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第二天,陳掌櫃在聽到陸老大夫婦兩天後要去南下開作坊的事情後了,就馬上直接把自家店裏最忠心勤懇的管事派過來給閨女幫忙了……………
對於自家老爹的愛護,陳月仙很是感動的…
對於,此次南下去做作坊,陳月仙和陸老大倒是不忙著收拾行李,就是為難帶自己到底帶多少人手去南下比較好。
而大牛幾個半大小子在知道自家主子要去南下開作坊後,也都是上躥下跳,嚷著一定要跟去。陸老大自然答應,陳月仙也是讚同的。雖說他們年紀不大,但在市井裏混跡過大半年,又簽了死契,關鍵時刻興許能有出其不意的作用呢?
但去南下開作坊不是一件小事,隻靠這個幾個半大小子,當然也不成的。
而筱芸這邊,盤算著陳信那邊估計也要有消息傳迴來了,到時候,估計也要分配些人手過去種菜的,於是就讓人請了老馮爺和幾位長輩過來,商量如何分配人手才好。
如今家家戶戶已經都學了種菜的本事,水平自然有高有低,但也差不了多少的。
京都那邊到時候派一對兒年輕小夫妻,再加兩個後生就好。
而南邊的粉坊,因為涉及紅利比較多,三家合作又免不得一些麻煩,所以,多帶些人手總沒壞處的。
最後決定了三對兒小夫妻,外加六個後生,連同大牛這幾個半大小子。
更何況,這段時間小刀帶著兩個後生在城裏經營鋪子,弄的有聲有色的,眾人看在眼裏都是羨慕不已的。尤其是其餘十幾個後生,隻要沒有活計,都恨不得就要跑去溜達一圈兒,若是幫著賣些皮毛山貨,迴來就能興奮的講上好幾迴。
而如今聽到可以去南邊州府開粉坊,甚至可以進京都種菜和照管酒樓,眾人那簡直如同打了雞血,恨不得頭上長隻角,直接紮進幾個長輩的心裏,立刻拎了他們出去。
小媳婦兒們也是興奮的臉色通紅,女子不同於男人,即便出身貧寒,也要受禮教束縛。
很多人,別說出遠門,就是進城怕是一年都輪不到一次。如今能夠隨著陸家去看看外邊世界,繁華都城,自然也是歡喜雀躍。
於是乎,老馮爺和幾個老兄弟商量半晌,又征詢問了各家的當家人,最後定了人手。
最後被分去京都種菜的小夫妻都是穩重又可靠的脾氣,當然兩個後生卻也是機靈的很。若是有事,互相幫忙不成問題的。再說了那邊有陳信在旁邊照料,肯定會萬無一失的。
跟隨陸老大去南邊開作坊的,則是一對小夫妻,媳婦潑辣,男人力氣大,幾個後生也是打獵的好手。
如果路上遇到兇險,起碼能夠護著陸老大夫妻平安。如果到時候,和陳劉兩家起了衝突,也能全身而退的。
在他們商量事情的時候,筱芸在一旁端茶倒水,並沒有多說什麽話。雖然說這生意是陸家的生意,但如今老熊嶺十八家已經是抱成一團了,這樣安排人手的事情,最好還是交給長輩們決定最合適。
一來,長輩們的威信在那裏呢?村裏眾人更樂意聽從。
二來,雖然說陸家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有些事做不好,也容易引起誤會的。
當然,陸家也不能完全沒有一點兒表示…。
等到名單公布後,筱芸才站出來說道;多謝各位長輩和叔伯思慮周到,如此照拂我們一家。
這生意是我們陸家挑頭兒,但更多要仰仗鄉親援手。我先前同爹爹商議過了,此次村裏叔伯兄嫂們這次出門,除了工錢之外,年底還要從生意的分紅裏拿出一成做紅利,按勞獎賞。
眾人聽完筱芸這話後,都是歡喜不已的,京都的酒樓生意如何,大夥兒雖然有信心,但暫時還看不錯。不過粉坊整日裏如流水一樣進銀子,所有人都看在眼裏,絕對錯不了。
南邊的作坊又大,還有本地的大家族合作,怕到時候粉坊進項隻會更多,不會少的。一成的紅利,怎麽算都有一千兩吧。
如果按人頭來分的話,每人最少也能得到二三十兩的,這錢也足夠後生娶個媳婦迴家了,或者給家裏的閨女置辦一副豐厚嫁妝也都可以了。
聽此,老馮爺幾個長輩也是滿意點頭,村裏人之所以如此死心塌地跟著陸家折騰,除了多年的情義在,重點是他們更看重的就是陸家行事大方厚道,從來不曾虧待村裏人。
兩好合一好,這才是天長日久的事情,厚意長存的相處之道。
看到事情都決定好了以後,老馮爺站出來對他們說道;好,老頭子我就代村裏父老把這成紅利接了,到時候如果我這老骨頭若是還沒被閻王爺收走,就由我來分銀子,我看看誰敢貪心,誰偷懶還敢厚著臉皮領銀子!
