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不得出港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者:沐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吳乞買這麽說,鳥羽也覺得是這個道理,算一算大和更占便宜,而且隻要大宋朝沒有入侵之前,這協議處於高度保密,不讓大宋知道那也就無所謂了。
有一個保底的協議,以防萬一是最好不過的。
但是假如大宋對大和動兵,入侵大和國,那時候協議公開也就無所謂了,因為雙方已經處於交戰狀態,如果那時候有金國在背後撐腰支持,大和國也有底氣叫板大宋。
於是鳥羽上皇當即點頭說道:“此話有理,既然這樣,那咱們就簽這樣一個共同防禦協議吧。”
完顏宗翰在一旁提醒道:“要不要迴去跟關白藤原忠通商議一下?”
他們也都知道,在大和國這位鳥羽上皇說的話藤原家如果不點頭那就不作數。
鳥羽上皇很尷尬,也很氣憤,自己堂堂的上皇居然要聽一個宰相的,簡直是笑話。
可也無可奈何,於是陪笑解釋說道:“沒關係的,藤原忠通來之前已經跟我說過了,由我全權決定,他都會讚同。
再說這件事對大和隻有好處,沒有壞處,他沒有理由反對的,簽訂協議之後我會拿迴去讓他補充簽署,然後最終協議會給大金國送來。”
吳乞買和完顏宗翰都點頭讚同。
當下吳乞買叫來了他的知製誥宇文虛中,將這件事告訴了他,由他起草雙方的協議。
宇文虛中是個筆杆子,又深得吳乞買的信任,當即便按照雙方的意思起草了一份共同防禦協議,因為寫的非常完美,雙方幾乎沒有修改,並在上麵簽字蓋章,達成了協議。
辦成這件事,鳥羽上皇十分的興奮,他一顆心已經放在了肚子裏麵了。
他覺得這件事有些滑稽,在幾年前金國入侵大和國的時候,他抱緊了大宋的腿,由大宋幫著全殲了金國的入侵軍隊。
可是世事無常,隻過了幾年就顛倒過來了,現在他又要跟金國結盟來對付大宋。
“反正是你逼我的,你要乖乖的把兩千萬石糧食交給我,不就什麽事都沒有了嗎?
還做的這麽絕,把我們軟禁,撤走所有的貨商,以為我就怕了你了?有你後悔的時候。”
鳥羽上皇在肚子裏一個勁衝著大宋叫囂著。
簽署完協議,吳乞買又叮囑鳥羽上皇迴去之後,要立刻將糧食送來。
鳥羽上皇提出運力不夠,一千萬擔糧食,如果一次全部運到金國的話,可能需要金國協助才行,金國立刻將能收集到的船隻全都集中起來前往大和國運糧。
鳥羽上皇秘密離開了金國,返迴了大和國,將這件事向藤原忠通說了。
藤原忠通非常高興,大為讚賞,認為這是最好不過的,這種秘密協議反正也不公開,還可以作為一張王牌保存著,隨時準備對付大宋。
根據雙方的購糧協議,藤原忠通和鳥羽上皇立刻下令,將皇家太平倉最後的倉儲的糧食全都拿出來,並派出官員前往大和的六十六個令製國將這件事進行了通報。
大和國分為五畿七道,六十六個令製國和兩個島,這是大和國的行政區劃。
名義上這些隻是大和中央政權下屬的行政區,相當於州縣,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個的割據勢力。
在每個割據勢力裏麵,又遍布了大大小小的莊園,這些莊園也有高度的自治權,所以整個大和其實有上百個擁有獨立軍隊和統治權的小國。
這些令製國的最高掌權者稱為守護。
由於金國開出來的價非常高,甚至比當初大宋開出的價都要高出一些,所以讓這些令製國的守護沒有不心動的。
但是這一次他們卻高度統一,都同意出售糧食給金國,主要是金國開出的價太讓人誘惑了。
於是糧食紛紛送到了海港,裝上了一艘艘的海船,為了保護這次送糧行動,大和國和金朝都派出了他們僅有的水師,共計兩萬人擔任警戒。
並小心的避開關東和蝦夷地以及對馬島的宋軍的視線,盡可能秘密進行,就生怕大宋朝的皇家海軍進行攔截。
不過他們想多了,畢竟金國上京和大和都距離大宋京城開封太遠了。完全靠陸地快馬加鞭以及海上的快船傳遞消息。
宇文虛中雖然第一時間把消息傳了出去,快馬加鞭送到了開封京城。
而皇帝趙桓拿到消息時,宇文虛中透露的雙方交易的時間已經迫在眉睫,他根本來不及下令駐關東及蝦夷地的皇家海軍進行攔截。
