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永絕後患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者:沐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桓很賞識薛弼,他在軍事方麵有驚人的天賦,他製定的作戰計劃每次都能讓趙桓感到很滿意。
這一次趙桓並沒有詳細告訴薛弼這仗該如何打,隻是讓他製定出一個作戰計劃,在一個月內拿下交趾,就是這麽一個要求。
所以薛弼隻能靠他自己的軍事才能來製定這場作戰計劃,而薛弼製定出來的製作戰計劃讓趙桓大為驚訝。
因為這作戰計劃居然跟一百五十年後蒙古人第三次入侵大越國的行進路線如出一轍。
也就是說,關於如何更好更有效的征服大越國,薛弼跟一百五十年之後的忽必烈想法高度一致。
因為皇帝要求一個月之內拿下大越國,那需要動用的兵力將會是舉國之力,薛弼製定的策略是,動用三個戰區的兵力,共計約五十萬人馬,分別是江淮戰區,京湖站區和川陝戰區,隻留下了北邊的華北戰區和京城附近的京畿戰區來應付金軍的入侵。
三個戰區的兵力,包括南方新兵營和軍事指揮學校的兵力,共計五十萬人來打這一仗,在二月一日發動攻勢,三月一日前控製整個大越國全境。
二月份正好避開了大越國炎熱的氣候,避免雨季造成的瘟疫等問題。
大越國的軍隊目前隻有十萬人,兵力懸殊,這一仗怎麽看都是十拿九穩的。
可是趙桓就是因為看到了這個作戰計劃之後,心生警覺。
一百五十年後的蒙古三次入侵大越國,都是慘敗,而自己這一次對大越的征戰,作戰計劃又跟蒙古人第三次如出一轍,會不會重蹈覆轍?
這不得不讓皇帝趙桓警醒。
要知道,一百五十年後的蒙古國橫掃世界,往西一直打到了多瑙河,把整個亞歐板塊攪了個天翻地覆。
可是,蒙古人卻在大越國這裏遇到了滑鐵盧。
雖然蒙古鐵騎在大越國三次戰敗,有相當大的地緣因素,因為蒙古人擅長騎兵運動戰,靈活機動的打擊敵人,很不習慣熱帶叢林的濕熱氣候。
而越南除了紅河三角洲地帶是平原之外,其他地方幾乎都是山地,不適合蒙古騎兵的大兵團作戰,這是蒙古人無法發揮他戰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但不是決定因素。
因為蒙古人也曾經打過很多次山地戰,比如在入侵大宋的時候,大宋的很多地方也都是山地和叢林。
再比如入侵大理國,大理國同樣炎熱,而且多山,最終蒙古都拿下來了,可是偏偏就是大越國拿不下來。
很多史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各自的論斷意見,對於這些理論研究,皇帝趙桓看過很多,雖然有客觀因素,但也有主觀因素。
不管怎麽樣,連續三次戰敗是很有說服力的,證明一點,要想征服大越國,單純的武力未必有效。
強大的蒙古都無法拿下大越國,而現在的宋朝軍隊,趙桓冷靜的客觀公正的分析,是絕對比不上強盛時期的蒙古鐵騎的。
蒙古鐵騎都無法拿下的大越國,大宋未必就能一舉拿下。
而且,就算拿下也未必守得住。
因為皇帝趙桓想到了後世明朝對大越國的戰爭。
那場大戰明朝獲勝,並控製了大越國全境,將大越納入大明的版圖。
但是,明朝拿下了大越國隻占據了二十年。
雖然明朝也對大越國采取了懷柔政策,進行文化移植,任用大越人當官,甚至還給大越的皇室立碑封諡號等等籠絡人心的手段,但仍然遭到了大越國人此起彼伏的反抗。
最終,隨著大明國國力的衰弱,二十年之後不得不撤離了大越國,使得大越重新獨立。
