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7章 選侯無權選德意誌國王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者:沐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亨利是這幾個人中明確表明態度的,雖然那些人也表達了傾向性意見,但並沒有直截了當的說不同意康拉德國王的兒子擔任德意誌國王,但話裏的意思已經推出這種結果了。
因為他們肯定是推選大腓特烈為神羅帝國君王的,自然就排除了小腓特烈擔任德意誌國王的可能性,因為他們的觀點都是兩者應該由同一個人擔任。
眼見薩克森公爵旗幟鮮明的反對腓特烈,支持趙桓,讓腓特烈臉色很不好看。
他目光望向了最後一位選侯,他的親妹妹伯莎女公爵,她是行使的萊茵行宮伯爵的選舉權。
腓特烈盯著妹妹,他知道妹妹肯定不會幫他,但是他還心存僥幸。
果然伯莎女公爵根本不看他,而是望了一眼坐在凳子上的小家夥小腓特烈,然後又望向坐在他旁邊的趙桓,麵帶微笑說道:“我認為德意誌國王應該由小腓特烈擔任,這是康拉德國王的遺願。”
她的話非常簡潔,卻非常幹脆明了。
聽到妹妹果然沒有支持他,腓特烈惱怒異常,重重地哼了一聲,隨即說道:“既然大家都發表意見了,下麵投票吧,不同意小腓特烈擔任德意誌國王的請舉手。”
腓特烈的話音剛落,趙桓便高聲說道:“等一下,我有話要說,說完再投票。”
腓特烈皺了皺眉,對趙桓說道:“現在是選舉侯進行選舉,你沒有資格發言。”
趙桓說道:“我的意見就是康拉德國王的小兒子小腓特烈的意見,小腓特烈他年紀小,還無法自主的主張他的權利。
我作為他的監護人,這個監護權來自於康拉德國王臨終前的授權,我有權替他發表意見。
就好比競選演說,你總得聽一聽競選的人發表的意見吧?就像你腓特烈,等一會兒投票選舉你的羅馬人民的國王這個職位之前,你是不是也會說一番你的感想呢?”
本來小腓特烈的母親格特魯德已經絕望了,七個選侯有五個不同意他兒子當選德意誌國王,一旦失去這個王位,她跟她兒子將會被帝國拋棄。
由之前高高在上的神羅帝國君王的王後和王子變成了人人都可以笑話的存在。
甚至連最後的尊嚴都無法維護,她實在難以接受這個事實,幾乎都要昏倒了。
而這時她聽到趙桓有話要說,她一下好像找到了希望,趙桓或許有力挽狂瀾的本事,否則丈夫康拉德也不會臨終托付,讓他當小兒子的義父,並與他進行利益交換。
所以她聲音有些悲涼的發話了,帶著抽泣說道:“你們不能就這麽否定了我兒子德意誌國王的繼承權,這是他父親授予他的,甚至於你們都不讓他說一句話。
他還小,也應該由他的義父趙公子來表達他的想法,你們連他這一點權利都要剝奪嗎?你們太過分了!”
趙桓的話讓幾個選侯都有些躊躇了,現在加上格特魯德的一番哭訴,讓他們也都緩緩點頭,覺得的確是這個道理,應該讓小孩的監護人代表他發表一下意見。
雖然對結果沒有什麽影響,但至少情理上是應該這麽做的,腓特烈在這一點上剝奪人家發表意見的權利,有些過分了,或者說吃相有些難看。
眼見幾乎所有的選侯都點頭認同趙桓可以發言,腓特烈才哼了一聲,說道:“趙公子,我提醒你不要企圖幹擾選舉,我知道你很有錢,但如果你想用你的財富來改變選侯的態度,一來是不可能的,二來是違法的。
任何企圖左右選侯的行為都將會被帝國嚴懲,並且會以此為由重新進行選舉,這是我需要提醒你的,好了,現在你可以說話了,我給你一盞茶的時間。”
趙桓揮了揮手,說道:“用不著一盞茶的時間,我隻說一句話就夠了,這一句話,可以改變你們的態度。”
所有人都很驚詫的望著趙桓,他隻用一句話就能改變結果嗎?不可思議。
