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對於趙家的家族崛起戰,同樣也是天湖書院的學院保衛戰。雙方都知道,這事情不能流於表麵,丟了雙方的臉麵;也不能輕易放棄,拋棄自己的堅守。因此如何在不動聲色中占據主動權,就是個難得的問題。
在之前十年,憑借趙太守的‘不說不做不理不睬’八字方針,借著趙家的威視,著實嚇退了不少立場不堅定的書院派人士,即便是書院的堅定守護者,心中也未嚐不在打鼓。短短十年光陰,書院的境況日益愈下,不得不說是趙太守或者趙家指揮有方。
而書院現在的首要問題,就是突破趙家圍剿,自我生存下來。
“據我所知,書院對於學子的入學雖然有做要求,但是對於學子的結業時間並沒有限製。”簡單的說,隻要達到了書院的入學基礎要求,就可以入院求學。而結業,則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而現在大部分書院學子,都是在科舉及第之後才會像書院請辭。畢竟書院之內,著實有不少飽讀詩書的大學問家,可以多學一天也是好的。
“當然。”房子謀點頭,對於這點,他還是很有自豪感的:“我開辦書院的初衷,就是為了有教無類。希望天下所有想要獲取學識的學子,都可以獲得求學的機會。”也因此,老房並沒有像其他書院一樣,設立結業時間。他並不希望逼著學子學習,而是希望學子在求學中獲取樂趣。
“他們每年都交束脩的。”想了想現況,老房又忐忑的加了一句話。
“那房公可知道學院對於他們的投入?”許哲順嘴就是一句話,瞬間讓老房尷尬了。以前倒是沒想過,隻是剛才被許哲這麽一分析,好像還真是有一些,吧?
“衣裳?夥食?”
“還有住宿,師資,筆墨紙硯以及所有天湖書院的各項措施,包括名聲。”隻要人一天是天湖書院的學子,他就能享受所有天湖書院給予的待遇。這些待遇除了開的見的,還有天湖書院這塊招牌說包含的隱形待遇,這都是一個單獨的學子所無法享受到的。
“而實際上,我瀏覽了天湖書院所有的學子名冊,發現我們現有的學子,除了近些年入院的,甚至有十幾二十年前進入學院的學子,因為屢次科舉失誤,而一直滯留在學院。而我翻看了最近幾年的報考明細,甚至有些人已經完全放棄了,不知房公可知曉?”
老房當然知道,但凡比試,有天賦異稟,舉一反三的,就必然有渾渾噩噩,辛苦勞作卻毫無收獲的。大明官場艱險,科舉更是艱辛,每年科舉,千裏挑一萬裏挑一都不為過。就整個天湖書院,每年幾百位考生,真正跳過龍門的也不過區區數人,更多人則是在年複一年的考試中喪失了信心,最終隻能在學院中渾渾噩噩的度過餘生。
不得不說,其實這也是種悲劇。
看到老房陷入了沉思,許哲降低聲音,緩言勸道:“其實人生數十載,真的沒有必要耗費在一棵樹上。似是李杜二人,在科舉官場上皆沒有大作為,卻比其餘人更能流傳千古。我輩讀書人,更無須太過計較功名利祿。”
“據我所知,譬如泗水縣王金,也是出身天湖學院,雖說在科舉一途上舉步維艱,但是在春秋辯論上,卻是一等一的好手,於縣治上也是頗有手段。”
時世人皆以讀書為第一,輕易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失敗,即便心中知道在科舉一途自己已經毫無作為,但是關乎臉麵,卻是不好輕易放棄。而許哲要做的,就是把天湖書院實在沒有科舉前景的一部分人清除出來,從而減少天湖書院的實際在職人員。
說白了,就是‘減負’。當然,這就需要老房的支持了。
很明顯老房已經聽明白了許哲的意思,隻是自己堅持了一生的理念,要他現在就改變放棄,卻是真的很為難。看著老房麵色驟變的神情,房中的氣氛無疑凝重了很多。
“我倒是覺得延年說的也沒錯。”李元晦沉吟片刻,還是表示了支持:“前些日子我遇上陳秀才,聽說他的大孫子已經落地,隻是家中貧瘠,連著每日的臥雞蛋都供應不上,很是愁眉。”
陳秀才就是院中屢考不中的其中一員,本身隻是秀才,這些年為了他在天湖書院家中連著十幾年過年都沒肉食,平時也是可憐。
李元晦繼續道:“向他這種一輩子科舉不中的,倒是有心想要做些什麽,隻是脫產太久,早已無法找到合適的事情。若是去擺攤代寫書信,又有些抹不下臉麵。”說罷一臉期待的看著許哲,雙目炯炯有神。
許哲看著依舊低頭沉思的老房,想了想:“先生可曾想過,其實每年那麽多富豪俠士資助學院,其本身家族內是否需要一些信得過的人?”
