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確認了這是邊條翼技術,兩支調研組終於明白了西南科工這次把海空軍都叫來的原因,就憑借著共和國第一款實際投入試飛的邊條翼飛機就足以引起軍隊的重視了。


    眼看空軍這幫家夥都占到了製高點,將飛機翼麵布局一覽無餘地盡收眼底,海軍這也不能忍了,馬上就要往凳子上站,卻隻聽到發動機開啟加力燃燒室嘯叫,刺耳的聲音迴蕩在眾人耳中。


    本來已經開始緩慢滑行中的yz1,在加力燃燒室的推動之下,爆發出強大動力,推動飛機快速滑跑,開了加力燃燒自然可以實現短距離起飛。


    而當海軍調研組站上凳子上之後,yz1早就一騎絕塵,能看到的隻有渦扇10發動機噴出耀眼地尾焰,至於想要再看看這飛機邊條翼的樣子肯定是不可能了。


    殲七四飛機自殲七改進而來,翼麵、進氣道都改動了,加上新的機載設備以及更多的內油料空間,導致飛機的空重從殲七的5.2噸,增加到了5.6噸,而最大起飛重量則是因為殲七四可以帶更多油料,主翼麵、發動機改進緣故,達到了9.7噸。


    殲七四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9.4噸,但並不意味了yz1驗證機就要有9.4噸,驗證機不需要雷達,不需要武器係統,也沒有外掛物破壞翼麵氣動,甚至連油料都不用裝太多,夠飛行試驗、表演所用就夠了。


    這就導致現在的yz1驗證的重量隻有6.5噸這樣的輕載狀況,而渦扇10發動機加力推力卻高達7.2噸,這就表明飛機單就推重比來說已經超過了1,理論上要像火箭一樣垂直爬升都有可能。


    當然,很多時候即使推重比超過了1,要想要像火箭一樣豎起來爬升也很困難,一方麵是飛機本身也會有風阻,光計算重量看推重比就斷定飛機能不能垂直爬升是肯定不夠的,再一方麵如進氣道的性能等等,這些都會影響飛機最大爬升角度。


    但現在的yz1驗證機不同。拆除了很多不需要的設備,翼麵也是幹淨無比,在飛機達到起飛速度之後,試飛員沒有拉起。又滑跑一段距離,眼看飛機自己就要飛機來了。


    這才猛地將杆拉起,這一次拉杆可謂是一拉到底,翼麵的急劇變化,導致氣動也發生改變。整架飛機如同旱地拔蔥一般,以接近垂直的角度猛地往空中爬升。


    這一幕看的眾人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這簡直是要逆天了不是,共和國的飛機什麽時候推力可以這麽足,這算是垂直爬升?


    “這...這....這是就是邊條翼帶來的好處嗎?果然是非同凡響啊,嘖嘖......”


    實際上垂直爬升也不是什麽驚奇的事,一些第三代作戰飛機在輕載的狀況下,在指定的高度開加力超音速平飛,然後快速拉起也可以做到垂直爬升。


    yz1驗證機與之不同的則是,yz1是直接在起飛階段。來了個旱地拔蔥,在垂直爬升之前可沒有進入過超音速飛,甚至隻是低亞音速飛行。


    這樣的情況下來垂直爬升就要了些水平,一方麵是輕載,另一方麵就是大邊條翼對進氣道加成之後,本來就比較適合做超大仰角爬升。


    在眾人驚訝之後,旱地拔蔥還是要受物力規律的束縛,旱地拔蔥式垂直爬升高度也不可能太高,隨著飛機不斷垂直爬升,僅僅是爬升了350米之後。飛行員機就隻能不情願的平穩推杆。


    沒辦法,若是繼續這樣下去,飛機旱地拔蔥之後,馬上就會再來個‘尾衝’機動。從哪裏拔起來又重新落到哪裏,這種事當然不能發生。


    超過了300米的起飛垂直爬升,已經證明了yz1的優秀。垂直爬升這種技術最早被公認是美帝的f15,到後來隻要是靠譜些的三代機,隻要發動機不要太廢,特定情況下都可以做到。當然梟龍也可以。


    現在的yz1驗證機做出這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動作,自然把還沒有裝備三代機的國內軍隊迷了眼,將爬升角度改小之後,關掉加力燃燒室,機體內的油料也被鯨吞了一半。


    好在後麵的表演不需要開加力,剛才的垂直爬升中,隻要是表現了渦扇10發動機的強勁,現在才是對大邊條翼做廣告。


    各種大仰角爬升,並不斷變著花樣的機動動作,還有超快的瞬間盤旋,這和共和國以往的作戰飛機所做的機動差別太大,每一個動作都顯示出yz1驗證機與共和國現役的二代機不是一個層次。


    實際上的yz1驗證機就是一款改裝後的標準級三代機,拉出去完全可以和幻影2000比比機動,甚至超強的瞬盤指標已經隱隱有了三代半戰鬥機的影子。


    三代半戰鬥機區別於第三代戰鬥機實際上就是在於設計思想上是不是注重瞬盤性能,當然,也不可能僅僅是看瞬盤指標就說這是三代半戰鬥機,但說yz1是三代機肯定是沒有問題。


    這一次,由西南科工用yz1驗證機給軍隊的調研人員補上一課,看看什麽是第三代戰鬥機的機動,是該要讓軍隊把目光從二代機身上移開了,三代機刻不容緩。


    “完美,這樣的機動性簡直堪稱完美,現役的三代機恐怕沒有幾款飛機可以做到這吧!這真是你們西南科工做出的第三代戰鬥機?”


    軍隊的人還是挺識貨,知道這款飛機已經不再是殲七那種二代機可以比擬的,三代機的大帽子狠狠的扣上了yz1的頭上。


    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若是單說機動性能,現在的yz1驗證機確實能達到三代機標準,甚至還能有所超過,但這都是減重、簡配帶來的高推重比。


    將雷達、武器係統裝上之後,推重比自然就下來了,yz1也就是僅僅是一款入門級的第三代戰鬥機,甚至還因為發動機的緣故還會有些瑕疵,但改改渦扇10,或者煥發都還可以彌補。


    但問題是三代機的還需要有更加優秀的雷達,這才是硬傷,殲七四使用的藍狐雷達妥妥的就隻是一款二代機雷達。


    “機動上或許可以算是達標了,但三代機還有很多其他的要求,至少我們的雷達就達不到要求,三代機之路依然還需努力,更何況現在的電傳飛機係統我們也不能生產,這是諾斯羅普提供給我們用於這款驗證機使用的。”


    楊輝這時候也不能自欺欺人,該是什麽情況就說出來,本來也就僅僅隻是讓軍隊來看看大邊條翼技術帶來的機動性,至於三代機還是任重而道遠。


    一旁的諾斯羅普工作人員當然也被這款yz1驗證機的機動驚訝到,以前試飛中都隻是特定的動作,沒看出什麽驚訝,現在是飛行表演,就能看出機動能力了。


    無比的震驚,這款驗證機也太那啥了,垂直爬升就不說了,還給整出了旱地拔蔥式垂直爬升,要不是這種垂直爬上升沒有連續飛上幾百米,恐怕諾斯羅普的工作人員都要去撞牆了。


    現在又聽到楊輝指出這款飛機的電傳係統是諾斯羅普提供,這才迴想起來,可不就是這樣的嘛!沒有了諾斯羅普,西南科工休想自己整出第三代戰鬥機。(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熬鷹航空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克希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克希德並收藏熬鷹航空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