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巨貪太師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者:沐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彀一聽就明白了,連點點頭說道:
“陛下聖明,臣這就召集人手馬上設計版麵,並琢磨防偽的事宜。”
李彀退下之後,邵成章來報:
“孟忠厚求見。”
之前孟忠厚是一直跟在趙桓身邊的,不過開始了反腐倡廉嚴打整治之後,趙桓就讓孟忠厚將精力集中在這項工作上,不必跟在他身邊了。
他身邊的侍衛則換成了殿前司都虞侯曹晟和楊沂中,兩人交替。
曹晟是駙馬都尉,開國元勳的後代,而楊沂中更是名門楊家將之後。兩人都是武將出身,武功高強,又都是根正苗紅,絕對信得過。
兩人替代了孟忠厚在趙桓身邊率領禦前侍衛,貼身護衛趙桓。
趙桓吩咐傳見。
孟忠厚快步進來,拱手道:
“啟稟官家,這次拷問張邦昌、王時雍和吳幵,捅出了一個大人物,該如何處置?還請陛下示下。”
趙桓眉毛一挑,說道:“誰呀?不會是太上皇吧?”
孟忠厚有些尷尬,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趙桓似乎猜出了幾分,說道:
“這就是說跟太上皇有關了?”
孟忠厚看了看殿中的宦官和宮女沒有吭聲,趙桓揮手,對邵成章說道:“你們都退下。”
邵成章趕緊帶著宮女、宦官全都退了出去,並把殿門關上了,大殿中就隻剩他們兩個人
孟忠厚這才又上前一步,拱手道:
“張邦昌、王時雍、吳幵等人供出了一批行賄受賄的人員名單,有他們接受賄賂的,也有他們行賄的,臣正在順藤摸瓜逐一查辦。
這三人都承認,在太上皇還是皇帝時,他們分別向太師鄭紳進行巨額行賄,數額非常大。
這三人之所以能當上高官,都是向鄭紳行賄了海量銀錢,再由鄭紳向當時還是皇帝的太上皇進言,太上皇這才提拔了他們。”
鄭紳是太上皇宋徽宗的老嶽丈,是他的皇後的父親,被宋徽宗封為太師,同時提舉文思院。
這涉及到一個問題,鄭紳是太上皇的嶽父,也就是皇帝趙桓名譽上的外公,當然兩者沒有血緣關係。
因為趙桓並不是皇後鄭氏所生,趙桓的母親是宋徽宗前任皇後王氏,已經亡故了。這位鄭氏作為第二任皇後,也是趙桓名義上的母親,那麽鄭氏的父親當然也就是皇帝趙桓名義上的外公了。
涉及太上皇,孟忠厚不敢自作主張,隻能來找皇帝趙桓,不敢輕易動手,同時也十分慎重,把宮裏的人都清了出去才敢說出來。
趙桓卻沒有那麽多顧慮,不要說他跟這位鄭紳沒有血緣關係,隻有名義上的爺孫關係,就算有,把對方拿下,他也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因為他是借屍還魂的,他雖然承接了宋欽宗的所有記憶,卻沒有繼承宋欽宗的情感,所以對於宋欽宗的這些親戚他沒有任何感情上的負擔,就跟見到路人甲沒有什麽區別,沒有任何負罪感,可能最多考慮一下道義。
趙桓說道:“現在查清的這鄭紳受賄的錢財有多少?”
“目前查清的賄賂不下於一百萬貫,而這還隻是查了幾個關鍵的人物,還有更多的,據目前掌握的情況也是向鄭紳送了錢財的,據臣保守估計,鄭紳收受賄賂估計達千萬貫以上。”
趙桓譏諷一笑:“好啊,大宋一年的財政收入才六千萬貫,他收受的賄賂就達到大宋一年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一,不簡單呀。
之前趙開說民間儲存了大量的銅幣沒有用於流通,估計都被太師之流放在家裏了。如果猜想不錯,太師的家裏銅幣肯定已經堆成山,難怪市麵上沒錢花鬧錢荒,都被這些蛀蟲拿走了。”
孟忠厚又說道:
“除了受賄之外,臣還查到,這鄭紳提舉文思院這些年來,貪汙侵吞了大量財物。而且還欺行霸市,強買強賣,魚肉百姓,搞得開封市麵上商賈對他都是人人唾罵。
另外,太上皇當皇帝時,還曾委任他下去賑災撫慰,興修水利等等,都是肥缺。他利用扶貧救災、新修水利等途徑貪汙了大量朝廷款項。”
趙桓冷笑:
“文思院被他搞得烏煙瘴氣?很好,朕正想將文思院整改呢,查處他的同時,一並整改文思院。”
文思院是宋朝皇家製造作坊,負責製造皇家使用的各種奢侈品,有工匠上萬人,分工非常細,文思院製造的產品除了供給皇室使用之外,還對外銷售。
這鄭紳就是文思院的總裁,他居然利用皇室的威嚴欺行霸市,強買強賣,魚肉百姓,那就必須拿下了。
因為趙桓要在整個推行建立起成熟的市場經濟,就絕對不能允許這樣的特權產業的存在。
趙桓接著說道:“太師鄭紳貪汙受賄和強買強賣,有沒有真憑實據的?”