而沒有他的聖旨,這麽大的軍事行動,蝦夷地皇家海軍提督韓彥亮是不可能擅作主張出擊進攻的,對於金國還有可能,但其中涉及到大和國,他就不敢擅作主張了。
因為現在宋朝跟大和表麵上還是同盟關係,雙方雖然翻過臉,但並沒有撕毀協議,更沒有兵戎相見,假如他出兵,萬一皇帝不是這意思,那豈不是弄巧成拙惹了大麻煩。
上一次雖然他出兵大和海,抓了大和出售糧食給金國的現行,但那次是皇帝的聖旨,要求他這麽做的,而這次他沒有拿到聖旨,當然不敢胡亂出兵。
而現在皇帝趙桓拿到密保,但時間迫在眉睫,再下旨讓他們攔截根本來不及了,太遠,等到消息送到交易早完成了。
趙桓很是有些無奈,看來將來自己征戰世界,無線電問題遲早要解決。
實際上無線電並不是太難發明的,基本原理趙桓知道,不過電的出現,將讓這個時代突飛猛進。對於這樣的東西,趙桓是一直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因為他的最大的仰仗是對曆史的預知,假如把電報甚至其他的電器甚至蒸汽機車弄出來了,那會讓整個曆史跑步進入現代。
那後麵七八百年的曆史軌跡將會一片混亂,他也就會失去他預知未來的能力,會得不償失。
因此暫時把著手發明電報這種事按了下來,以後再說吧。
來不及就隻能錯失這次好機會,看來有必要給遠方的軍隊以更多的決策權。
的確,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其實,就算事先知道這次大和與金國的交易,趙桓也不會讓他的蝦夷艦隊和對馬島海軍幹涉。
因為在此之前,他已經下密旨要求蝦夷和對馬島的皇家海軍所有船舶在這個月內都停在海港之內,不準出海。
因為,他根據大和的史料知道,這期間,將會有一場大和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嘯發生。
隻是史料具體時間記載不一,他也不能確定準確時間。所以為了安全,他要求所以軍艦在此期間都不準出海。
大和國和金國在整個交易中都非常謹慎,一直派人盯著關東和蝦夷地,以及對馬島宋軍的動向。
好在這些地方宋軍都在海港中,並沒有出來,這才放心開始交易。
雙方依舊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大量的金銀裝了無數艘船,開始運往大和,而大和滿載的一千萬擔糧食的無數海船也啟程前往大和海域。
雙方將在海麵上完成交易,然後各自帶著自己的東西返迴。
有一個保底的協議,以防萬一是最好不過的。
但是假如大宋對大和動兵,入侵大和國,那時候協議公開也就無所謂了,因為雙方已經處於交戰狀態,如果那時候有金國在背後撐腰支持,大和國也有底氣叫板大宋。
於是鳥羽上皇當即點頭說道:“此話有理,既然這樣,那咱們就簽這樣一個共同防禦協議吧。”
完顏宗翰在一旁提醒道:“要不要迴去跟關白藤原忠通商議一下?”
他們也都知道,在大和國這位鳥羽上皇說的話藤原家如果不點頭那就不作數。
鳥羽上皇很尷尬,也很氣憤,自己堂堂的上皇居然要聽一個宰相的,簡直是笑話。
可也無可奈何,於是陪笑解釋說道:“沒關係的,藤原忠通來之前已經跟我說過了,由我全權決定,他都會讚同。
再說這件事對大和隻有好處,沒有壞處,他沒有理由反對的,簽訂協議之後我會拿迴去讓他補充簽署,然後最終協議會給大金國送來。”
吳乞買和完顏宗翰都點頭讚同。
當下吳乞買叫來了他的知製誥宇文虛中,將這件事告訴了他,由他起草雙方的協議。
宇文虛中是個筆杆子,又深得吳乞買的信任,當即便按照雙方的意思起草了一份共同防禦協議,因為寫的非常完美,雙方幾乎沒有修改,並在上麵簽字蓋章,達成了協議。
辦成這件事,鳥羽上皇十分的興奮,他一顆心已經放在了肚子裏麵了。
他覺得這件事有些滑稽,在幾年前金國入侵大和國的時候,他抱緊了大宋的腿,由大宋幫著全殲了金國的入侵軍隊。
可是世事無常,隻過了幾年就顛倒過來了,現在他又要跟金國結盟來對付大宋。
“反正是你逼我的,你要乖乖的把兩千萬石糧食交給我,不就什麽事都沒有了嗎?
