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蕭正德登船與家卷會合後,擔心追兵渡江,下令親信們一把火將渡口其餘船隻盡數焚毀。
熊熊大火中,他乘舟向北,做著兒皇帝的美夢。
船隻行到江心處時,卻有數十艘戰艦自東而來,將蕭正德的船隻逼停,原來一把大火確實阻絕了追兵渡江的可能,可火光卻也引來了蕭淵明麾下的巡江水師。
“大王深夜乘舟,欲往何處去?”
船隻靠近,借著火光,蕭淵明看清了船上之人,高聲問道。
他今夜親自帶隊,正掩護齊人幹著走私的買賣,對於建康城裏的熱鬧一無所知。
蕭正德看到是自己堂兄弟蕭淵明,緊繃著的心總算放下。
旁人不知道,他可一清二楚,自己這位堂弟與北方的關係可不淺,高澄支援他招募亡命之徒的財物、武裝他們的兵械,都是從蕭淵明的防區走的。
蕭正德打了個哈哈,笑道:
“孤奉陛下之命,出使北地,倒是貞陽侯好興致,這麽晚了還親自帶隊巡江。”
“盡忠職守罷了,這麽說陛下清醒了?不過大王為何如此匆忙,披星戴月就要上路,這五馬渡口的大火又是怎麽一迴事?”
蕭淵明覺得蕭正德在侮辱自己的智商。
蕭正德強行解釋道:
“陛下得天之佑,已然好轉,孤受命出使,本打算明日啟程,隻是渡口不慎失火,孤擔心船隻盡毀,便連夜出發,貞陽侯也知曉,孤這段時日常駐朱雀航,距離渡口近得很。”
“如此,大王不如上我的艦船,由我麾下兒郎護送渡江。”
說罷,蕭淵明不容蕭正德拒絕,下令船隻繼續靠近,在兩船之間搭設木板以容蕭正德通過。
蕭正德心中叫苦不迭,暗罵蕭淵明多管閑事,可自己的船被巡江水師圍住,不能通行,也隻得硬著頭皮帶了家卷、親信登上蕭淵明的艦船。
“這...”
蕭淵明看見蕭正德妻妾中柳氏那張熟悉的麵孔,雖說年歲成熟了許多,不似當年少女模樣,卻還是能一眼認出,他一時語塞,這不就是十八年前已經葬身火海的堂妹長樂公主麽。
長樂公主下意識地躲避蕭淵明驚詫的目光,作為有夫之婦,這些年被親兄長逼淫,她也過得生不如死,但也隻能認了命。
自己這位兄長曾是天子的養子,蕭衍生了親子以後,雖然斷了這層關係,但蕭衍這人的性情大夥都知道,自覺對蕭正德有愧的他,簡直是百般放縱。
強逼親妹算什麽,他們父親蕭宏與蕭衍嫡長女私通,並密謀行刺蕭衍,以取而代之,蕭衍抓了刺客,弄清了真相,不還是原諒了他的好六弟。
換源app】
也許在蕭衍看來,蕭宏不就是與侄女私通,暗中謀劃刺王殺駕,又能有什麽壞心思。
同理,蕭正德強逼親妹,也算個事?
