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
一道身影最是在前,白虎堂堂主殷無壽形如鬼魅,手中人皇劍早已出鞘,代表著人族氣運天道獨厚的鴻蒙紫氣吞吐而動,自劍鋒之上宛如塵煙,化作一縷遊光直接勾連在一閃而動的佛光之上。
與此同時,風萬霖一道紅塵大意也似混沌,勢有百態之變的無數光芒,匯聚成一縷朦朦朧朧的雲霧蒼龍,風萬霖指尖點出,那蒼龍之首似吐長舌,實則乃是紅塵業火燒灼大陣,循著一絲裏外的勾連匹煉天機,與小孔陽推衍動蕩的一絲緣法彼此交匯,由此將眼見逝去的一道缺口緊緊拖住。
可畢竟他二人不通術數,雖有些涉獵,但也僅僅隻是知曉一些,深諳此道非得在場的天機子以及玉陽真人,此二人一個道通天玄術法萍塵,另一個則是青離宮術數門掌教,奇門異首陣法術數,可以說正是他囊中之物。
因此當下殷無壽與風萬霖先後出手,其根本不過相對拖延,至於破陣,哪怕是手持人皇劍依舊要強力崩碎,可殷無壽畢竟不是人皇帝君,帝君著身披道運言出法隨,凡玄門之道難有作為,但殷無壽隻是借劍,有些號令卻無法發揮全部,故人皇劍在手也隻是相對威懾,隻代表人皇的態度而並非人皇親至,所以真要動手,其威力大打折扣。
再者他道行不底,可也是分跟誰比,尋常者,他手持人皇劍可立不敗,但對於此陣者佛祖所布,當初能超脫天地之人,僅僅是借來人皇劍道運護持,其親手布下的奇陣鎮壓道統之用,殷無壽焉有作為。
如此,殷無壽率先出手不過是引動道運,以人皇劍本身的威能將陣法崩開缺口,最少可保證內外牽連,再有風萬霖業火鋪蓋,紅塵之意本身人間之道,相助人皇劍自然唿應,其前後一動,便為脫身此陣扣住機會。
而另一頭,玉陽真人正是脫身此陣最後的關鍵,天機子推衍天機引動鴻蒙,此刻自然出手不暇,玉陽真人手掌奇門道披術法,對於破陣正有妙計,隻見他最後出手,也是最關鍵時恰到好處。
一柄拂塵左右擺動,單手撚須高深莫測,玉陽真人以書生氣悟得道法,原本該經綸天下之人,卻在中年時落魄意冷,好在有長生大帝開悟心經,奇門妙術鎮壓己道,三教之間得來術數,以手中長卷問道世間,以胸中意氣敞懷天下,此廟堂少了一個持舟之耳,可蒼生芸芸,卻多了一個掌局之妙。
玉陽真人三十五歲悟道,四十歲道法初成,爾後又過十五年,掌奇門截取天機,斷陰陽囊括五行,僅僅二十年便從一個不得其誌的落魄書生,搖身一變並列三教,以天下為局,以蒼生為法,拱陰陽破五行斷解天罡地煞兩計之妙。
其中天罡者三十六數九五截一,地煞則七十二道八九之妙,此一百單八局玉陽真人指尖得掌,其縱橫捭闔隻身入局,以無生請眾生,蓋三盤扭轉局門,成就奇門術數天下之首,此後再過四十年潛心甲子,九十五歲憑道家至寶青霄琅玉玨轉身破局,真正截取一線道機,大衍之數飄離糟粕,一身修得落子之上,至此天下為局蒼生為法,玉陽真人來去自如,其俯瞰世間當得起一門掌教。
而今日局,玉陽真人礙於無奈,身在天道之下,窺伺超脫者轉身法陣,玉陽真人自打入陣以來一直參悟,奈何此佛宗密陣乃佛祖所立,其中關隘乃互補護證,鎮壓一教道統其根源卻又在道統之間,隻佛宗氣運不得衰減,此陣的根基則本源不斷,而循環往替彼此補充,沒有一絲斷缺,想要破解豈止是難上加難。
佛宗者普渡天下,不說分支多少,就是無名的寺廟又何止百千,這無數年積攢早已將佛宗締在人心,世間的百姓多少信仰,天下的佛子又多少虔誠,這厚重載世的氣運正是那陣法難斷的根源,而反之陣法本身又冥冥之中鎮壓氣運,想要盡毀佛宗無數,受陣法牽製,自有天數暗中護佑,故泯滅之間這佛門大教總會有一絲生機,除非斷解相互之聯,否則佛宗不滅此陣不破,而陣法依舊,那佛宗便不會隕落,此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印證,彼此間無有滯礙,所謂之妙,就連玉陽真人也搖頭無奈,這也是方才有殷無壽手持人皇劍在此,玉陽真人依舊沒出麵說破陣脫身。
