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裁減用度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者:沐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朱婕妤是朱皇後的堂妹,今年剛十八歲,長得花兒一般,朱皇後眼看著自己年紀一天天大了,皇子又立為太子,地位算是穩固了,但要籠絡到皇帝的心,還得身邊有人才行。
於是便張羅著把自己差不多小了八歲的堂妹給召進宮,替自己伺候皇帝。趙桓冊封她為婕妤。
聽到朱皇後這話,趙桓頗有些失望。
其實他很想把穿越到大宋以來成為皇帝之後的自己的第一次給原配朱皇後的。
但朱皇後不方便,推出了她的堂妹,隻能寵幸堂妹了,在皇後看來,臨幸她堂妹,也就相當於給了她這皇後的恩寵。
趙桓腦海中浮現出這位朱婕妤的嬌豔模樣。
的確,年輕就是本錢,年方十八,如含苞綻放的花朵,比朱皇後還要俏麗幾分。
於是趙桓便點點頭,歎了口氣說道:“罷了,既然你身子不爽利,也不必忙活了,好生休息,禦膳房送吃的過去就行了。”
朱皇後忙躬身答應,趙桓擺駕朱婕妤的鳳儀閣。
朱婕妤得到通報,心中歡喜,她剛進宮沒多久,得到皇帝的寵幸屈指可數,但即便如此,在後宮嬪妃中也算多的了。
畢竟這些日子皇帝日理萬機,忙於國事,金軍南下,山河破碎,皇帝勵精圖治,整日裏料理國政,很少有心事臨幸嬪妃,到她這來的還算多的。
現在皇帝從城樓還朝,迴到皇宮,第一晚便留宿自己的鳳儀閣,可見對自己的重視,當然其中多半的功勞要記在堂姐朱皇後身上。
宮門口望見皇帝的車輦過來,忙跪迎。
趙桓下了步輦,雙手將她攙扶起來:“地上都是積雪,不要跪了,這些奴才也不好好掃掃。”
朱婕妤眼見一眾宮女、宦官嚇得臉色慘白,趕緊替他們解釋:“其實剛剛掃過,隻是又下了,這才鋪在地上的,怪不得他們,誰能掃這麽勤呢?”
的確,傍晚的時候又下了一陣雪。
趙桓點點頭,對這位朱婕妤更多了幾分好感,能夠體貼下人,是個好主子。
他伸手過去握住她一雙冰涼的纖纖素手,雙手捧著哈了口氣說道:
“看把你凍的,大冷的天不在屋裏待著,出來幹嘛?朕又不是不認識路,還到門口來迎接。”
朱婕妤手被趙桓捧在手心裏哈氣,又羞又喜,柔聲道:“奴家聽說官家要來,喜不自勝,便是讓奴家在寒風裏凍上一晚也是值得的。”
宋朝嬪妃在皇帝麵前,位份高的如妃子,自稱臣,位份低的婕妤等,就隻能自稱“奴”或者“奴家”。
“你有心了。”
趙桓拉著她的手一起邁步走進寢宮,在軟榻上坐下說話。
隨行的入內內侍省都都知邵成章趕緊將黃銅暖爐送到趙桓手裏,趙桓接過,卻塞給了朱婕妤:
“好好暖暖手。”
朱婕妤忙接過,她的手爐先前放在一邊了,見皇帝把他的給了自己,她便拿起小茶幾上自己的銅爐遞給趙桓:“官家也暖暖。”
說著,大眼睛撲閃撲閃的望著趙桓。
趙桓哈哈大笑,往這朱婕妤的內院看了一眼,一盞盞紗燈挑著,屋裏倒很明亮,屋裏陳設卻不算奢華。
她不過是個婕妤,位份比較低,能夠有自己的單獨庭院,那已經是朱皇後的麵子了。否則以她婕妤的身份,是沒有資格擁有自己單獨宮殿的。
邵成章陪著笑,哈著腰問趙桓道:“官家,是否傳膳?”
朱婕妤級別不夠,有獨立宅院卻沒有小廚房,她也隻能吃禦膳房的東西。
趙桓點頭,問朱婕妤:“這麽冷的天氣,陪我小酌幾杯如何?”
