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第215章五姓四族


    高澄在給高歡去信的同時,高隆之受命先迴了洛陽,為元善見說戲。


    而高歡的反應很迅速,收到高澄來信後,他立即派遣剛迴晉陽休整沒幾天的竇泰領兵三萬出太行滏口陘,屯駐殷州。


    太昌六年(537年)九月二十四,元善見召開朝議,商議廢除奴婢與耕牛授田,同時改革稅製,廢除戶調,恢複舊製。


    遠在滄州巡視鹽場的高澄聞訊,向洛陽上疏勸阻,卻遭怒斥。


    元善見批複道:


    ‘朕蒙相王厚愛,衝齡踐祚,以曆六載。觀政數年,略有所得,何故至今仍不得自主?天子者,大將軍且自為之!’


    剛剛結束滄州之行來到瀛洲的高澄接到批閱,惶恐不已,當即卸去印信交由天使帶迴洛陽,自己則戴罪於瀛洲,等候天子發落。


    他們之間的這場戲,尋常百姓當了真,痛罵天子昏聵,不聽忠良之言,對於為民請命的小高王,多有同情。


    但真正的世家大族如河北四姓五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趙郡李氏以及渤海高氏,又怎會不清楚其中究竟。


    作為這一事件的最大受害者,四姓五族還得派人往瀛洲,向為他們發聲的高澄表示慰問。


    殷州竇泰、定州厙狄幹、冀州婁昭各擁部眾,河北還有隨同高澄北上的一萬大軍,以及兩萬鹽兵。


    高歡、高澄兩父子在河北聚集這麽多軍隊,又是何意,四姓五族心知肚明。


    就連集結在潼關的軍事力量也被打散,主將段韶被提前調迴了北豫州,威懾滎陽鄭氏。


    高氏的統治遠比爾朱氏穩固,且得民心,內部也沒有爾朱兆、爾朱世隆、爾朱天光、爾朱仲遠等人四分五裂。


    被高澄從河北搜去了六十萬隱戶,河北士族實力更不比以前。


    弘農楊氏被滅族的教訓近在眼前,沒有人真敢出這個頭。


    對於前來慰問的四姓五族之人,高澄感慨道:


    “天子浸長,吾當避之,或歸晉陽,侍奉於雙慈。”


    四姓五族之人對此嗤之以鼻,什麽叫天子年紀越來越大,我應該避其鋒芒,還說什麽要跑去晉陽給高歡夫婦盡孝。


    元善見真有那本事,隻怕反手就是‘天子昏聵,當另立明主。’


    然後又從宗室裏挑一個幼童繼嗣元善見。


    但既然高澄演了這場戲,不願撕破臉皮,眾人也隻能陪他表演。


    高澄幕僚,範陽盧氏子弟盧詢祖寬慰道:


    “天子不過一時氣言,大魏社稷,唯大將軍一力支撐,當仁不讓,大將軍何辭哉?”


    盧詢祖是東雍州刺史盧文偉之孫,範陽太守盧恭道之子。


    其祖父盧文偉曾任範陽太守,唆使劉靈助叛亂就是盧文偉的功勞,劉靈助死後,盧文偉投奔高歡,參與信都建義。


    高澄當初往河北索括隱戶,就是向盧文偉去信,希望盧詢祖入他幕府任職,以此安撫範陽盧氏。


    一麵重用河北士族子弟,如博陵三崔等,一麵卻逐步削弱河北士族實力,如括檢隱戶等。


    正是高澄一步步溫水煮青蛙,到了今天,他們的核心人物在朝堂的官位越來越高,手中掌握的武裝力量卻越來越弱。


    又如何敢、如何舍得發動又一次河北大起義。


    河北不亂,河南更不可能鬧事,畢竟高澄麾下大將盡皆領兵鎮在河南。


    高澄在士族代表,四姓五族之人的勸慰下好歹是歇了往晉陽侍奉父母的心思。


    他也投桃報李,向眾人承諾,前三年免收奴婢人頭稅。


    盡管有高澄這番承諾,但還是有不少人打算迴信家中,希望能夠立即減少奴婢規模。


    如盧詢祖。


    一方麵確實無利可圖,畜養大量奴隸,縱使三年免稅,開銷也不會少。


    畢竟這些人都是要吃飯的。


    另一方麵也是擔心族中之人不曉事,耽誤了自己的前程。


    張師齊升任大將軍主薄給予了盧詢祖很大的衝擊。


    這人出身卑賤,在他看來無甚才學,隻知溜須拍馬,迎奉上意而已,卻能躍居高位。


    足見高澄用人不重門第、亦不重才,唯合他個人喜好而已。


    盧詢祖沒看過張師齊的神秘小本本,自然不清楚他的才幹。


    但也正是這種誤解,讓盧詢祖不願惹得高澄不喜。


    前來慰問的四姓五族之人剛散去,元善見的使者又追來了瀛洲,將高澄的印信送還。


    這燙手山芋,元善見哪敢真接,要是偷偷拿下高澄,印信或許有效,能夠騙過河南各地大將。


    可如今高澄自請去職戴罪,這件事情被擺在明麵上,就算趁機奪了大將軍印信,誰又肯聽洛陽的命令。


    更別提手握禁軍的王士良還是高澄幕僚出身,一旁更有高季式虎視眈眈。


    這惡人能搶天子印璽,難道就不能替大將軍奪迴信印?


