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少棠搓搓手,他一隻腳已經跨出門口,但是目光卻被角門那兒一個陌生打扮的小廝吸引,這人一看就不是侯府的人,穿著倒也像模像樣,應該也是出自豪門富戶,隻是不知道具體是誰家的小廝,一大早上就進了侯府的角門,似乎是想請了府裏的誰出來相見。
“公子,陳公子他們該等著咱們了。”伺候葉少棠的書童葉福是跟著葉家人一起投奔到侯府的,還是個半大小子,他不明白葉少棠為何停駐在這兒不走,便出聲提醒。
葉少棠嘴裏說著:“走吧。”可眼睛還是盯著角門,直到看見自在居的安慶從府內趕來,他才收迴目光,帶著書童葉福出了門。
他今天約了三五個同窗在燕歸樓小聚,自從來了上京城之後,葉少棠就跟著去了陳氏族學讀書,雖然葉家和陳家的關係隔了好幾層,叫一聲親戚實數葉家自己往上湊,可陳氏族學裏的先生不是外麵的夫子能比的,葉少棠少不得厚著臉皮也要混進陳氏族學裏去。時近年關,陳氏族學裏的先生也放了假,因此幾個同窗就打算聚一聚。
“阿福,你認識剛才來侯府的那人是哪家的下人嗎?”葉少棠問身邊的書童,能請出喬珩身邊的安慶,可見來的那位小廝出身於和侯府交好的人家,葉少棠本能地就想打聽打聽。可葉福哪裏知道這些,隻能搖搖頭。
葉少棠哂笑,侯府交好的人家何其多,憑他一個在府裏根基未深的表少爺,能打聽出什麽來。想著想著,葉少棠又想起來喬珩今天沒在府中,據說是趁著聖上封筆之前,去吏部上任。
葉少棠又苦笑,他現在身上還隻有一個秀才名頭,原先在他們家鄉,一個十七歲的秀才,已經是驚才絕豔的神童,可到了上京城,這樣的神童不說滿大街都是,那也絕對不少,尤其是出生世家的那些孩子,從小就有名師教導,每年坐鎮的考官大多都和這些人家相識,考官的心情喜好對這些人家也不是什麽秘密,順著考官喜好的文風寫,不知比外麵的考生多了多少的便利,考取個秀才,對於他們而言,隻是最基本的功課。
葉少棠之所以想要結交一二好友,費心參加同窗之間的聚會,不也是打著主意從這些人口裏多知道點上京城各大官員的喜好嘛,說不定明年他秋闈,就能碰到這些大人中的某幾位做考官。
葉少棠神色一暗,想想自己在這兒苦苦掙紮又懸梁刺股地讀書,就是為了明年秋闈能夠考取舉人,可小他兩歲的大表弟,此時已經能正大光明地出入吏部,身上擔了個侍郎的官位,已經是正經的官家人了,兩者之間的差距,說不定是他努力一生都追不上的,他,必須得想個法子立起來才行。
這邊廂葉少棠一麵趕路,一麵不平自己和喬珩的差距,而那邊廂,坐在吏部衙門通房裏的喬珩,正眯著眼敲了敲放著一份案卷的桌麵。
大概是葉少棠出門沒多久,安慶就帶著一份出自宋子妤之手的書信進了吏部找喬珩。喬珩出門多是帶著更加穩重的平歡,安慶如果不是十分重要的事,不會跑出來報信。
喬珩一見到那信,還以為心上人出了什麽事,打開來一看才知道,原來是宋子妤那日雖然打發了王四娘,但還是擔心喬珩被找上麻煩,幹脆書信一封,先跟喬珩通個氣。
喬珩一列一列地把信看下去,看到王四娘威脅宋子妤的時候,他皺著眉,雖然小姑娘沒寫王四娘說了什麽,但喬珩光憑腦補已經給王四娘身上打了個叉,再往下看,直看到信上寫到那日的鱸魚味道鮮美,喬珩的臉色才迴暖,連他自己都沒發覺得微微一笑。