他並無把握,哪怕人皇劍萬法不擋,可無人皇帝君親身在此,玉陽真人難有勝算,但此時不同,小孔陽天生道體欲衍天機,更有天機子親自推算,這二者間引動鴻蒙,有大道之力湧動道機,哪怕是佛祖親臨,親手執掌這氣運之陣,也會在蒙蔽之下有所漣漪。
正是這一絲漣漪,玉陽真人抓住機會,引奇門蓋數陰陽,以三宮妙法衝開六合,走了一個天禽局逆轉四門,使休、死、驚、傷自地盤中漸漸隱現,而四門即出,奇門中另外四門便有跡可循,不過眾人眼下隻為脫身,且機會在此稍縱即逝,故而玉陽真人並未耽擱,憑休門扯拽人事,將眾人的氣運暫時與人皇劍彼此融合,人皇劍萬法不擋,天禽局亦是陽道,走休門當可脫身。
一瞬間電光火石,也就是玉陽真人出手果斷,凡有稍加猶豫,哪怕是殷無壽與風萬霖雙雙聯手,拖延的機會也隻是一瞬,最多不過玉陽真人出手一次,這一次,玉陽真人不負眾望,隻是眼見著拂塵左右擺動,便帶著眾人寄身人皇劍吞吐鴻蒙,一縷紫氣之後,原本朦朦朧朧的須彌山佛宗大寶,眾人再次抬眼已是清晰如常。
梵音杳杳金光緲渺,數百座樓閣群山坐落,金頂之上佛光普照,其金光之下山巒衝天雲霧淩空,每逢過頂的金山,每一處奇花異草蒼鬆古柏,內中更有走獸如常,凡天禽者穿插雲霧擺頭過日,凡雲霧下如夢如幻洞天福地。
而正當中最高的一處,宏宇巍峨金光四射實乃大雄寶殿,其下雲台霧階延綿而去,直至山門下有一石碑聳立雲頭,石碑上須彌宮三字鎮壓古今。
眾人循著石碑再往迴觀瞧,莊嚴肅穆的佛宗之首,須彌山上多有金剛常有羅漢,佛陀、佛子、菩薩、迦藍,更有數千揭諦數十大耀,而須彌宮最深一處,似有一斷崖乃無垢之所,其金光隱晦佛法蕩漾,猜想便是佛尊所在,那大佛尊者掌教佛宗,眾人今日當會他一會。
隻是玉陽真人術法散去,一眾七人現出身形,這須彌寶刹之上當即數十人圍在當中,其中為首的乃是佛陀九子中剛剛接到佛尊法碟不等策應的法摩大師,而在他身後更有其師弟無壽大師,二人隨行便是佛宗護道的七十二大金剛佛子,這七十二人向來以法摩、無壽前後隨行,隻因這兩位大師一向負責佛宗有道,不受外染不與內耗,凡有一切變動,皆受兩位大師左右調動,因此大佛尊者法碟一出,法摩、無壽兩位大師當即明了,點七十二大護道金剛跟著就往塔林而去。
那塔林中曆代高僧舍利存放,實乃佛家重地,另外那塔林之下內有玄通,須彌宮開山祖師,其佛祖超脫之後留下的本體真身,也就是菩提祖樹正是在塔林中紮根而存,因此曆代高僧圓寂後,其無垢舍利皆存塔林,每一位高僧便是一塔,能入此地者常伴佛祖左右,乃佛宗至高榮譽,亦是大部分弟子畢生的追求。
因此佛尊法碟一出,事關佛宗大事,兩位大師不敢耽擱,隻是未到中途便感受到清光綻動紫氣繚繞,待眼前一晃,正是小孔陽等人驟然現身。
“阿彌陀佛,有高人駕臨須彌宮,貧僧法摩見過諸位。”眾佛門弟子不明所以當即圍攏,法摩大師首當其衝,原本有人突然現身本該問責,可法摩大師搭眼一瞧,這突然現身的幾人除一位少女之外盡數識得,且都是玄門正道一方大能,因此問責的話不等說出便直接改口,先禮後兵也另有說辭。
反觀小孔陽等人,除天機子與小孔陽二人尚在推衍,此刻不好分出心神,餘下者一眾五人,對於這法摩大師皆是冷漠,聽到其招唿也並不買賬,眾人彼此對望最後乃紫陽真人出麵開口:“多年不見,法摩大師倒是依舊,不過今日非佛子左右,法摩大師還是請佛尊說話。”
紫陽真人態度冰冷,本是五大宗門同氣連枝,可今日局乃佛宗之過,更是他小師妹報仇之機,靈、隕、空、寂四大神僧此刻已是不知何處,找掌教佛尊理是應當,而且先前動手更有得罪,紫陽真人能平和說出,已是看在法摩二人彼此相識,沒有徹底撕破臉皮。
至於法摩大師則眼神疑惑,當日事一概不知,又遭遇幾人突兀現身,本該也問責之心,可考慮到事出反常可能有誤,耐著心思打過招唿,不想遭遇冷漠,心想此事必有蹊蹺,當即也開口迴應:“今我掌教佛尊正有要事,紫陽真人何故怒氣,可否與貧僧說道說道?”
