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皇家文思院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者:沐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桓吩咐平身賜座,落座之後打量了一下呂頤浩,見他鬢角都有些花白了,臉上頗有滄桑之感。
畢竟曾經被金朝俘虜隨時有性命之憂,思想負擔還是很大的。
趙桓先跟他閑聊了幾句,隨後切入正題,問道:
“朕想對文思院進行重大改建,將其改造成能掙錢的皇家作坊,會有很多創新的產品,需要有一個善於理財的能人管理文思院,進行市場推廣。
朕覺得你這方麵很在行,不知道有沒有興趣幫朕?
不過,從今以後,文思院將更名為皇家文思院,在文思院的所有人員都不再擔任朝廷官職,當然仍然有俸祿,而且俸祿絕對比你在朝廷優厚。
對於你,朕將給出三倍的俸祿,但是將會免除你所有的官職,不過會授予你相應的皇家爵位。因為你以後就隻服務於皇家,而不是朝廷。
你意下如何?”
趙桓的想法是把皇家從業人員從朝廷命官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單獨的序列,不占用朝廷編製,也不占用朝廷的經費,而由皇家賺取的錢財供養,同時可以享受皇家冊封的爵位。這樣有名有利。
呂頤浩天縱英才,立即就明白了皇帝的構想。他根本不在乎官職,否則也不會迴家賦閑了。
皇帝現在開出三倍的俸祿,並將授予他皇家爵位,如何不讓他心動呢?
於是呂頤浩跪倒在地磕頭:“臣願意聽從陛下調遣,提舉文思院,一定不辜負陛下期望。”
“很好,朕封你為皇家子爵。”
宋朝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趙桓仍然使用慣常的爵位名稱,隻是前麵加了皇家二字,以區別於朝廷的封爵。
呂頤浩大喜,能封爵,這可是官員夢寐以求的事情,急忙跪在地上磕頭叩謝。
趙桓讓他平身,又說道:
“你先熟悉文思院的情況,但也不著急著接手,因為朕很快將對文思院所有官員進行清查。等清理完畢之後,你再接手。”
呂頤浩躬身答應。
送走呂頤浩,趙桓又傳令原光祿寺卿黃唐傅來見自己。
自從光祿寺跟鴻臚寺合並之後,黃唐傅這光祿寺卿就暫時沒事幹了。
現在趙桓召見他,顯然要任用他一個新的職務,當然讓他喜出望外,施禮之後坐下。
趙桓說道:
“朕已經下旨將衛尉寺更名為工商稅務寺,專門管理市場工商業,監管稅務征收的,當然不是直接征稅,而是研究稅率稅製和征稅存在的問題。
朕覺得你非常適合這個職位,不知你意下如何?”
呂頤浩一聽大喜,他其實為人正直,又有雄心,想幹一番大事業,可是之前皇帝卻讓他官宮廷宴會的光祿寺,讓他很是有些鬱悶,現在讓他擔任管理工商稅務的新衙門,他當然高興。
因為明眼人都知道,皇帝新建立的衙門都是皇帝很看重的,提舉這樣的衙門,很容易讓皇帝看到才能。
皇帝對商業發展有一係列的舉措,說明皇帝對商業管理非常重視,隻要好好幹,一定能大有作為。
黃唐傅激動的急忙起身長揖一禮:
“臣叩謝陛下聖恩,臣定當不辱使命,替官家將市場管好。”
趙桓說道:“很好,今後市場管理和稅務監察朕就交給你了。”
“是。”
呂頤浩忙躬身答應,隨即激動的退下。
接著,邵成章來稟報,說國子監算學館提舉數學家劉益已經到了,等著覲見。
趙桓立刻傳見。
劉益邁步走了進來,大步流星,袍帶飄飄,頭發已經差不多全白了,但卻鶴發童顏,神采奕奕。
來到近前,徑直撩衣袍跪倒磕頭:“臣劉益拜見官家!”
趙桓笑道:“快快平身,賜座!”
劉益忙謝過,邵成章端來了一把交椅,要攙扶劉益落座。
劉益卻擺了擺手,撩衣袍端正的坐在椅子上,顯然不服老。
趙桓微笑,點頭說道:“劉老先生今年高壽?”
“老臣不敢當先生二字,老臣今年七十有八。”
趙桓一挑大拇指:“七十八歲,老當益壯,能有先生這樣的體魄,難得先生真是神仙般的人物。”
“多謝官家誇讚。”
趙桓道:
“聽說你算術方麵有頗深的造詣,朕對算數也有些好奇,所以私下看了些書,想跟先生比試比試。
卿不要因為朕是皇帝就讓著朕,朕提醒你,你全力而為都未必能勝得過朕,你相信嗎?”
