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7章 你根本不適合領導軍隊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者:沐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康拉德實際上也持有相同看法,因為他曾多次指揮軍隊作戰,深知軍紀對於提升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性。盡管他之前未曾實施過如此嚴苛的軍紀,因此他猶豫不決。
出乎意料的是,腓特烈率先表示支持,並堅定地說:
“好的,我同意這個做法。我們將處決那些逃跑的士兵,並將他們的人頭在全軍中展示。這樣每個人都會明白,即使在他們的主人仍在前線戰鬥時,逃跑意味著死亡,即使他們逃迴也會被處以極刑。”
嚴密的軍紀必須要嚴格的執行,否則沒有人會把軍紀當迴事,沒有人會為逃跑承擔後果,那這場戰鬥咱們就必輸無疑。”
路易國王皺眉,望向女王說道:“都是基督同胞,十字軍戰友,咱們不殺敵人,反而窩裏鬥殺死自己的兄弟,隻怕不符合咱們十字軍的精神。”
一直跟趙桓坐在一起的埃莉諾本並不打算說話的,此刻她忍不住一下站了起來,對路易說道:“你就是個爛好人,賞罰不明,你根本不適合領導軍隊。
你還是迴到巴黎去研究你的聖經去吧,修道院更適合你。”
路易國王大怒,他沒想到在軍事會議這麽重要的場合,他的妻子竟然公然頂撞於他,怒道:“你胡說什麽?”
伯莎插話說道:“我覺得埃莉諾王後說的很有道理,要帶好軍隊,一個優秀的統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賞罰分明。
立功的就要獎賞,對於那些怕死不敢上前作戰,甚至臨陣脫逃的就要處罰,甚至處死。
既然我們之前已經製定了嚴格的軍事紀律,明確規定了騎士和他的三十人小隊,如果騎士在前麵拚死廝殺戰死了,而他的三十人小隊卻貪生怕死逃迴來了,那麽所有逃迴來的全部處死。
這是鐵的紀律,如果我們隻說不做,那我們製定這樣的軍紀又有什麽意義?若不能執行的軍紀,那就是一張廢紙,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士兵們會繼續逃跑。
因為逃跑不會承擔任何風險,不會被處罰,而那些拚死廝殺的人,戰死疆場的人卻得不到獎賞和鼓勵,他們會寒心,接下來的戰鬥他們也會跑,而且會跑得更快,就像我們一樣。
我們拚死廝殺,你們卻跑得遠遠的,你知道當時我們的將士有多寒心嗎?我們也是靠著督戰隊和強大的精神支柱才頂下來的。”
路易國王不說話了,因為他看到了場中大多數領主都頻頻點頭,沒有人願意打敗仗,麵對兩場大戰,十字軍都是全線潰逃的局麵,他們也想改變。
他們拿城堡拿領地去抵押貸的款,召集的軍隊可不是為了打敗仗的,那是他們真金白銀招聘來的,他們要獲得勝利,花的錢才值得,否則又何必折騰這件事呢?
他們也在反思,怎樣才能不讓手下的士兵逃走?怎樣才能讓士兵不畏生死的上陣殺敵。
如今伯莎所說的倒是說到了他們心坎上,他們也深有體會,如果說逃跑的人不受懲罰,英勇作戰的人得不到獎賞,那誰也不願意拚死去作戰的,這仗就根本沒法打了,這是一個淺顯的道理。
但是很多統帥做不到,並不是他們不懂,而是像路易一樣爛好人,不願意得罪人。
現在他們已經在戰場上麵臨生死,伯莎是到時候該下決心堅決執行軍紀的時候,再這樣一觸即潰,全線潰敗,那他們有再多的兵都會被突厥人殺得幹幹淨淨。
腓特烈見路易國王似乎有鬆動的跡象,便趁熱打鐵說道:“執行軍紀由我來吧,我不怕得罪人。
我帶人去把那些騎士英勇戰死手下卻逃迴來的逃兵全都抓起來,並分別押送到各個兵營去殺掉,把人頭掛在旗杆上。
希望國王殿下能夠下達王令,將這件事在整個軍營公開,並再次強調軍紀,誰敢逃迴來必定處死。”
伯莎插了一句說道:“不要迴來才處死,而是戰場上就處死,這次你們各公國組織的督戰隊根本沒有起到督戰的效果,全線潰敗的時候,他們跑得比別人都快。
因為他們在後邊根本沒有任何督戰效果,所以這次督戰隊也要承擔責任,把督戰隊的首領全都處死,並換新的敢於殺人的人上去。