可如今當這件醜事被外人所知,長樂公主才發覺自己根本做不到從容以對,蕭淵明那驚訝且鄙夷的目光讓她恨不得跳下這滾滾大江,可真要有尋死的勇氣,她也活不到現在。
“這是孤的側室,姓柳,容貌與長樂酷似而已,孤初見時,亦為之驚異,便納入府中照料。”
蕭正德為此解釋道,隻不過這樣的說辭又怎能騙得過人。
沒錯,他蕭淵明是在八公山輸得很慘,但不代表他蠢呀。
又看了一眼躲在堂妹長樂公主身後的少女,幽幽一歎,卻也明白了她們的關係。
“貞陽侯,如今不是敘話的時候,還是快些渡江吧,待孤返程,必定給你個交代。”
蕭正德嘴上催促,心裏想的是此生若還能南渡,那便是與齊師以大梁天子身份迴歸,到時候倒要看看你蕭淵明想要個什麽交代。
哪知蕭淵明卻搖頭道:
“不急在這一時,待我遣人靠岸問過了五馬渡口的情況,再送大王北上也不遲。”
蕭正德急了,真讓蕭淵明與南岸取得聯係,知曉了今夜之事,自己哪還走得脫。
他走到蕭淵明身邊,也顧不得再稱孤道寡,低聲威脅道:
“貞陽侯與齊人之事莫非真以為無人知曉?不如放我入齊,你依舊與齊人行走私偷運之事,而我也隻安心做我的富家翁,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如此,豈不兩全其美。”
蕭淵明聞言頷首:
“大王所言有理。”
說著,他掏出腰間匕首,在蕭正德驚恐的目光中,捅進了他的腹腔,這突然的變故讓蕭正德的妻妾女兒們驚聲尖叫。
蕭正德的親信們欲護住,卻被蕭淵明麾下部眾盡數砍殺。
“大王叛國出奔,想得倒是好,但堂弟我還是想借兄長的頭顱向太子表忠心,況且宗族之中,有我與齊主交好便足夠了,無需大王北上奔波。”
蕭淵明一連捅了五刀,鮮血濺射了一身,才附在蕭正德的耳邊低聲道:
“兄長或許忘了,死人才不會說話。”
蕭正德的眼中漸漸失去光華,荒誕的一生就此終結,與他的養父蕭衍死在同一天夜裏。
“把他們的首級都砍下來吧。”
蕭淵明對麾下將士笑道:
“艦船向南靠岸,也該向建康請賞了。”
說罷,在蕭正德妻妾驚恐的目光中朝她們走去。
蕭淵明首先一刀了結了蕭正德年邁的妻子,側室之中,年老色衰之人也慘遭殺戮。
剩餘之人要麽年華正好,要麽風韻猶存。
蕭正德此人人品雖然低劣,但審美眼光還是在線的。
當初蕭淵明四妾章、於、王、阮,盡被高澄所奪,藏於洛陽瑤光寺,如今蕭正德的這些美貌側室,自然也成了蕭淵明的戰利品。
不過他的道德水準到底是高了蕭正德一籌,沒有對堂妹長樂公主母女下手,而是另有計劃,想著送往洛陽,進獻北齊天子以示感激,畢竟高澄提供的這條走私財路讓他與麾下將士賺得盆滿缽滿。
當然,也是為自己將來留一條路,若有朝一日國家滅亡,也能過上好日子。
至於叛國這個選項從來不在蕭淵明的考量之中。
當年八公山大敗,蕭淵明在壽州的家產盡數被北齊收沒,又索要三萬匹布作為他的贖金,是叔父蕭衍補貼了一部分,才讓蕭淵明的家人籌齊了這筆贖金。
迴了建康,叔父不僅不怪罪,還賞賜布絹讓他應急,又繼續委以重任。
人得知恩圖報,進獻長樂公主是自覺摸準了高澄喜好,報答他為自己指明一條財路。
為國禦敵則是感恩叔父蕭衍,當然了,到了力戰不敵,無力迴天的時候,蕭淵明也會為自己打算。
蕭正德與其妻子、親信的首級被蕭淵明親自送往建康台城,蕭綱捧著麵目猙獰的頭顱,不自覺地嘴角上揚,露出得意的笑容,可又想起群臣都在殿中,又趕緊收斂起來,換作一臉悲色,憤恨道:
“臨賀王受先皇大恩,卻不知感激,悖逆猖狂,自致夷滅,當有此禍,此等不忠不義之人,怎配錄入宗譜,當革其族籍,改名麅鴞(paoxiao),以示其貪婪。”
