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在這裏想著安排馬謖,可是他卻不知道,自視頗高的馬謖也在審視劉禪呢。

    他不知道劉禪有什麽地方值得諸葛亮關注的,要知道以前劉禪他也不是沒見過,資質平庸,做一個守成之君還可以,雖不至於昏庸無道,也不至於有什麽值得人去期待的地方。

    可是今天,劉禪卻與諸葛亮呆了老長時間,而且一副相談甚歡樣子。馬謖對於權勢還是非常熱衷的,要知道自古以來,凡是太子近臣,鮮有不發達的,隻要你表現不是太差,一般來說身居高位不是夢想。

    任何一個君主對於最早追隨自己的人,都會給與優待,隻是要看看個人的能力了。現在劉禪身邊真正的近臣,隻有一個霍戈。這人是霍峻之子,是個人才,毫無疑問將來這個霍戈會發達。

    當然了還有一個潛在的近臣黃浩。劉禪起初是想要幹掉黃浩的,可是後來想想,作為君主有些事情確實需要一個小人來為君主做。像黃浩這樣,八麵玲瓏之輩,隻要掌握好,就是一枚上好的棋子。

    後來想到宦官對於皇權的重要性,就熄了弄死黃浩的心思。再說自己不是曆史上的劉禪,注定了自己要奮發向上,未來幾十年,自己都是積極向上,不會放棄複興大漢的誌向,也不會因為曹魏太強而氣餒,所以對於黃浩的威脅,實在是不值得一提,。

    宦官在厲害,也是依附於皇權存在的,隻要皇帝一句話,宦官也隻能乖乖俯首。

    “愛卿請起,今日蒙諸葛臣相舉薦,還望愛卿盡展才智,與孤共創大業,再興大漢。”劉禪趕緊拉起馬謖,這家夥出去軍事上的事情,其實還是一個不錯的謀士,再加上是諸葛亮舉薦,劉禪不得不重視馬謖。

    但是,這並不代表劉禪會因為馬謖的缺陷而不重用他。用其才而摒其短。再說了劉禪會給馬謖機會,讓他成長,當然馬謖自己能不能有所長進,就看他自己了。

    馬謖聞弦歌而知雅意,他當然知道,劉禪要招攬他,雖說不知道怎麽迴事,可是一向好權的馬謖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俗話說通天之橋已經架在自己麵前,自己要是不去爬,將來恐怕就很難再爬了。

    時代不同了,諸葛亮有現在的成就,還不是因為年紀輕輕投靠了劉備。現在他馬謖自問不會太差諸葛亮,將來也一定不會弱於諸葛亮。馬謖這會兒還是很有雄心壯誌,當然了劉禪要是知道這廝想要超越諸葛亮,隻怕會大聲斥責這家夥不切實際,好高騖遠了。

    於是馬謖再次伏跪在地,叩頭道:“殿下不以臣才智鄙陋,委以大事,臣必當肝腦塗地,以報君恩。”

    劉禪再次扶起馬謖,引坐一邊,然後詢問馬謖政務。不得不說,馬謖確實是一個人才,許多事情都做的井井有條,毫無錯漏。不說毫無疏漏,但是基本上做到了這個時代最好的處理。

    比如對於益州的豪強士族,馬謖給與的答案就是拉打並用。畢竟士族階級的人才還是不少,益州楊氏,張氏,王氏等等都偏向於劉備,而且給與了劉備不少支持。

    當然了,這些士族都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楊氏兄弟,都身居高位,楊洪位居蜀漢權位的決策層麵。楊氏子弟也有不少出仕蜀漢,楊洪是一個有抱負的人才,可惜他前半生與黃忠一樣,未遇明主。

    劉備進川以後,對於劉備那是極盡輔佐。為了蜀漢事業,也犧牲了不少家族利益,所以馬謖建議對於楊洪這樣的忠心老臣要多加撫慰。

    迴成都以後,凡事多餘楊洪等人商量。這樣有助於穩定團結益州士族,當然對於其他的如龐氏等豪強土霸,馬謖對劉禪說道:“殿下當施展雷霆手段,打擊這些心懷惡意的土豪劣紳,收繳其財,以淄國用。”

    “漢中之地,土地肥沃,人口稀少,不足以養大軍,而益州的人口也不富裕,所以要想辦法增加漢中人口,臣聞隴西之地,土地貧瘠,水源缺乏,雍州之地曆經戰亂,雖然有鍾繇治理形勢已經大大好轉。”