這些曆史史實都在提醒趙桓,解決大越的問題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許征服不成問題,但要真正把它吃下來,問題多多,弄不好損兵折將,費力不討好。
趙桓望著巨大的地圖陷入沉思。
良久,他終於用拳頭狠狠砸了一下手心,他要采用法國殖民戰爭時期法國人對越南的法越戰爭使用的蠶食招數。
十九世紀中葉,法國曾經對越南發動了侵略戰爭,通過二十多年的逐步蠶食和殖民化,最終征服了越南,使得整個越南成為法國的殖民地,並實現了八十年的殖民統治,而且這期間沒有遭越南人的強烈反抗。
因為法國人的殖民統治十分有技巧,他們用了二十六年,采用的基本策略就是逐步蠶食,而不是像蒙古人那樣一舉拿下,然後血腥鎮壓,那會遭到大越國居民的強烈反抗。
當時的蒙古軍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大越國君臣上下一心,從朝廷到百姓都堅決抗擊蒙古大軍,眾誌成城。
而法國人就很聰明,他采用了逐步蠶食的策略,而不是一口吞下的辦法。
法國人很有耐心,每侵吞一個占領區,都實行溫和的殖民化統治,解決當地百姓的生產生活,大量輸入法國文化,同時給予了大量的金錢福祉,使得占領區的當地百姓日子比之前要好的多,由此一來心甘情願的接受殖民統治。
現在趙桓有的是錢,完全可以照貓畫虎學著法國人的樣子,大棒加胡蘿卜,逐步蠶食,最終徹底收服整個大越國。
皇帝趙桓做出決定之後,他才轉身過來,對薛弼說道:
“你製定了一個非常優秀的作戰計劃,是按照朕的要求來製定的,朕很滿意。
但是這個計劃不能實行,因為朕改主意了。
朕之前想一個月之內拿下整個大越國,這在戰鬥層麵上看是可能的。
如果我們調集三個軍區的兵力,按照你的作戰計劃,很有可能在一個月之內拿下整個大越國。
但是把它拿下並不等於就能把它徹底征服,把它變成我們的疆土。
這應該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口吃不了一個胖子。
所以,朕考慮再三,決定實行逐步蠶食政策。
今天占他一個府明天奪他一個縣,逐步蠶食。
每蠶食一個地方便控製住,同時進行居民遷移,把那裏的人遷到內地,把內地的人遷到那去,逐步控製住占領的地方。
等到差不多了,再攻打下一個州縣。
這樣逐步開展,最終花二十年時間,把整個大越國全部收歸大宋版圖,永絕後患。”
這一次趙桓並沒有詳細告訴薛弼這仗該如何打,隻是讓他製定出一個作戰計劃,在一個月內拿下交趾,就是這麽一個要求。
所以薛弼隻能靠他自己的軍事才能來製定這場作戰計劃,而薛弼製定出來的製作戰計劃讓趙桓大為驚訝。
因為這作戰計劃居然跟一百五十年後蒙古人第三次入侵大越國的行進路線如出一轍。
也就是說,關於如何更好更有效的征服大越國,薛弼跟一百五十年之後的忽必烈想法高度一致。
因為皇帝要求一個月之內拿下大越國,那需要動用的兵力將會是舉國之力,薛弼製定的策略是,動用三個戰區的兵力,共計約五十萬人馬,分別是江淮戰區,京湖站區和川陝戰區,隻留下了北邊的華北戰區和京城附近的京畿戰區來應付金軍的入侵。
三個戰區的兵力,包括南方新兵營和軍事指揮學校的兵力,共計五十萬人來打這一仗,在二月一日發動攻勢,三月一日前控製整個大越國全境。
二月份正好避開了大越國炎熱的氣候,避免雨季造成的瘟疫等問題。
大越國的軍隊目前隻有十萬人,兵力懸殊,這一仗怎麽看都是十拿九穩的。
可是趙桓就是因為看到了這個作戰計劃之後,心生警覺。
一百五十年後的蒙古三次入侵大越國,都是慘敗,而自己這一次對大越的征戰,作戰計劃又跟蒙古人第三次如出一轍,會不會重蹈覆轍?