但是王四娘的做法還是惹惱了喬珩,正好他現在人就在吏部,就調了考功司裏保存的曆屆官員案卷來看,最先找出來的一份,就是上京城兵馬司京兆尹手下一正七品典寶的案卷。
比起其他官員的案卷,擺在喬珩桌麵上的這一份明顯薄了不少:
上京人士王富,昌平十九年舉薦為官,初為京兆尹之下掌筆書辦,功厚有勞,後二年,升典寶以為效力。
這個王富倒是好命,做了文華殿內常侍的嗣子,平頭老百姓一步登天,什麽舉薦為官,還功厚有勞,喬珩想,要是去煙花之地或者梨園酒坊問問這個王富的事跡,再加以書寫整理,得到的東西,一定比十份吏部案卷裏記載的還要多。
這個人,他是個寶啊,喬珩敲了一下桌麵,很欣慰地蓋上案卷,對方選手有了這樣一個豬隊友,那他就可以放心送盒飯了。
明年一開春,朝廷頭一件大事就是開設春闈,各地的舉子都要進京趕考,因此在年關過後,就要定下今年春闈的考官,其中主考官的人選,更是重中之重,因為主考官擔負著管轄科舉大小事務,最終確認上榜名單的重責和權利,甚至春闈後榜上有名的諸位考生,都要欠主考官一份師生情誼,往後在官場上相見,都需尊稱自己當年的主考官一聲老師,這裏麵的人脈關係可不容小視。
都不用等過完年節,現在朝堂上為了這主考官的人選,就已經開始吵得厲害。而王富這枚棋子,如果用得好,說不定能傷了一大片人。
***
“沒用的狗東西,竟敢在這兒礙爺的眼,活膩了不成!”大皇子齊王騎著高頭大馬,神情憤怒地訓斥著宮道上沒來得及避開的小太監,他一鞭子下去,小太監背上的棉衣都被打開裂了,明顯是傷到了皮肉,可小太監連喊一聲都不敢,死死咬著牙跪下給齊王磕頭。
可惜這裏沒有人可憐他,齊王一提韁繩,□□的駿馬嘶鳴一聲,嚇得小太監跌倒在第,那馬兒兩隻前蹄高高抬起,然後一踏,重重踩在了小太監的胯骨之上。
傷筋動骨說不定還有機會養迴來,但被踩碎了胯骨,就算這個時代最好的禦醫用最名貴的藥,也恐怕救不迴來了,而且畜生不通靈性,那一踏下去,估計還傷了小太監的內髒,害得他吐出了一大灘鮮血。
可齊王麵對地上的鮮血,隻露出了一個不耐煩的臉色,著人叫受傷的小太監抬下去,他自己則一揚馬鞭,打算急奔出宮。
馬鞭還沒揮下,倒是身後已經傳來了二皇子燕王的聲音:“大哥急著出宮是要去哪裏?弟弟我新得了十壇佳釀,不知道大哥有沒有興趣過府一試?”
燕王聲音裏的得意是個人都聽得出來,他怎麽能不高興,今天齊王在乾元帝麵前踩了雷,作為齊王的主要競爭對手,燕王恐怕做夢都要笑醒了。
齊王咬牙:“二弟的酒,我可無福消受,你還是留著自己慢慢喝吧。”
燕王緩步而來,他身形消瘦,但麵對一臉煞氣的齊王卻半步都不退讓:“嗯~大哥說的在理,弟弟的東西,別人可不好消受,看來大哥還挺有自知之明的嘛。”
齊王手癢癢的,真想也一鞭子下去,把他討人厭的二弟也打死算了。可他到底還記得這是宮內,臉色變了數變,才忍下了這口氣,對著燕王冷哼一聲:“就怕你把自己給撐死了。”然後不欲與燕王再做糾纏,急著縱馬出宮召集幕僚商量對策去了。
而燕王,神情詭異地看著遠去的齊王。在宮禁之中還可以肆意縱馬,父皇對大哥的恩寵什麽時候才能到頭呢?