一句問出,紫陽真人臉色微怒,當即也再沒耐性:“嗬嗬,不錯,他今日確實該有些要事。”
冷冷一笑,紫陽真人再不多言,此刻小孔陽與天機子推衍未果,直接動手並非上策,待稍時一過,隻要小孔陽心神凝聚卦象完成,彼此動手亦是搏殺,不管如何也少去顧忌,總之當下不好直接衝突。
他這般想法眾人皆懂,也幾乎都是如此考量,尤其是青陽真人,在他眼中小孔陽是他親自帶迴師門,此刻更是拜師同門,且宗門的將來寄托與她,意義非凡也心中牽掛,因此青陽真人自打脫身,便時刻警惕周圍一切,更是在紫陽真人一語說完,伸手打出一道靈符。
那靈符一化萬千百色流轉,每一種顏色代表著道家一道神通,有殺敵在前,有護佑在後,有斬妖除魔,有避死延生,更有無數名法道轉神通,總之這一道靈符乃是青陽真人畢生造詣,此刻用出此符護法眾人,其目的無比明確,身在須彌山上,小孔陽的安危勝過一切,眼下她推衍未成,不管如何也不能任人打擾,畢竟己方幾人此刻不動,不代表佛宗之人稍時不動,何況數十人正在圍攏,須彌山更有多方趕來。
而青陽真人考慮周全,佛宗者卻是疑惑,就眼下法摩、無壽兩位大師以及七十二大護道金剛,忽見青陽真人打出靈符,一出手便是至強的神通,數十人當即駭然,彼此對望皆是不懂,加上紫陽真人言語冷漠態度不屑,似乎今日之法碟所指,難道是眼前幾位?
法摩、無壽互相對望,眼神皆是疑惑,不過到達在須彌山上,自家的宗門被人闖入,哪怕其身份再高,最少也要問上一問,因此法摩大師再度開口:“阿彌陀佛,幾位突來寶刹擾我佛門,不知我佛宗哪裏得罪?”
法摩大師臉色鄭重,眼神中帶著幾分怒意,可迴應他的卻是無視,沒有人與他搭茬,尤其是風萬霖,根本不看眼前一眾,抬頭遠望間始終盯著須彌宮深處,那金光湧動佛法晦澀之所。
而法摩大師見被無視,本就有些疑惑外加怒意,這一刻徹底發怒:“既然諸位這般......”
隻是不等他有所發泄,風萬霖直接將其打斷:“罷了,此地你做不得主不用再提。”
擺了擺手,風萬霖對其再度無視,跟著他身形走動往前而去,待走出十餘步當下站定,臉上帶著微微的笑意,眼神中盡是傲氣,又看了看他先前眺望之所,那須彌宮深處似有佛尊,直接便一語道出:“風某到訪須彌,還請現身一見!!”
這句話裹著神念更帶神通,被風萬霖有意遠送且源源覆蓋,迴蕩在整個須彌山,不管是誦經問答、參禪打坐,還是所在關頭感悟精深,又或者是行走坐臥體悟尋常,總之身在須彌山所有的佛門弟子皆有聽聞。
隻是好半天無人搭話,隻有須彌山各出正自趕來的數百道流光仿佛迴應,風萬霖淡淡一笑,接著有道:“如此,風某便得罪了......”