比如這一次留下來拚死抵抗的那些將士,可以由他們作為督戰隊來督戰,誰也說不出來話。
因為他們是立了戰功的人,他們有資格督促其他人,跟他們也一樣也去衝鋒陷陣,把那些敢於逃走的人當場殺掉。”
埃莎諾說道:“莫不如就讓伯莎率領你們的土瓦本公國的軍隊擔任全軍的督戰隊,放在後麵,誰敢逃你們就殺誰。你們是立下大功的人,沒有誰敢質疑你們的能力。
反正你們是後軍,在戰鬥最艱苦的時候你們再頂上去的,在這期間你們可以督戰隊來進行督戰。”
伯莎一聽忍不住看了一眼趙桓。
趙桓微微點頭,示意可以接受。
於是伯莎說道:“如果大家信得過,我們願意率軍擔任督戰隊,誰敢逃走,我們會用弓箭把他們射死,我們會畫下紅線,敢於逃過紅線者一律射殺,不管他是誰。”
說到這,伯莎帶著幾分戲謔的望著路易等幾位國王,說道:“搞清楚,我說的是任何人,包括你們和你們手下所有的公爵等領主,不管是誰,隻要敢越過紅線,一律射死。
你們同意我就來幹這個活,不同意那我們還是比賽大家逃跑為好。”
這下子所有人都驚呆了,督戰隊督戰下麵的人,他們完全可以接受,那些人若是跑了,被督戰隊殺了,那是活該。
可是他們是國王,他們是公爵、伯爵,男爵、子爵,如果督戰隊把弓箭大刀對準他們,他們還能接受嗎?
在他們看來,別人逃跑那就該死,他們逃跑,應該理解為情有可原,為什麽要針對他們呢?一時間誰都不說話了。
腓特烈卻再次支持了他妹妹的主張,他說道:“我看這個可以,而且要作為宣傳的重點,國王不退,其他任何人敢退,一律處死,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接著他扭頭望向康拉德和路易等人,說道:“我們還有差不多四十萬大軍,一定能保護幾位國王的安全。
隻要你們死戰不退,後麵又有督戰隊以死相逼,全軍才能穩住戰局,頂住敵人的進攻,如果幾位國王都做不到身先士卒,那這仗也不用打了。”
出乎意料的是,腓特烈率先表示支持,並堅定地說:
“好的,我同意這個做法。我們將處決那些逃跑的士兵,並將他們的人頭在全軍中展示。這樣每個人都會明白,即使在他們的主人仍在前線戰鬥時,逃跑意味著死亡,即使他們逃迴也會被處以極刑。”
嚴密的軍紀必須要嚴格的執行,否則沒有人會把軍紀當迴事,沒有人會為逃跑承擔後果,那這場戰鬥咱們就必輸無疑。”
路易國王皺眉,望向女王說道:“都是基督同胞,十字軍戰友,咱們不殺敵人,反而窩裏鬥殺死自己的兄弟,隻怕不符合咱們十字軍的精神。”
一直跟趙桓坐在一起的埃莉諾本並不打算說話的,此刻她忍不住一下站了起來,對路易說道:“你就是個爛好人,賞罰不明,你根本不適合領導軍隊。
你還是迴到巴黎去研究你的聖經去吧,修道院更適合你。”
路易國王大怒,他沒想到在軍事會議這麽重要的場合,他的妻子竟然公然頂撞於他,怒道:“你胡說什麽?”
伯莎插話說道:“我覺得埃莉諾王後說的很有道理,要帶好軍隊,一個優秀的統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賞罰分明。
立功的就要獎賞,對於那些怕死不敢上前作戰,甚至臨陣脫逃的就要處罰,甚至處死。
既然我們之前已經製定了嚴格的軍事紀律,明確規定了騎士和他的三十人小隊,如果騎士在前麵拚死廝殺戰死了,而他的三十人小隊卻貪生怕死逃迴來了,那麽所有逃迴來的全部處死。
這是鐵的紀律,如果我們隻說不做,那我們製定這樣的軍紀又有什麽意義?若不能執行的軍紀,那就是一張廢紙,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士兵們會繼續逃跑。
因為逃跑不會承擔任何風險,不會被處罰,而那些拚死廝殺的人,戰死疆場的人卻得不到獎賞和鼓勵,他們會寒心,接下來的戰鬥他們也會跑,而且會跑得更快,就像我們一樣。
我們拚死廝殺,你們卻跑得遠遠的,你知道當時我們的將士有多寒心嗎?我們也是靠著督戰隊和強大的精神支柱才頂下來的。”
路易國王不說話了,因為他看到了場中大多數領主都頻頻點頭,沒有人願意打敗仗,麵對兩場大戰,十字軍都是全線潰逃的局麵,他們也想改變。
他們拿城堡拿領地去抵押貸的款,召集的軍隊可不是為了打敗仗的,那是他們真金白銀招聘來的,他們要獲得勝利,花的錢才值得,否則又何必折騰這件事呢?
