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大喜,聲音都有些結巴了,說道:


    “多謝母後,我聽兒媳婦小蕊說,她父親有一位好友名叫蕭振,是兵部侍郎,這人很有學問,為人正直,跟黃家走的很近,或許他願意幫我。”


    朱皇後也知道這個人,的確不錯,點頭說道:“好,你覺得把他放在什麽位置上對你有幫助?”


    太子其實早就跟太子妃兩人商議了,當即說道:“兒臣以為放在樞密副使的位置上是最適合的。”


    皇後後愣了一下:“為何?”


    太子道:“當今文武第一人就是李綱,權傾朝野,無人能及,李綱這人雖然忠心,但做事太過古板,有能力,但也恃才傲物,目中無人,即便是我有時候他說話也不客氣。


    我倒不是計較他的態度,我隻是覺得權勢太大的人,如果身邊沒有一個人唱反調的督促他,限製他,權力一旦膨脹,是很容易把人引入歧途,導致嚴重後果的。


    權力必須要得到監督和禁錮,不能泛濫,尤其是大臣,如果大臣的權利太大,甚至危及到皇權,那是極為可怕的,甚至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時候國將不國。”


    朱皇後很是詫異,她沒想到她一向看不上的兒子,居然滔滔不絕能說出這麽多道理來,而且他的確說在了她的心坎上。


    她之前就覺得李綱、嶽飛這些權臣權力太大,皇帝對他們太過信任,比如嶽飛,上一次皇帝居然把全國幾乎所有的兵力都交給他,去攻打大和。


    攻打打東南亞的時候,雖然嶽飛隻是前敵總指揮,同樣是個重權,六十萬兵馬在手裏,假如存心造反,那幾乎可以說唾手可得。


    當時不是沒有人勸阻過皇帝,但是據說全部都被皇帝訓斥,再沒人敢提這樣的話了。


    李綱也同樣如此,朝廷大事小事幾乎都由他裁決,很多事情他甚至沒有稟報皇帝就直接處置,而皇帝知道之後也並不生氣,反倒嘉獎他有擔當,這就更加縱容了他的驕縱之氣。


    太子沒有誇張,連皇後在後宮都聽說了,李綱不怎麽把太子放在眼中,他又是權傾朝野的權臣,而現在丈夫皇帝趙桓又不在開封,自己一介女流,平時也不能時時在朝堂上製約於他。


    的確得有一個跟他叫板抗衡的人來限製他的權力的膨脹,這個蕭振不知道能不能扛得住李綱。


    不管怎樣,先把他派上去,不行就多派幾個去製衡他,總能把他氣焰壓下去。


    樞密院雖然號稱軍事最高指揮機構,可是軍隊的指揮權全都在皇帝趙桓的手中把握著,樞密院成了皇帝聖旨的執行機構,而且還隻限於軍隊的後勤保障,以及新兵營的訓練,軍事學校的管理等行政事務。


    至於軍隊的調度和指揮權,那是牢牢把掌控在皇帝手中的,就是樞密院李綱也沒權過問,更沒有權調動一兵一卒。


    所以把人安插進樞秘院,不會引起皇帝趙桓的猜忌,卻是最有機會跟李綱說不的地方。


    因為李綱是樞密使,在他身邊設置一個聽從自己招唿的副手來限製監督他的權力行使,是合規的和有效的。


    想到這,朱皇後緩緩點頭,讚許的看了一眼太子,說道:“不錯,你現在已經學會思考,這主意是你想的嗎?”


    這之前太子妃就叮囑過太子,如果母後問到類似的問題,一定要堅持,一口咬定是自己的主意,絕不能把自己給捅出來,畢竟後宮不能幹政,若是讓朱皇後知道自己還不死心,怕是又要到婆婆身邊侍疾了。


    朱皇後仔細看了看兒子,倒看不出什麽破綻來,心裏多了些安慰,假如兒子真的有這樣的掌控大局的能力,那倒可以讓自己稍稍放心些了。


    那就要加倍的給他培養羽翼,讓他手中有人,並且有實際的權力,當然這個權力可以是通過她這位皇後的行使。


    當下朱皇後說道:“迴頭我提拔他做樞密副使,並告訴他是你保薦的。”


    太子又是連聲感謝。


    朱皇後又接著說道:“以後有什麽想法,或者想保薦誰,私下來跟我說,我覺得穩妥,可以幫你辦。”


    這就是明裏告訴太子她的意見,可以不經過正式途徑報上去,而通過朱皇後來出麵處理。


    畢竟通過正常途徑,草擬意見之後報上去的話,會是朱皇後和黃小潤一起審查,那時朱皇後縱然有心采納兒子的意見,她也需要看黃賢妃的態度。


    但假如是朱皇後自己的意見,她直接說出來,黃賢妃一般是不會反對她意見的,最多委婉的提醒,這一點黃小潤還是非常注意的。


    太子大喜,連聲謝過,才騎自行車迴去了。


    過沒多久,蕭振帶著夫人登門拜訪,見到太子十分激動,連連作揖感謝太子提拔保舉,並隱晦的說了以後唯太子馬首是瞻,如有吩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太子高興,連聲誇讚。


    蕭振雖然為人正直,但是官場上他也是懂規矩的。他想有一番作為,就必須要找到強有力的支持者,在他看來,太子便是他的依靠。


    而且之前就跟太子妃的父母關係很不錯,有了這個做基礎,他更願意把自己視為太子黨,忠心輔佐太子。


    有了蕭振在朝堂上替太子說話,太子很多主意和想法他自己不能說,否則會被皇後和賢妃盯著,但是他卻可以通過樞密副使蕭振的嘴說出來。


    其中有相當一些主意是與李綱的施政相抵觸的,給李綱穿小鞋,把李綱弄得很沒脾氣。


    朱皇後提拔了蕭振,當時黃小潤沒有提任何反對意見,因為她看了蕭振的簡曆,也覺得他是個正直而有才華的人,同時也領過兵打過仗,當樞密副使沒有問題。


    可是慢慢的她發現了,蕭振是太子的人,而且在故意針對李綱,由此一來黃小潤就必須要做點什麽了。


    她不能讓李綱處處受到掣肘,這是皇帝最寵幸的大臣之一,但是她一時半會想不到什麽辦法來幫李綱。


    恰好這時朱皇後對黃賢妃有些愧疚,畢竟提拔蕭振是她主動提名的,嚴格來說這有些不符合規矩,但黃賢妃二話不說便同意了。


    因此主動暗示黃賢妃,遇到賞識的官員也可以提拔,這樣雙方就平衡了。


    得到了朱皇後的暗示,黃小潤在以前如果是別的事,她可能也就一笑了之了,但這件事她必須慎重,太子上一次差點把她兒子山河廢掉。


    若不是自己丈夫疼愛孩子不予追究,隻怕已經萬劫不複了,那件事之後山河跟太子徹底翻臉,平素見麵相互也不理睬,山河從那以後也再沒叫過太子是哥哥,隻是按照禮節尊稱為殿下。


    由此一來,就逼著黃小潤得為兒子著想了,假如說太子真的登基為帝,她自己和兒子隻怕不會有好日子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沐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沐軼並收藏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