還做的這麽絕,把我們軟禁,撤走所有的貨商,以為我就怕了你了?有你後悔的時候。”
鳥羽上皇在肚子裏一個勁衝著大宋叫囂著。
簽署完協議,吳乞買又叮囑鳥羽上皇迴去之後,要立刻將糧食送來。
鳥羽上皇提出運力不夠,一千萬擔糧食,如果一次全部運到金國的話,可能需要金國協助才行,金國立刻將能收集到的船隻全都集中起來前往大和國運糧。
鳥羽上皇秘密離開了金國,返迴了大和國,將這件事向藤原忠通說了。
藤原忠通非常高興,大為讚賞,認為這是最好不過的,這種秘密協議反正也不公開,還可以作為一張王牌保存著,隨時準備對付大宋。
根據雙方的購糧協議,藤原忠通和鳥羽上皇立刻下令,將皇家太平倉最後的倉儲的糧食全都拿出來,並派出官員前往大和的六十六個令製國將這件事進行了通報。
大和國分為五畿七道,六十六個令製國和兩個島,這是大和國的行政區劃。
名義上這些隻是大和中央政權下屬的行政區,相當於州縣,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個的割據勢力。
在每個割據勢力裏麵,又遍布了大大小小的莊園,這些莊園也有高度的自治權,所以整個大和其實有上百個擁有獨立軍隊和統治權的小國。
這些令製國的最高掌權者稱為守護。
由於金國開出來的價非常高,甚至比當初大宋開出的價都要高出一些,所以讓這些令製國的守護沒有不心動的。
但是這一次他們卻高度統一,都同意出售糧食給金國,主要是金國開出的價太讓人誘惑了。
於是糧食紛紛送到了海港,裝上了一艘艘的海船,為了保護這次送糧行動,大和國和金朝都派出了他們僅有的水師,共計兩萬人擔任警戒。
並小心的避開關東和蝦夷地以及對馬島的宋軍的視線,盡可能秘密進行,就生怕大宋朝的皇家海軍進行攔截。
不過他們想多了,畢竟金國上京和大和都距離大宋京城開封太遠了。完全靠陸地快馬加鞭以及海上的快船傳遞消息。
宇文虛中雖然第一時間把消息傳了出去,快馬加鞭送到了開封京城。
而皇帝趙桓拿到消息時,宇文虛中透露的雙方交易的時間已經迫在眉睫,他根本來不及下令駐關東及蝦夷地的皇家海軍進行攔截。
而沒有他的聖旨,這麽大的軍事行動,蝦夷地皇家海軍提督韓彥亮是不可能擅作主張出擊進攻的,對於金國還有可能,但其中涉及到大和國,他就不敢擅作主張了。
因為現在宋朝跟大和表麵上還是同盟關係,雙方雖然翻過臉,但並沒有撕毀協議,更沒有兵戎相見,假如他出兵,萬一皇帝不是這意思,那豈不是弄巧成拙惹了大麻煩。
上一次雖然他出兵大和海,抓了大和出售糧食給金國的現行,但那次是皇帝的聖旨,要求他這麽做的,而這次他沒有拿到聖旨,當然不敢胡亂出兵。
而現在皇帝趙桓拿到密保,但時間迫在眉睫,再下旨讓他們攔截根本來不及了,太遠,等到消息送到交易早完成了。
趙桓很是有些無奈,看來將來自己征戰世界,無線電問題遲早要解決。
實際上無線電並不是太難發明的,基本原理趙桓知道,不過電的出現,將讓這個時代突飛猛進。對於這樣的東西,趙桓是一直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因為他的最大的仰仗是對曆史的預知,假如把電報甚至其他的電器甚至蒸汽機車弄出來了,那會讓整個曆史跑步進入現代。
那後麵七八百年的曆史軌跡將會一片混亂,他也就會失去他預知未來的能力,會得不償失。
因此暫時把著手發明電報這種事按了下來,以後再說吧。
來不及就隻能錯失這次好機會,看來有必要給遠方的軍隊以更多的決策權。
的確,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其實,就算事先知道這次大和與金國的交易,趙桓也不會讓他的蝦夷艦隊和對馬島海軍幹涉。
因為在此之前,他已經下密旨要求蝦夷和對馬島的皇家海軍所有船舶在這個月內都停在海港之內,不準出海。
因為,他根據大和的史料知道,這期間,將會有一場大和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嘯發生。
隻是史料具體時間記載不一,他也不能確定準確時間。所以為了安全,他要求所以軍艦在此期間都不準出海。
大和國和金國在整個交易中都非常謹慎,一直派人盯著關東和蝦夷地,以及對馬島宋軍的動向。
好在這些地方宋軍都在海港中,並沒有出來,這才放心開始交易。
雙方依舊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大量的金銀裝了無數艘船,開始運往大和,而大和滿載的一千萬擔糧食的無數海船也啟程前往大和海域。
雙方將在海麵上完成交易,然後各自帶著自己的東西返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