***
禦書房裏,李旭恭恭敬敬地為乾元帝磨著墨。自從李旭被封康王之後,乾元帝時不時就會召他來禦書房伺候,乾元帝批閱奏章時,李旭在一旁端茶、磨墨,乾元帝寫累了想出去走走時,李旭就跟在身旁彩衣娛親。
幸好眼下朝堂之上關於春闈主考官選定一事已經鬧得不可開交,不然光是這一份恩寵,足夠讓李旭成為眾矢之的,被他幾個兄弟陰死,但就是這樣,李旭也被幾個兄弟或明或暗的警告了一遍。
乾元帝批完最後一本奏章,李旭很有顏色地為他父皇送上一杯熱茶,乾元帝看了他一眼,見李旭神色如常,心裏不覺高看這個兒子一眼,他倒是沉得住氣。
“過幾天你去林輝那兒走一趟,既然你和他交好,年節時候多走動走動才合禮數。”
乾元帝狀似無意地說,他對林輝那個慘死的小兒子,總有幾分歉意,所以雖然明麵上不好處罰自己的大皇子,但這些日子乾元帝也另尋了名目訓斥齊王,如此乾元帝才覺得對林輝有個交代,命李旭多跟林家走動,也是為了安撫林家。
而從另一層意思上講,乾元帝這是默許李旭結交朝臣,算是初步認可了李旭的能力,把他拉進了朝局之中。
李旭垂下眼瞼,恭敬地迴答:“是,兒臣明白了。”
乾元帝皺眉,以前李旭表現的要多鬧騰就有多鬧騰,乾元帝就希望他能沉下心來,可這會兒李旭變得喜怒不形於色,乾元帝又不適應了,反而自己開口說:“你不問問,朕剛才為何一點臉麵都不給你大哥,還是說朕,就選了你二哥提上來那幾個人?”
剛才李旭正在乾元帝身邊伺候時,齊王和燕王不約而同請求覲見,兩個人還是為了同一件事來的,都是為了春闈考官人選擇定之事而來。朝堂上還沒吵夠,下了朝還要吵到禦書房,還真是執著。
真要說起來,齊王善武,在武將之中根基較深,而燕王喜文,擁護他的人也多是文官,像春闈考官人選推薦這樣的事,確實是燕王比較占優勢。
但往年五個考官裏,齊王總也能推薦上一、兩個,不想今年,乾元帝就差指著鼻子罵了齊王一頓,半分臉麵都不給大兒子留。
李旭後背開始冒汗,乾元帝這個問題,他可要小心迴答。
“公子,陳公子他們該等著咱們了。”伺候葉少棠的書童葉福是跟著葉家人一起投奔到侯府的,還是個半大小子,他不明白葉少棠為何停駐在這兒不走,便出聲提醒。
葉少棠嘴裏說著:“走吧。”可眼睛還是盯著角門,直到看見自在居的安慶從府內趕來,他才收迴目光,帶著書童葉福出了門。
他今天約了三五個同窗在燕歸樓小聚,自從來了上京城之後,葉少棠就跟著去了陳氏族學讀書,雖然葉家和陳家的關係隔了好幾層,叫一聲親戚實數葉家自己往上湊,可陳氏族學裏的先生不是外麵的夫子能比的,葉少棠少不得厚著臉皮也要混進陳氏族學裏去。時近年關,陳氏族學裏的先生也放了假,因此幾個同窗就打算聚一聚。
“阿福,你認識剛才來侯府的那人是哪家的下人嗎?”葉少棠問身邊的書童,能請出喬珩身邊的安慶,可見來的那位小廝出身於和侯府交好的人家,葉少棠本能地就想打聽打聽。可葉福哪裏知道這些,隻能搖搖頭。
葉少棠哂笑,侯府交好的人家何其多,憑他一個在府裏根基未深的表少爺,能打聽出什麽來。想著想著,葉少棠又想起來喬珩今天沒在府中,據說是趁著聖上封筆之前,去吏部上任。
葉少棠又苦笑,他現在身上還隻有一個秀才名頭,原先在他們家鄉,一個十七歲的秀才,已經是驚才絕豔的神童,可到了上京城,這樣的神童不說滿大街都是,那也絕對不少,尤其是出生世家的那些孩子,從小就有名師教導,每年坐鎮的考官大多都和這些人家相識,考官的心情喜好對這些人家也不是什麽秘密,順著考官喜好的文風寫,不知比外麵的考生多了多少的便利,考取個秀才,對於他們而言,隻是最基本的功課。
