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時劉賀在網易論壇認識了一些大咖和資深網蟲,也獲取了他想要的信息,記下《homejournal美好家居》雜誌社總編的名字和電話號碼,然後跟論壇的老鳥們道個別就下了線。
這時候的網絡實在讓劉賀興不起多待一會的念頭。
離開網吧之後劉賀去了一個公用電話亭,撥著剛才記下來的電話號碼,不消一會電話那頭傳來了粵語:“你好,請問有什麽事情麽?”
“您好,請問你們那裏是《homejournal美好家居》雜誌社的吧,不知道華夏內地能不能訂閱你們的雜誌?”劉賀用標準的普通話開門見山的問道。
“你是大陸崽,想要訂閱我們的雜誌?”對方開始用有些蹩腳的普通話確認著。
在劉賀肯定的迴複之後,那邊接聽電話的人說道:“請你稍等一下,我得問一下負責大陸發行的同事才行。”
結果沒有等多久,明顯普通話說得標準很多的人接過了電話,在那端說道:“你好,請問你真是大陸人,準備訂閱我們的雜誌?”
“是啊,剛才我不是都說過了嗎?”劉賀聽到再次的詢問有些疑惑,但有求於人還是耐著性子迴答道。
聽到劉賀的答複錢振江非常的高興,嘴裏輕快的迴道:“不好意思,我隻是確認一下,多謝你的配合。”
劉賀在電話這端聽得是一頭霧水。
然而他一點都不知道,就是他一個微不足道訂閱雜誌的電話起到了壓倒最後一根稻草的作用。
隨著九七年香江迴歸祖國的懷抱,許許多多仿佛嗅到了金錢味道的商人便一窩蜂的湧向內地。
《homejournal美好家居》雜誌社的老板也是一位雄心勃勃非常有野望的人,在一些願意迴到內地拓展業務的員工支持下,他準備在內地創建雜誌社分社。
不過九十年代的華夏,那時候華夏的官本位思想依然很重,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想要辦理執照或者有求於政府部門的事情不是一時半會能做好的。
在其中還不免產生一些齷齪的內幕,雜誌社本著美好的意願在華夏內地的一些相關手續並沒有順利辦下來。
在劉賀打電話的時候,整個《homejournal美好家居》雜誌社有點話語權的成員基本上分成兩個陣容,一方堅決反對去華夏創建發行雜誌,認為香江還有潛力可挖,可以趁其他雜誌社湧向內地的時候搶奪更大的市場,而不是和其他雜誌社在一條獨木橋上廝殺。
另一方當然建議把雜誌在華夏成立分社,直接在大陸發行雜誌,甚至以後的雜誌都由大陸方麵印刷,一來是大陸人口基數大雜誌的銷售麵自然廣,另一方麵大陸人工相對廉價,在大陸印刷雜誌會降低成本。
各有說辭也各有道理,作為雜誌社大股東的龔海洋雖然提議內遷,但是還是抵不過另外兩名小股東站在對立麵,在好些日子裏雙方針對這個問題僵持不下。
直到後來,雙方協商出一個辦法,那就是在一個周期內在圈子裏釋放出把雜誌社遷往內地的消息,判斷是否有雜誌的承銷商或者客戶訂閱,承銷商名額五名,承諾常年訂閱客戶名額有100名。
其實這個條件有些苛刻,一般辦雜誌社隻要有承銷商就夠了,怎麽能要求客戶常年訂閱的條件呢,這一切好像都是對方在作弄另外一方。