朱婕妤其實已經吃過了,但她沒傻到說自己吃過了讓皇帝自己用的地步。
趕緊腦袋點的跟雞啄米似的:“好的,臣妾也覺得寒冷,想必喝些熱酒會暖和暖和。”
邵成章趕緊出去傳話。
趙桓跟朱婕妤說了會兒閑話,菜肴便一道道的送來了。
趙桓拉著朱婕妤來到外堂。
隻見一張大圓桌上擺了幾樣精致的菜肴。
幾排宮女手裏一個個端著黑漆描金的捧盒,上麵是黃銅罩子蓋著的一道道的菜肴。
按照規製,大宋皇帝每頓飯菜肴是一百道,葷素都有。
每道菜送到桌前,打開保溫的黃銅罩子展示。
如果皇帝拿起筷子,菜肴就會放在桌上,如果皇上不提筷子,菜肴便會端走,再上下一道菜。
趙桓腦海中有這個記憶,但真正親眼看到這場麵時,還是被驚訝到了。
據說慈禧太後每頓飯要吃一百五十道菜,光粥就有五十多種。自己這皇帝比奢侈至極的慈禧太後也差不了多少。
趙桓皺了皺眉,扭頭對邵成章說道:“國難當頭,城外百姓都吃人肉了,朕一頓飯吃那麽多菜,不妥。”
邵成章嚇得趕緊跪在地上磕頭:
“官家,這已經裁減過了。”
的確,之前的宋徽宗是要吃一百五十道菜的,到了宋欽宗的時候,他已經下令減到了一百三十道菜,後來金軍包圍開封府,宋欽宗又下旨,減到了一百道菜。
可是現在看這樣子,官家還是不滿意。
邵成章苦著臉說道:“不能再裁了,官家九五之尊,理應如此。這已經很節儉了,即便是最苛刻的言官也說不出二話來的。”
這倒是,之前宋欽宗兩次裁減膳食,滿朝文物人人讚歎,沒一個說官家一頓飯享用一百道菜太奢華,畢竟皇帝有皇帝的排場。
就好比皇帝的禦駕,必須是六匹馬拉。其實那車最多兩匹馬就足夠了,幹嘛要六匹馬?這就是排場或者說叫禮製。
朱婕妤則乖巧的低著頭不插話,這種事不是她能插話的。
趙桓扭頭對站在角落的起居舍人張澄說道:
““傳旨,在戰勝金朝之前,朕的膳食每頓減少為九道菜,後宮妃嬪膳食依照朕的標準酌情裁減。還有,朕出行儀仗等等,都要簡約。
另外,傳旨宮內各妃嬪,今後衣著、用度皆不可太奢華。
國難當頭,百姓疾苦,務必節儉度日。等到啥時候金朝滅了,百姓日子好過了,朕再恢複之前規製吧。”
於是便張羅著把自己差不多小了八歲的堂妹給召進宮,替自己伺候皇帝。趙桓冊封她為婕妤。
聽到朱皇後這話,趙桓頗有些失望。
其實他很想把穿越到大宋以來成為皇帝之後的自己的第一次給原配朱皇後的。
但朱皇後不方便,推出了她的堂妹,隻能寵幸堂妹了,在皇後看來,臨幸她堂妹,也就相當於給了她這皇後的恩寵。
趙桓腦海中浮現出這位朱婕妤的嬌豔模樣。
的確,年輕就是本錢,年方十八,如含苞綻放的花朵,比朱皇後還要俏麗幾分。
於是趙桓便點點頭,歎了口氣說道:“罷了,既然你身子不爽利,也不必忙活了,好生休息,禦膳房送吃的過去就行了。”
朱皇後忙躬身答應,趙桓擺駕朱婕妤的鳳儀閣。
朱婕妤得到通報,心中歡喜,她剛進宮沒多久,得到皇帝的寵幸屈指可數,但即便如此,在後宮嬪妃中也算多的了。
畢竟這些日子皇帝日理萬機,忙於國事,金軍南下,山河破碎,皇帝勵精圖治,整日裏料理國政,很少有心事臨幸嬪妃,到她這來的還算多的。
現在皇帝從城樓還朝,迴到皇宮,第一晚便留宿自己的鳳儀閣,可見對自己的重視,當然其中多半的功勞要記在堂姐朱皇後身上。
宮門口望見皇帝的車輦過來,忙跪迎。
趙桓下了步輦,雙手將她攙扶起來:“地上都是積雪,不要跪了,這些奴才也不好好掃掃。”
朱婕妤眼見一眾宮女、宦官嚇得臉色慘白,趕緊替他們解釋:“其實剛剛掃過,隻是又下了,這才鋪在地上的,怪不得他們,誰能掃這麽勤呢?”