    使者代替元善見好言寬慰,仿佛整件事情真是高澄受了大委屈。


    高澄也見好就收,拿迴了印信,繼續身兼大將軍、中書監、尚書令、侍中、吏部尚書等職。


    他對使者誠懇道:


    “陛下既有決意,臣不敢阻撓,惟願陛下三思而後行。”


    使者領命迴洛陽傳信,高澄準備也啟程去往幽州,範陽盧氏的老窩。


    盧詢祖奉命先高澄一步迴到範陽,與其父範陽太守盧恭道相見。


    盧文偉、盧恭道、盧詢祖祖孫三代作為範陽盧氏核心成員,毫無疑問,卻是心向高氏。


    當年他們一家押寶押中了高歡,獲得了豐厚迴報,盧文偉出鎮東雍州,範陽太守之位也被盧恭道繼任。


    如今讓他們拋卻這份冒著性命危險換來的迴報,為了奴婢多寡而反叛,又哪能願意。


    但宗族畢竟是根基,不止盧氏父子,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等士族又何嚐不是如此。


    獲得政治迴報的核心人物身居高位,能夠理智的做出取舍,但對於普通子弟來說,高氏先搜刮隱戶,又是改革官製,如今還要逼迫大家釋奴,步步緊逼,又怎能不心生怨艾。


    畢竟信都建義的蛋糕可沒有他們的份。


    他們不能理智,高澄自會幫助他們保有理智。


    在與楊愔溝通後,河北各地都在宣揚爾朱氏屠戮恆農楊氏的暴行。


    字裏行間雖然都是在對爾朱氏進行譴責,又何嚐不是對士族普通子弟的一種威脅。


    核心人物心向高氏,卻不能公然出賣家族利益,以作個人晉身之資。


    被宗族唾棄,官職再高也是空中樓閣。


    於是高澄為他們找到了維護宗族利益的理由。


    沒有什麽利益比宗族存續更重要。


    他們以爾朱氏暴行為例,細數高氏實力之餘,又詳述這些年高澄的德政,以及自身力量,終於說服了一眾利益受害者。


    終究不是禁奴,每人每年20錢的稅收對於他們來說也能承受,無非是不能像過去一般奴仆成群而已。


    隻不過禁止奴仆耕牛授田,確確實實是在宗族經濟上大砍了一刀。


    但誰也不想落得恆農楊氏的下場,誰知道這群胡人能幹出什麽事來。


    高家父子雖然自詡渤海高氏出身,但其軍事力量主要由六鎮鮮卑與爾朱氏的契胡部眾構成。


    得用的漢軍僅京畿兵,三萬四千人中又有段韶麾下三千鮮卑士卒以及四千武川鮮卑。


    京畿兵漢軍隻要兩萬七千人,兩萬鹽兵新組,外人都以為是看護鹽場的雜兵而已。


    這點人手相較於並州胡,確實無足輕重。


    得益於爾朱氏的殘暴,恆農楊氏的遭遇讓這群世家大族認清了胡人的下限:


    明明盟誓,隻誅首惡,待楊氏放鬆警惕,立即便是宗族被屠的下場。


    在高澄抵達幽州之前,範陽盧氏終於在盧恭道、盧詢祖父子的遊說下,願意接受現實。


    這其中有沒有感受到高澄大軍北上的壓迫感,不得而知。


    範陽盧氏表態支持朝廷關於廢除奴婢、耕牛授田的政令,也是河北四姓五族最後表態的一家。


    趙郡李氏所在殷州有竇泰駐軍三萬,早早就表示了對天子元善見的支持。


    清河崔氏受迫於定州刺史厙狄幹的兵威,同樣對趙郡李氏的做法表示附議。


    同樣歸屬於定州的博陵崔氏更不用提,因高澄信重博陵三崔,信都建義的政治迴報,他們賺得盆滿缽滿,自身又處於定、冀二州交界處,北有定州刺史厙狄幹,南有冀州刺史婁昭,因此,他們最先表示對元善見政令的擁護。


    剩下的渤海高氏是河北士族在信都建義中出力最多的宗族,又有高歡硬蹭,得以躋身河北四姓五族,但底蘊終究不如其餘家族深厚。


    況且重要人物高乾、高慎、高敖曹、高季式,高乾、高慎遠在晉陽,高敖曹鎮守廣州,僅有高季式獨自迴了河北。


    高季式是個什麽成分就不用多說,渤海高氏的武裝力量盡在高家四兄弟手中,有高季式的全力支持,渤海高氏也隻比博陵崔氏晚了一步。


    至於背後有多少族人對自己唾棄,高季式不以為意。


    高澄一聲令下,連二哥都敢捉的他,難道還會怕族人的風言風語不成。


    在獲得河北四姓五族的支持後,高澄立即向洛陽發去消息:


    廢除奴婢與耕牛授田以及恢複漢製,可以實施了。


    依靠門閥上位的隋唐都能在全國推行的事情,以六鎮鮮卑為主體的高氏,在關東又怎麽會橫生波折。


    晚上十二點前還有一章,這個國慶在女朋友老家過,隻能用手機碼字是其次,主要各種應酬忙不開,真不是故意更新少,更新晚,昨天更新晚了九分鍾,痛失全勤就很難受。


    感謝書友20210301106459628416的打賞。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北魏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怎麽可能是曹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怎麽可能是曹賊並收藏重生北魏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