幾個大主教明顯對趙桓的行為覺得有些可笑,嘴角都浮現出一抹譏諷,沒有什麽東西能夠讓他們因為一句話就改變態度。
另外兩個諸侯王也是這麽想的,隻有伯莎和獅子亨利滿懷期望的望著趙桓,希望他能說出石破天驚的一句話來。
所有的目光都望向了趙桓。
趙桓掃了眾人一眼,才緩緩開口說出了這句話:“選侯的職責是選擇神羅帝國的皇帝或者說羅馬人民的國王,而不是選舉神羅帝國的內部加盟王國的國王。
所以你們就算是選侯,也沒有資格對德意誌國王的人選進行投票。”
這句話一出,猶如一個炸雷在屋裏響起,所有人都驚呆了,等琢磨過其中這句話的滋味之後,才覺得是這麽個道理。
頓時幾個人都麵如死灰,隻有伯莎和獅子亨利興奮的揮動拳頭,大聲的說道:“沒錯,我們怎麽把這一點給忘了?你們沒有資格選舉德意誌國王。”
選舉侯製度來自於古日爾曼選舉部落首領的風俗。
在大法蘭西王國存在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隨著大法蘭西一分為三,西邊的法蘭西王國由於王權的加強,放棄了選舉製度,但是德意誌地區卻保留了國王的選舉製。
最早出現的一次選舉是康拉德國王之前的國王諾泰爾,而選舉諾泰爾就是選舉羅馬人民的國王,這次選舉大會確定了選舉侯製度。
明確由七個選舉侯來投票,選出羅馬人民的國王,也就是神羅帝國的君王,這是選舉侯正式的選舉製度的開始。
當時確定的三個總教區的總主教為選舉侯,是因為這三個總教區是德意誌境內最古老最有權勢的教區,三個教區的主教都來自於德意誌最重要的三個家族。
而四個世俗諸侯則來自於在東法蘭克王國時期,在王國境內就普遍存在的四大民族:法蘭克人,薩克森人,土瓦本人和巴伐利亞人。
在第一次選舉侯進行羅馬人民的國王選舉的時候,諾泰爾當時的背景是整個神羅帝國陷入了內戰之中,誰也不能取得最後勝利。
於是為了平息戰亂,迅速建立一個強大國家,他們按照日耳曼的選舉首領的習俗,經過商議之後組成了選舉侯,最終選出了諾泰爾。
由於這種選舉,也使得諾泰爾獲得了神羅帝國大部分貴族的支持,同時也得到了羅馬教皇的支持,並給他加冕,迅速的統一了整個神羅帝國。
在第一次選舉的時候,明確的就是選舉羅馬人民的國王,這個名稱其實就是沒有加冕的神羅帝國的君王。在加冕之後,就被叫皇帝了。
因為他們肯定是推選大腓特烈為神羅帝國君王的,自然就排除了小腓特烈擔任德意誌國王的可能性,因為他們的觀點都是兩者應該由同一個人擔任。
眼見薩克森公爵旗幟鮮明的反對腓特烈,支持趙桓,讓腓特烈臉色很不好看。
他目光望向了最後一位選侯,他的親妹妹伯莎女公爵,她是行使的萊茵行宮伯爵的選舉權。
腓特烈盯著妹妹,他知道妹妹肯定不會幫他,但是他還心存僥幸。
果然伯莎女公爵根本不看他,而是望了一眼坐在凳子上的小家夥小腓特烈,然後又望向坐在他旁邊的趙桓,麵帶微笑說道:“我認為德意誌國王應該由小腓特烈擔任,這是康拉德國王的遺願。”
她的話非常簡潔,卻非常幹脆明了。
聽到妹妹果然沒有支持他,腓特烈惱怒異常,重重地哼了一聲,隨即說道:“既然大家都發表意見了,下麵投票吧,不同意小腓特烈擔任德意誌國王的請舉手。”
腓特烈的話音剛落,趙桓便高聲說道:“等一下,我有話要說,說完再投票。”
腓特烈皺了皺眉,對趙桓說道:“現在是選舉侯進行選舉,你沒有資格發言。”
趙桓說道:“我的意見就是康拉德國王的小兒子小腓特烈的意見,小腓特烈他年紀小,還無法自主的主張他的權利。
我作為他的監護人,這個監護權來自於康拉德國王臨終前的授權,我有權替他發表意見。
就好比競選演說,你總得聽一聽競選的人發表的意見吧?就像你腓特烈,等一會兒投票選舉你的羅馬人民的國王這個職位之前,你是不是也會說一番你的感想呢?”
