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記對劉開青所做的事情高度讚揚就是對這件事情定下的基調,在不到三天的時間裏水文站就送上了黃石河有記載以來的詳實數據,農業科的黃科長更是跑前跑後通過他的私人關係從區裏找來一個水利專家,一個禮拜這邊就能得到一個修堤壩的可行性施工方案。
在搞定了河道的修建方案之後,梁光祿書記再次提到鹿岩村適合發展農業項目,甚至還鼓勵村支書帶動村民一起發展、聯合發展。
等送走了鎮裏領導,村裏麵好似過節一樣的熱鬧,劉開青幾乎成為了村裏的明星人物,走到哪裏都有其他村民主動招唿、上煙、賠笑臉,而張家兄弟呢,在隨後的幾天好似人間蒸發,後來聽說到外地謀出路去了。
修建河堤的事情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雖然方案暫時沒有下來,但是在準備攔河的位置已經堆著許多的青石和水泥河沙,不過除了劉開青這裏很熱鬧之外,鹿岩村村支書家也同樣如此。
既然梁書記都看好鹿岩村發展農業項目,於是村子以前的荒地、河灘、雜樹叢生的山崗全都成為滿腔熱血打算從事專業農業的村民首選,一時之間眾人對於稀缺的資源你爭我奪,最後讓村裏財政大為改善,出血中標的那部分村民現在開始羨慕劉開青的運氣。
劉賀這段時間過得很清閑,不是說沒人找他,憑他給劉開青出謀劃策並篤定修築堤坎這件事會引來鎮領導關注他就在村中稍有名聲,然而現在這些名氣並不是劉賀想要的,於是乎艱難的拒絕了村民的各種請求,以新學開學在即為借口。
說真的,自從家裏經濟情況改善之後,父母親對於劉賀劉錚兩兄弟的待遇也逐日提升,都是半大小子長身體的時候,家裏的雞蛋幾乎沒有斷過,劉開明還時不時的賣魚賣肉,那日子讓家裏直接奔向小康水平。
沒有村民的騷擾,也不再缺衣少食,劉賀與劉錚真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溫故而知新。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上輩子的劉賀從來沒有那樣專注的學習,然而他這一輩子重來之後腦袋瓜確實開竅了,以前生疏的單詞或者語句,在假日前這段難得的空閑時光裏被劉賀略看幾遍就熟記於心,而且記憶特別深刻,甚至還能舉一反三。
而和他一起學習的劉錚呢,之前是從來不會向劉賀詢問習題的,然而在和劉賀打賭之後,也許是想找些難題刁難對方,不過隨著眾多科目越來越深奧的問題被劉賀迎刃而解劉錚開始變得不再淡定,他內心對打賭獲勝的前景一點不看好。
“哥,這道題該怎麽解?”拿著一本高二課本預習的劉錚都有些習慣性的詢問劉賀,不過這已經不是刁難,而是對於知識的渴望,眼看劉賀好似變了一個人不但為人處事開始圓滑,就連學習成績都提高到新的高度,劉錚心裏也在發狠玩了命的奮起直追,他還不服輸。
看了看小弟的題目,這小子高二下學期的課本都快被他自學完了,上輩子不愧是學霸級人物,就是待人接物方麵差了點,不過沒關係,這輩子當哥的一定會罩著他,一定要讓劉錚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加順暢。
三下五除二的給劉錚講了一下解題的思路,至於過程還得劉錚自己一步步推論出來,吹著新買迴家的風扇,劉賀感覺世界是無比的美妙。
“兩兄弟還在學習呢,我說你們都別窩在家裏了,多走出去看看,明天就是你開青堂叔正式築壩的大日子,不去看看真可惜了!”要說頭兩天看著劉賀跟劉錚每日不出門學習劉開明和梁蘭香都挺高興的,但是足足一個禮拜不出門這就讓兩個大人有些嘀咕了,擔憂兩兄弟變成書呆子的心思就差沒寫在臉上。
聽著劉開明再次提議兩兄弟出去走走,劉賀抬起頭微微一笑:“既然開青堂叔築壩,那明天就過去瞧瞧,反正距離開學時間也沒幾天了,正好調整心態迴到學校。”
……
第二天天還蒙蒙亮,父母親都要過去幫堂叔做事,所以一家人很早就起來了。
唿吸著新鮮空氣,劉賀帶著劉錚沿著房屋背後的山崗慢跑。
最近一段時間村裏的變化挺大的,除了開青堂叔河道的修築,其他的農業項目都在緊張有序的進行,想村民齊大友承包荒地種了西瓜,曾家大姐承包荒山種了水果,張大伯承包河灘種蔬菜……
以前荒廢的土地變成熱土,而村支書把這件事匯報給鎮裏,梁書記聽了之後還打算在鹿岩村籌建一個農業發展基地,而且他還在幾次鎮裏開會的時候提出,看得出這並不是他的心血來潮。
當然囉,梁書記心情好也是原因的。
別看農業科的黃科長不學無術,但是鬼點子還不少,害怕劉開青背後告他惡狀,在跟隨梁書記考察完鹿岩村黃科長又給鎮一把手出謀劃策,在汙染不嚴重的幾個偏僻一些的村莊籌辦幾個農業項目。
梁書記轉手就把這個任務交給黃科長,沒想到後者做了幾天資料居然還把江州區農業局下來巡查的官員給蒙過去了,想想也是啊,中梁鎮本就是工業重鎮,能發展農業項目的就隻有偏遠山村,而偏遠崎嶇的地方區裏同誌才懶得去呢!