果然事情就出在訂閱客戶身上,聽聞雜誌社遷往內地建立分社,華夏內地的專業分銷機構也是聞訊而來,那名額競爭非常激勵遠遠不是五個名額能夠滿足的,有這樣的表現其實龔海洋完全能夠決斷,不過另一方的股東倚老賣老有些心動之餘更在意他的顏麵,於是硬著頭要求訂閱客戶非得達到一百名不可。
這不等到商討的期限快到了,訂閱客戶雖然在增多,再朝著五十個名額緩緩的靠近,但好死不死在最後兩天卡在九十八這個數量。
在劉賀打電話之前這個數量再次增長到九十九,然而等待是一種煎熬,特別是距離成功隻有一步之遙的時候,要是功虧一簣真不知道跟那些想到華夏內地闖蕩的一部分人多麽巨大的打擊,給他們人生留下多麽大的陰影。
終於,在中午十分劉賀的電話打了過來,錢振江再三確認後能不激動,隻見他把電話捂住麵對其他人高聲叫喊著:“成功了,我們成功了,我正在接待的客戶就是那第一百名,你們等下,我這就把這件事情落實下來,馬上……”
家具廠是長久的開辦下去,劉賀訂閱雜誌肯定是長期固定的,聽了錢振江的話後毫不猶豫的決定訂閱,這讓後者兜在嘴裏好多說辭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好吧,隻要電話對麵的人打款過來就算你們贏。”頑固的兩位小股東看著來電顯示不可能是對方在這中間玩貓膩,不甘心的說了一句。
一切都沒有問題,電話號碼是網絡大咖給的,電話裏劉賀也確認了對方是他想找的雜誌社,等著匯完款劉賀再次和對方聯係上,對方告知他在三天內會郵寄給他雜誌社今年前些時候已經發行過的雜誌。
還是免費,這給了劉賀一個小驚喜。
當然對於錢振江還說驚喜可就大了,他是華夏魔都人在香江打拚了七八年,這一次香江迴歸他是急於雜誌社到內地家鄉創建分社,現在不僅能夠達成他的願望,龔海洋更是當著其他員工的麵拍了拍他的肩膀,親自認命他就是以後內地分社的社長。
劉賀萬萬沒有想到,他正巧就是促成錢振江成為分社社長的最後一根稻草。
世事無常,真叫人唏噓。
往後錢振江和劉賀建立了不錯的交情,對方也在自己的領域幫助過劉賀,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其實,前世《homejournal美好家居》同樣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不過沒有劉賀的參與,這兩天內還是有其他人常年訂閱了雜誌,不過有了劉賀的存在,他成了雪中送炭,別人隻能算是錦上添花。
這時候的網絡實在讓劉賀興不起多待一會的念頭。
離開網吧之後劉賀去了一個公用電話亭,撥著剛才記下來的電話號碼,不消一會電話那頭傳來了粵語:“你好,請問有什麽事情麽?”
“您好,請問你們那裏是《homejournal美好家居》雜誌社的吧,不知道華夏內地能不能訂閱你們的雜誌?”劉賀用標準的普通話開門見山的問道。
“你是大陸崽,想要訂閱我們的雜誌?”對方開始用有些蹩腳的普通話確認著。
在劉賀肯定的迴複之後,那邊接聽電話的人說道:“請你稍等一下,我得問一下負責大陸發行的同事才行。”
結果沒有等多久,明顯普通話說得標準很多的人接過了電話,在那端說道:“你好,請問你真是大陸人,準備訂閱我們的雜誌?”