本來小腓特烈的母親格特魯德已經絕望了,七個選侯有五個不同意他兒子當選德意誌國王,一旦失去這個王位,她跟她兒子將會被帝國拋棄。
由之前高高在上的神羅帝國君王的王後和王子變成了人人都可以笑話的存在。
甚至連最後的尊嚴都無法維護,她實在難以接受這個事實,幾乎都要昏倒了。
而這時她聽到趙桓有話要說,她一下好像找到了希望,趙桓或許有力挽狂瀾的本事,否則丈夫康拉德也不會臨終托付,讓他當小兒子的義父,並與他進行利益交換。
所以她聲音有些悲涼的發話了,帶著抽泣說道:“你們不能就這麽否定了我兒子德意誌國王的繼承權,這是他父親授予他的,甚至於你們都不讓他說一句話。
他還小,也應該由他的義父趙公子來表達他的想法,你們連他這一點權利都要剝奪嗎?你們太過分了!”
趙桓的話讓幾個選侯都有些躊躇了,現在加上格特魯德的一番哭訴,讓他們也都緩緩點頭,覺得的確是這個道理,應該讓小孩的監護人代表他發表一下意見。
雖然對結果沒有什麽影響,但至少情理上是應該這麽做的,腓特烈在這一點上剝奪人家發表意見的權利,有些過分了,或者說吃相有些難看。
眼見幾乎所有的選侯都點頭認同趙桓可以發言,腓特烈才哼了一聲,說道:“趙公子,我提醒你不要企圖幹擾選舉,我知道你很有錢,但如果你想用你的財富來改變選侯的態度,一來是不可能的,二來是違法的。
任何企圖左右選侯的行為都將會被帝國嚴懲,並且會以此為由重新進行選舉,這是我需要提醒你的,好了,現在你可以說話了,我給你一盞茶的時間。”
趙桓揮了揮手,說道:“用不著一盞茶的時間,我隻說一句話就夠了,這一句話,可以改變你們的態度。”
所有人都很驚詫的望著趙桓,他隻用一句話就能改變結果嗎?不可思議。
幾個大主教明顯對趙桓的行為覺得有些可笑,嘴角都浮現出一抹譏諷,沒有什麽東西能夠讓他們因為一句話就改變態度。
另外兩個諸侯王也是這麽想的,隻有伯莎和獅子亨利滿懷期望的望著趙桓,希望他能說出石破天驚的一句話來。
所有的目光都望向了趙桓。
趙桓掃了眾人一眼,才緩緩開口說出了這句話:“選侯的職責是選擇神羅帝國的皇帝或者說羅馬人民的國王,而不是選舉神羅帝國的內部加盟王國的國王。
所以你們就算是選侯,也沒有資格對德意誌國王的人選進行投票。”
這句話一出,猶如一個炸雷在屋裏響起,所有人都驚呆了,等琢磨過其中這句話的滋味之後,才覺得是這麽個道理。
頓時幾個人都麵如死灰,隻有伯莎和獅子亨利興奮的揮動拳頭,大聲的說道:“沒錯,我們怎麽把這一點給忘了?你們沒有資格選舉德意誌國王。”
選舉侯製度來自於古日爾曼選舉部落首領的風俗。
在大法蘭西王國存在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隨著大法蘭西一分為三,西邊的法蘭西王國由於王權的加強,放棄了選舉製度,但是德意誌地區卻保留了國王的選舉製。
最早出現的一次選舉是康拉德國王之前的國王諾泰爾,而選舉諾泰爾就是選舉羅馬人民的國王,這次選舉大會確定了選舉侯製度。
明確由七個選舉侯來投票,選出羅馬人民的國王,也就是神羅帝國的君王,這是選舉侯正式的選舉製度的開始。
當時確定的三個總教區的總主教為選舉侯,是因為這三個總教區是德意誌境內最古老最有權勢的教區,三個教區的主教都來自於德意誌最重要的三個家族。
而四個世俗諸侯則來自於在東法蘭克王國時期,在王國境內就普遍存在的四大民族:法蘭克人,薩克森人,土瓦本人和巴伐利亞人。
在第一次選舉侯進行羅馬人民的國王選舉的時候,諾泰爾當時的背景是整個神羅帝國陷入了內戰之中,誰也不能取得最後勝利。
於是為了平息戰亂,迅速建立一個強大國家,他們按照日耳曼的選舉首領的習俗,經過商議之後組成了選舉侯,最終選出了諾泰爾。
由於這種選舉,也使得諾泰爾獲得了神羅帝國大部分貴族的支持,同時也得到了羅馬教皇的支持,並給他加冕,迅速的統一了整個神羅帝國。
在第一次選舉的時候,明確的就是選舉羅馬人民的國王,這個名稱其實就是沒有加冕的神羅帝國的君王。在加冕之後,就被叫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