一道身影最是在前,白虎堂堂主殷無壽形如鬼魅,手中人皇劍早已出鞘,代表著人族氣運天道獨厚的鴻蒙紫氣吞吐而動,自劍鋒之上宛如塵煙,化作一縷遊光直接勾連在一閃而動的佛光之上。
與此同時,風萬霖一道紅塵大意也似混沌,勢有百態之變的無數光芒,匯聚成一縷朦朦朧朧的雲霧蒼龍,風萬霖指尖點出,那蒼龍之首似吐長舌,實則乃是紅塵業火燒灼大陣,循著一絲裏外的勾連匹煉天機,與小孔陽推衍動蕩的一絲緣法彼此交匯,由此將眼見逝去的一道缺口緊緊拖住。
可畢竟他二人不通術數,雖有些涉獵,但也僅僅隻是知曉一些,深諳此道非得在場的天機子以及玉陽真人,此二人一個道通天玄術法萍塵,另一個則是青離宮術數門掌教,奇門異首陣法術數,可以說正是他囊中之物。
因此當下殷無壽與風萬霖先後出手,其根本不過相對拖延,至於破陣,哪怕是手持人皇劍依舊要強力崩碎,可殷無壽畢竟不是人皇帝君,帝君著身披道運言出法隨,凡玄門之道難有作為,但殷無壽隻是借劍,有些號令卻無法發揮全部,故人皇劍在手也隻是相對威懾,隻代表人皇的態度而並非人皇親至,所以真要動手,其威力大打折扣。
再者他道行不底,可也是分跟誰比,尋常者,他手持人皇劍可立不敗,但對於此陣者佛祖所布,當初能超脫天地之人,僅僅是借來人皇劍道運護持,其親手布下的奇陣鎮壓道統之用,殷無壽焉有作為。
如此,殷無壽率先出手不過是引動道運,以人皇劍本身的威能將陣法崩開缺口,最少可保證內外牽連,再有風萬霖業火鋪蓋,紅塵之意本身人間之道,相助人皇劍自然唿應,其前後一動,便為脫身此陣扣住機會。
而另一頭,玉陽真人正是脫身此陣最後的關鍵,天機子推衍天機引動鴻蒙,此刻自然出手不暇,玉陽真人手掌奇門道披術法,對於破陣正有妙計,隻見他最後出手,也是最關鍵時恰到好處。
一柄拂塵左右擺動,單手撚須高深莫測,玉陽真人以書生氣悟得道法,原本該經綸天下之人,卻在中年時落魄意冷,好在有長生大帝開悟心經,奇門妙術鎮壓己道,三教之間得來術數,以手中長卷問道世間,以胸中意氣敞懷天下,此廟堂少了一個持舟之耳,可蒼生芸芸,卻多了一個掌局之妙。
玉陽真人三十五歲悟道,四十歲道法初成,爾後又過十五年,掌奇門截取天機,斷陰陽囊括五行,僅僅二十年便從一個不得其誌的落魄書生,搖身一變並列三教,以天下為局,以蒼生為法,拱陰陽破五行斷解天罡地煞兩計之妙。
其中天罡者三十六數九五截一,地煞則七十二道八九之妙,此一百單八局玉陽真人指尖得掌,其縱橫捭闔隻身入局,以無生請眾生,蓋三盤扭轉局門,成就奇門術數天下之首,此後再過四十年潛心甲子,九十五歲憑道家至寶青霄琅玉玨轉身破局,真正截取一線道機,大衍之數飄離糟粕,一身修得落子之上,至此天下為局蒼生為法,玉陽真人來去自如,其俯瞰世間當得起一門掌教。
而今日局,玉陽真人礙於無奈,身在天道之下,窺伺超脫者轉身法陣,玉陽真人自打入陣以來一直參悟,奈何此佛宗密陣乃佛祖所立,其中關隘乃互補護證,鎮壓一教道統其根源卻又在道統之間,隻佛宗氣運不得衰減,此陣的根基則本源不斷,而循環往替彼此補充,沒有一絲斷缺,想要破解豈止是難上加難。
佛宗者普渡天下,不說分支多少,就是無名的寺廟又何止百千,這無數年積攢早已將佛宗締在人心,世間的百姓多少信仰,天下的佛子又多少虔誠,這厚重載世的氣運正是那陣法難斷的根源,而反之陣法本身又冥冥之中鎮壓氣運,想要盡毀佛宗無數,受陣法牽製,自有天數暗中護佑,故泯滅之間這佛門大教總會有一絲生機,除非斷解相互之聯,否則佛宗不滅此陣不破,而陣法依舊,那佛宗便不會隕落,此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印證,彼此間無有滯礙,所謂之妙,就連玉陽真人也搖頭無奈,這也是方才有殷無壽手持人皇劍在此,玉陽真人依舊沒出麵說破陣脫身。