眾臣紛紛附議,這時候誰敢為蕭正德說話,隻怕下一秒就要被打為叛黨,況且以蕭正德平時的所作所為,也沒人願意為他發聲。
至於劫江與蕭正德及其親信一番惡戰,最終手刃國賊的蕭淵明,自然得了蕭綱稱讚,賞賜及其豐厚,將蕭正德的家產盡數賜予蕭淵明。
眾人皆知蕭正德有一子一女,兒子蕭見理被羊侃射落馬下,踐為肉泥,蕭綱又問及其女,似乎要再做報複。
蕭淵明以母女投水而死敷衍過去,蕭綱便也沒有細究,當務之急是天亮後的登基大典,如今蕭正德已死,讓蕭綱頭疼的便成了割據一方的親弟弟們。
即坐鎮荊南的邵陵郡王蕭綸、出牧江州的湘東郡王蕭繹、鎮守嶺南的武陵郡王蕭紀。
得益於蕭衍生前的一番安排,蕭綱實際能控製的地區隻有江東,如今的南梁,可謂是四分天下。
沒有一個實力超然於眾藩王的中央政府,削藩談何容易。
正月十四,南梁太子蕭綱在群臣擁護下,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同時下詔,不許藩王進京奔喪,就在屬地內服孝即可。
這皇位還沒坐穩,蕭綱擔心有兄弟借奔喪為名,領軍向建康爭位,故有此詔。
淩晨時分,便有探子將建康的消息傳向江北,蕭淵明這條走私路線的存在,對於北齊來說最大的利處還不是偷運的收益,如今早沒了當初的暴利,而是方便了探子傳遞情報。
新任揚州刺史高嶽得知消息的時候,蕭綱正在舉行登基大典,他不敢耽擱,火速遣人快馬向洛陽報信。
而隨同建康動亂的消息一並被走私船隊送來揚州的,還有長樂公主母女。
高嶽不敢考驗自己的軟肋,趕緊為二人準備馬車,遣人護送去洛陽。
高澄可不知道蕭淵明以己度人,把他想得那般卑劣。
沒錯,他是玩得野,姐妹如李祖娥與李祖猗,元靜儀與元玉儀;姑侄如大小爾朱氏;元明月與元仲華。
但他真沒幹過那種事,小高王自覺他還是有點道德底線的。
馬車內,惴惴不安的長樂公主母女並不知曉,她們到了洛陽,才算真正過上了安生日子。
若是留在建康,以她們母女的姿容,作為罪卷,誰又知道是個什麽下場,畢竟長樂公主哪怕誕下一子一女,如今也才三十多歲的年紀。
</p>
蕭正德登船與家卷會合後,擔心追兵渡江,下令親信們一把火將渡口其餘船隻盡數焚毀。
熊熊大火中,他乘舟向北,做著兒皇帝的美夢。
船隻行到江心處時,卻有數十艘戰艦自東而來,將蕭正德的船隻逼停,原來一把大火確實阻絕了追兵渡江的可能,可火光卻也引來了蕭淵明麾下的巡江水師。
“大王深夜乘舟,欲往何處去?”
船隻靠近,借著火光,蕭淵明看清了船上之人,高聲問道。
他今夜親自帶隊,正掩護齊人幹著走私的買賣,對於建康城裏的熱鬧一無所知。
蕭正德看到是自己堂兄弟蕭淵明,緊繃著的心總算放下。
旁人不知道,他可一清二楚,自己這位堂弟與北方的關係可不淺,高澄支援他招募亡命之徒的財物、武裝他們的兵械,都是從蕭淵明的防區走的。
蕭正德打了個哈哈,笑道:
“孤奉陛下之命,出使北地,倒是貞陽侯好興致,這麽晚了還親自帶隊巡江。”
“盡忠職守罷了,這麽說陛下清醒了?不過大王為何如此匆忙,披星戴月就要上路,這五馬渡口的大火又是怎麽一迴事?”
蕭淵明覺得蕭正德在侮辱自己的智商。
蕭正德強行解釋道:
“陛下得天之佑,已然好轉,孤受命出使,本打算明日啟程,隻是渡口不慎失火,孤擔心船隻盡毀,便連夜出發,貞陽侯也知曉,孤這段時日常駐朱雀航,距離渡口近得很。”
“如此,大王不如上我的艦船,由我麾下兒郎護送渡江。”
說罷,蕭淵明不容蕭正德拒絕,下令船隻繼續靠近,在兩船之間搭設木板以容蕭正德通過。
蕭正德心中叫苦不迭,暗罵蕭淵明多管閑事,可自己的船被巡江水師圍住,不能通行,也隻得硬著頭皮帶了家卷、親信登上蕭淵明的艦船。
“這...”
