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水讀這段典故的時候,隻把它作為一個計謀去考慮了,根本沒有從貨幣角度來思考。


    現在被趙桓這麽一提點,馬上醒悟過來:“對呀,這不就是讓楚國用大量的貨幣去抬高敵國鹿的價格,使得敵國百姓都去抓鹿,沒人耕種,到時國家失去了農業根基,沒有糧食,最終百姓大量逃亡,最後隻能投降。


    同一個典故官家居然能看出另外一層精妙來,臣佩服。”


    趙桓又說道:


    “我們再說說本朝的事,其實本朝也打過貨幣戰,你不知道吧?”


    一聽這話,李若水都傻了,他對本國的曆史還是很熟的,怎麽沒聽說過本國有貨幣戰呢?


    趙桓又說道:“那你知不知道交子在陝西也可以使用?”


    李若水點頭道:“這臣知道,當時陝西戰事吃緊,朝廷軍費不夠,所以在陝西印製了三十萬貫的交子。從那之後,交子開始不斷濫發,才越來越不值錢。”


    趙桓道:“朕說的就是當時發行的這三十萬貫交子,其實就是朝廷發動的一場貨幣戰爭。”


    “這如何說起?”


    “你應該知道,咱們大宋跟西夏雙方交戰數十年,明麵官方貿易早就禁絕了,但私下走私卻屢禁不止,畢竟雙方都需要對方的東西。


    黨項的青鹽物優價廉,很多川蜀商人看到其中巨大的利潤,都拿錢從西夏買鹽來販賣,私鹽屢禁不止的。”


    李若水點頭道:“這個臣知道。”


    “通過鹽以及獸皮、藥材之類的交易,使得我大宋大量的鐵錢流入了西夏。


    西夏將鐵錢用來鑄造武器,再迴頭打咱們。為了斷絕西夏獲得鐵錢的途徑,當然也是因為軍費緊張,於是在陝西邊境發行了三十萬貫交子。


    你這些交子隻能用來支付軍餉和給前線送糧食的糧商的錢款的,糧商不會空手而反,一般都會在當地買一些東西帶迴去銷售,免得空跑一趟。


    於是,糧商就拿這些交子在邊境當地通過各種途徑購買西夏的青鹽、皮貨等東西,再拿去內地銷售,換取差價。


    而走私的大頭其實是邊軍,將士們也用這些發作軍餉的交子跟西夏那邊買賣東西。


    因此,這三十萬貫交子就通過各種的途徑流入了西夏。


    西夏人沒想到,這三十萬貫是我大宋朝廷特別印製的,上麵有特別的圖案。


    朝廷於是下旨,這一批交子不允許兌換鐵錢,也不能夠在民間使用。


    於是,西夏人拿到的這些交子全都變成了廢紙,財物白白被騙走了,西夏人吃了個啞巴虧。”


    李若水哈哈大笑,說道:“原來還有這一出,臣竟然不知道。”


    這件事當然不可能流傳開去,畢竟皇帝用了陰損的手段騙了西夏的錢,雖然兵者詭道也,但能做不能說,這樣一來,知道的人少之又少了。


    趙桓又說道:


    “朕再告訴你本朝實施的另外一場貨幣戰。”


    李若水聽得連連點頭,滿是興奮,覺得這樣的故事太有趣了。


    趙桓卻說道:“你起來坐著說話,別老這麽跪著,朕說話也很累。”


    李若水現在已經完全沒有了死諫的想法了,他覺得皇帝這些舉措都是有依據的,不是光腦袋想出來的。


    隻要皇帝是深思熟慮的,那還有什麽擔心的,於是便起身,坐在了凳子上。


    趙桓說道:“在一百多年前,我大宋跟大遼還在征戰的時候,大宋曾經對大遼搞了一場貿易戰,更準確的說是貨幣戰。


    眾所周知,我大宋陶瓷、造船、茶葉、糧食等等都是遼朝急需的,也正是因為我們嚴格管控了對遼朝的交易,導致遼朝沒辦法通過正常途徑獲得這些東西,於是兵戎相見。


    在征戰的那些年,邊境的貿易管控卡得更嚴。遼朝跟西夏還不一樣,西夏有青鹽等我們需要的,可是遼朝卻沒有什麽東西是大宋急需的。


    本來遼朝的馬是我們急需的,但是因為馬匹可以用於戰爭,遼朝人也不願意把馬賣給大宋,也就造成了雙邊貿易一邊倒。


    大宋可以不買遼朝的東西,對自身也沒什麽影響,可是遼朝卻沒辦法不買大宋的東西,比如茶葉、布匹這些生活用品,他自己沒辦法製造,或者產量非常小,根本滿足不了市場需要。


    遼朝以肉食為主,如果不用茶葉去油膩,那對身體會有很大的損害,茶葉是生活必須。


    陶器、漆器等都是生活上非常重要的物品,他自身無法解決,就需要通過貿易。


    可是我們閉關鎖國,不把這些東西賣給他,導致遼朝隻能通過走私途徑來從我朝購買。


    於是遼朝大量的銅錢就流入了大宋,可是大宋不需要跟遼朝買東西,又嚴禁跟遼朝購買,因此基本上沒有什麽銅錢流進遼朝。


    遼國便出現了驚人的貿易逆差,——這個詞你可能聽不懂,簡單跟你說一下。


    貿易逆差,就是買進的量大於賣出的量。買了很多東西,卻基本上不賣什麽東西出去。這就導致不斷的拿錢出去,而自己手裏就沒錢了。


    因為自己的東西賣不出去,換不成錢,遼朝人的金銀銅錢越用越少,到最後,舉國上下都沒錢了,跟川蜀一樣,於是隻好鑄造鐵錢。


    因為遼朝也出產鐵,鐵器的冶煉也不需要太複雜的技術,但是鐵錢不值錢。


    可是鐵錢在大宋隻有川蜀和陝西能用,其他地方隻用銅錢。於是他們就用鐵錢私下裏跟大宋商人換銅錢。開始是一個換十個,後來交換的價格越來越高,嗖嗖的往上漲。最高達到五百枚鐵錢才能換一枚銅錢。


    遼朝大量鑄造鐵錢,用鐵錢去跟大宋走私商人換銅錢,再拿銅錢去跟大宋商人購買貨物。


    當遼朝鐵錢泛濫成災,堆積如山的時候,大宋突然卡死了邊境私下兌換銅錢的途徑。


    遼朝大量的鐵錢沒辦法跟宋朝交換銅錢,就隻能在國內使用。遼朝皇帝下令國內貿易使用鐵錢。


    可是遼朝國內市場太小,而鐵錢製造太多,遠遠超出了遼朝國內市場貨幣流通的需要。


    就像蔡京當時印的交子紙幣一樣,泛濫成災,物價飛漲。很多人因此家破人亡。


    到後來,契丹人都拒絕接收鐵錢,轉而迴到了遠古時以物易物的原始狀態,用羊、布匹或者糧食等做交換媒介。因此嚴重阻礙了遼朝經濟的發展。


    遼朝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很多契丹人偷偷逃到大宋,請求當地官府收留,願意做大宋子民。


    這就是後來為什麽遼朝在澶淵打了一仗之後,很快同意跟大宋簽訂澶淵之盟,雙方化幹戈為玉帛,因為他們的經濟已經崩潰了,再也經不起折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沐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沐軼並收藏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