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生死一起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者:沐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們一動手便被其他的亂兵給發現了,嚎叫著朝他們圍殺過來。
這些都是些亡命之徒,殺金兵不行,殺自己人卻狠得很。
李福和一百禦前侍衛立刻便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他們並不慌張,背靠背相互掩護,拚命抵擋著亂軍的進攻。
眼看有些招架不住的時候,忽然從遠處傳來急促的馬蹄聲,接著一千禁軍兵士如滾雷一般從街道盡頭衝殺過來。
領頭的正是大將牛皋,手持雙鐧聲如洪鍾:“殺啊!”
這一千禁軍是牛皋根據皇帝趙桓的授權,從參戰的幾千禁軍中挑選出來的,雖然還不算滿意,但已經是矮個中挑高個了,戰鬥力還是比較強悍的,至少對付這些兵痞綽綽有餘。
畢竟這些兵痞不過是些烏合之眾,雖然有數千之眾,人數上占優。
牛皋的一千禁軍衝殺過來,那些兵痞就像當初遇到金兵四下奔跑。
牛皋毫不留情,砍瓜切菜一般,一人便殺了十幾個。
而與此同時,李福見來了援兵,精神大振,他讓士兵大叫:“官家有旨,現在迴兵營者既往不咎,繼續做亂者殺無赦!”
上百禦前侍衛跟著大聲喊叫,聲音如滾雷一般。
那些兵痞原本就是些烏合之眾,有很多是湊熱鬧順便發點財,真正要他們起來造反,那他們是絕對不敢的。
聽到這話,大部分兵痞子立刻掉頭跑迴各自兵營去了,隻有少數手上有人命的亡命之徒繼續趁亂搶劫燒殺。
牛皋立刻帶人朝著那些鬧得最兇的幾百個亂軍衝殺過去。
兵痞哪裏是他們的對手?很快便被砍死了無數,其他的跪下投降。
這場嘩變終於被平定了。
但是,開封城西邊同樣出了大變故。
鎮海軍節度使劉延慶和劉光國父子打開開遠門,帶著三千兵士奪門外逃,使得人心惶惶,很多人在傳言說金軍破城了。
恰好這時,北城燃起了火光,京城上空都被黑煙籠罩了,喊殺聲震天。
於是乎金軍已經破城的謠言就像長了翅膀,飛快的在城裏傳播著。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拖家帶口出來逃難,街上全是百姓,路都堵住了。
這些人驚慌的來到了西城,可是城門已經被張叔夜及時的關閉了,幸虧金軍並不知道這邊突然發生的事,根本來不及借機奪取城門。
張叔夜看見很多百姓潮水一般潮著西門過來了,急忙下令兵士下城阻攔並親自勸說,可是百姓根本不聽,要衝擊城門。
張叔夜下令兵士手拉手組成人牆進行阻攔,而且打不還口罵不還手,以防激化矛盾,引起更大的騷亂。
這些兵士不少被狂暴的百姓打的頭破血流,甚至昏死過去,但兵士們嚴格執行了張叔夜的命令,沒有還手,用人牆死死堵住了城門。
張叔夜在城樓上嗓子都快喊破了,想說金兵已經被皇帝親自帶兵擊退了,沒有破城,金軍也沒有進城。
但這個時代沒有擴音器,他嗓門再大,在亂哄哄的數萬百姓中,那聲音連他自己都很難聽到。
此刻,皇帝趙桓在南城跟姚友仲談論對敵方略,他就是想把姚友仲護在自己身邊,免得他出事。
這時,內侍跑進來稟報,說北城發生士兵嘩變,很多兵痞剃光了頭發裝成金兵的樣子,在城裏搶劫四處點火。
禦前侍衛李福已經帶人前去彈壓並請求增援。
趙桓立刻派出牛皋,讓他帶著新組建的一千軍隊迅速趕去。
直到事態得到控製,趙桓這才舒了一口氣,
城裏的大亂跟真實曆史上如出一轍。
他隨即想到,這天發生的事情不止兵痞作亂,還有數萬百姓衝擊皇宮。
他們想知道城到底能否守住?皇帝會不會拋下他們逃走?而這之前,他們會衝擊西邊城門。
所以,趙桓立刻叫上姚友仲,迅速帶著孟忠厚等禦前侍衛順著城牆策馬急奔西邊城牆。
他們來到西城,便看見了城下混亂的一幕。
張叔夜見到皇帝竟然來了,又驚又喜又是慌張,這種混亂局麵下皇帝如果出什麽閃失那可就慘了。
趙桓扭頭對張叔夜和孟忠厚說道:“你們跟著我喊,你們跟著朕齊聲呐喊,把聲音擴大,朕要跟大家說話。”
於是張叔夜和孟忠厚便立刻組織士兵成排地站在皇帝身後,皇帝趙桓直接上到了城樓垛口,張開雙臂高聲道:
“朕乃皇帝,有話要說,鄉親們請安靜。”
張叔夜孟忠厚等和所有士兵也齊聲跟著趙桓的聲音大叫著:“皇帝在此,有話要說,鄉親們請安靜。”
連叫了三遍,畢竟城樓上的士兵也有上千人之多,這齊聲呐喊,聲音整齊遠遠傳出,城下百姓聽到皇帝,頓時便不再亂,紛紛閉嘴,安靜地往城樓上看了。
果然便看見一身黃金甲的皇帝正站在城樓上,他們當然不會認識皇帝,但那是明晃晃的黃金甲,那可是金字招牌,隻有皇帝才能使用的顏色。
而且很多人也聽說了,皇帝就是穿著黃金甲上城樓慰問將士,還率軍殺敵。城樓上那麽多當兵的,隨著他齊聲叫喊,哪還有假?