這不得不讓皇帝趙桓警醒。
要知道,一百五十年後的蒙古國橫掃世界,往西一直打到了多瑙河,把整個亞歐板塊攪了個天翻地覆。
可是,蒙古人卻在大越國這裏遇到了滑鐵盧。
雖然蒙古鐵騎在大越國三次戰敗,有相當大的地緣因素,因為蒙古人擅長騎兵運動戰,靈活機動的打擊敵人,很不習慣熱帶叢林的濕熱氣候。
而越南除了紅河三角洲地帶是平原之外,其他地方幾乎都是山地,不適合蒙古騎兵的大兵團作戰,這是蒙古人無法發揮他戰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但不是決定因素。
因為蒙古人也曾經打過很多次山地戰,比如在入侵大宋的時候,大宋的很多地方也都是山地和叢林。
再比如入侵大理國,大理國同樣炎熱,而且多山,最終蒙古都拿下來了,可是偏偏就是大越國拿不下來。
很多史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各自的論斷意見,對於這些理論研究,皇帝趙桓看過很多,雖然有客觀因素,但也有主觀因素。
不管怎麽樣,連續三次戰敗是很有說服力的,證明一點,要想征服大越國,單純的武力未必有效。
強大的蒙古都無法拿下大越國,而現在的宋朝軍隊,趙桓冷靜的客觀公正的分析,是絕對比不上強盛時期的蒙古鐵騎的。
蒙古鐵騎都無法拿下的大越國,大宋未必就能一舉拿下。
而且,就算拿下也未必守得住。
因為皇帝趙桓想到了後世明朝對大越國的戰爭。
那場大戰明朝獲勝,並控製了大越國全境,將大越納入大明的版圖。
但是,明朝拿下了大越國隻占據了二十年。
雖然明朝也對大越國采取了懷柔政策,進行文化移植,任用大越人當官,甚至還給大越的皇室立碑封諡號等等籠絡人心的手段,但仍然遭到了大越國人此起彼伏的反抗。
最終,隨著大明國國力的衰弱,二十年之後不得不撤離了大越國,使得大越重新獨立。
這些曆史史實都在提醒趙桓,解決大越的問題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許征服不成問題,但要真正把它吃下來,問題多多,弄不好損兵折將,費力不討好。
趙桓望著巨大的地圖陷入沉思。
良久,他終於用拳頭狠狠砸了一下手心,他要采用法國殖民戰爭時期法國人對越南的法越戰爭使用的蠶食招數。
十九世紀中葉,法國曾經對越南發動了侵略戰爭,通過二十多年的逐步蠶食和殖民化,最終征服了越南,使得整個越南成為法國的殖民地,並實現了八十年的殖民統治,而且這期間沒有遭越南人的強烈反抗。
因為法國人的殖民統治十分有技巧,他們用了二十六年,采用的基本策略就是逐步蠶食,而不是像蒙古人那樣一舉拿下,然後血腥鎮壓,那會遭到大越國居民的強烈反抗。
當時的蒙古軍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大越國君臣上下一心,從朝廷到百姓都堅決抗擊蒙古大軍,眾誌成城。
而法國人就很聰明,他采用了逐步蠶食的策略,而不是一口吞下的辦法。
法國人很有耐心,每侵吞一個占領區,都實行溫和的殖民化統治,解決當地百姓的生產生活,大量輸入法國文化,同時給予了大量的金錢福祉,使得占領區的當地百姓日子比之前要好的多,由此一來心甘情願的接受殖民統治。
現在趙桓有的是錢,完全可以照貓畫虎學著法國人的樣子,大棒加胡蘿卜,逐步蠶食,最終徹底收服整個大越國。
皇帝趙桓做出決定之後,他才轉身過來,對薛弼說道:
“你製定了一個非常優秀的作戰計劃,是按照朕的要求來製定的,朕很滿意。
但是這個計劃不能實行,因為朕改主意了。
朕之前想一個月之內拿下整個大越國,這在戰鬥層麵上看是可能的。
如果我們調集三個軍區的兵力,按照你的作戰計劃,很有可能在一個月之內拿下整個大越國。
但是把它拿下並不等於就能把它徹底征服,把它變成我們的疆土。
這應該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口吃不了一個胖子。
所以,朕考慮再三,決定實行逐步蠶食政策。
今天占他一個府明天奪他一個縣,逐步蠶食。
每蠶食一個地方便控製住,同時進行居民遷移,把那裏的人遷到內地,把內地的人遷到那去,逐步控製住占領的地方。
等到差不多了,再攻打下一個州縣。
這樣逐步開展,最終花二十年時間,把整個大越國全部收歸大宋版圖,永絕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