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盡管心裏也是想過提前將直8直升機魔改,但真到了這個時候還是有些意外的,一直都到了陸軍航空兵那邊提出要魔改直8的一周之後,真的是看到三軍人物全都到齊之後,這才算是在心裏安定了下來。


    看來國家還是沒有打算過放棄好不容易剛有了起色的直八,這對於中航西南來說可算是天大的好消息,這至少意味著直8現在還有可能通過努力之後,達到上一個位麵所沒有達到的高度。


    又正好,現在就是時候給出一個方案了:“關於對直八進行大改,我們602所已經研究過很多年,到現在也終於有了一個可行的方案,各位領導請看。”


    投影儀將光影打到幕布之上,一架和直8還算是有那麽些相似的直升機也就這樣出現在眾人的眼前,外形上雖然還能夠看到直8的影子,但是明眼人確從裏麵看到了eh-101直升機的影子。


    就這樣的方案,楊輝敢保證在上一位麵是絕對沒有看到過的,直8什麽時候有過這樣的改進方案?


    “看到這各直8的改進方案,大家是不感到似曾相識,就好像是在哪裏看到過,對嗎?不用多想,這款直8改進型直升機就是大量借鑒了eh-101多用途直升機的設計,是經過長期論證之後才形成的方案,和之前的直8相比已經有了本質的提高。”


    eh-101直升機,做為歐洲聯合研製的一款最大起飛重量15噸多用途直升機,在92年的時候還處於緊張試飛工作當中,不過同樣也是處在了即將服役的狀態,但是它又和國內軍隊所要求有很大差距。


    “我們需要的不是eh-101這種15噸最大起飛重量的直升機,而是需要一款最大起飛重量在12噸的多用途直升機,並且機身的高度還要再進行降低,必須達到5.5左右米的高度才行,隻有這樣才能滿足軍隊新一代驅逐艦的艦載使用要求。”


    5.5米,這又是怎麽的一種概念?別的不說,至少在此之前超黃蜂直升機的最大高度是達到了6.6米,而這也就意味著現在的直8魔改型,必須要在原有的基礎上,至少降低1米的機身高度,這樣的要求有可能做到嗎?


    答案是:當然還是有可能的,不然這又怎麽能夠說是魔改。


    直8項目在602所可算是走了十多年,602所也並非是沒有動過心思要把這家夥的身高降低一些,而這次魔改方案是肯定要走上這一刀,不然以後想要上軍艦可就不好辦。


    早就有了設計思路,迴答起來當然簡單加愉快:“大家其實也知道,直8擁有一項可以水上起降的能力,這是很多直升機都具備的能力,但是直8設計的時間很早,為水上起降放棄了很多指標,特殊的船型底不僅帶來了製造成本高的劣勢,同樣還增加了很多的死重,但是實踐證明這種設計在現在是不大需要了,所以我們選擇將這個巨大的船型底去掉。”


    去掉直8從法國娘胎裏麵帶來的船型底,這確實是一個不錯想法,同樣也是上一位麵從直8發展到直18的時候走的路線,所以這樣的設計並沒有讓楊輝感到意外,軍隊方麵同樣也是點頭認同這樣的改進,就連海軍也覺得這個船型底是沒有必要的。


    “繼續,去掉船型底確實可以降低飛機的重量,甚至還可以降低一點飛機的高度,但這還是遠遠不夠的,你們還需要用其它的辦法來控製直升機的高度。”


    海軍為了控製直8的高度,那也算是操碎了心,但就是不知道新的方案能不能滿足要求,這個時候就連楊輝也是不太清楚的。但這並不重要,相信技術人員的能力,這是作為一個領導需要的最基本素養。


    至於說最後到底能不能達到預定的設計指標,這個其實並不太重要,隻要願意。就比如英國海軍那樣,不也能夠把eh-101這樣的大家夥搬到45型驅逐艦上麵去嗎?要知道那也僅僅是一艘和共和國052c/d型噸位差不多的家夥而已。


    但楊輝顯然是多慮了,下一項改進方案就直接指向了飛機高度的控製方案:“我們要改直8原來的船型底,這意味著要對原有的底盤部分機身結構進行重新設計;同樣的,為了滿足人員快速上下的需要,左右兩麵對置大側滑艙門也是必須,這就導致我們還需要對兩側的機身結構重新設計。這樣的改進方案,我們完全可以在重新設計的時候,把機身高度控製下來,5.5米完全不成問題。”


    台上講的那叫一個生猛,這簡直就是把直8的下半身完全進行了重新設計,這樣的改進要是不能稱之是魔改,那就真的不知道什麽才是魔改了,唯一的問題就是這樣的改進方案,工程量將會比較的大,時間、資源都將花費很多。


    但是,這也顯然是低估了三軍對魔改直8的決心,陸軍和空軍看中的是兩側對開大側滑艙門,而海軍看中的則是機身高度的控製。


    三方幾乎是異口同聲:“好,這個方案可行。”


    再往後,則是對直8的雷達係統改進方案,這個倒是比較簡單:“直8原來在設計中,是沒有太多安裝雷達的地方,不過我們既然對直8的下部分機身全部重新設計,自然就要增加海豚頭,這就可以用來安放眾多的雷達設備。要是願意,我們甚至可以把起落架設計為可收放式,這些都沒有問題。”


    畢竟是重新設計飛機的下半身,直8原來的很多弊端都可以有效地進行改進,甚至連動力係統也是同樣如此。


    直8到了90年代,依舊沒能夠百分之百的實現全麵的國產化,部分原因就在於對發動機方麵還沒有能夠完全仿製下來,盡管超黃蜂使用的是50年代的透默3係列發動機,但情況卻依舊如此,原因在於仿製這款發動機的是名不見經傳,並且附近沒有配套設計研究所的藍翔航空發動機製造廠。


    “動力係統方麵,直8用的是渦軸6發動機,這台發動機不僅尺寸巨大,而且油耗也偏高,各方麵性能都完全落後,我們非常有必要使用一款新的發動機來代替它,因此就選擇了中航西南已經型號預研完成的mz-2200發動機。這台發動機在我們ms-4渦扇發動機的核心機發展而來,技術上是成熟可靠的,預計在四年之內就可以研發完成。”(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熬鷹航空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克希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克希德並收藏熬鷹航空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