“有,而且很多。這位太師收錢十分大膽,從不避諱,有時候行賄的人都排著隊等著進他家門送禮,他提舉文思院強買強賣,百姓怨聲載道,朝廷彈劾他的劄子早就堆成小山了,取證太容易了。
另外,我們調取了戶部賑災、新修水利若幹項目的賬簿,昨晚上查了個通宵。
初步搞清楚鄭紳負責的幾個農田水利項目和賑災扶貧項目都有大量的虧空,賬目對不上。
這鄭紳十分囂張,他根本就不做假賬,不平賬,賬不對就讓他不對,掛在那誰也不敢理,誰也不敢查處。
工部尚書胡直孺曾經為此去找鄭紳,說賬對不上的問題,反倒被鄭紳一通臭罵給攆了出來。
不過這胡直孺倒是有心眼,把所有的原始單據材料都保存完好,以便查證,這才使得我們獲取到了確鑿的證據。”
趙桓點頭道:
“很好,胡直孺敢於頂撞太師,難能可貴。他這個工部尚書接著當。
既然拿到了真憑實據,那就抓人吧。”
孟忠厚苦笑,躬身道:“這個……臣不敢動手啊。”
“什麽意思?”
“自從昨天朝會之上,官家下令反腐倡廉嚴打整治開始之後,太上皇後便立刻迴娘家了,此刻就住在太師的府上。
臣曾經帶人想去向鄭紳詢問,了解相關情況,門都進不去,鄭皇後說了,如果是來做客的歡迎,如果是來幹別的請迴。”
趙華冷笑,說道:
“傳朕口諭,皇城司調一千兵馬,包圍太師府,除了太上皇後,誰也不許隨意進出。就算太上皇後進出,也要進行檢查,以防夾帶罪犯開溜。
給一點時間讓太師主動投案自首,否則,闖進去拿人!”
有了皇帝的口諭,孟忠厚腰一下子便挺直了,躬身道:“臣領旨。”
“陛下聖明,臣這就召集人手馬上設計版麵,並琢磨防偽的事宜。”
李彀退下之後,邵成章來報:
“孟忠厚求見。”
之前孟忠厚是一直跟在趙桓身邊的,不過開始了反腐倡廉嚴打整治之後,趙桓就讓孟忠厚將精力集中在這項工作上,不必跟在他身邊了。
他身邊的侍衛則換成了殿前司都虞侯曹晟和楊沂中,兩人交替。
曹晟是駙馬都尉,開國元勳的後代,而楊沂中更是名門楊家將之後。兩人都是武將出身,武功高強,又都是根正苗紅,絕對信得過。
兩人替代了孟忠厚在趙桓身邊率領禦前侍衛,貼身護衛趙桓。
趙桓吩咐傳見。
孟忠厚快步進來,拱手道:
“啟稟官家,這次拷問張邦昌、王時雍和吳幵,捅出了一個大人物,該如何處置?還請陛下示下。”
趙桓眉毛一挑,說道:“誰呀?不會是太上皇吧?”
孟忠厚有些尷尬,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趙桓似乎猜出了幾分,說道:
“這就是說跟太上皇有關了?”
孟忠厚看了看殿中的宦官和宮女沒有吭聲,趙桓揮手,對邵成章說道:“你們都退下。”
邵成章趕緊帶著宮女、宦官全都退了出去,並把殿門關上了,大殿中就隻剩他們兩個人
孟忠厚這才又上前一步,拱手道:
“張邦昌、王時雍、吳幵等人供出了一批行賄受賄的人員名單,有他們接受賄賂的,也有他們行賄的,臣正在順藤摸瓜逐一查辦。
這三人都承認,在太上皇還是皇帝時,他們分別向太師鄭紳進行巨額行賄,數額非常大。
這三人之所以能當上高官,都是向鄭紳行賄了海量銀錢,再由鄭紳向當時還是皇帝的太上皇進言,太上皇這才提拔了他們。”
鄭紳是太上皇宋徽宗的老嶽丈,是他的皇後的父親,被宋徽宗封為太師,同時提舉文思院。
這涉及到一個問題,鄭紳是太上皇的嶽父,也就是皇帝趙桓名譽上的外公,當然兩者沒有血緣關係。
因為趙桓並不是皇後鄭氏所生,趙桓的母親是宋徽宗前任皇後王氏,已經亡故了。這位鄭氏作為第二任皇後,也是趙桓名義上的母親,那麽鄭氏的父親當然也就是皇帝趙桓名義上的外公了。
涉及太上皇,孟忠厚不敢自作主張,隻能來找皇帝趙桓,不敢輕易動手,同時也十分慎重,把宮裏的人都清了出去才敢說出來。
趙桓卻沒有那麽多顧慮,不要說他跟這位鄭紳沒有血緣關係,隻有名義上的爺孫關係,就算有,把對方拿下,他也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因為他是借屍還魂的,他雖然承接了宋欽宗的所有記憶,卻沒有繼承宋欽宗的情感,所以對於宋欽宗的這些親戚他沒有任何感情上的負擔,就跟見到路人甲沒有什麽區別,沒有任何負罪感,可能最多考慮一下道義。
趙桓說道:“現在查清的這鄭紳受賄的錢財有多少?”
