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高澄當然有能力處死尉景,高歡終究不可能讓嫡長子為尉景償命。


    但這樣做的後果是高澄不願意承受的。


    跟姑母高婁斤結下死仇,她時不時的跑晉陽找高歡敘舊,聊聊懷朔往事,談及與尉景一同撫養高歡的辛苦。


    說得次數多了,高婁斤或許會被高歡厭惡,但高澄就能討得了好?


    人心是會變的,尉景死之前,高黨勳貴們不恥於尉景的作為,高澄整治尉景,大家甚至會叫拍手叫好。


    但如果尉景被高澄處死,他們又會覺得,憑借尉景對高家的恩情,高澄說殺就殺,轉而認為他刻薄寡恩。


    時代就是這樣,沒有人真的會把平民的性命當迴事,尉景犯的罪,他的死足夠償還,那麽他的恩呢?


    殺死一個尉景,承擔這麽多風險,這樣的置換,旁人不知道,但精於揣摩人心的高澄肯定不會幹。


    甚至在高歡特意說和下,高澄都不得不捏著鼻子重新認下這門親戚。


    最終,麵對尉景服軟認錯的局麵,經由高澄提議,高歡勸說,尉景認罰。


    尉景散盡家財,補償枉死者家眷,由尉粲代父逐一登門致歉。


    在高歡的注視下,高澄被迫表態,隻要尉景將來好好治理地方,善待百姓,他還是認這位姑父。


    尉景也保證將來一定端正作風,用心任事。


    就算這次革了尉景的官職,隻要高婁斤找高歡迴憶過往,尉景隨時能被重新起用,隻是冀州刺史注定是不可能再當。


    兩父子結伴走出大牢,高澄抬頭望天不語。


    高歡能理解高澄心中的憋屈,他淡淡道:


    “受人恩惠就是如此,滴水之恩尚且湧泉相報,更何況是養育之恩。”


    高澄這才迴過頭來,心道:你逼死爾朱兆時,可一點也不像報恩的模樣。


    心裏話當然不能說,高澄會意道:


    “孩兒明白父親的苦衷。”


    兩父子在大牢外分別,高澄往尚書省,高歡往渤海王府。


    關於尉景這件事,他們還需要一場戲來收尾。


    高澄迴到尚書省,特意召集六部尚書以及三十六曹郎中議事。


    正詢問在他離開洛陽期間,各部具體事務,高歡卻跑來了尚書省為尉景向高澄求情。


    高歡擺低了姿態,高澄卻嚴詞拒絕:


    “尉景觸犯國法,孩兒豈能徇私,父王請迴,孩兒決計不能寬縱了他。”


    說罷,轉身去了廂房,閉門不見。


    高歡不得已,隻能黯然離開尚書省。


    高澄為了表示決心,暫時搬出了渤海王府,吃住都在尚書省。


    當天,高歡為尉景求情卻被高澄拒絕的事情,就傳遍了整個洛陽。


    人們感慨高歡重情的同時,又稱讚高澄能夠秉持公義。


    一連三天,高歡每天都要往尚書省為尉景求情,又總會被高澄迴絕。


    直至高澄第四次拒絕高歡的求情,高歡才記起宮中還有一位天子元善見。


    急忙入宮拜見元善見,向他傾訴尉景撫養自己的恩情,流淚乞求天子能夠饒恕尉景。


    《仙木奇緣》


    天子於心不忍,於是下詔寬免尉景之罪。


    身在尚書省的高澄聞知消息,親入宮城質問元善見,為何因私情而枉顧國法。


    元善見無言以對,羞愧掩麵而走。


    高澄迴到尚書台,又上奏疏,請求罷免尉景官職,得到元善見應允。


    當然,這些與高歡無關,他已經轉場了。


    高歡往洛陽大牢迎接尉景。


    尉景年邁,在牢中窩了幾天,腿腳不便。


    高歡於是親自將尉景從牢房裏背了出來。


    重情如此,觀者無不動容。


    高家兩父子在這場戲裏撈足了好處,高歡自不必說,高澄也借此再一次提升了自己的權威。


    連高歡都不能強令他釋放尉景,求了四次都沒有作用,實在無奈,繞過高澄,直接向天子乞求,才成功讓尉景免罪。


    但還是保不住尉景的官職。


    而尉景也讓世人看到高歡對自己的態度並沒有轉變,他還是賀六渾最敬重的姐夫。


    當然,也有人不開心。


    寢宮中,元善見向自己的心腹宦官劉思逸哭訴道:


    “朕身為天子,卻被高氏玩弄擺布,分明朝政由他們父子一言而決,卻非要將朕驅上前台,與他們演這一場戲,世間哪還有如朕這樣的天子!”


    劉思逸雖是閹人,但出身官宦之家。


    父親劉直曾任北魏武邑太守,因不滿外戚弄權與宗室元愉在河北起事,兵敗被誅,劉思逸隨之獲罪,年少時便被施以腐刑。


    “陛下,萬般諸事隻在一個忍字,如今高氏權傾朝野,隻有忍下去,才不至於落得廢帝下場。”


    劉思逸勸慰道,兩人聲音都放得很輕。


    “朕究竟還要忍到什麽時候?”


    “陛下,高歡壽終之際,人心動蕩,高澄必然往晉陽奔喪,那才是陛下興複魏室的時機。”


    元善見聞言,眼含淚水許諾道:


    “朕能得卿,何其幸也,事若成,願以王爵相授。”


    宦官當王?這讓本就忠心魏室的劉思逸心頭一陣火熱。


    “奴婢願以死報效君王。”


    緊閉的門外麵忽然有人報信:


    “陛下,皇後要來了。”


    劉思逸趕緊將門打開,元善見也擦幹了眼淚,好似無事發生。


    高皇後跑這一趟,也沒別的用意,隻是聽說丈夫受了委屈,跑來慰問而已。


    “皇後多慮了,高王重情,世子重公義,朕又怎麽會怪罪。


    “況且高王是我嶽丈,世子是你兄長,朕年幼不能任事,國家交給他們治理,朕也放心。”


    虛歲十二的元善見握著高皇後的手,溫柔道:


    “再說,若非高王,朕又怎能有卿這樣的賢後,得妻如此,此生足矣。”


    高皇後聽著情話,心裏滿是甜蜜。


    而高澄在尉景獲釋後,也搬迴了渤海王府,順便將爾朱英娥等人也接了迴去,婁昭的側室也隨即歸了家門。


    婁昭君臨近生產,高歡沒有在洛陽多做停留。


    在一個清晨,帶著被貶為庶人的尉景啟程迴去晉陽。


    臨行前,他特意告訴高澄,不會讓尉景久在晉陽,等風頭過了,會把他外放。


    高歡也明白,高澄跟尉景留有心結,不可能給尉景在晉陽結交將領的機會。


    ------題外話------


    先更2000字吧,還剩5000,繼續碼。


    感謝書友宮商徵於的打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北魏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怎麽可能是曹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怎麽可能是曹賊並收藏重生北魏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