“嗯?”
看著李元晦一臉疑惑,許哲繼續說道:“但凡家族運營,大致分為最上層的核心享受者,中層管理人員以及下層直接操縱者。譬如一家米店,老板便是最上麵的那個,米店管事便是中層,而活計則是最下麵一個。”
“而大多數的中層管理者,對於學識都是有一定的要求。最起碼,得識字。”
許哲這麽一件,再結合書院實際,李元晦就明白了。想了想,問道:“隻是這算術之道,我們並沒有實際的接觸過啊?”
雖說君子六義,的確包含算術,隻是學院教授的算術,多用於理論,於實際結合不大。真要讓一個秀才去撥算盤,還不一定比得過一個老師傅。
“這就要靠書院的側重教導了。”許哲的意思很明顯,書院這麽多大儒,各個智商爆棚,就算不明白操縱,摸索幾遍哪裏有不會的,不過快慢而已。真要碰上難題,誰勝誰負還不好說呢。
“況且即便我們不曉得,書院那麽多關係緊密的富豪,總有願意教授的。畢竟一旦我們的賬房先生出了成果,他們也能優先受益不是。”
這麽一說,倒是真的有了可以協商的可能性。書院學子這麽多,肯定有放棄科舉或是家境實在貧瘠的。一旦書院側重教導,再由書院出麵進行推薦,獲得庶務的可能性非常高,到時候書院不僅能夠‘減負’,學子也能獲得生存能力。
況且占了富豪們這麽久的好處,這也算是提前給些利息了。現代出身,許哲總是很不能理解大明的這種‘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土報之’的心態。
隻是這樣一來,學院教授們總是要辛苦一段時間了。
看著李元晦頗有意動,許哲又加了把火:“其實除了賬房,像是官員隨帶的主簿,縣衙內一些處理文書的小吏,普通學院學子稍加引導,都是可以做得的。我們寒門學子,即便科舉及第,想要找些信得過又有能力的隨行先生,本身也不是件容易事。若是書院能夠推薦,那是再好不過了。”
像是許哲,整個村子也不過出了他一個讀書人。若不是許浩元自己要求跟著許哲,怕是許哲選帶的,也不過是村中一個普通族人。信任度是有了,但是在庶務上卻是無法幫襯一二,碰上事情更是沒個商量的人。
許哲說這麽多,中心思想隻有一個:將科舉無望的人聚集起來,集中培訓,上崗再就業。
這個觀念,也是許哲本次要義的核心思想。許哲鋪墊了這麽久,最終還是展露了自己的目的。畢竟做為一個成熟的學院體係,有進無出中不是應有經營之道。若是本身機敏,或是學識豐富,待得久些也就無所謂了。
但是若是毫無科舉價值,依舊長期占用書院資源,這一來是一種浪費,二來也間接的占用了其餘人員的學院資源。長期下去,書院精英早已雛鳥離巢,剩下的就都是得過且過,混日子的人了。
隻是這樣一來,書院內部未免太過殘酷。按照許哲的意思,書院設立獎懲機製,對於學的好的自然鼓舞支持,但是對於幾次考試皆是末位的,就要教案介入,談心,最後進行勸退了。說白了,就是末尾淘汰。
“這太過殘酷了~”老房搖搖頭,這簡直背離了自己的初衷和道德觀:“寒門學子,讀書真的不容易。”
“即便現在不勸退,有些人依舊沒有中舉的可能性。”老房話音未落,許哲就接過了話題:“房公你是過來人,自然曉得科舉的艱辛。你認為,學院中的某些人,真的有科舉及第的可能性嗎?”