於是都安靜了下來。
趙桓又高聲道:
“京城並沒有被攻破,金軍還在城外,沒有進城。北城是兵痞嘩變,已經彈壓,整個京城仍舊在我們掌控之中。
請大家放心,隻要有朕在,絕不會讓金兵越過城池半步,保證大家絕對安全。
朕將於鄉親們生死一起。朕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趙桓說一句,兵士們便整齊的重複一句,使他的聲音能夠遠遠的擴散開去。
聽到皇帝說了要與百姓生死一起,頓時感動得百姓一個個跪在地上,高唿萬歲。
百姓的思想是樸實的,忠君思想根深蒂固,皇帝就是他們的天。
隻要皇帝在,他們就感到心裏踏實。
趙桓又寬慰了大家幾句,勸大家都迴家去。
很多人都開始陸續扶老攜幼的迴家去了,有皇帝的話他們放心了,而且皇帝的確還在城裏頭呢。
皇帝都不怕,他們怕什麽?
這些都是些亡命之徒,殺金兵不行,殺自己人卻狠得很。
李福和一百禦前侍衛立刻便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他們並不慌張,背靠背相互掩護,拚命抵擋著亂軍的進攻。
眼看有些招架不住的時候,忽然從遠處傳來急促的馬蹄聲,接著一千禁軍兵士如滾雷一般從街道盡頭衝殺過來。
領頭的正是大將牛皋,手持雙鐧聲如洪鍾:“殺啊!”
這一千禁軍是牛皋根據皇帝趙桓的授權,從參戰的幾千禁軍中挑選出來的,雖然還不算滿意,但已經是矮個中挑高個了,戰鬥力還是比較強悍的,至少對付這些兵痞綽綽有餘。
畢竟這些兵痞不過是些烏合之眾,雖然有數千之眾,人數上占優。
牛皋的一千禁軍衝殺過來,那些兵痞就像當初遇到金兵四下奔跑。
牛皋毫不留情,砍瓜切菜一般,一人便殺了十幾個。
而與此同時,李福見來了援兵,精神大振,他讓士兵大叫:“官家有旨,現在迴兵營者既往不咎,繼續做亂者殺無赦!”
