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在mpc-75客機的發動機招標會塵埃落定之後,其他的問題也就不再是那麽的激動人心,後續的三方共同商定發動機與飛機之間的通用接口的問題自然是一件需要耗費一定時間的事。


    這需要有三方共同來參與到製定之中,畢竟各自都有各自不同的訴求,唯一的好處在於現在的mpc-75和西南科工-mtu都是全新的新人,自然沒有曆史性的習慣設計,隻要怎麽能快速將通用接口的事定好,大家就怎麽辦,想來應該可以少了很多的口水仗。


    楊輝現在比較慶幸的是自己這次還帶來了一位技術顧問,而這位技術顧問也還是有兩把刷子的:江合浦,這位在上一位麵中也還算是一位比較有能力的航空發動機研發人才。


    上一位麵中的中推核心機項目就是他擔任總師,雖然最後的結果並不怎樣,甚至失敗的原因或多或少也還能算到這位的頭上一些,但那都是在特殊時期中的權宜之計,在那個山寨成風的年代也不能說是他錯的有多離譜,隻能說是環境對人的影響而已。


    這一位麵中的中推核心機設計已經在楊輝的插手之下完全變了樣子,甚至連總師都變了人,上一位麵中的總師江合浦在現在變成了吳中華老先生。


    到是讓江合浦這位還是有些能力的人才繼續沉默著,而這位還在沉默著的人才很巧合的則正好就在西南科工二所,至於說為什麽這位人才會一直蟄伏在西南科工,這就有說到這位的履曆,人家也是當年光榮的參與到了三線建設的一員,現在在二所工作自然是在正常不過。


    在整個二所的高端人才都在忙著項目的時候,楊輝也就將這位還是可堪一用的人才拿出來先用一用,說不定就能有和上一位麵有完全不同的結果也說不定。


    於是,這次楊輝離開之後,很自然的將這位江和甫留了下來,他需要同通用、西飛這邊一起商量標準接口的問題。隻要這次項目能做好以後自然會有各種機會給他。


    這邊的情況定了下來之後,楊輝自然是準備迴西南科工,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原本同樣該迴德國去組織mtu負責的cg-2000冷端部件最後研發測試的勞斯。在這時候反而是跟著楊輝跑到了西南科工,而原因自然是非奸即盜。


    楊輝在第一時間就問清楚了這次mtu方麵跟著自己迴山溝的原因,然後是不得不感慨mtu的執著追求,以及他慢慢的自信,在楊輝之前那樣的示意之下mtu居然還是如此執著。那肯定有他們的底牌。


    都到了這個時候楊輝反而不再多說什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次就看看mtu到底是要怎麽樣,該麵對的總還是要麵對。


    迴到西南科工之後,勞斯反而安靜了下來,原本一直嚷嚷著要西南科工考慮一下讓mtu入股到西南科工旗下的小推力活塞式發動機的問題也是停了下來。


    “楊總經理,現在我們都到了這裏,你要相信我們mtu是絕對帶著誠意前來同你們合作,為此我們甚至願意拿出你們國家需要的1200匹馬力坦克用柴油發動機,現在我們希望可以實地去參觀一下你們的小推力活塞發動機研製單位。隻要符合我們的要求,我們就可以坐下來仔細談談。”


    說到這話的時候,勞斯滿臉的誠懇,至少楊輝是看不到他還有什麽額外的想法,事情都到了這種情況楊輝也別無選擇,mtu要求參觀一下也合情合理,這種要求以雙方現在的合作關係還真沒法拒絕。


    “好吧,我就帶你們到我們現在剛建設好的小推力活塞式發動機生產單位去參觀一下,這絕對是我國現在的小推力活塞動力係統生產單位中最有活力的一家。”


    說著,楊輝就帶著mtu一行人離開西南科工招待所。往貴羊市而去,要說現在的西南科工小推力活塞式發動機研製單位,那絕對整個西南科工的香饃饃,由於這一單位盈利能力強。同時也因為時間的緣故並沒有固定的廠房。


    於是在渡過了頭幾年租用其它單位廠房的艱難歲月之後,由於西南科工已經和貴陽市政府有了協議,拿下了靠近平壩方向的貴陽市市郊大片空地。


    作為西南科工的民用產品事業,這小推力活塞發動機研製單位也緊隨著鈦合金加工基地的步伐入駐了這片航空航天城,現在已經建成投產。


    在楊輝的帶領之下,mtu的一行人也隨後一起來到這一片正在徐徐建設中的航空航天城。在熱火朝天的基建工程之外,一排排整齊的廠房出現到了一行人的眼前。


    門口則書寫著的:西南科工活塞動力分廠,表明這裏就是大家的目的地,由於這裏不是製造軍品的單位,保衛製度到不是太嚴,因為有楊輝的帶領,僅僅是一番登記之後眾人就進入到了工廠內部。


    楊輝這時簡單的介紹了一下現在的活塞動力分廠的具體情況:“這就是我們活塞動力分廠,由於一些特殊原因它現在還不能稱之為公司,不過這並沒有什麽問題。首先它擁有兩百三十人的科研隊伍,並且還在不斷的快速擴大中,負責製造產品的則是我們左邊的這兩處廠房,一處是總裝生產我們的750發動機,一處總裝最新的125發動機。”


    簡單介紹了現在的情況,楊輝沒有打算帶著mtu的人去看研發中心,而是直接帶人去生產中心,在這裏楊輝可以讓mtu看到“原始”的生產方式。


    摩托車作為一種大規模使用的交投工具,共和國在八十年代的市場需求量絕對是爆發式增長,以萬輛為單位的情況下,就要求西南科工活塞發動機廠能快速提供市場需要,流水線生產是必須要有的。


    正是這種情況下,這邊的西南科工活塞發動機廠才能滿足市場需要,不過鑒於現在共和國的實際情況,在設計生產線的時候,最後由楊輝拍板選擇了國產化程度較高的半自動生產線。


    這種小推力活塞發動機要求的製造工藝到是不那麽變態,人工加半自動生產時最適合現在的使用,一方麵不用進口生產線,另一方麵則是能提供工作崗位,這年頭能提供大量工作崗位的單位絕對是好單位。


    不過,這在mtu看來就確實有些落後甚至於古老,這種製造工藝要求不高的發動機完全可以做到更高程度的自動生產,現在居然還大量使用人力確實有些令人失望。


    這原本也是楊輝的意思,希望讓mtu看了這活塞發動機廠的生產情況之後,能夠知難而退,放棄對活塞發動機廠的念想。但楊輝顯然低估了mtu方麵的能力,總有能人從各種情況中發現了一些貓膩。


    “很好的生產線設計,雖然生產線自動化程度很低,導致大量使用了人力進行生產,不過我剛才問了幾位工人之後,發現這種生產線模式應該是現在最適合你們國情。我也看過最為關鍵的質量控製環節,不得不承認你們的質量控製已經達到德國在八十年代初的水平,這很了不起。”


    聽到這裏,楊會心裏一沉,終究還是被人看出來了,現在這偌大的活塞發動機分廠大量使用人工自然是最符合國情,但絕對不適合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使用人工最難以控製的就是質量問題,畢竟人工永遠比不上機器生產的穩定。因此楊輝在建設這條生產線的時候特意將質檢問題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為此還一直被工人所埋怨,但這一點是必須要有的。


    現在被mtu看出貓膩來了,不僅不能打消mtu的野心,恐怕對活塞發動機廠反而會更加垂涎,這真是適得其反的典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熬鷹航空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克希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克希德並收藏熬鷹航空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