蕭淵明看見蕭正德妻妾中柳氏那張熟悉的麵孔,雖說年歲成熟了許多,不似當年少女模樣,卻還是能一眼認出,他一時語塞,這不就是十八年前已經葬身火海的堂妹長樂公主麽。
長樂公主下意識地躲避蕭淵明驚詫的目光,作為有夫之婦,這些年被親兄長逼淫,她也過得生不如死,但也隻能認了命。
自己這位兄長曾是天子的養子,蕭衍生了親子以後,雖然斷了這層關係,但蕭衍這人的性情大夥都知道,自覺對蕭正德有愧的他,簡直是百般放縱。
強逼親妹算什麽,他們父親蕭宏與蕭衍嫡長女私通,並密謀行刺蕭衍,以取而代之,蕭衍抓了刺客,弄清了真相,不還是原諒了他的好六弟。
換源app】
也許在蕭衍看來,蕭宏不就是與侄女私通,暗中謀劃刺王殺駕,又能有什麽壞心思。
同理,蕭正德強逼親妹,也算個事?
可如今當這件醜事被外人所知,長樂公主才發覺自己根本做不到從容以對,蕭淵明那驚訝且鄙夷的目光讓她恨不得跳下這滾滾大江,可真要有尋死的勇氣,她也活不到現在。
“這是孤的側室,姓柳,容貌與長樂酷似而已,孤初見時,亦為之驚異,便納入府中照料。”
蕭正德為此解釋道,隻不過這樣的說辭又怎能騙得過人。
沒錯,他蕭淵明是在八公山輸得很慘,但不代表他蠢呀。
又看了一眼躲在堂妹長樂公主身後的少女,幽幽一歎,卻也明白了她們的關係。
“貞陽侯,如今不是敘話的時候,還是快些渡江吧,待孤返程,必定給你個交代。”
蕭正德嘴上催促,心裏想的是此生若還能南渡,那便是與齊師以大梁天子身份迴歸,到時候倒要看看你蕭淵明想要個什麽交代。
哪知蕭淵明卻搖頭道:
“不急在這一時,待我遣人靠岸問過了五馬渡口的情況,再送大王北上也不遲。”
蕭正德急了,真讓蕭淵明與南岸取得聯係,知曉了今夜之事,自己哪還走得脫。
他走到蕭淵明身邊,也顧不得再稱孤道寡,低聲威脅道:
“貞陽侯與齊人之事莫非真以為無人知曉?不如放我入齊,你依舊與齊人行走私偷運之事,而我也隻安心做我的富家翁,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如此,豈不兩全其美。”
蕭淵明聞言頷首:
“大王所言有理。”
說著,他掏出腰間匕首,在蕭正德驚恐的目光中,捅進了他的腹腔,這突然的變故讓蕭正德的妻妾女兒們驚聲尖叫。
蕭正德的親信們欲護住,卻被蕭淵明麾下部眾盡數砍殺。
“大王叛國出奔,想得倒是好,但堂弟我還是想借兄長的頭顱向太子表忠心,況且宗族之中,有我與齊主交好便足夠了,無需大王北上奔波。”
蕭淵明一連捅了五刀,鮮血濺射了一身,才附在蕭正德的耳邊低聲道:
“兄長或許忘了,死人才不會說話。”
蕭正德的眼中漸漸失去光華,荒誕的一生就此終結,與他的養父蕭衍死在同一天夜裏。
“把他們的首級都砍下來吧。”
蕭淵明對麾下將士笑道:
“艦船向南靠岸,也該向建康請賞了。”
說罷,在蕭正德妻妾驚恐的目光中朝她們走去。
蕭淵明首先一刀了結了蕭正德年邁的妻子,側室之中,年老色衰之人也慘遭殺戮。
剩餘之人要麽年華正好,要麽風韻猶存。
蕭正德此人人品雖然低劣,但審美眼光還是在線的。
當初蕭淵明四妾章、於、王、阮,盡被高澄所奪,藏於洛陽瑤光寺,如今蕭正德的這些美貌側室,自然也成了蕭淵明的戰利品。