“目前查清的賄賂不下於一百萬貫,而這還隻是查了幾個關鍵的人物,還有更多的,據目前掌握的情況也是向鄭紳送了錢財的,據臣保守估計,鄭紳收受賄賂估計達千萬貫以上。”
趙桓譏諷一笑:“好啊,大宋一年的財政收入才六千萬貫,他收受的賄賂就達到大宋一年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一,不簡單呀。
之前趙開說民間儲存了大量的銅幣沒有用於流通,估計都被太師之流放在家裏了。如果猜想不錯,太師的家裏銅幣肯定已經堆成山,難怪市麵上沒錢花鬧錢荒,都被這些蛀蟲拿走了。”
孟忠厚又說道:
“除了受賄之外,臣還查到,這鄭紳提舉文思院這些年來,貪汙侵吞了大量財物。而且還欺行霸市,強買強賣,魚肉百姓,搞得開封市麵上商賈對他都是人人唾罵。
另外,太上皇當皇帝時,還曾委任他下去賑災撫慰,興修水利等等,都是肥缺。他利用扶貧救災、新修水利等途徑貪汙了大量朝廷款項。”
趙桓冷笑:
“文思院被他搞得烏煙瘴氣?很好,朕正想將文思院整改呢,查處他的同時,一並整改文思院。”
文思院是宋朝皇家製造作坊,負責製造皇家使用的各種奢侈品,有工匠上萬人,分工非常細,文思院製造的產品除了供給皇室使用之外,還對外銷售。
這鄭紳就是文思院的總裁,他居然利用皇室的威嚴欺行霸市,強買強賣,魚肉百姓,那就必須拿下了。
因為趙桓要在整個推行建立起成熟的市場經濟,就絕對不能允許這樣的特權產業的存在。
趙桓接著說道:“太師鄭紳貪汙受賄和強買強賣,有沒有真憑實據的?”
“有,而且很多。這位太師收錢十分大膽,從不避諱,有時候行賄的人都排著隊等著進他家門送禮,他提舉文思院強買強賣,百姓怨聲載道,朝廷彈劾他的劄子早就堆成小山了,取證太容易了。
另外,我們調取了戶部賑災、新修水利若幹項目的賬簿,昨晚上查了個通宵。
初步搞清楚鄭紳負責的幾個農田水利項目和賑災扶貧項目都有大量的虧空,賬目對不上。
這鄭紳十分囂張,他根本就不做假賬,不平賬,賬不對就讓他不對,掛在那誰也不敢理,誰也不敢查處。
工部尚書胡直孺曾經為此去找鄭紳,說賬對不上的問題,反倒被鄭紳一通臭罵給攆了出來。
不過這胡直孺倒是有心眼,把所有的原始單據材料都保存完好,以便查證,這才使得我們獲取到了確鑿的證據。”
趙桓點頭道:
“很好,胡直孺敢於頂撞太師,難能可貴。他這個工部尚書接著當。
既然拿到了真憑實據,那就抓人吧。”
孟忠厚苦笑,躬身道:“這個……臣不敢動手啊。”
“什麽意思?”
“自從昨天朝會之上,官家下令反腐倡廉嚴打整治開始之後,太上皇後便立刻迴娘家了,此刻就住在太師的府上。
臣曾經帶人想去向鄭紳詢問,了解相關情況,門都進不去,鄭皇後說了,如果是來做客的歡迎,如果是來幹別的請迴。”
趙華冷笑,說道:
“傳朕口諭,皇城司調一千兵馬,包圍太師府,除了太上皇後,誰也不許隨意進出。就算太上皇後進出,也要進行檢查,以防夾帶罪犯開溜。
給一點時間讓太師主動投案自首,否則,闖進去拿人!”
有了皇帝的口諭,孟忠厚腰一下子便挺直了,躬身道:“臣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