葉少棠之所以想要結交一二好友,費心參加同窗之間的聚會,不也是打著主意從這些人口裏多知道點上京城各大官員的喜好嘛,說不定明年他秋闈,就能碰到這些大人中的某幾位做考官。
葉少棠神色一暗,想想自己在這兒苦苦掙紮又懸梁刺股地讀書,就是為了明年秋闈能夠考取舉人,可小他兩歲的大表弟,此時已經能正大光明地出入吏部,身上擔了個侍郎的官位,已經是正經的官家人了,兩者之間的差距,說不定是他努力一生都追不上的,他,必須得想個法子立起來才行。
這邊廂葉少棠一麵趕路,一麵不平自己和喬珩的差距,而那邊廂,坐在吏部衙門通房裏的喬珩,正眯著眼敲了敲放著一份案卷的桌麵。
大概是葉少棠出門沒多久,安慶就帶著一份出自宋子妤之手的書信進了吏部找喬珩。喬珩出門多是帶著更加穩重的平歡,安慶如果不是十分重要的事,不會跑出來報信。
喬珩一見到那信,還以為心上人出了什麽事,打開來一看才知道,原來是宋子妤那日雖然打發了王四娘,但還是擔心喬珩被找上麻煩,幹脆書信一封,先跟喬珩通個氣。
喬珩一列一列地把信看下去,看到王四娘威脅宋子妤的時候,他皺著眉,雖然小姑娘沒寫王四娘說了什麽,但喬珩光憑腦補已經給王四娘身上打了個叉,再往下看,直看到信上寫到那日的鱸魚味道鮮美,喬珩的臉色才迴暖,連他自己都沒發覺得微微一笑。
但是王四娘的做法還是惹惱了喬珩,正好他現在人就在吏部,就調了考功司裏保存的曆屆官員案卷來看,最先找出來的一份,就是上京城兵馬司京兆尹手下一正七品典寶的案卷。
比起其他官員的案卷,擺在喬珩桌麵上的這一份明顯薄了不少:
上京人士王富,昌平十九年舉薦為官,初為京兆尹之下掌筆書辦,功厚有勞,後二年,升典寶以為效力。
這個王富倒是好命,做了文華殿內常侍的嗣子,平頭老百姓一步登天,什麽舉薦為官,還功厚有勞,喬珩想,要是去煙花之地或者梨園酒坊問問這個王富的事跡,再加以書寫整理,得到的東西,一定比十份吏部案卷裏記載的還要多。
這個人,他是個寶啊,喬珩敲了一下桌麵,很欣慰地蓋上案卷,對方選手有了這樣一個豬隊友,那他就可以放心送盒飯了。
明年一開春,朝廷頭一件大事就是開設春闈,各地的舉子都要進京趕考,因此在年關過後,就要定下今年春闈的考官,其中主考官的人選,更是重中之重,因為主考官擔負著管轄科舉大小事務,最終確認上榜名單的重責和權利,甚至春闈後榜上有名的諸位考生,都要欠主考官一份師生情誼,往後在官場上相見,都需尊稱自己當年的主考官一聲老師,這裏麵的人脈關係可不容小視。
都不用等過完年節,現在朝堂上為了這主考官的人選,就已經開始吵得厲害。而王富這枚棋子,如果用得好,說不定能傷了一大片人。
***
“沒用的狗東西,竟敢在這兒礙爺的眼,活膩了不成!”大皇子齊王騎著高頭大馬,神情憤怒地訓斥著宮道上沒來得及避開的小太監,他一鞭子下去,小太監背上的棉衣都被打開裂了,明顯是傷到了皮肉,可小太監連喊一聲都不敢,死死咬著牙跪下給齊王磕頭。
可惜這裏沒有人可憐他,齊王一提韁繩,□□的駿馬嘶鳴一聲,嚇得小太監跌倒在第,那馬兒兩隻前蹄高高抬起,然後一踏,重重踩在了小太監的胯骨之上。
傷筋動骨說不定還有機會養迴來,但被踩碎了胯骨,就算這個時代最好的禦醫用最名貴的藥,也恐怕救不迴來了,而且畜生不通靈性,那一踏下去,估計還傷了小太監的內髒,害得他吐出了一大灘鮮血。
可齊王麵對地上的鮮血,隻露出了一個不耐煩的臉色,著人叫受傷的小太監抬下去,他自己則一揚馬鞭,打算急奔出宮。
馬鞭還沒揮下,倒是身後已經傳來了二皇子燕王的聲音:“大哥急著出宮是要去哪裏?弟弟我新得了十壇佳釀,不知道大哥有沒有興趣過府一試?”