不過他的道德水準到底是高了蕭正德一籌,沒有對堂妹長樂公主母女下手,而是另有計劃,想著送往洛陽,進獻北齊天子以示感激,畢竟高澄提供的這條走私財路讓他與麾下將士賺得盆滿缽滿。
當然,也是為自己將來留一條路,若有朝一日國家滅亡,也能過上好日子。
至於叛國這個選項從來不在蕭淵明的考量之中。
當年八公山大敗,蕭淵明在壽州的家產盡數被北齊收沒,又索要三萬匹布作為他的贖金,是叔父蕭衍補貼了一部分,才讓蕭淵明的家人籌齊了這筆贖金。
迴了建康,叔父不僅不怪罪,還賞賜布絹讓他應急,又繼續委以重任。
人得知恩圖報,進獻長樂公主是自覺摸準了高澄喜好,報答他為自己指明一條財路。
為國禦敵則是感恩叔父蕭衍,當然了,到了力戰不敵,無力迴天的時候,蕭淵明也會為自己打算。
蕭正德與其妻子、親信的首級被蕭淵明親自送往建康台城,蕭綱捧著麵目猙獰的頭顱,不自覺地嘴角上揚,露出得意的笑容,可又想起群臣都在殿中,又趕緊收斂起來,換作一臉悲色,憤恨道:
“臨賀王受先皇大恩,卻不知感激,悖逆猖狂,自致夷滅,當有此禍,此等不忠不義之人,怎配錄入宗譜,當革其族籍,改名麅鴞(paoxiao),以示其貪婪。”
眾臣紛紛附議,這時候誰敢為蕭正德說話,隻怕下一秒就要被打為叛黨,況且以蕭正德平時的所作所為,也沒人願意為他發聲。
至於劫江與蕭正德及其親信一番惡戰,最終手刃國賊的蕭淵明,自然得了蕭綱稱讚,賞賜及其豐厚,將蕭正德的家產盡數賜予蕭淵明。
眾人皆知蕭正德有一子一女,兒子蕭見理被羊侃射落馬下,踐為肉泥,蕭綱又問及其女,似乎要再做報複。
蕭淵明以母女投水而死敷衍過去,蕭綱便也沒有細究,當務之急是天亮後的登基大典,如今蕭正德已死,讓蕭綱頭疼的便成了割據一方的親弟弟們。
即坐鎮荊南的邵陵郡王蕭綸、出牧江州的湘東郡王蕭繹、鎮守嶺南的武陵郡王蕭紀。
得益於蕭衍生前的一番安排,蕭綱實際能控製的地區隻有江東,如今的南梁,可謂是四分天下。
沒有一個實力超然於眾藩王的中央政府,削藩談何容易。
正月十四,南梁太子蕭綱在群臣擁護下,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同時下詔,不許藩王進京奔喪,就在屬地內服孝即可。
這皇位還沒坐穩,蕭綱擔心有兄弟借奔喪為名,領軍向建康爭位,故有此詔。
淩晨時分,便有探子將建康的消息傳向江北,蕭淵明這條走私路線的存在,對於北齊來說最大的利處還不是偷運的收益,如今早沒了當初的暴利,而是方便了探子傳遞情報。
新任揚州刺史高嶽得知消息的時候,蕭綱正在舉行登基大典,他不敢耽擱,火速遣人快馬向洛陽報信。
而隨同建康動亂的消息一並被走私船隊送來揚州的,還有長樂公主母女。
高嶽不敢考驗自己的軟肋,趕緊為二人準備馬車,遣人護送去洛陽。
高澄可不知道蕭淵明以己度人,把他想得那般卑劣。
沒錯,他是玩得野,姐妹如李祖娥與李祖猗,元靜儀與元玉儀;姑侄如大小爾朱氏;元明月與元仲華。
但他真沒幹過那種事,小高王自覺他還是有點道德底線的。
馬車內,惴惴不安的長樂公主母女並不知曉,她們到了洛陽,才算真正過上了安生日子。
若是留在建康,以她們母女的姿容,作為罪卷,誰又知道是個什麽下場,畢竟長樂公主哪怕誕下一子一女,如今也才三十多歲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