到底薑還是老的辣,馮老爺子這樣說,就是把陸家摘了出去,到時候如何分配紅利,就算是有人不服氣,也怪不到陸家頭上了。
聽到這裏,筱芸很是心裏感激,趕緊笑道;老馮爺,您們幾位長輩,可是咱們老熊嶺的不老鬆,好多事等著您們給大夥拿主意,撐腰呢?
更何況閻王爺最是欺軟怕硬,見到咱們老熊嶺刀劍鋒利,可是不敢來請您們幾位老人家。我爹說有幾個淘氣小子靈性足,是讀書的料子,說不定,過個幾年都要去書院讀書,考狀元做官呢?
所以,年底生意的紅利,額外還要拿出一成,用於支持孩子們讀書。
聽完筱芸這話語,大家夥都驚訝道;啊,還要拿一成?”
眾人聽說這話,都是有些替陸家心疼,頓時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趕緊推辭道;這可不成,現在各個家裏的日子已經好過了,如今孩子讀書也供得起了。
再說,將來真是要出去讀書,考狀元做官,沒銀子了再借就成了。也許,等孩子要讀書時,家裏的銀子也足夠他們用了…
對啊,現在家裏個個都有暖棚了,以後年年種菜,大家就發財了。
等到大家都說的差不多後,老馮爺卻是捋著胡子沉默半晌,之後就擺手示意眾人閉嘴,然後對著筱芸說道;這事,筱芸定然有章程,大家不如都靜下來聽聽筱芸的想法吧!
聽此,筱芸看了看自家那個不知道又神遊到何處的老爹,隻能繼續說道;嗯,我一直想同長輩和叔伯們說一說,如今咱們村裏眾人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日子也好過了,將來孩子們的出路定然會更好。不論是科考做官,還是自己開鋪麵做生意,或者…是姑娘們嫁人興許都要選個大戶人家了,這樣,是不是要早做些準備呢?小子們,講不了要偏重聖賢書,但姑娘們認字,學個簡單的算術,將來出嫁在婆家也定然更受看重啊。
聽完筱芸的話後,大家夥都沉默不語了…
“這…”
眾人都是有些遲疑,女子讀書那都是書香門第或者大戶人家的事,小門小戶的閨女,會做一手好針線,能夠貼補家計,會數幾十個銅錢,在他們看看這已經是很不錯了…
然而如今筱芸突然提出要閨女們,也整日同小子一起讀書,這就有些跳出世俗規矩了,讓眾人一時有些難以接受的。
筱芸看到眾人這幅模樣,她也知道知道說的話,讓眾人難以接受,可是她還是沉住氣又勸道;如今家家戶戶日子都開始過的好了起來了,也不差繡鞋墊,手帕賣的那麽幾文錢補貼家計吧!
再說,以後的生意分出的一成紅利,孩子們讀書不用自家買筆墨紙硯,一日有兩頓點心,甚至每隔三月還有一次小考,考好了,還額外有獎勵衣料用物的。等年底的大考,獎勵最重,學的最好的學生十兩銀子。說不定,誰家閨女聰明,不必娘家出銀子,自己就能把自己的嫁妝掙出來了呢?
