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賀拔仁自入我麾下以來,鞍前馬後十年,從未犯錯,此人樸實,可以重用。’


    ‘厙狄幹是一位正直的鮮卑老公,他與敕勒老公(斛律金)你都可以完全信任。’


    高歡臨終教誨,言猶在耳,高澄不敢忘懷。


    畢竟賀六渾打仗的水平不咋樣,但看人的眼光卻很高明。


    高澄送賀拔仁與高歸彥結伴往定州赴任,又等來了受任水師大都督的姑父厙狄幹。


    如果說北魏孝文帝感慨‘江南多好臣’這句話,結合南朝屢屢以臣弑主的事跡,頗具諷刺意味,那麽高氏多好臣,則算是名副其實,至少在高歡、高澄兩朝絕對當得起這樣的讚譽。


    《北齊書·卷五十·列傳四十二·恩幸》有記載:‘高祖(高歡)、世宗(高澄),情存庶政,文武任寄,多貞幹之臣,唯郭秀小人,有累明德。’


    即指高歡與原主所任多是忠貞幹練之臣,隻有郭秀是個小人,有損他們的明德。


    高歡死後,郭秀成了唯一被齊王高澄疏遠的先王舊僚,不過他本就疾病纏身,也沒幾年好活,如今正處於閑置等死的狀態。


    而清廉儉約、猛毅恭順的鮮卑老公厙狄幹,毫無疑問便是茫茫貞幹之臣中的一員。


    厙狄幹收到高澄調令讓他擔任水師大都督,負責編練、統率五萬水師,換了其他人,自然是喜不自勝的一口應承下來,唯恐高澄變了心意。


    但厙狄幹雖然啟程來了洛陽,卻是準備辭去這項任命。


    “下官庸碌,雖能泅,卻不識水戰,唯恐辜負大王,不敢當此重任,還請大王收迴成命。”


    厙狄幹來不及安頓家卷,徑直來到中書省拜謁,言辭懇切道。


    小高王可以讓舅父與舅母兩地別居,畢竟舅父還能在外邊找小妾,卻不可能讓姑母獨守空閨,厙狄幹自然如尉景一般,是少有能把家卷帶在身邊的外鎮刺史。


    麵對厙狄幹的推辭,高澄輕笑道:


    “姑父無需多慮,澄亦知姑父是陸上猛虎,而非水底蛟龍。


    “今以水師大都督相付,不過是資曆能受此任者,唯姑父才能使澄安心。


    “澄已然為姑父選派多位都督輔左,一應事務,盡可交由他們代勞,姑父隻需為澄抓穩了水師即可,還請姑父莫要推辭。”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厙狄幹再是不願當這個水師大都督,也得硬著頭皮接下來。


    畢竟五萬水師在洛陽周邊尹水、洛水操訓,臥榻之側,若非親近之人掌管,惜命的齊王連覺都睡不踏實。


    太昌十年(541年)三月初四,齊王高澄正式上疏天子,請由三河,即河南、河北、河東三地州郡兵中,遴選五萬將士,新建水師。


    元善見當即予以批複,下令任前定州刺史厙狄幹出任水師大都督,全權負責水師編練。


    挑選士卒的政令同時由中書省下發三河各地,凡是會水的將士,無不踴躍報名。


    這種踴躍並非沒有原由,隻因為水師屬於中兵編製,屬於外兵編製的州郡兵們自然是要牢牢把握住,畢竟大夥都覺得,若非那些鮮卑將士大多不會水,這等提升待遇的好事,還真輪不上他們。


    其實這一點,眾人都是想錯了,哪怕鮮卑將士會水,高澄也會用漢人來打造水師。


    在六鎮鮮卑沒落以前,高澄不可能在步騎軍中大勢吸納漢族子弟。


    原時空中,宇文泰之所以向漢人敞開軍隊的大門,也是因為邙山大戰以後,鮮卑軍事力量幾近消亡。


    如今高氏麾下步騎戰兵超過二十五萬,無需、也無力再去擴充陸上武備,故而新建的水師,正是提升漢族話語權的主要途徑。


    雖然在古代,水師影響力遠不如陸上步騎,但有,總比沒有好。


    高澄比誰都清楚,如果軍事力量始終以鮮卑等各族胡兵為主,那麽漢化也隻是空中樓閣。


    現今隻占據北地,超過二十五萬步騎稍顯臃腫,但等奪取了江南、蜀地,擴軍自然順理成章,而擴軍主體,必然是以漢軍為主。


    高澄通過漢胡雜居的方式,在河南之地逐步縮小六鎮鮮卑與漢人之間的差異,同時也在軍中緩慢提升漢人比重,等到漢軍能獨撐一片天的時候,漢化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過設想雖好,但風俗不同的兩類人群雜居,矛盾自然時有發生,在休養生息的同時,緩和兩方矛盾,將是高澄未來數年內,最主要的任務。