劉益隻是微笑,躬身說道:“官家天資聰明,老臣肯定是輸的。”
趙桓說道:
“那就開始比試了。聽說卿乃大宋名滿天下的算術高手,沒有誰能超得過你,朕很不服氣啊,今天就要把你天下第一算的頭銜拿下來,你可別輸哭鼻子哦。”
一聽這話,劉益頓時激起了好勝之心,笑道:
“若是別的老臣不敢說,要是算數,這天底下還真沒有幾個能及得上老臣的,要超過老臣,隻怕還真找不到。
官家既然想誠心考教老臣,那老臣就當仁不讓了,官家請出題吧。”
他的算籌是隨時帶在身上的,當下便拿了出來。
所謂算籌,就是一根根的小棍子。宋朝人當然不會現代阿拉伯數字,是用木棍來擺算式進行計算。
趙桓說道:
“聽好了,題目是:僅有方田一段,內有園池水占之。外有地一十三畝七分半。隻雲內外方圓周共相和,得三百步。問方圓周各多少?”
這道題是古代著名的數學家李冶的《益古演段》這篇數學專注中的一個數學應用題。
李冶也是金元時期的人,這個時候他還沒出生呢,宋朝末年出生在金朝疆域內。
趙桓高中數學成績還是不錯的,對數學也很有興趣。
高中數學老師曾經將這道題在課堂上作為例題講解,所以趙桓知道該怎麽算這道題。
當然,這種題對於大數學家劉益來說也不是難題,關鍵在於劉益這個年代使用的計算方法是算籌,是要一根根的用竹簽擺出來的。
計算手段上肯定不如趙桓用筆寫阿拉伯數字快。同時,現在數學中的元,比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中的元,也就是未知數,是在李冶等數學家創作的天元數開始使用的,所以劉益還不掌握天元數的計算方法。
但是他可以用其他方法來求解,畢竟數學可以用很多方法來得到結果的,但是這些方法顯然就沒有使用未知數開方程的方法簡便快捷。
所以,在劉益還在地上用算籌劈裏啪啦的擺著各種算式計算的時候,趙桓已經提筆飛快的在紙上寫出了幾個方程式,並求出了結果。
把筆放在了筆架上,拍手道:“朕算完了,結果朕已經寫在紙上了。”
畢竟曾經被金朝俘虜隨時有性命之憂,思想負擔還是很大的。
趙桓先跟他閑聊了幾句,隨後切入正題,問道:
“朕想對文思院進行重大改建,將其改造成能掙錢的皇家作坊,會有很多創新的產品,需要有一個善於理財的能人管理文思院,進行市場推廣。
朕覺得你這方麵很在行,不知道有沒有興趣幫朕?
不過,從今以後,文思院將更名為皇家文思院,在文思院的所有人員都不再擔任朝廷官職,當然仍然有俸祿,而且俸祿絕對比你在朝廷優厚。
對於你,朕將給出三倍的俸祿,但是將會免除你所有的官職,不過會授予你相應的皇家爵位。因為你以後就隻服務於皇家,而不是朝廷。
你意下如何?”
趙桓的想法是把皇家從業人員從朝廷命官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單獨的序列,不占用朝廷編製,也不占用朝廷的經費,而由皇家賺取的錢財供養,同時可以享受皇家冊封的爵位。這樣有名有利。
呂頤浩天縱英才,立即就明白了皇帝的構想。他根本不在乎官職,否則也不會迴家賦閑了。
皇帝現在開出三倍的俸祿,並將授予他皇家爵位,如何不讓他心動呢?
於是呂頤浩跪倒在地磕頭:“臣願意聽從陛下調遣,提舉文思院,一定不辜負陛下期望。”
“很好,朕封你為皇家子爵。”
宋朝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趙桓仍然使用慣常的爵位名稱,隻是前麵加了皇家二字,以區別於朝廷的封爵。
呂頤浩大喜,能封爵,這可是官員夢寐以求的事情,急忙跪在地上磕頭叩謝。
趙桓讓他平身,又說道:
“你先熟悉文思院的情況,但也不著急著接手,因為朕很快將對文思院所有官員進行清查。等清理完畢之後,你再接手。”
呂頤浩躬身答應。
送走呂頤浩,趙桓又傳令原光祿寺卿黃唐傅來見自己。
自從光祿寺跟鴻臚寺合並之後,黃唐傅這光祿寺卿就暫時沒事幹了。
現在趙桓召見他,顯然要任用他一個新的職務,當然讓他喜出望外,施禮之後坐下。
趙桓說道:
“朕已經下旨將衛尉寺更名為工商稅務寺,專門管理市場工商業,監管稅務征收的,當然不是直接征稅,而是研究稅率稅製和征稅存在的問題。
朕覺得你非常適合這個職位,不知你意下如何?”