上百禦前侍衛跟著大聲喊叫,聲音如滾雷一般。
那些兵痞原本就是些烏合之眾,有很多是湊熱鬧順便發點財,真正要他們起來造反,那他們是絕對不敢的。
聽到這話,大部分兵痞子立刻掉頭跑迴各自兵營去了,隻有少數手上有人命的亡命之徒繼續趁亂搶劫燒殺。
牛皋立刻帶人朝著那些鬧得最兇的幾百個亂軍衝殺過去。
兵痞哪裏是他們的對手?很快便被砍死了無數,其他的跪下投降。
這場嘩變終於被平定了。
但是,開封城西邊同樣出了大變故。
鎮海軍節度使劉延慶和劉光國父子打開開遠門,帶著三千兵士奪門外逃,使得人心惶惶,很多人在傳言說金軍破城了。
恰好這時,北城燃起了火光,京城上空都被黑煙籠罩了,喊殺聲震天。
於是乎金軍已經破城的謠言就像長了翅膀,飛快的在城裏傳播著。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拖家帶口出來逃難,街上全是百姓,路都堵住了。
這些人驚慌的來到了西城,可是城門已經被張叔夜及時的關閉了,幸虧金軍並不知道這邊突然發生的事,根本來不及借機奪取城門。
張叔夜看見很多百姓潮水一般潮著西門過來了,急忙下令兵士下城阻攔並親自勸說,可是百姓根本不聽,要衝擊城門。
張叔夜下令兵士手拉手組成人牆進行阻攔,而且打不還口罵不還手,以防激化矛盾,引起更大的騷亂。
這些兵士不少被狂暴的百姓打的頭破血流,甚至昏死過去,但兵士們嚴格執行了張叔夜的命令,沒有還手,用人牆死死堵住了城門。
張叔夜在城樓上嗓子都快喊破了,想說金兵已經被皇帝親自帶兵擊退了,沒有破城,金軍也沒有進城。
但這個時代沒有擴音器,他嗓門再大,在亂哄哄的數萬百姓中,那聲音連他自己都很難聽到。
此刻,皇帝趙桓在南城跟姚友仲談論對敵方略,他就是想把姚友仲護在自己身邊,免得他出事。
這時,內侍跑進來稟報,說北城發生士兵嘩變,很多兵痞剃光了頭發裝成金兵的樣子,在城裏搶劫四處點火。
禦前侍衛李福已經帶人前去彈壓並請求增援。
趙桓立刻派出牛皋,讓他帶著新組建的一千軍隊迅速趕去。
直到事態得到控製,趙桓這才舒了一口氣,
城裏的大亂跟真實曆史上如出一轍。
他隨即想到,這天發生的事情不止兵痞作亂,還有數萬百姓衝擊皇宮。
他們想知道城到底能否守住?皇帝會不會拋下他們逃走?而這之前,他們會衝擊西邊城門。
所以,趙桓立刻叫上姚友仲,迅速帶著孟忠厚等禦前侍衛順著城牆策馬急奔西邊城牆。
他們來到西城,便看見了城下混亂的一幕。
張叔夜見到皇帝竟然來了,又驚又喜又是慌張,這種混亂局麵下皇帝如果出什麽閃失那可就慘了。
趙桓扭頭對張叔夜和孟忠厚說道:“你們跟著我喊,你們跟著朕齊聲呐喊,把聲音擴大,朕要跟大家說話。”
於是張叔夜和孟忠厚便立刻組織士兵成排地站在皇帝身後,皇帝趙桓直接上到了城樓垛口,張開雙臂高聲道:
“朕乃皇帝,有話要說,鄉親們請安靜。”
張叔夜孟忠厚等和所有士兵也齊聲跟著趙桓的聲音大叫著:“皇帝在此,有話要說,鄉親們請安靜。”
連叫了三遍,畢竟城樓上的士兵也有上千人之多,這齊聲呐喊,聲音整齊遠遠傳出,城下百姓聽到皇帝,頓時便不再亂,紛紛閉嘴,安靜地往城樓上看了。
果然便看見一身黃金甲的皇帝正站在城樓上,他們當然不會認識皇帝,但那是明晃晃的黃金甲,那可是金字招牌,隻有皇帝才能使用的顏色。
而且很多人也聽說了,皇帝就是穿著黃金甲上城樓慰問將士,還率軍殺敵。城樓上那麽多當兵的,隨著他齊聲叫喊,哪還有假?
於是都安靜了下來。
趙桓又高聲道:
“京城並沒有被攻破,金軍還在城外,沒有進城。北城是兵痞嘩變,已經彈壓,整個京城仍舊在我們掌控之中。
請大家放心,隻要有朕在,絕不會讓金兵越過城池半步,保證大家絕對安全。
朕將於鄉親們生死一起。朕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趙桓說一句,兵士們便整齊的重複一句,使他的聲音能夠遠遠的擴散開去。
聽到皇帝說了要與百姓生死一起,頓時感動得百姓一個個跪在地上,高唿萬歲。
百姓的思想是樸實的,忠君思想根深蒂固,皇帝就是他們的天。
隻要皇帝在,他們就感到心裏踏實。
趙桓又寬慰了大家幾句,勸大家都迴家去。
很多人都開始陸續扶老攜幼的迴家去了,有皇帝的話他們放心了,而且皇帝的確還在城裏頭呢。
皇帝都不怕,他們怕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