聽完筱芸這話後,眾人更加七嘴八舌說了起來……
“哎呀,給這麽多銀子?”
“這可真是…”
村裏人沒想到筱芸會如此認真,如果真按筱芸這樣說的話,這麽算下來,孩子們隻要讀書,幾乎吃喝穿戴用就都不用家裏出了,興許還能給家裏賺銀錢。這可是天下絕無僅有的好事了!
但陸家如此賣力氣,到底是圖的什麽呢?
到底還是老馮爺了解眾人的疑惑,於是說道;之前各家都是刀口上討生活,後生們會開弓射箭,獵了皮毛養家糊口就不錯了,閨女們也是能找個好婆家嫁了就成。但就是不同往日了,筱芸現在的生意越做越大了,信得過的人手卻很少。
咱們自家人有心幫忙,但不識字不會算賬,隻會給筱芸添麻煩。
而如今筱芸拿了銀錢出來。這樣支持娃子閨女們讀書,大夥兒能就別猶豫了,將來就算不考科舉當官,給筱芸做個管事也是好事。閨女就更好了,在筱芸身邊幫手兩年,學到一兩樣本事,也足夠她們一輩子吃喝不愁了。
這倒是實話,村裏家家戶戶可都是眼見筱芸如何掌家的,把一個吃不上飯的陸家,變成如今這般紅紅火火的模樣,哪有不羨慕的道理,若是自家的閨女也有她這一半的本事,豈不是做爹娘就等著坐家裏數銀子了。
想想就開心不已的…
想到這裏,眾人都異口同聲道;好,既然筱芸都這樣說了,大夥兒再不同意就真是不是抬舉了。別的村裏,這樣的好事盼還盼不來呢?
“送,都送來,左右她們在家裏也是招貓逗狗,沒有個老實時候。
“可不是,送來讓陸先生頭疼好了。”
筱芸聽此就笑道;嗯,這事還不忙,再等上幾日吧,小男孩們還好說,姑娘們卻還要請個好的教習嬤嬤才行,寫字算數的,我來教是可以了,但針線和規矩之類,我還不如郭嬸子家的三丫呢?
郭嬸家的三丫是村裏有名的笨丫頭,學了三年刺繡的活兒,還是能把鴛鴦繡成胖鵝,常被村裏的嬸子婆娘們打趣著。
聽此,眾人都是笑了起來。又說了幾句閑話後,老熊嶺的村民大會也就算是過去了。
這不,家家戶戶都開始給出行的後生或者兒子兒媳收拾行李了,而陳月仙到底舍不得爹娘,畢竟這一走最少要大半年呢?於是就和筱芸說了一聲就進城和父母道別去了。
對此,筱芸直接喊了自家大哥作陪,要他們夫妻兩人住一晚再迴來,都沒問題,之後還麻煩大嫂和陳夫人說聲,請她幫忙尋個教養嬤嬤,最好能住到村裏的,人品可靠又行事端正的。
聽此,陳月仙很是歡喜,出嫁閨女若不是路遠,一般是不能在娘家留宿的,更何況還是帶著夫君一起迴去。還能和爹娘住一晚,就是有再多體己話也說完了。
於是,她滿口答應下來,提著筱芸裝好的點心盒子就進城去了。
第二天一早,他們迴來的時候,居然馬車上就多了個婦人。
婦人年齡大約四十幾歲的,眼角眉梢的皺紋顯見是歲月的饋贈,衣裙雖然是細棉,但針腳細密,領口袖頭這些細節之處很見功夫。頭發微微發白,梳理的一絲不亂,站在筱芸麵前時候,微微垂著眼眸,帶了三分恭敬,卻又有三分不容人小覷的三分氣度,這般神色倒是給她有些普通的容貌添了三分風韻,讓人無端生出一種親近之意。
陳月仙和筱芸使了個眼色,筱芸見此就喊了青玉青花送婦人去後院廂房尋個房間安頓下來了。
聽此,婦人行禮道謝後,便拎著包裹跟在青花青玉後麵走了…而她就連出門時候也沒有四處張望的樣子。
看此,筱芸很是心裏滿意,卻是不得不打聽婦人來路。
對於自家老爹的愛護,陳月仙很是感動的…
對於,此次南下去做作坊,陳月仙和陸老大倒是不忙著收拾行李,就是為難帶自己到底帶多少人手去南下比較好。
而大牛幾個半大小子在知道自家主子要去南下開作坊後,也都是上躥下跳,嚷著一定要跟去。陸老大自然答應,陳月仙也是讚同的。雖說他們年紀不大,但在市井裏混跡過大半年,又簽了死契,關鍵時刻興許能有出其不意的作用呢?