“是啊,剛才我不是都說過了嗎?”劉賀聽到再次的詢問有些疑惑,但有求於人還是耐著性子迴答道。
聽到劉賀的答複錢振江非常的高興,嘴裏輕快的迴道:“不好意思,我隻是確認一下,多謝你的配合。”
劉賀在電話這端聽得是一頭霧水。
然而他一點都不知道,就是他一個微不足道訂閱雜誌的電話起到了壓倒最後一根稻草的作用。
隨著九七年香江迴歸祖國的懷抱,許許多多仿佛嗅到了金錢味道的商人便一窩蜂的湧向內地。
《homejournal美好家居》雜誌社的老板也是一位雄心勃勃非常有野望的人,在一些願意迴到內地拓展業務的員工支持下,他準備在內地創建雜誌社分社。
不過九十年代的華夏,那時候華夏的官本位思想依然很重,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想要辦理執照或者有求於政府部門的事情不是一時半會能做好的。
在其中還不免產生一些齷齪的內幕,雜誌社本著美好的意願在華夏內地的一些相關手續並沒有順利辦下來。
在劉賀打電話的時候,整個《homejournal美好家居》雜誌社有點話語權的成員基本上分成兩個陣容,一方堅決反對去華夏創建發行雜誌,認為香江還有潛力可挖,可以趁其他雜誌社湧向內地的時候搶奪更大的市場,而不是和其他雜誌社在一條獨木橋上廝殺。
另一方當然建議把雜誌在華夏成立分社,直接在大陸發行雜誌,甚至以後的雜誌都由大陸方麵印刷,一來是大陸人口基數大雜誌的銷售麵自然廣,另一方麵大陸人工相對廉價,在大陸印刷雜誌會降低成本。
各有說辭也各有道理,作為雜誌社大股東的龔海洋雖然提議內遷,但是還是抵不過另外兩名小股東站在對立麵,在好些日子裏雙方針對這個問題僵持不下。
直到後來,雙方協商出一個辦法,那就是在一個周期內在圈子裏釋放出把雜誌社遷往內地的消息,判斷是否有雜誌的承銷商或者客戶訂閱,承銷商名額五名,承諾常年訂閱客戶名額有100名。
其實這個條件有些苛刻,一般辦雜誌社隻要有承銷商就夠了,怎麽能要求客戶常年訂閱的條件呢,這一切好像都是對方在作弄另外一方。
果然事情就出在訂閱客戶身上,聽聞雜誌社遷往內地建立分社,華夏內地的專業分銷機構也是聞訊而來,那名額競爭非常激勵遠遠不是五個名額能夠滿足的,有這樣的表現其實龔海洋完全能夠決斷,不過另一方的股東倚老賣老有些心動之餘更在意他的顏麵,於是硬著頭要求訂閱客戶非得達到一百名不可。
這不等到商討的期限快到了,訂閱客戶雖然在增多,再朝著五十個名額緩緩的靠近,但好死不死在最後兩天卡在九十八這個數量。
在劉賀打電話之前這個數量再次增長到九十九,然而等待是一種煎熬,特別是距離成功隻有一步之遙的時候,要是功虧一簣真不知道跟那些想到華夏內地闖蕩的一部分人多麽巨大的打擊,給他們人生留下多麽大的陰影。
終於,在中午十分劉賀的電話打了過來,錢振江再三確認後能不激動,隻見他把電話捂住麵對其他人高聲叫喊著:“成功了,我們成功了,我正在接待的客戶就是那第一百名,你們等下,我這就把這件事情落實下來,馬上……”
家具廠是長久的開辦下去,劉賀訂閱雜誌肯定是長期固定的,聽了錢振江的話後毫不猶豫的決定訂閱,這讓後者兜在嘴裏好多說辭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好吧,隻要電話對麵的人打款過來就算你們贏。”頑固的兩位小股東看著來電顯示不可能是對方在這中間玩貓膩,不甘心的說了一句。
一切都沒有問題,電話號碼是網絡大咖給的,電話裏劉賀也確認了對方是他想找的雜誌社,等著匯完款劉賀再次和對方聯係上,對方告知他在三天內會郵寄給他雜誌社今年前些時候已經發行過的雜誌。
還是免費,這給了劉賀一個小驚喜。
當然對於錢振江還說驚喜可就大了,他是華夏魔都人在香江打拚了七八年,這一次香江迴歸他是急於雜誌社到內地家鄉創建分社,現在不僅能夠達成他的願望,龔海洋更是當著其他員工的麵拍了拍他的肩膀,親自認命他就是以後內地分社的社長。
劉賀萬萬沒有想到,他正巧就是促成錢振江成為分社社長的最後一根稻草。
世事無常,真叫人唏噓。
往後錢振江和劉賀建立了不錯的交情,對方也在自己的領域幫助過劉賀,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其實,前世《homejournal美好家居》同樣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不過沒有劉賀的參與,這兩天內還是有其他人常年訂閱了雜誌,不過有了劉賀的存在,他成了雪中送炭,別人隻能算是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