書迴正傳,吉時上午九點十八分,河道築壩的位置再次點燃了炮仗,在小孩子驚叫聲、大人們的談笑聲、雞犬的鳴叫聲中,終於幾位開青堂叔請去的村民開始用竹杠抬著一塊塊巨大的青石丟進黃石河裏。
河水撲棱棱的翻騰,水花四處飛濺,旁邊一條專門準備的引流渠早就建好,隻等著幾塊特別粗重的青石沉浸河中,然後更多的幫工們肩挑背扛著更多的石頭丟進河道裏,等著河水流進引水渠,在阻斷河道的青石堆下方剛才的村民又開始夯實石塊和泥塊,混合著水泥河沙,地基足有三米寬,以後露出河麵的壩坎也足有兩米,堤壩的高度五米,蓄水河道的長度2.73公裏。
總工程需要消費的金額一萬一左右,是的,就是一萬一,九十年代末華夏幣就是如此堅挺,加上人工材料都不高,想當時也就一萬上下就能建一棟一樓一底小洋樓。
在搞定了河道的修建方案之後,梁光祿書記再次提到鹿岩村適合發展農業項目,甚至還鼓勵村支書帶動村民一起發展、聯合發展。
等送走了鎮裏領導,村裏麵好似過節一樣的熱鬧,劉開青幾乎成為了村裏的明星人物,走到哪裏都有其他村民主動招唿、上煙、賠笑臉,而張家兄弟呢,在隨後的幾天好似人間蒸發,後來聽說到外地謀出路去了。
修建河堤的事情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雖然方案暫時沒有下來,但是在準備攔河的位置已經堆著許多的青石和水泥河沙,不過除了劉開青這裏很熱鬧之外,鹿岩村村支書家也同樣如此。
既然梁書記都看好鹿岩村發展農業項目,於是村子以前的荒地、河灘、雜樹叢生的山崗全都成為滿腔熱血打算從事專業農業的村民首選,一時之間眾人對於稀缺的資源你爭我奪,最後讓村裏財政大為改善,出血中標的那部分村民現在開始羨慕劉開青的運氣。
劉賀這段時間過得很清閑,不是說沒人找他,憑他給劉開青出謀劃策並篤定修築堤坎這件事會引來鎮領導關注他就在村中稍有名聲,然而現在這些名氣並不是劉賀想要的,於是乎艱難的拒絕了村民的各種請求,以新學開學在即為借口。
說真的,自從家裏經濟情況改善之後,父母親對於劉賀劉錚兩兄弟的待遇也逐日提升,都是半大小子長身體的時候,家裏的雞蛋幾乎沒有斷過,劉開明還時不時的賣魚賣肉,那日子讓家裏直接奔向小康水平。
沒有村民的騷擾,也不再缺衣少食,劉賀與劉錚真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溫故而知新。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上輩子的劉賀從來沒有那樣專注的學習,然而他這一輩子重來之後腦袋瓜確實開竅了,以前生疏的單詞或者語句,在假日前這段難得的空閑時光裏被劉賀略看幾遍就熟記於心,而且記憶特別深刻,甚至還能舉一反三。
而和他一起學習的劉錚呢,之前是從來不會向劉賀詢問習題的,然而在和劉賀打賭之後,也許是想找些難題刁難對方,不過隨著眾多科目越來越深奧的問題被劉賀迎刃而解劉錚開始變得不再淡定,他內心對打賭獲勝的前景一點不看好。