但去南下開作坊不是一件小事,隻靠這個幾個半大小子,當然也不成的。
而筱芸這邊,盤算著陳信那邊估計也要有消息傳迴來了,到時候,估計也要分配些人手過去種菜的,於是就讓人請了老馮爺和幾位長輩過來,商量如何分配人手才好。
如今家家戶戶已經都學了種菜的本事,水平自然有高有低,但也差不了多少的。
京都那邊到時候派一對兒年輕小夫妻,再加兩個後生就好。
而南邊的粉坊,因為涉及紅利比較多,三家合作又免不得一些麻煩,所以,多帶些人手總沒壞處的。
最後決定了三對兒小夫妻,外加六個後生,連同大牛這幾個半大小子。
更何況,這段時間小刀帶著兩個後生在城裏經營鋪子,弄的有聲有色的,眾人看在眼裏都是羨慕不已的。尤其是其餘十幾個後生,隻要沒有活計,都恨不得就要跑去溜達一圈兒,若是幫著賣些皮毛山貨,迴來就能興奮的講上好幾迴。
而如今聽到可以去南邊州府開粉坊,甚至可以進京都種菜和照管酒樓,眾人那簡直如同打了雞血,恨不得頭上長隻角,直接紮進幾個長輩的心裏,立刻拎了他們出去。
小媳婦兒們也是興奮的臉色通紅,女子不同於男人,即便出身貧寒,也要受禮教束縛。
很多人,別說出遠門,就是進城怕是一年都輪不到一次。如今能夠隨著陸家去看看外邊世界,繁華都城,自然也是歡喜雀躍。
於是乎,老馮爺和幾個老兄弟商量半晌,又征詢問了各家的當家人,最後定了人手。
最後被分去京都種菜的小夫妻都是穩重又可靠的脾氣,當然兩個後生卻也是機靈的很。若是有事,互相幫忙不成問題的。再說了那邊有陳信在旁邊照料,肯定會萬無一失的。
跟隨陸老大去南邊開作坊的,則是一對小夫妻,媳婦潑辣,男人力氣大,幾個後生也是打獵的好手。
如果路上遇到兇險,起碼能夠護著陸老大夫妻平安。如果到時候,和陳劉兩家起了衝突,也能全身而退的。
在他們商量事情的時候,筱芸在一旁端茶倒水,並沒有多說什麽話。雖然說這生意是陸家的生意,但如今老熊嶺十八家已經是抱成一團了,這樣安排人手的事情,最好還是交給長輩們決定最合適。
一來,長輩們的威信在那裏呢?村裏眾人更樂意聽從。
二來,雖然說陸家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有些事做不好,也容易引起誤會的。
當然,陸家也不能完全沒有一點兒表示…。
等到名單公布後,筱芸才站出來說道;多謝各位長輩和叔伯思慮周到,如此照拂我們一家。
這生意是我們陸家挑頭兒,但更多要仰仗鄉親援手。我先前同爹爹商議過了,此次村裏叔伯兄嫂們這次出門,除了工錢之外,年底還要從生意的分紅裏拿出一成做紅利,按勞獎賞。
眾人聽完筱芸這話後,都是歡喜不已的,京都的酒樓生意如何,大夥兒雖然有信心,但暫時還看不錯。不過粉坊整日裏如流水一樣進銀子,所有人都看在眼裏,絕對錯不了。
南邊的作坊又大,還有本地的大家族合作,怕到時候粉坊進項隻會更多,不會少的。一成的紅利,怎麽算都有一千兩吧。
如果按人頭來分的話,每人最少也能得到二三十兩的,這錢也足夠後生娶個媳婦迴家了,或者給家裏的閨女置辦一副豐厚嫁妝也都可以了。
聽此,老馮爺幾個長輩也是滿意點頭,村裏人之所以如此死心塌地跟著陸家折騰,除了多年的情義在,重點是他們更看重的就是陸家行事大方厚道,從來不曾虧待村裏人。
兩好合一好,這才是天長日久的事情,厚意長存的相處之道。
看到事情都決定好了以後,老馮爺站出來對他們說道;好,老頭子我就代村裏父老把這成紅利接了,到時候如果我這老骨頭若是還沒被閻王爺收走,就由我來分銀子,我看看誰敢貪心,誰偷懶還敢厚著臉皮領銀子!
