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兼施的良招,終於把大齊國的百姓安撫了下來。


    隻不過,很多百姓不堪繼續遭受金國和劉豫大齊國的魚肉盤剝和壓榨,紛紛落草為寇。


    一時間,大齊國和金朝占據的大宋疆域裏盜賊橫行,燒殺搶掠甚至揭竿起義的事經常發生,讓金國和大齊國的軍隊疲於奔命。


    在金國和大齊國控製的疆域裏,卻有五十座世外桃源。


    這裏就是大宋掌控的五十座大中城池。這裏一派安寧祥和,百姓安居樂業。


    敵占區疆域,與大宋的華東戰區、江淮戰區以及京湖站區是交叉重合的。


    宋軍並不是躲在城裏不出來。他們經常堂而皇之的出城運糧,每次出城兵力人數加起來達數萬。


    劉豫的大齊軍包括金軍都不敢與他們發生衝突。


    因為他們發現,隻要他們不主動進攻宋軍,宋軍也不會主動攻打他們。一塊土地上大家相安無事。


    宋軍不主動攻擊敵軍,是根據趙桓的聖旨。


    聖旨要求,宋軍沒有皇帝的作戰命令,嚴禁主動出擊,除非遭到敵軍的進攻。


    趙桓這樣要求,是擔心蝴蝶效應。畢竟違背曆史軌跡發生的戰爭,他就無法預測並掌控,必須盡量避免。


    宋軍出城的主要目的是運糧。


    而每次宋軍出來運糧,金軍和大齊國的軍隊都遠遠避開,仿佛沒看見似的,隻是封堵道路,嚴禁百姓趁機逃入城中。


    與長江以北戰亂不斷呈鮮明對比的是,江淮以南的宋朝疆域裏則是一派繁榮景象。


    各地利用農閑的時機都在鋪設柏油馬路。


    大家都已經感受到了柏油馬路帶來的便捷和速度,因此民眾參與修建柏油馬路的熱情非常高漲,更何況還有工錢拿。


    隻一個冬天,江南又有好幾條驛道平整翻新鋪了瀝青,變成柏油公路,這些路大都是通往開封的,這讓開封到江南的道路變得更加快捷。


    通行速度騎馬比之前至少提高三倍,而乘車則至少快五倍以上。


    因為拉貨以及客運的車輛對道路路麵要求更高。路麵越好,通行速度越快。


    以前的道路滿是坑坑窪窪,馬車根本跑不起來,而柏油馬路上,馬車能飛奔快跑。


    由此一來,貨物運輸的數量大幅提升,而成本卻下降很多,帶來的結果就是物價的普遍下降。各地的物資供應日益豐富。


    因為高產的玉米、土豆和紅薯的大規模種植,使得大宋現在糧食已經基本實現自足。


    玉米等高產作物已經收獲了好幾波了,有了這些粗糧,百姓基本上沒有餓肚子的,粗糧大量送入市場,使得糧價進一步下降。


    因為很多窮苦百姓就算買不起大米小麥,也可以買粗糧。


    土豆、紅薯、玉米同樣能果腹,吃的飽,有營養,能長身體,米價也開始迴落。


    大宋在停止從東南亞諸國進口大米的情況下還實現了自給自足,主要得益於粗糧的大量生產,使得很多窮苦百姓解決了溫飽問題,也就使得糧食的供應不再緊張。


    畢竟這個時候大宋控製疆域內的人口已經高達八千萬。解決這麽多人的口糧問題,有了粗糧的加入之後就不再緊缺了。


    手裏有糧心裏不慌,百姓真可謂安居樂業。


    自從大宋斷絕與東南亞的經濟貿易之後,東南亞國家生活質量大幅下降,物價飛漲。


    因為他們的生活必需品很多需要從大宋進口的,而他們的糧食的主要買家也都是大宋。


    大宋以打擊海盜為名封鎖了南邊的出海口,禁止他們出海打魚,使得他們的重要的漁業收入也完全被杜絕。


    這期間,吳哥王朝有心跟大宋挑事,可是他跟大宋之間隔著大理國和大越國,大越國也就是後世的越南。鞭長莫及,從南邊海上想跟大宋的海軍幹,他又沒有像樣的水師,船到時不是,基本上都是漁船,而且噸位很小,無法跟大宋專用軍艦相提並論,沒辦法挑戰大宋。


    大宋有上千艘專門用來海戰的戰船,他用腳趾頭都知道這樣的戰鬥對他來說會是什麽結果,所以隻好拿大越國出氣。


    先是逼著大越國出兵攻打大宋,大越國當然不幹,於是吳哥王朝的國王蘇耶跋摩二世便找了個借口出兵同時攻打大越國和南邊的占城國,也就是現在的北越和南越。


    他們自然不是對手,因為吳哥王朝此時正是鼎盛時期,兵力雄厚,首先是南邊的占城國抵擋不住,向吳哥王朝投降。


    在吳哥王朝的脅迫之下,占城國與吳哥王朝結盟,被迫出兵一起攻打北邊的大越國。


    大越國招架不住,緊急向大宋求援。


    當時大宋正在圍攻金兀術的東路軍,而完顏杲的大軍還沒有包圍開封。


    在收到大越國的求援國書之後,樞密院李綱等人向皇帝趙桓做了稟報。


    趙桓知道,如果大越國被吳哥吞並,那麽東南亞最強大的霸主吳哥王朝勢力將會進一步膨脹,而且其國邊境將會直接跟大宋接壤,這樣一來就有可能直接與大宋發生武裝衝突。


    大越國是大宋與吳哥王朝之間的緩衝地帶,所以不能丟,尤其是在現在對敵金國正處於關鍵時刻,必須確保大越國的存在,但是皇帝趙桓又抽不出兵力直接參戰。


    於是,經過與大越國緊急磋商,雙方達成協議,大宋向大越國平價出售大量武器裝備,並提供大筆低息貸款。


    武器裝備由於品種和數量都很多,所以來不及一一敲定,隻是商定價格將來擊退敵軍之後雙方再磋商,總體原則是平價。


    大越國的國君李陽煥對此大喜過望,隻要有錢有裝備,交趾人口還是很多的,可以迅速擴充軍隊投入戰鬥。


    大越國跟大宋一樣都是行的軍戶製度,當兵就是掙錢去的,隻要大把的花錢,軍餉充足,自然會有人當兵的,這就叫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


    而大宋此刻有的是錢,海外四個金庫源源不斷的金銀銅錢潮水一般的流向大宋。


    趙桓一直在大規模製造先進的武器裝備,包括單兵武器裝備、各種規格甲胄以及行軍生活用品等。


    其中,趙桓在南方設立的軍械監生產工廠大量製造了專用於叢林作戰的兵器和各種裝備。包括輕便而堅韌的鎧甲,適合叢林使用的弓弩、長槍、短刀、盾牌等。


    這些先進的裝備趙桓是不可能賣給給大越國的,都存放在倉庫中,下一步用來快速武裝南方叢林部隊。


    大宋賣給大越國的,都是庫存的淘汰舊式武器裝備。這些因為要換新式武器裝備,所以不再列裝部隊,正好賣給大越國。


    對於大越國來說,他們不知道大宋將來要換新式的,這些是淘汰的,所以他們是如獲至寶。


    關鍵是現在不用付錢,直接得到大量武器裝備,還有大量的低息貸款,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沐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沐軼並收藏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