他們也在反思,怎樣才能不讓手下的士兵逃走?怎樣才能讓士兵不畏生死的上陣殺敵。
如今伯莎所說的倒是說到了他們心坎上,他們也深有體會,如果說逃跑的人不受懲罰,英勇作戰的人得不到獎賞,那誰也不願意拚死去作戰的,這仗就根本沒法打了,這是一個淺顯的道理。
但是很多統帥做不到,並不是他們不懂,而是像路易一樣爛好人,不願意得罪人。
現在他們已經在戰場上麵臨生死,伯莎是到時候該下決心堅決執行軍紀的時候,再這樣一觸即潰,全線潰敗,那他們有再多的兵都會被突厥人殺得幹幹淨淨。
腓特烈見路易國王似乎有鬆動的跡象,便趁熱打鐵說道:“執行軍紀由我來吧,我不怕得罪人。
我帶人去把那些騎士英勇戰死手下卻逃迴來的逃兵全都抓起來,並分別押送到各個兵營去殺掉,把人頭掛在旗杆上。
希望國王殿下能夠下達王令,將這件事在整個軍營公開,並再次強調軍紀,誰敢逃迴來必定處死。”
伯莎插了一句說道:“不要迴來才處死,而是戰場上就處死,這次你們各公國組織的督戰隊根本沒有起到督戰的效果,全線潰敗的時候,他們跑得比別人都快。
因為他們在後邊根本沒有任何督戰效果,所以這次督戰隊也要承擔責任,把督戰隊的首領全都處死,並換新的敢於殺人的人上去。
比如這一次留下來拚死抵抗的那些將士,可以由他們作為督戰隊來督戰,誰也說不出來話。
因為他們是立了戰功的人,他們有資格督促其他人,跟他們也一樣也去衝鋒陷陣,把那些敢於逃走的人當場殺掉。”
埃莎諾說道:“莫不如就讓伯莎率領你們的土瓦本公國的軍隊擔任全軍的督戰隊,放在後麵,誰敢逃你們就殺誰。你們是立下大功的人,沒有誰敢質疑你們的能力。
反正你們是後軍,在戰鬥最艱苦的時候你們再頂上去的,在這期間你們可以督戰隊來進行督戰。”
伯莎一聽忍不住看了一眼趙桓。
趙桓微微點頭,示意可以接受。
於是伯莎說道:“如果大家信得過,我們願意率軍擔任督戰隊,誰敢逃走,我們會用弓箭把他們射死,我們會畫下紅線,敢於逃過紅線者一律射殺,不管他是誰。”
說到這,伯莎帶著幾分戲謔的望著路易等幾位國王,說道:“搞清楚,我說的是任何人,包括你們和你們手下所有的公爵等領主,不管是誰,隻要敢越過紅線,一律射死。
你們同意我就來幹這個活,不同意那我們還是比賽大家逃跑為好。”
這下子所有人都驚呆了,督戰隊督戰下麵的人,他們完全可以接受,那些人若是跑了,被督戰隊殺了,那是活該。
可是他們是國王,他們是公爵、伯爵,男爵、子爵,如果督戰隊把弓箭大刀對準他們,他們還能接受嗎?
在他們看來,別人逃跑那就該死,他們逃跑,應該理解為情有可原,為什麽要針對他們呢?一時間誰都不說話了。
腓特烈卻再次支持了他妹妹的主張,他說道:“我看這個可以,而且要作為宣傳的重點,國王不退,其他任何人敢退,一律處死,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接著他扭頭望向康拉德和路易等人,說道:“我們還有差不多四十萬大軍,一定能保護幾位國王的安全。
隻要你們死戰不退,後麵又有督戰隊以死相逼,全軍才能穩住戰局,頂住敵人的進攻,如果幾位國王都做不到身先士卒,那這仗也不用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