這話說的就有些□□了,老房難堪的皺起眉頭。即便心裏是這樣想的,但是說的話頭上,還是有些過了。
老房還待說些什麽,李元晦卻是揮揮手打斷了:“延年你這話過了,如此話語,實在是太過寒心,以後不得繼續。”算是了了許哲的這句無心之失。
又對著老房說道:“到不需要做的如此涼薄。但是對於一些的確已經放棄的,我們倒是可以進行一些安排。剛好之前雲南布政司還和我抱怨過,最近一次平叛,他傷了好幾個隨行文吏,還想著讓我推薦幾個呢。”
“若是書院內有做過相關事宜的教案,最好讓他簡單教授一些經驗,確保我們的學子過去後可以立即上任,不耽誤這位大人的日常辦公。”
許哲趕忙見縫插針,既然決定精簡學院人員,自然就要注重自己的口碑問題。信任度是一個,能力也很重要。隻有把招牌打出去了,後麵的人才會知道到天湖書院來要文吏。
“嗯,我有數。”李元晦點點頭,算是認可了許哲的話。天湖三位縣令看著書院實際操作者已經讚同了許哲的方案,自然積極參與其中。他們本身已經在官場庶務中打滾過,自然比許哲這個生手和李元晦這個教書的更能結合實際,不一會,幾個人就羅列了十幾條方案出來,大有大幹一場的衝動。
至於老房,還沉浸在書院改革的浪潮中,緩緩不得言語。
在之前十年,憑借趙太守的‘不說不做不理不睬’八字方針,借著趙家的威視,著實嚇退了不少立場不堅定的書院派人士,即便是書院的堅定守護者,心中也未嚐不在打鼓。短短十年光陰,書院的境況日益愈下,不得不說是趙太守或者趙家指揮有方。
而書院現在的首要問題,就是突破趙家圍剿,自我生存下來。
“據我所知,書院對於學子的入學雖然有做要求,但是對於學子的結業時間並沒有限製。”簡單的說,隻要達到了書院的入學基礎要求,就可以入院求學。而結業,則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而現在大部分書院學子,都是在科舉及第之後才會像書院請辭。畢竟書院之內,著實有不少飽讀詩書的大學問家,可以多學一天也是好的。
“當然。”房子謀點頭,對於這點,他還是很有自豪感的:“我開辦書院的初衷,就是為了有教無類。希望天下所有想要獲取學識的學子,都可以獲得求學的機會。”也因此,老房並沒有像其他書院一樣,設立結業時間。他並不希望逼著學子學習,而是希望學子在求學中獲取樂趣。
“他們每年都交束脩的。”想了想現況,老房又忐忑的加了一句話。
“那房公可知道學院對於他們的投入?”許哲順嘴就是一句話,瞬間讓老房尷尬了。以前倒是沒想過,隻是剛才被許哲這麽一分析,好像還真是有一些,吧?
“衣裳?夥食?”
“還有住宿,師資,筆墨紙硯以及所有天湖書院的各項措施,包括名聲。”隻要人一天是天湖書院的學子,他就能享受所有天湖書院給予的待遇。這些待遇除了開的見的,還有天湖書院這塊招牌說包含的隱形待遇,這都是一個單獨的學子所無法享受到的。
“而實際上,我瀏覽了天湖書院所有的學子名冊,發現我們現有的學子,除了近些年入院的,甚至有十幾二十年前進入學院的學子,因為屢次科舉失誤,而一直滯留在學院。而我翻看了最近幾年的報考明細,甚至有些人已經完全放棄了,不知房公可知曉?”