“哥,這道題該怎麽解?”拿著一本高二課本預習的劉錚都有些習慣性的詢問劉賀,不過這已經不是刁難,而是對於知識的渴望,眼看劉賀好似變了一個人不但為人處事開始圓滑,就連學習成績都提高到新的高度,劉錚心裏也在發狠玩了命的奮起直追,他還不服輸。
看了看小弟的題目,這小子高二下學期的課本都快被他自學完了,上輩子不愧是學霸級人物,就是待人接物方麵差了點,不過沒關係,這輩子當哥的一定會罩著他,一定要讓劉錚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加順暢。
三下五除二的給劉錚講了一下解題的思路,至於過程還得劉錚自己一步步推論出來,吹著新買迴家的風扇,劉賀感覺世界是無比的美妙。
“兩兄弟還在學習呢,我說你們都別窩在家裏了,多走出去看看,明天就是你開青堂叔正式築壩的大日子,不去看看真可惜了!”要說頭兩天看著劉賀跟劉錚每日不出門學習劉開明和梁蘭香都挺高興的,但是足足一個禮拜不出門這就讓兩個大人有些嘀咕了,擔憂兩兄弟變成書呆子的心思就差沒寫在臉上。
聽著劉開明再次提議兩兄弟出去走走,劉賀抬起頭微微一笑:“既然開青堂叔築壩,那明天就過去瞧瞧,反正距離開學時間也沒幾天了,正好調整心態迴到學校。”
……
第二天天還蒙蒙亮,父母親都要過去幫堂叔做事,所以一家人很早就起來了。
唿吸著新鮮空氣,劉賀帶著劉錚沿著房屋背後的山崗慢跑。
最近一段時間村裏的變化挺大的,除了開青堂叔河道的修築,其他的農業項目都在緊張有序的進行,想村民齊大友承包荒地種了西瓜,曾家大姐承包荒山種了水果,張大伯承包河灘種蔬菜……
以前荒廢的土地變成熱土,而村支書把這件事匯報給鎮裏,梁書記聽了之後還打算在鹿岩村籌建一個農業發展基地,而且他還在幾次鎮裏開會的時候提出,看得出這並不是他的心血來潮。
當然囉,梁書記心情好也是原因的。
別看農業科的黃科長不學無術,但是鬼點子還不少,害怕劉開青背後告他惡狀,在跟隨梁書記考察完鹿岩村黃科長又給鎮一把手出謀劃策,在汙染不嚴重的幾個偏僻一些的村莊籌辦幾個農業項目。
梁書記轉手就把這個任務交給黃科長,沒想到後者做了幾天資料居然還把江州區農業局下來巡查的官員給蒙過去了,想想也是啊,中梁鎮本就是工業重鎮,能發展農業項目的就隻有偏遠山村,而偏遠崎嶇的地方區裏同誌才懶得去呢!
書迴正傳,吉時上午九點十八分,河道築壩的位置再次點燃了炮仗,在小孩子驚叫聲、大人們的談笑聲、雞犬的鳴叫聲中,終於幾位開青堂叔請去的村民開始用竹杠抬著一塊塊巨大的青石丟進黃石河裏。
河水撲棱棱的翻騰,水花四處飛濺,旁邊一條專門準備的引流渠早就建好,隻等著幾塊特別粗重的青石沉浸河中,然後更多的幫工們肩挑背扛著更多的石頭丟進河道裏,等著河水流進引水渠,在阻斷河道的青石堆下方剛才的村民又開始夯實石塊和泥塊,混合著水泥河沙,地基足有三米寬,以後露出河麵的壩坎也足有兩米,堤壩的高度五米,蓄水河道的長度2.73公裏。
總工程需要消費的金額一萬一左右,是的,就是一萬一,九十年代末華夏幣就是如此堅挺,加上人工材料都不高,想當時也就一萬上下就能建一棟一樓一底小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