他並無把握,哪怕人皇劍萬法不擋,可無人皇帝君親身在此,玉陽真人難有勝算,但此時不同,小孔陽天生道體欲衍天機,更有天機子親自推算,這二者間引動鴻蒙,有大道之力湧動道機,哪怕是佛祖親臨,親手執掌這氣運之陣,也會在蒙蔽之下有所漣漪。
正是這一絲漣漪,玉陽真人抓住機會,引奇門蓋數陰陽,以三宮妙法衝開六合,走了一個天禽局逆轉四門,使休、死、驚、傷自地盤中漸漸隱現,而四門即出,奇門中另外四門便有跡可循,不過眾人眼下隻為脫身,且機會在此稍縱即逝,故而玉陽真人並未耽擱,憑休門扯拽人事,將眾人的氣運暫時與人皇劍彼此融合,人皇劍萬法不擋,天禽局亦是陽道,走休門當可脫身。
一瞬間電光火石,也就是玉陽真人出手果斷,凡有稍加猶豫,哪怕是殷無壽與風萬霖雙雙聯手,拖延的機會也隻是一瞬,最多不過玉陽真人出手一次,這一次,玉陽真人不負眾望,隻是眼見著拂塵左右擺動,便帶著眾人寄身人皇劍吞吐鴻蒙,一縷紫氣之後,原本朦朦朧朧的須彌山佛宗大寶,眾人再次抬眼已是清晰如常。
梵音杳杳金光緲渺,數百座樓閣群山坐落,金頂之上佛光普照,其金光之下山巒衝天雲霧淩空,每逢過頂的金山,每一處奇花異草蒼鬆古柏,內中更有走獸如常,凡天禽者穿插雲霧擺頭過日,凡雲霧下如夢如幻洞天福地。
而正當中最高的一處,宏宇巍峨金光四射實乃大雄寶殿,其下雲台霧階延綿而去,直至山門下有一石碑聳立雲頭,石碑上須彌宮三字鎮壓古今。
眾人循著石碑再往迴觀瞧,莊嚴肅穆的佛宗之首,須彌山上多有金剛常有羅漢,佛陀、佛子、菩薩、迦藍,更有數千揭諦數十大耀,而須彌宮最深一處,似有一斷崖乃無垢之所,其金光隱晦佛法蕩漾,猜想便是佛尊所在,那大佛尊者掌教佛宗,眾人今日當會他一會。
隻是玉陽真人術法散去,一眾七人現出身形,這須彌寶刹之上當即數十人圍在當中,其中為首的乃是佛陀九子中剛剛接到佛尊法碟不等策應的法摩大師,而在他身後更有其師弟無壽大師,二人隨行便是佛宗護道的七十二大金剛佛子,這七十二人向來以法摩、無壽前後隨行,隻因這兩位大師一向負責佛宗有道,不受外染不與內耗,凡有一切變動,皆受兩位大師左右調動,因此大佛尊者法碟一出,法摩、無壽兩位大師當即明了,點七十二大護道金剛跟著就往塔林而去。
那塔林中曆代高僧舍利存放,實乃佛家重地,另外那塔林之下內有玄通,須彌宮開山祖師,其佛祖超脫之後留下的本體真身,也就是菩提祖樹正是在塔林中紮根而存,因此曆代高僧圓寂後,其無垢舍利皆存塔林,每一位高僧便是一塔,能入此地者常伴佛祖左右,乃佛宗至高榮譽,亦是大部分弟子畢生的追求。
因此佛尊法碟一出,事關佛宗大事,兩位大師不敢耽擱,隻是未到中途便感受到清光綻動紫氣繚繞,待眼前一晃,正是小孔陽等人驟然現身。
“阿彌陀佛,有高人駕臨須彌宮,貧僧法摩見過諸位。”眾佛門弟子不明所以當即圍攏,法摩大師首當其衝,原本有人突然現身本該問責,可法摩大師搭眼一瞧,這突然現身的幾人除一位少女之外盡數識得,且都是玄門正道一方大能,因此問責的話不等說出便直接改口,先禮後兵也另有說辭。
反觀小孔陽等人,除天機子與小孔陽二人尚在推衍,此刻不好分出心神,餘下者一眾五人,對於這法摩大師皆是冷漠,聽到其招唿也並不買賬,眾人彼此對望最後乃紫陽真人出麵開口:“多年不見,法摩大師倒是依舊,不過今日非佛子左右,法摩大師還是請佛尊說話。”
紫陽真人態度冰冷,本是五大宗門同氣連枝,可今日局乃佛宗之過,更是他小師妹報仇之機,靈、隕、空、寂四大神僧此刻已是不知何處,找掌教佛尊理是應當,而且先前動手更有得罪,紫陽真人能平和說出,已是看在法摩二人彼此相識,沒有徹底撕破臉皮。
至於法摩大師則眼神疑惑,當日事一概不知,又遭遇幾人突兀現身,本該也問責之心,可考慮到事出反常可能有誤,耐著心思打過招唿,不想遭遇冷漠,心想此事必有蹊蹺,當即也開口迴應:“今我掌教佛尊正有要事,紫陽真人何故怒氣,可否與貧僧說道說道?”