呂頤浩一聽大喜,他其實為人正直,又有雄心,想幹一番大事業,可是之前皇帝卻讓他官宮廷宴會的光祿寺,讓他很是有些鬱悶,現在讓他擔任管理工商稅務的新衙門,他當然高興。
因為明眼人都知道,皇帝新建立的衙門都是皇帝很看重的,提舉這樣的衙門,很容易讓皇帝看到才能。
皇帝對商業發展有一係列的舉措,說明皇帝對商業管理非常重視,隻要好好幹,一定能大有作為。
黃唐傅激動的急忙起身長揖一禮:
“臣叩謝陛下聖恩,臣定當不辱使命,替官家將市場管好。”
趙桓說道:“很好,今後市場管理和稅務監察朕就交給你了。”
“是。”
呂頤浩忙躬身答應,隨即激動的退下。
接著,邵成章來稟報,說國子監算學館提舉數學家劉益已經到了,等著覲見。
趙桓立刻傳見。
劉益邁步走了進來,大步流星,袍帶飄飄,頭發已經差不多全白了,但卻鶴發童顏,神采奕奕。
來到近前,徑直撩衣袍跪倒磕頭:“臣劉益拜見官家!”
趙桓笑道:“快快平身,賜座!”
劉益忙謝過,邵成章端來了一把交椅,要攙扶劉益落座。
劉益卻擺了擺手,撩衣袍端正的坐在椅子上,顯然不服老。
趙桓微笑,點頭說道:“劉老先生今年高壽?”
“老臣不敢當先生二字,老臣今年七十有八。”
趙桓一挑大拇指:“七十八歲,老當益壯,能有先生這樣的體魄,難得先生真是神仙般的人物。”
“多謝官家誇讚。”
趙桓道:
“聽說你算術方麵有頗深的造詣,朕對算數也有些好奇,所以私下看了些書,想跟先生比試比試。
卿不要因為朕是皇帝就讓著朕,朕提醒你,你全力而為都未必能勝得過朕,你相信嗎?”
劉益隻是微笑,躬身說道:“官家天資聰明,老臣肯定是輸的。”
趙桓說道:
“那就開始比試了。聽說卿乃大宋名滿天下的算術高手,沒有誰能超得過你,朕很不服氣啊,今天就要把你天下第一算的頭銜拿下來,你可別輸哭鼻子哦。”
一聽這話,劉益頓時激起了好勝之心,笑道:
“若是別的老臣不敢說,要是算數,這天底下還真沒有幾個能及得上老臣的,要超過老臣,隻怕還真找不到。
官家既然想誠心考教老臣,那老臣就當仁不讓了,官家請出題吧。”
他的算籌是隨時帶在身上的,當下便拿了出來。
所謂算籌,就是一根根的小棍子。宋朝人當然不會現代阿拉伯數字,是用木棍來擺算式進行計算。
趙桓說道:
“聽好了,題目是:僅有方田一段,內有園池水占之。外有地一十三畝七分半。隻雲內外方圓周共相和,得三百步。問方圓周各多少?”
這道題是古代著名的數學家李冶的《益古演段》這篇數學專注中的一個數學應用題。
李冶也是金元時期的人,這個時候他還沒出生呢,宋朝末年出生在金朝疆域內。
趙桓高中數學成績還是不錯的,對數學也很有興趣。
高中數學老師曾經將這道題在課堂上作為例題講解,所以趙桓知道該怎麽算這道題。
當然,這種題對於大數學家劉益來說也不是難題,關鍵在於劉益這個年代使用的計算方法是算籌,是要一根根的用竹簽擺出來的。
計算手段上肯定不如趙桓用筆寫阿拉伯數字快。同時,現在數學中的元,比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中的元,也就是未知數,是在李冶等數學家創作的天元數開始使用的,所以劉益還不掌握天元數的計算方法。
但是他可以用其他方法來求解,畢竟數學可以用很多方法來得到結果的,但是這些方法顯然就沒有使用未知數開方程的方法簡便快捷。
所以,在劉益還在地上用算籌劈裏啪啦的擺著各種算式計算的時候,趙桓已經提筆飛快的在紙上寫出了幾個方程式,並求出了結果。
把筆放在了筆架上,拍手道:“朕算完了,結果朕已經寫在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