老房當然知道,但凡比試,有天賦異稟,舉一反三的,就必然有渾渾噩噩,辛苦勞作卻毫無收獲的。大明官場艱險,科舉更是艱辛,每年科舉,千裏挑一萬裏挑一都不為過。就整個天湖書院,每年幾百位考生,真正跳過龍門的也不過區區數人,更多人則是在年複一年的考試中喪失了信心,最終隻能在學院中渾渾噩噩的度過餘生。
不得不說,其實這也是種悲劇。
看到老房陷入了沉思,許哲降低聲音,緩言勸道:“其實人生數十載,真的沒有必要耗費在一棵樹上。似是李杜二人,在科舉官場上皆沒有大作為,卻比其餘人更能流傳千古。我輩讀書人,更無須太過計較功名利祿。”
“據我所知,譬如泗水縣王金,也是出身天湖學院,雖說在科舉一途上舉步維艱,但是在春秋辯論上,卻是一等一的好手,於縣治上也是頗有手段。”
時世人皆以讀書為第一,輕易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失敗,即便心中知道在科舉一途自己已經毫無作為,但是關乎臉麵,卻是不好輕易放棄。而許哲要做的,就是把天湖書院實在沒有科舉前景的一部分人清除出來,從而減少天湖書院的實際在職人員。
說白了,就是‘減負’。當然,這就需要老房的支持了。
很明顯老房已經聽明白了許哲的意思,隻是自己堅持了一生的理念,要他現在就改變放棄,卻是真的很為難。看著老房麵色驟變的神情,房中的氣氛無疑凝重了很多。
“我倒是覺得延年說的也沒錯。”李元晦沉吟片刻,還是表示了支持:“前些日子我遇上陳秀才,聽說他的大孫子已經落地,隻是家中貧瘠,連著每日的臥雞蛋都供應不上,很是愁眉。”
陳秀才就是院中屢考不中的其中一員,本身隻是秀才,這些年為了他在天湖書院家中連著十幾年過年都沒肉食,平時也是可憐。
李元晦繼續道:“向他這種一輩子科舉不中的,倒是有心想要做些什麽,隻是脫產太久,早已無法找到合適的事情。若是去擺攤代寫書信,又有些抹不下臉麵。”說罷一臉期待的看著許哲,雙目炯炯有神。
許哲看著依舊低頭沉思的老房,想了想:“先生可曾想過,其實每年那麽多富豪俠士資助學院,其本身家族內是否需要一些信得過的人?”
“嗯?”
看著李元晦一臉疑惑,許哲繼續說道:“但凡家族運營,大致分為最上層的核心享受者,中層管理人員以及下層直接操縱者。譬如一家米店,老板便是最上麵的那個,米店管事便是中層,而活計則是最下麵一個。”
“而大多數的中層管理者,對於學識都是有一定的要求。最起碼,得識字。”
許哲這麽一件,再結合書院實際,李元晦就明白了。想了想,問道:“隻是這算術之道,我們並沒有實際的接觸過啊?”