一句問出,紫陽真人臉色微怒,當即也再沒耐性:“嗬嗬,不錯,他今日確實該有些要事。”
冷冷一笑,紫陽真人再不多言,此刻小孔陽與天機子推衍未果,直接動手並非上策,待稍時一過,隻要小孔陽心神凝聚卦象完成,彼此動手亦是搏殺,不管如何也少去顧忌,總之當下不好直接衝突。
他這般想法眾人皆懂,也幾乎都是如此考量,尤其是青陽真人,在他眼中小孔陽是他親自帶迴師門,此刻更是拜師同門,且宗門的將來寄托與她,意義非凡也心中牽掛,因此青陽真人自打脫身,便時刻警惕周圍一切,更是在紫陽真人一語說完,伸手打出一道靈符。
那靈符一化萬千百色流轉,每一種顏色代表著道家一道神通,有殺敵在前,有護佑在後,有斬妖除魔,有避死延生,更有無數名法道轉神通,總之這一道靈符乃是青陽真人畢生造詣,此刻用出此符護法眾人,其目的無比明確,身在須彌山上,小孔陽的安危勝過一切,眼下她推衍未成,不管如何也不能任人打擾,畢竟己方幾人此刻不動,不代表佛宗之人稍時不動,何況數十人正在圍攏,須彌山更有多方趕來。
而青陽真人考慮周全,佛宗者卻是疑惑,就眼下法摩、無壽兩位大師以及七十二大護道金剛,忽見青陽真人打出靈符,一出手便是至強的神通,數十人當即駭然,彼此對望皆是不懂,加上紫陽真人言語冷漠態度不屑,似乎今日之法碟所指,難道是眼前幾位?
法摩、無壽互相對望,眼神皆是疑惑,不過到達在須彌山上,自家的宗門被人闖入,哪怕其身份再高,最少也要問上一問,因此法摩大師再度開口:“阿彌陀佛,幾位突來寶刹擾我佛門,不知我佛宗哪裏得罪?”
法摩大師臉色鄭重,眼神中帶著幾分怒意,可迴應他的卻是無視,沒有人與他搭茬,尤其是風萬霖,根本不看眼前一眾,抬頭遠望間始終盯著須彌宮深處,那金光湧動佛法晦澀之所。
而法摩大師見被無視,本就有些疑惑外加怒意,這一刻徹底發怒:“既然諸位這般......”
隻是不等他有所發泄,風萬霖直接將其打斷:“罷了,此地你做不得主不用再提。”
擺了擺手,風萬霖對其再度無視,跟著他身形走動往前而去,待走出十餘步當下站定,臉上帶著微微的笑意,眼神中盡是傲氣,又看了看他先前眺望之所,那須彌宮深處似有佛尊,直接便一語道出:“風某到訪須彌,還請現身一見!!”
這句話裹著神念更帶神通,被風萬霖有意遠送且源源覆蓋,迴蕩在整個須彌山,不管是誦經問答、參禪打坐,還是所在關頭感悟精深,又或者是行走坐臥體悟尋常,總之身在須彌山所有的佛門弟子皆有聽聞。
隻是好半天無人搭話,隻有須彌山各出正自趕來的數百道流光仿佛迴應,風萬霖淡淡一笑,接著有道:“如此,風某便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