燕王聲音裏的得意是個人都聽得出來,他怎麽能不高興,今天齊王在乾元帝麵前踩了雷,作為齊王的主要競爭對手,燕王恐怕做夢都要笑醒了。
齊王咬牙:“二弟的酒,我可無福消受,你還是留著自己慢慢喝吧。”
燕王緩步而來,他身形消瘦,但麵對一臉煞氣的齊王卻半步都不退讓:“嗯~大哥說的在理,弟弟的東西,別人可不好消受,看來大哥還挺有自知之明的嘛。”
齊王手癢癢的,真想也一鞭子下去,把他討人厭的二弟也打死算了。可他到底還記得這是宮內,臉色變了數變,才忍下了這口氣,對著燕王冷哼一聲:“就怕你把自己給撐死了。”然後不欲與燕王再做糾纏,急著縱馬出宮召集幕僚商量對策去了。
而燕王,神情詭異地看著遠去的齊王。在宮禁之中還可以肆意縱馬,父皇對大哥的恩寵什麽時候才能到頭呢?
***
禦書房裏,李旭恭恭敬敬地為乾元帝磨著墨。自從李旭被封康王之後,乾元帝時不時就會召他來禦書房伺候,乾元帝批閱奏章時,李旭在一旁端茶、磨墨,乾元帝寫累了想出去走走時,李旭就跟在身旁彩衣娛親。
幸好眼下朝堂之上關於春闈主考官選定一事已經鬧得不可開交,不然光是這一份恩寵,足夠讓李旭成為眾矢之的,被他幾個兄弟陰死,但就是這樣,李旭也被幾個兄弟或明或暗的警告了一遍。
乾元帝批完最後一本奏章,李旭很有顏色地為他父皇送上一杯熱茶,乾元帝看了他一眼,見李旭神色如常,心裏不覺高看這個兒子一眼,他倒是沉得住氣。
“過幾天你去林輝那兒走一趟,既然你和他交好,年節時候多走動走動才合禮數。”
乾元帝狀似無意地說,他對林輝那個慘死的小兒子,總有幾分歉意,所以雖然明麵上不好處罰自己的大皇子,但這些日子乾元帝也另尋了名目訓斥齊王,如此乾元帝才覺得對林輝有個交代,命李旭多跟林家走動,也是為了安撫林家。
而從另一層意思上講,乾元帝這是默許李旭結交朝臣,算是初步認可了李旭的能力,把他拉進了朝局之中。
李旭垂下眼瞼,恭敬地迴答:“是,兒臣明白了。”
乾元帝皺眉,以前李旭表現的要多鬧騰就有多鬧騰,乾元帝就希望他能沉下心來,可這會兒李旭變得喜怒不形於色,乾元帝又不適應了,反而自己開口說:“你不問問,朕剛才為何一點臉麵都不給你大哥,還是說朕,就選了你二哥提上來那幾個人?”
剛才李旭正在乾元帝身邊伺候時,齊王和燕王不約而同請求覲見,兩個人還是為了同一件事來的,都是為了春闈考官人選擇定之事而來。朝堂上還沒吵夠,下了朝還要吵到禦書房,還真是執著。
真要說起來,齊王善武,在武將之中根基較深,而燕王喜文,擁護他的人也多是文官,像春闈考官人選推薦這樣的事,確實是燕王比較占優勢。
但往年五個考官裏,齊王總也能推薦上一、兩個,不想今年,乾元帝就差指著鼻子罵了齊王一頓,半分臉麵都不給大兒子留。
李旭後背開始冒汗,乾元帝這個問題,他可要小心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