    “可是近聞曹魏實施九品中正製度,使得士族的權威大增,而生民日漸困苦,他們的土地被豪族強並,百姓必然不滿,殿下可派人前往這些地方,宣以土地良政,吸引魏地百姓前來漢中。”

    馬謖給與的計策,劉禪看來還是很不錯的,至少這些政策對於現在的蜀漢來說,也算是中肯,和劉禪所思基本吻合。

    不過不能太慣著馬謖,對於這家夥就是要時常敲打,讓他知道自己所思並不是完美的,還有更優秀的計策,他沒想到。

    “幼常之計,孤亦有所思,先前已與諸葛丞相相商。”劉禪對於馬謖的計策持與肯定,但是在馬謖的耳朵裏邊,就有些不一樣了。

    “啥意思,你早就想到了,諸葛丞相還與你相商,啥時候才能平庸的劉禪也能與諸葛亮商討天下大事了。”馬謖表情凝固,顯得有些接受不了了。

    “殿下英明,臣不及也!”馬謖不甘心的奉承到。

    “幼常,對於大漢的未來,可有良策獻上?”劉禪突發奇想的問道,要知道蜀漢現在,隻憑借益州之地,實在是難有前途,三國時代,也不是戰國時代,qun雄逐鹿。因為各方牽製,所以好上下其手,圖謀天下。

    秦國可是花了六代君王的發展,才統一天下,可見戰國時代,六國之強。即便是強如秦國,也隻能逐一擊破,而不能做到鯨吞天下。

    馬謖精通曆史,自然知道蜀漢可以效仿先秦故事。可是自從荊州失手,劉備兵敗,大漢已經到了生死邊緣。

    他馬謖對於蜀漢的國情也是一清而楚,常年跟隨在諸葛亮身邊的馬謖,對於蜀漢的未來有些普兒。

    可是說白了,蜀漢的未來,前途一片黯淡,但是要保住蜀漢,馬謖卻又有些把握。

    若是談論蜀漢的方向,馬謖自己是沒有主張的。以前蜀漢就兩個人有主張,一個是劉備,一個是諸葛亮。

    劉備的主張是東進,先滅掉東吳,再不濟也要奪迴荊州。可是這條路失敗了,即便是奪迴了荊州,麵對東吳的反撲,曹魏的虎視眈眈,蜀漢依然沒有機會。

    諸葛亮主張休養生息,東聯孫吳,伺機北伐,與東吳兩路出兵,平分天下。之後至於是漢室再興,還是孫吳稱尊,就依靠個人的實力來說話了。

    這兩種策略,對於當下來說都是最好的了。劉備準備破釜沉舟,杯水一戰,可以說是堵上了國運,可是失敗了,這也就表示,當下隻剩下諸葛亮的策略了。

    不過諸葛亮的策略有些想當然了,孫吳現在是自保有餘,而進取不足。後來的東吳幾次出兵,都失敗而告終,就可想而知。

    其實諸葛亮自己都知道,兩國聯盟,始終不如一統南方,集中力量北伐。可是顯然不行,蜀漢沒有足夠的力量打敗孫吳,而曹魏也不會看到,孫吳倒下,所以說蜀漢的機會其實非常渺茫的。

    劉禪到來,給與了蜀漢第三條路,或者說補全了諸葛亮的策略。隻要蜀漢的力量再強上幾倍,就給可以輕鬆將蜀漢的三方力量整合,而內部迴因為有足夠的力量,變得對外強勢,而不是變成投降派。

    馬謖想了半天,值得憋出:“臣愚鈍,毫無良策,實在有負殿下看重。”馬謖其實可以在換一個場合,把諸葛亮那一套,說給劉禪聽。可是現在諸葛亮在這裏坐著呢,不好盜版了。畢竟劉禪與諸葛亮坐了這麽久,誰知道諸葛亮有沒有說給劉禪聽呢。

    馬謖暗自埋怨,劉禪的考題實在太刁鑽了,這就是一個死結,諸葛亮那一套,馬謖就不看好。因為變數太大,各方麵的實力都與曹魏相差巨大。

    硬要說的話,馬謖更傾向於東滅孫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禪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快跑皮皮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快跑皮皮蝦並收藏三國之禪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