到底薑還是老的辣,馮老爺子這樣說,就是把陸家摘了出去,到時候如何分配紅利,就算是有人不服氣,也怪不到陸家頭上了。
聽到這裏,筱芸很是心裏感激,趕緊笑道;老馮爺,您們幾位長輩,可是咱們老熊嶺的不老鬆,好多事等著您們給大夥拿主意,撐腰呢?
更何況閻王爺最是欺軟怕硬,見到咱們老熊嶺刀劍鋒利,可是不敢來請您們幾位老人家。我爹說有幾個淘氣小子靈性足,是讀書的料子,說不定,過個幾年都要去書院讀書,考狀元做官呢?
所以,年底生意的紅利,額外還要拿出一成,用於支持孩子們讀書。
聽完筱芸這話語,大家夥都驚訝道;啊,還要拿一成?”
眾人聽說這話,都是有些替陸家心疼,頓時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趕緊推辭道;這可不成,現在各個家裏的日子已經好過了,如今孩子讀書也供得起了。
再說,將來真是要出去讀書,考狀元做官,沒銀子了再借就成了。也許,等孩子要讀書時,家裏的銀子也足夠他們用了…
對啊,現在家裏個個都有暖棚了,以後年年種菜,大家就發財了。
等到大家都說的差不多後,老馮爺卻是捋著胡子沉默半晌,之後就擺手示意眾人閉嘴,然後對著筱芸說道;這事,筱芸定然有章程,大家不如都靜下來聽聽筱芸的想法吧!
聽此,筱芸看了看自家那個不知道又神遊到何處的老爹,隻能繼續說道;嗯,我一直想同長輩和叔伯們說一說,如今咱們村裏眾人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日子也好過了,將來孩子們的出路定然會更好。不論是科考做官,還是自己開鋪麵做生意,或者…是姑娘們嫁人興許都要選個大戶人家了,這樣,是不是要早做些準備呢?小子們,講不了要偏重聖賢書,但姑娘們認字,學個簡單的算術,將來出嫁在婆家也定然更受看重啊。
聽完筱芸的話後,大家夥都沉默不語了…
“這…”
眾人都是有些遲疑,女子讀書那都是書香門第或者大戶人家的事,小門小戶的閨女,會做一手好針線,能夠貼補家計,會數幾十個銅錢,在他們看看這已經是很不錯了…
然而如今筱芸突然提出要閨女們,也整日同小子一起讀書,這就有些跳出世俗規矩了,讓眾人一時有些難以接受的。
筱芸看到眾人這幅模樣,她也知道知道說的話,讓眾人難以接受,可是她還是沉住氣又勸道;如今家家戶戶日子都開始過的好了起來了,也不差繡鞋墊,手帕賣的那麽幾文錢補貼家計吧!
再說,以後的生意分出的一成紅利,孩子們讀書不用自家買筆墨紙硯,一日有兩頓點心,甚至每隔三月還有一次小考,考好了,還額外有獎勵衣料用物的。等年底的大考,獎勵最重,學的最好的學生十兩銀子。說不定,誰家閨女聰明,不必娘家出銀子,自己就能把自己的嫁妝掙出來了呢?
聽完筱芸這話後,眾人更加七嘴八舌說了起來……
“哎呀,給這麽多銀子?”