    萬事開頭難,可隻要把這難關熬過去,前方將是一片坦途。


    為了緩和矛盾,高澄在善待六鎮遷民,比如免去他們五年租稅的同時,也要求司、陝、廣、梁四地長官在平素處理漢胡爭端時,做到公正公允,不偏不倚。


    不能隻顧著籠絡六鎮鮮卑,而疏忽了漢民感受,六鎮鮮卑人雖然是高氏的根基力量,但是漢人才是這片土地自古以來的所有者,他們占據了人口的絕大多數。


    在古代,一個違背絕大多數人口利益的政權,注定是走不長遠的。


    隨同高氏創業的六鎮鮮卑,未來也會墮落,畢竟父輩們在戰場上廝殺,拚死拚活,出發點是為了讓兒孫享福。


    無論如何,漢人,或者說民族大融合後的漢人,才是未來支撐起政權的主體力量。


    現今六鎮民戶大多聚集在陳元康、司馬消難、張子齊、趙彥深四人治下,高澄也會時刻關注他們以及下屬郡守,在處理胡漢糾紛時的具體做法,誰要是把屁股坐定了哪一邊,有失偏頗,激化了民族矛盾,高澄也絕不會顧念昔日舊情,而放任不管。


    事情輕重,他都已經與四人說明白了,畢竟都是自己親信,不能搞不告而誅那一套。


    而作為高澄心腹的他們,也無需看旁人臉色,哪怕鮮卑民戶中有人搬出某一位大將,在威勢上也壓不住四人。


    他們知曉高澄對緩和民族矛盾的重視程度,也不敢官官相護,以權謀私,在其他事上,貪也就貪了,但落到這件事上,可不敢含湖。


    畢竟大家都有著光明的未來,必然會身居廟堂高位,錦繡前程近在眼前,誰都不想栽在這件事上,就連時常收受賄賂的陳元康也都收斂了貪欲。


    在水師遴選,與四州官員積極處理民族糾紛的時候,南梁使臣也帶著高澄開出的價碼迴到了建康。


    士兵泥腿子與戰馬贖不走,但蕭紀與軍中將校能夠被放迴的消息,還是讓蕭衍與建康諸公心情振奮。


    由於賀六渾那敗家玩意隻給蕭紀定了3000匹絹布,其餘督將也不可能超過,甚至不能達到這個價碼,否則哪怕家裏真有這筆錢,誰也不敢拿去贖。


    怎地,蕭紀才值3000匹,你比大梁皇子還要尊貴不成?


    故而,除蕭紀明碼標價三千匹外,其餘督將以下軍官300餘人,按照職位高低,劃分為100至2500匹不等。


    五萬蜀兵以及羊鴉仁降軍之中,挑選出300多名將校軍官並不難。


    但蕭衍注定隻會為自己兒子從國庫中掏錢,其餘將官,皆由家屬自行出錢贖買。


    那些大族子弟,家裏自然拿得出來,可真要獅子大開口,底層軍官家屬說不定還就不贖了。


    不久,根據高澄所提供的的俘虜名單,建康方麵籌集了贖金以後,梁使再度北上洛陽,與戶部尚書崔季舒一番討價還價之後,終於以絹布五萬匹的價格,將蕭紀與300餘名大小軍官打包帶走。


    其中,剛剛逃迴建康的南梁大將蘭欽之子蘭京,以一己之力,為大魏齊王貢獻了絹布2500匹。


    高澄特意派遣一支鮮卑騎兵押赴俘虜往豫州與南梁邊境,由豫州刺史堯雄代表元魏一方,主持交割。


    一方交布,清點過後,另一方還人,高澄自然是迫不及待想拿下這五萬匹布,蕭衍也擔心自己最看重的兒子出現意外,因而梁魏之間這一次俘虜交換進行得非常順暢,堯雄甚至對南梁方麵主持這項俘虜交接的蘭欽笑道:


    “將來若是在江南住得無趣了,盡管北伐中原。”


    顯然是有意把這當成了一項長期買賣來做,蘭欽當場就黑了臉。


    他雖然身居高位,但為了贖迴兒子,2500匹的價碼,也著實讓他心疼許久,此時麵對堯雄誅心之言,也算是蘭欽有涵養,有急著將蕭紀送迴,換個性子衝動的,隻怕當即就要與堯雄戰上一場。


    鮮卑騎卒們全數運迴五萬匹布絹,進的卻不是國庫,而是齊王府內庫。


    “人是齊王父子抓的,索要贖金也是齊王派我談的,怎麽就不能放在齊王府!


    “再說了,齊王又不是中飽私囊的人,放哪不都一樣。


    “等哪天國庫有了急用,齊王又不是吝嗇之人,讓天子向齊王打張借據,等將來天子禪位,拿他封地的賦稅償還就是。”


    以上言論,出自戶部尚書崔季舒與友人閑談時所說,讓人不得不感歎,齊王一黨是如何的忠君愛國。


    據說,有元魏宗室聽說這番言語後,向著祖宗牌位叩首哭訴:


    “高賊一黨,現在是連裝都不裝了,列祖列宗呀,他們都已經在覬覦陛下禪讓後的封地稅賦了,這大魏一百五十六年的江山社稷,要亡了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北魏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怎麽可能是曹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怎麽可能是曹賊並收藏重生北魏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