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高澄仔細端詳著眼前陳霸先的頭顱,許久,才揮揮手讓堯師拿開。


    低頭打量著被束縛住的陳蒨,高澄問道:


    “陳霸先讓你將他的頭顱交給我,還說了些什麽。”


    “叔父臨終遺言,今日兵敗,不願再作鼠輩流竄,素聞大齊天子有仁義之名,隻求能放過家中妻兒。”


    陳蒨強忍悲痛道。


    敗軍之際,陳霸先叮囑陳蒨拿了首級,去向高澄請降,乞求保全家卷,隨即便拔劍自刎。


    陳蒨遵照陳霸先的遺命,割下了他的頭顱。


    高澄聞言默然,他示意親衛為陳蒨鬆綁,又讓堯師將陳霸先的頭顱交還給了陳蒨。


    “就在番禺城外好生安葬了他。”


    陳蒨趕忙叩首謝恩。


    很快,南陳皇後章要兒與陳霸先僅存的兒子陳昌被押解進來。


    高澄看著這孤兒寡母,迴想起陳蒨轉述的遺言,終究是沒有為難年過五旬的章要兒與其獨子陳昌。


    “我會在洛陽為你們安排住處,今後就在洛陽安生,不要再想什麽複國,這彈丸小國,不複也罷!”


    章要兒大喜,原本以為必死無疑,沒想到居然能被寬赦,她拉著兒子跪拜道:


    “老婦叩謝陛下隆恩,遷居河北以後,老婦母子必定深居簡出,不與舊人往來。”


    陳昌也感激道:


    “罪人蒙陛下開赦,自當時時感念君恩,豈敢再有二心。”


    高澄微微頷首,說道:


    “我已讓陳蒨去埋葬陳霸先,你二人尋他去吧。”


    章要兒母子又是一番叩謝,才被親衛帶了下去。


    很快,又有人被押來,正是陳霸先麾下大將侯安都。


    高澄沉聲問道:


    “是要做齊人,還是當陳鬼。”


    高澄對侯安都沒有好感,原時空中,就是他在陳霸先死後,將其獨子陳昌推入長江溺死。


    當然,侯安都也是受陳蒨之命,對外宣布陳昌是因船壞溺死,陳蒨還親臨哭喪。


    侯安都沒想到高澄問得如此直白,但他不敢裝腔作勢,於謹的遭遇流傳甚廣,這北齊天子最沒耐心,勸降從來隻勸一次,誰若想扮忠臣,他必然是要成全對方殉國的。


    】


    “安都願降陛下,為陛下馬前卒,披荊斬棘。”


    高澄聞言,心道,還用不著你來為我披荊斬棘。


    但也知道侯安都是員猛將,也許將來伐蜀有用得著的地方。


    高澄命人為侯安都鬆綁,由親衛帶去安置。


    在侯安都之後,又有兩人被綁來,便是南陳軍中另外兩名大將,周文育與杜龕。


    高澄隻問降於周文育,而不問杜龕。


    周文育俯首稱臣,高澄這才問杜龕道:


    “當日我好心將你妻兒放歸,也算與你有恩,你為何不心懷感激,偏要負隅頑抗,莫非還在記恨你叔父之死?”


    杜龕哪敢說是,他隻能辯解道:


    “二位叔父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本為國事,豈是私仇。陛下全我夫妻之義,父子之情,然而陳主亦有大恩於龕,龕又怎敢背主。”


    高澄笑道:


    “倒也有理,朕今日再問你,願不願降?”


    杜龕俯首道:


    “罪人豈敢再拒陛下美意。”


    當天,高澄在番禺城裏陸續接見了許多被俘南陳文武重臣,有人願意仕齊,也有人懇請歸老,也不缺愚忠之人,執意殉國。


    高澄並未強求,告老歸鄉之人,他贈上盤纏,但也會密令當地郡縣官員留心動向,執意殉國之人,高澄也將他們與陳霸先葬在一處,成全他們的君臣之義。


    安排了南陳文武,高澄又組織人手解決了水患,免得番禺城遭了水災。


    時間來到三月底,氣候越發炎熱,北方將士與戰馬不耐高溫,開始有人畜病倒。


    高澄於是分批遣返軍隊,他自己也並未在嶺南久留。


    小高王將嶺南之地分為桂、廣、雷、瓊四州,又以後世北越地區為交州。


    靜江以西為桂州之地,依照此前的承諾,以冼英為桂州總管,領桂州、交州、瓊州,也就是後世的海南島。


    又以雷州半島為雷州,任冼挺為雷州刺史。


    靜江以東為廣州,廣州刺史自然不會再交到冼氏手中,否則他高澄辛苦一趟,豈不是在給冼氏打白工,高澄命散騎常侍王峻為廣州刺史,將這名心腹置於嶺南,也不乏監視冼氏之意。


    若非知道冼英在曆史上對嶺南民族融合做出的卓越貢獻,以高澄的性格,哪會許諾她桂州總管一職。


    決戰時,冼英被高澄以看護大營為名,棄而不用。


    冼英本以為齊主多疑,此前的許諾,估計也做不得數。


    沒想到戰後高澄還是依諾封官,經曆了這一番心路曆程,冼英、冼挺兄妹二人更是感激。


    由於北齊原本就有一個廣州,位於南陽盆地,地處司州與荊州之間,而崔澈將靜江以東定名為廣州,自然得給河南廣州換個名稱。


    高澄於是為河南廣州更名為宛州。


    諸事安排妥當,高澄對冼英、冼挺多有囑托,讓他們促進漢俚交流,在治內推廣文教,以及先進生產技術。


    又對王峻千叮萬囑,讓他萬萬不得歧視境內俚人,要鼓勵漢俚通婚,促進民族融合,同時也在私底下多有密語,自然是與冼氏兄妹有關。


    四月中旬,初夏時節,嶺南已經是酷暑難耐,高澄終於啟程北返。


    雖說大批將士已經提前撤走,都還是有不少部隊與高澄同行,作為護衛。


    軍中時常有人病倒,但也許是近來遠離了美色,小高王身體硬朗了不少,居然在四月下旬健健康康的迴了衡州。


    但將來哪怕是要巡視各地,嶺南這地方也隻能在冬季過來。


    由於病倒了許多將士,高澄在衡州稍住了一段時間,這才於五月上旬啟程,班師迴朝。


    南陳已經滅亡,江南就得重新布置。


    高澄在歸途中下詔,撤銷吳州總管府、江州總管府,將吳州一分為二,為吳州與揚州,二州刺史皆為文官出任。


    又將江州一分為二,為江州、閩州,同樣以文官出任刺史。


    與此同時,設立荊州總管府、郢州總管府,由段韶、吳明徹出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北魏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怎麽可能是曹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怎麽可能是曹賊並收藏重生北魏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