“這可真是…”
村裏人沒想到筱芸會如此認真,如果真按筱芸這樣說的話,這麽算下來,孩子們隻要讀書,幾乎吃喝穿戴用就都不用家裏出了,興許還能給家裏賺銀錢。這可是天下絕無僅有的好事了!
但陸家如此賣力氣,到底是圖的什麽呢?
到底還是老馮爺了解眾人的疑惑,於是說道;之前各家都是刀口上討生活,後生們會開弓射箭,獵了皮毛養家糊口就不錯了,閨女們也是能找個好婆家嫁了就成。但就是不同往日了,筱芸現在的生意越做越大了,信得過的人手卻很少。
咱們自家人有心幫忙,但不識字不會算賬,隻會給筱芸添麻煩。
而如今筱芸拿了銀錢出來。這樣支持娃子閨女們讀書,大夥兒能就別猶豫了,將來就算不考科舉當官,給筱芸做個管事也是好事。閨女就更好了,在筱芸身邊幫手兩年,學到一兩樣本事,也足夠她們一輩子吃喝不愁了。
這倒是實話,村裏家家戶戶可都是眼見筱芸如何掌家的,把一個吃不上飯的陸家,變成如今這般紅紅火火的模樣,哪有不羨慕的道理,若是自家的閨女也有她這一半的本事,豈不是做爹娘就等著坐家裏數銀子了。
想想就開心不已的…
想到這裏,眾人都異口同聲道;好,既然筱芸都這樣說了,大夥兒再不同意就真是不是抬舉了。別的村裏,這樣的好事盼還盼不來呢?
“送,都送來,左右她們在家裏也是招貓逗狗,沒有個老實時候。
“可不是,送來讓陸先生頭疼好了。”
筱芸聽此就笑道;嗯,這事還不忙,再等上幾日吧,小男孩們還好說,姑娘們卻還要請個好的教習嬤嬤才行,寫字算數的,我來教是可以了,但針線和規矩之類,我還不如郭嬸子家的三丫呢?
郭嬸家的三丫是村裏有名的笨丫頭,學了三年刺繡的活兒,還是能把鴛鴦繡成胖鵝,常被村裏的嬸子婆娘們打趣著。
聽此,眾人都是笑了起來。又說了幾句閑話後,老熊嶺的村民大會也就算是過去了。
這不,家家戶戶都開始給出行的後生或者兒子兒媳收拾行李了,而陳月仙到底舍不得爹娘,畢竟這一走最少要大半年呢?於是就和筱芸說了一聲就進城和父母道別去了。
對此,筱芸直接喊了自家大哥作陪,要他們夫妻兩人住一晚再迴來,都沒問題,之後還麻煩大嫂和陳夫人說聲,請她幫忙尋個教養嬤嬤,最好能住到村裏的,人品可靠又行事端正的。
聽此,陳月仙很是歡喜,出嫁閨女若不是路遠,一般是不能在娘家留宿的,更何況還是帶著夫君一起迴去。還能和爹娘住一晚,就是有再多體己話也說完了。
於是,她滿口答應下來,提著筱芸裝好的點心盒子就進城去了。
第二天一早,他們迴來的時候,居然馬車上就多了個婦人。
婦人年齡大約四十幾歲的,眼角眉梢的皺紋顯見是歲月的饋贈,衣裙雖然是細棉,但針腳細密,領口袖頭這些細節之處很見功夫。頭發微微發白,梳理的一絲不亂,站在筱芸麵前時候,微微垂著眼眸,帶了三分恭敬,卻又有三分不容人小覷的三分氣度,這般神色倒是給她有些普通的容貌添了三分風韻,讓人無端生出一種親近之意。
陳月仙和筱芸使了個眼色,筱芸見此就喊了青玉青花送婦人去後院廂房尋個房間安頓下來了。
聽此,婦人行禮道謝後,便拎著包裹跟在青花青玉後麵走了…而她就連出門時候也沒有四處張望的樣子。
看此,筱芸很是心裏滿意,卻是不得不打聽婦人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