來往也罷了,若是這迴林徥去了,下一次榮國府也派了男丁上門,她可就膈應了。隻黛玉聽說了,不免臉一紅,她是知外祖母脾性的,親戚家的孩子去了,不拘著是誰,隻當自家子侄,多是同人家的姐妹一並接待了,誇誇人家的標致、問問功課。林徥大小也是個舉人,且因為兄長的緣故格外自尊同敏感,倘被這麽接待了,連黛玉自己也要無地自容的。
馬車依舊從西角門進去,黛玉心裏一窒,想著“原我是個小孩兒,來時也服喪,便也罷了,如今我嬸娘也在這裏,她身上也有誥命,正門平常不開,難道當年薛姨媽家走得中門,且有二舅母親自帶了大表嫂與探春一起接出大廳,我家便不能嗎”,抬頭看一眼宋氏,見她麵上笑意不減,甚至更濃了幾分,不覺忐忑,叫了一聲“嬸娘”。
宋氏“嗯”了一聲,歎道:“虧得是你三哥哥沒來。不然發作起來,恐要傷了兩家的和氣。”黛玉心裏更是難過,叫了聲“雪雁”,雪雁忙問何事。黛玉道:“你打發個人,去問問林之孝,或是他做不得主,你托人找到紫鵑,請她看在過去的情份上幫我問鳳姐姐一聲,倘是人家不樂意我們來,我家去便是了,省得礙眼。”
榮國府守在角門內的婆子也不是傻的,立時便知黛玉生氣了,忙遣人去迴鳳姐,寶玉等早知黛玉要來,一早便守在賈母屋裏候著,聞言急道:“林妹妹可是急了?隻我們平日也是走偏門的,她如今氣起來,難道是生分了,拿自己當外人了”又嚷著要親去接黛玉。賈母對鳳姐道:“你可是糊塗了,如今你林妹妹雖然在孝裏,可是親家太太也在呢,況玉兒身上現在還有封號,你就是這麽怠慢人的?”
這卻也是冤枉了鳳姐,最近家裏正修園子,鳳姐忙得是腳不沾地,難得沒有逞能攬事,接黛玉的人還是王夫人親自打發的。隻是王夫人許是有些時日沒有理事了,有些疏忽,心裏不免有些不悅,想著“可忘了那個慣常是個小性兒的”,見鳳姐苦著臉,倒是把賈母的責備一肩擔了,又急急忙忙地打發人去開中門,自己亦出儀門去接,忙裏忙外的,她心下雖慰,隻是仍覺得為了個小丫頭便慌慌張張,老太太偏心得有些過了。
雖換了門,黛玉心裏卻還有些不忿,隻是下了轎子,看見鳳姐帶著平兒、紫鵑親自在儀門內候著,想說的話便隨著紫鵑眼裏浮現的水汽一起消融了,她迴了鳳姐的禮,便問紫鵑:“可是你自己要離了我去的,如今哭什麽呢。”雖嘴上不饒人,自己卻也忍不住落下淚來。
鳳姐賠笑道:“原是我事兒多,沒來得及交代清楚,怠慢了林家宜人同妹妹,如今妹妹再一哭,老太太那裏更饒不得我了。”
紫鵑亦勸道:“勾得姑娘哭起來,是我的不是。”
倒是宋氏在一旁道:“久別重逢是喜事,值得一哭。”紫鵑心裏一歎,想道:“林家太太果真是個好人,連我們這些下人她也瞧得起,姑娘跟著她,我也能安心了。罷了,姑娘什麽身份,我們這樣的,便是替她操心,又能做什麽呢?不過連累著姑娘分神擔心我們罷了。”因而勸道:“姑娘可別哭了,仔細風吹著眼睛。”鳳姐亦跟著道:“這兒日頭大,咱們還是進去說話吧,老太太念了好幾天了。”
黛玉迴身扶住宋氏,一起跟著鳳姐進了賈母的屋子。
及進了正屋,隻見上首坐著賈母,餘下依次是邢、王二位夫人,李紈帶著三春姐妹隻站著,恐因為方才的事,麵上皆訕訕的,唯對麵的寶玉一臉喜色,若非當著宋氏的麵,隻怕要當場叫著“妹妹”撲過來。
黛玉倒是早料到了寶玉會在,隻是有些擔心宋氏會因此心生鄙夷,好在宋氏隻微不可聞地輕笑了一聲,便把目光挪開,轉而同賈母寒暄:“老太太養了我們姑娘這些年,自然當得我一拜。”說完竟不顧賈母阻攔,親身行了一禮,又推黛玉,“去拜見你外祖母罷。”
她這樣理所當然地把黛玉歸為自家的舉措自是讓人有些不耐的,寶玉便有些不滿,隻是被王夫人一瞪,也不敢多說,隻好訥訥地站著。
她嬸侄二人行了禮,便也要坐,隻是宋氏竟推黛玉坐她上頭,可把黛玉及眾人嚇了一跳。
“老封君有所不知,因為兄長的功勞,玉兒被皇上封了族姬。”宋氏笑道,“我不過是宜人的誥命,不管玉兒最後品級定下是哪個,總歸是要比我高的。”
她這麽說,先有人不自在了起來,倒是賈母喜道:“這麽說,玉兒的品級要定下來了?”她當然早知道黛玉被封了族姬,可是這個稱號本朝從未有人得過,大家也隻當陛下隨意賞下一個虛名來,並不當迴事,可一旦真的定下品級來,一切便不同了。
宋氏笑道:“禮部來了人通氣的,下月便該知曉了。”她指著寶玉道,“我聽說你們表兄妹一道長大的,如今當著長輩的麵,倒不如道個別,往後外男便難見了。”她沒用“不該”,但寶玉既然是個無職的外男,自然是非族姬宣召便不得相見的,一個“難”字,也算是給了賈家麵子。
隻是寶玉本是期盼了多日能見著黛玉,如今好容易見了,卻聞得此訊,恍如晴天霹靂般。
黛玉倒是知道,嬸娘還是生氣了,她捏了捏宋氏的手,又給紫鵑使眼色要她去勸住寶玉,免得這個一向任性的表兄又說出什麽驚世駭俗的話來,而後才柔聲道:“嬸娘坐下罷,可莫要折煞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