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爾朱榮育有五子,長子爾朱菩提與他一同殞命明光殿,時年十四歲。


    第二子爾朱叉羅與第三字爾朱文殊早夭,隻剩了第四子爾朱文暢、第五子爾朱文略。


    曆經了太多親人離世的痛苦,尤其是念及四弟、五弟自小孤苦無依,爾朱英娥對他二人極為寵溺。


    聽說兩個弟弟要去城中閑玩,爾朱英娥擔心他們的安危,還特意命了一群奴仆隨行。


    兄弟倆嬉笑著才出大門,迎麵望見高澄領了侍衛迴府,本想快步溜了,卻被高澄叫住:


    “文暢、文略,你們是要往哪去?”


    爾朱文暢見走不脫,隻得轉身行禮道:


    “姊夫,我與阿弟得了阿姊允許,正要出門觀賞洛陽繁華。”


    爾朱文略行過禮後,卻疑惑道:


    “阿姊說姊夫常常入夜方歸,今日怎地迴來得這般早?”


    高澄走馬行到近前,翻身下來,與他二人笑道:


    “還不是聽說你們已經到了,外邊氣候冷,就別出門了,今日有暇,正好帶你們去認識下師長同窗,明兒開始伱們便要用心在東堂讀書。”


    東堂即是東廂大堂,是高家諸子蒙學之所。


    爾朱兄弟聞言都苦著一張臉,他們在晉陽時野慣了,母親北鄉長公主整日裏吃齋念佛,對兄弟倆少有管教。


    若非高歡做主就他們送來洛陽,哥倆還真舍不得在晉陽的舒適日子。


    高澄帶了兩條肉脯去的東堂,這拜師禮無論如何也不能少。


    東堂塾師姓盧,名景裕,出身範陽盧氏北祖,與高澄侍妾盧娘同屬一脈,但得了這個職位,還是憑的自己的學識。


    高澄在不關心弟弟們的學業,也不敢在教書先生的人選上糊弄事。


    盧景裕收了兩條肉脯後,對爾朱兄弟稍作詢問,發現他們大字不識幾個,便分別給了一本《千字文》。


    古代啟蒙讀物素有‘三百千’一說,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三者之中,前兩本還要等到宋代以後問世。


    而《千字文》卻是二三十年前,由蕭衍使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


    其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又有高澄命人大肆印刷,如今關東各處蒙學都是‘學童三五並排坐,天地玄黃喊一年。’


    高澄並未逗留太久,隨意抽查了幾名弟弟的功課,又留爾朱兄弟在東堂感受學習氛圍,便自行離開了。


    去到爾朱英娥院裏,高澄歎氣道:


    “我也知他們在晉陽荒唐享樂,但都十二三歲了,還認不得幾個字,著實出人意料。”


    爾朱英娥卻不以為意,她笑道:


    “妾身不求他們上進,隻希望能本本分分,一輩子喜樂安康。”


    高澄能夠理解爾朱英娥這一想法,兩個小舅子身份太特殊,真要驚才絕豔,反倒會生出事端。


    於是他又轉過話題道:


    “我不在王府的時候,你看緊了文暢、文略,不許他們私自出府。”


    “夫君為何這般說?”


    爾朱英娥不解道。


    高澄牽起了她的手,同榻而坐,說道:


    “文暢倒還好,我就擔心文略擾民,自高長弼去了晉陽,文略與他往來親近,關係莫逆。”


    爾朱英娥聞言,黛眉深鎖,不悅道:


    “文略怎與他攪和到了一起。”


    高長弼是高永樂的親弟,就是河橋之戰不給高敖曹開門的那個高永樂。


    是高澄踩在五服邊沿的堂兄,兩人共一個高祖父。


    高長弼平素沒有別的興趣,最喜愛持著一條馬鞭在市集招搖過市,見著瞧不順眼的人,便抽上幾鞭子為樂。


    但他下手時卻也知道分寸,從未將人打出好歹。


    別人見他是高歡族侄,不敢深究,也隻能忍氣吞聲。


    高澄聽說這事後,當即命人往廣武郡(河南中牟)抽了他一百鞭子,送往晉陽由高歡管教。


    故而爾朱英娥也是知道這人的惡名,對他自然沒有什麽好觀感。


    高澄知道自己這位小舅子是個什麽德性,十次免死特權都不能保住性命,能指望他是什麽良善人物。


    在晉陽時與高長弼走到一起,還能學到什麽好,又哪敢放他私自出府,一旦真學了高長弼,卻沒他的分寸,失手打死了人,可就不能善了。


    自太昌二年(533年)高澄屠戮叛逆宗室與朝臣以來,洛陽出現了形形色色的人,唯獨缺少了為非作歹的權貴子弟。


    他可不希望爾朱文略的出現,填補這一行業空白。


    高澄仔細交待爾朱英娥,若是爾朱文略非要出門,無論如何也得跟了去,看管住他,免得他惹出禍事來。


    爾朱英娥自是一口答應下來,高孝璋被送去了晉陽,她整日閑來無事,也打算盡起做姐姐的職責,好好教養兩個弟弟,尤其是爾朱文略,定要讓他迷途知返。


    說完了兩個小舅子,高澄正要與爾朱英娥溫存片刻,卻突然有人敲門來報,青州益都(山東壽光)有消息傳來。


    高澄聞言,當即將兒女私情拋至腦後。


    這些年他一直在關注益都消息,倒也沒有別的原因,隻是有個叫賈思勰的益都人在家中著書,書名叫《齊民要術》。


    上次來消息說全書將要完稿,若是不出意外,這部曠世之作隻怕即將問世。


    高澄立即出房門接過來信,拆開來讀,果不其然,賈思勰於十月十六著成《齊民要術》。


    這本農業著作可讓小高王盼了有好些年頭了,賈思勰四處雲遊,探訪水土的時候,高澄都不忘派人暗中保護,更是暗中恐嚇其好友,不許他們再與之交遊,耽誤寫作。


    高澄迫不及待地下令,由薛虎兒領親衛百人,攜帶車駕往益都迎接賈思勰,以及更為重要的《齊民要術》這部農書。


    毫無疑問,它將與《氾勝之書》等農書一同作為科舉考試農事科的重要教材。


    而洛陽城外的印刷工坊又要徹夜趕工。


    當然,這對有誌於下一屆農事科考試的生員來說,可不是什麽好消息。


    爾朱英娥看著高澄發自內心的笑容,原本因爾朱文略而產生的愁緒,也不見了蹤跡。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北魏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怎麽可能是曹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怎麽可能是曹賊並收藏重生北魏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