的確,傍晚的時候又下了一陣雪。
趙桓點點頭,對這位朱婕妤更多了幾分好感,能夠體貼下人,是個好主子。
他伸手過去握住她一雙冰涼的纖纖素手,雙手捧著哈了口氣說道:
“看把你凍的,大冷的天不在屋裏待著,出來幹嘛?朕又不是不認識路,還到門口來迎接。”
朱婕妤手被趙桓捧在手心裏哈氣,又羞又喜,柔聲道:“奴家聽說官家要來,喜不自勝,便是讓奴家在寒風裏凍上一晚也是值得的。”
宋朝嬪妃在皇帝麵前,位份高的如妃子,自稱臣,位份低的婕妤等,就隻能自稱“奴”或者“奴家”。
“你有心了。”
趙桓拉著她的手一起邁步走進寢宮,在軟榻上坐下說話。
隨行的入內內侍省都都知邵成章趕緊將黃銅暖爐送到趙桓手裏,趙桓接過,卻塞給了朱婕妤:
“好好暖暖手。”
朱婕妤忙接過,她的手爐先前放在一邊了,見皇帝把他的給了自己,她便拿起小茶幾上自己的銅爐遞給趙桓:“官家也暖暖。”
說著,大眼睛撲閃撲閃的望著趙桓。
趙桓哈哈大笑,往這朱婕妤的內院看了一眼,一盞盞紗燈挑著,屋裏倒很明亮,屋裏陳設卻不算奢華。
她不過是個婕妤,位份比較低,能夠有自己的單獨庭院,那已經是朱皇後的麵子了。否則以她婕妤的身份,是沒有資格擁有自己單獨宮殿的。
邵成章陪著笑,哈著腰問趙桓道:“官家,是否傳膳?”
朱婕妤級別不夠,有獨立宅院卻沒有小廚房,她也隻能吃禦膳房的東西。
趙桓點頭,問朱婕妤:“這麽冷的天氣,陪我小酌幾杯如何?”
朱婕妤其實已經吃過了,但她沒傻到說自己吃過了讓皇帝自己用的地步。
趕緊腦袋點的跟雞啄米似的:“好的,臣妾也覺得寒冷,想必喝些熱酒會暖和暖和。”
邵成章趕緊出去傳話。
趙桓跟朱婕妤說了會兒閑話,菜肴便一道道的送來了。
趙桓拉著朱婕妤來到外堂。
隻見一張大圓桌上擺了幾樣精致的菜肴。
幾排宮女手裏一個個端著黑漆描金的捧盒,上麵是黃銅罩子蓋著的一道道的菜肴。
按照規製,大宋皇帝每頓飯菜肴是一百道,葷素都有。
每道菜送到桌前,打開保溫的黃銅罩子展示。
如果皇帝拿起筷子,菜肴就會放在桌上,如果皇上不提筷子,菜肴便會端走,再上下一道菜。
趙桓腦海中有這個記憶,但真正親眼看到這場麵時,還是被驚訝到了。
據說慈禧太後每頓飯要吃一百五十道菜,光粥就有五十多種。自己這皇帝比奢侈至極的慈禧太後也差不了多少。
趙桓皺了皺眉,扭頭對邵成章說道:“國難當頭,城外百姓都吃人肉了,朕一頓飯吃那麽多菜,不妥。”
邵成章嚇得趕緊跪在地上磕頭:
“官家,這已經裁減過了。”
的確,之前的宋徽宗是要吃一百五十道菜的,到了宋欽宗的時候,他已經下令減到了一百三十道菜,後來金軍包圍開封府,宋欽宗又下旨,減到了一百道菜。
可是現在看這樣子,官家還是不滿意。
邵成章苦著臉說道:“不能再裁了,官家九五之尊,理應如此。這已經很節儉了,即便是最苛刻的言官也說不出二話來的。”
這倒是,之前宋欽宗兩次裁減膳食,滿朝文物人人讚歎,沒一個說官家一頓飯享用一百道菜太奢華,畢竟皇帝有皇帝的排場。
就好比皇帝的禦駕,必須是六匹馬拉。其實那車最多兩匹馬就足夠了,幹嘛要六匹馬?這就是排場或者說叫禮製。
朱婕妤則乖巧的低著頭不插話,這種事不是她能插話的。
趙桓扭頭對站在角落的起居舍人張澄說道:
““傳旨,在戰勝金朝之前,朕的膳食每頓減少為九道菜,後宮妃嬪膳食依照朕的標準酌情裁減。還有,朕出行儀仗等等,都要簡約。
另外,傳旨宮內各妃嬪,今後衣著、用度皆不可太奢華。
國難當頭,百姓疾苦,務必節儉度日。等到啥時候金朝滅了,百姓日子好過了,朕再恢複之前規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