雖說君子六義,的確包含算術,隻是學院教授的算術,多用於理論,於實際結合不大。真要讓一個秀才去撥算盤,還不一定比得過一個老師傅。
“這就要靠書院的側重教導了。”許哲的意思很明顯,書院這麽多大儒,各個智商爆棚,就算不明白操縱,摸索幾遍哪裏有不會的,不過快慢而已。真要碰上難題,誰勝誰負還不好說呢。
“況且即便我們不曉得,書院那麽多關係緊密的富豪,總有願意教授的。畢竟一旦我們的賬房先生出了成果,他們也能優先受益不是。”
這麽一說,倒是真的有了可以協商的可能性。書院學子這麽多,肯定有放棄科舉或是家境實在貧瘠的。一旦書院側重教導,再由書院出麵進行推薦,獲得庶務的可能性非常高,到時候書院不僅能夠‘減負’,學子也能獲得生存能力。
況且占了富豪們這麽久的好處,這也算是提前給些利息了。現代出身,許哲總是很不能理解大明的這種‘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土報之’的心態。
隻是這樣一來,學院教授們總是要辛苦一段時間了。
看著李元晦頗有意動,許哲又加了把火:“其實除了賬房,像是官員隨帶的主簿,縣衙內一些處理文書的小吏,普通學院學子稍加引導,都是可以做得的。我們寒門學子,即便科舉及第,想要找些信得過又有能力的隨行先生,本身也不是件容易事。若是書院能夠推薦,那是再好不過了。”
像是許哲,整個村子也不過出了他一個讀書人。若不是許浩元自己要求跟著許哲,怕是許哲選帶的,也不過是村中一個普通族人。信任度是有了,但是在庶務上卻是無法幫襯一二,碰上事情更是沒個商量的人。
許哲說這麽多,中心思想隻有一個:將科舉無望的人聚集起來,集中培訓,上崗再就業。
這個觀念,也是許哲本次要義的核心思想。許哲鋪墊了這麽久,最終還是展露了自己的目的。畢竟做為一個成熟的學院體係,有進無出中不是應有經營之道。若是本身機敏,或是學識豐富,待得久些也就無所謂了。
但是若是毫無科舉價值,依舊長期占用書院資源,這一來是一種浪費,二來也間接的占用了其餘人員的學院資源。長期下去,書院精英早已雛鳥離巢,剩下的就都是得過且過,混日子的人了。
隻是這樣一來,書院內部未免太過殘酷。按照許哲的意思,書院設立獎懲機製,對於學的好的自然鼓舞支持,但是對於幾次考試皆是末位的,就要教案介入,談心,最後進行勸退了。說白了,就是末尾淘汰。
“這太過殘酷了~”老房搖搖頭,這簡直背離了自己的初衷和道德觀:“寒門學子,讀書真的不容易。”
“即便現在不勸退,有些人依舊沒有中舉的可能性。”老房話音未落,許哲就接過了話題:“房公你是過來人,自然曉得科舉的艱辛。你認為,學院中的某些人,真的有科舉及第的可能性嗎?”
這話說的就有些□□了,老房難堪的皺起眉頭。即便心裏是這樣想的,但是說的話頭上,還是有些過了。
老房還待說些什麽,李元晦卻是揮揮手打斷了:“延年你這話過了,如此話語,實在是太過寒心,以後不得繼續。”算是了了許哲的這句無心之失。
又對著老房說道:“到不需要做的如此涼薄。但是對於一些的確已經放棄的,我們倒是可以進行一些安排。剛好之前雲南布政司還和我抱怨過,最近一次平叛,他傷了好幾個隨行文吏,還想著讓我推薦幾個呢。”
“若是書院內有做過相關事宜的教案,最好讓他簡單教授一些經驗,確保我們的學子過去後可以立即上任,不耽誤這位大人的日常辦公。”
許哲趕忙見縫插針,既然決定精簡學院人員,自然就要注重自己的口碑問題。信任度是一個,能力也很重要。隻有把招牌打出去了,後麵的人才會知道到天湖書院來要文吏。
“嗯,我有數。”李元晦點點頭,算是認可了許哲的話。天湖三位縣令看著書院實際操作者已經讚同了許哲的方案,自然積極參與其中。他們本身已經在官場庶務中打滾過,自然比許哲這個生手和李元晦這個教書的更能結合實際,不一會,幾個人就羅列了十幾條方案出來,大有大幹一場的衝動。
至於老房,還沉浸在書院改革的浪潮中,緩緩不得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