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堅定的表情讓眾人折服,李賢默然起身。
正巧年富覲見,朱祁鎮也想跟這位故人好好聊聊。
“臣年富,恭請皇上聖安。”年富行禮道。
朱祁鎮問:“不用這麽多虛禮,快說說今天審案有沒有什麽新的收獲。”
年富沉吟一下,好像有些不知道怎麽說。
朱祁鎮與其餘幾人對視後,有些意外的問:“是牽扯的人太多了”
年富為難開口:“也不能這麽說,要說牽扯麵廣,倒是確實廣,整座洛陽城幾乎都牽扯在內。主要是好像所有人都有罪,又好像都沒罪,所以臣一時語塞,不知從何說起。”
“哦”聽年富這麽說,不止朱祁鎮,除開了熊宗立外的人都起了興趣,也有意將李賢所言盡快覆蓋。
“你快詳細講講,朕都好奇了。”朱祁鎮問。
年富先打了個預防針:“皇上,臣也不知這麽說對不對,就舉例子跟您說,您要覺得我說的不清楚可以隨時叫停。”
見朱祁鎮點頭,年富這才重新整理思緒,開始將自己的見聞說出:“皇上,今天的案子,可以這麽說:
一個商戶家中親戚是王府中的管事,有些小地位,能見到王爺,可是沒官身,隻有伊王賦予的一些家中權利。
有天,商戶托這個王府的管事,給他找了一個鋪麵,可能讓人看上,還能賺錢的鋪麵肯定都是有主的。而對方恰好也認識王府的小廝,卻因為沒有管事的地位高,導致被迫轉讓店鋪。
過了一陣,這個商戶在“搶來”的店鋪中,比如是家酒樓。仗著自己親戚是王府管事,掌櫃的將王府屬官的親戚打了。
然後那些屬官等擁有更高地位的人出麵,一番運作之下,將這位掌櫃的趕走,把自己的人安排做掌櫃,然後無限循環下去,半城的百姓就幾乎都成了苦主。”
商輅有些不解的問:“年大人,依你所言,應該不會有這麽多人吧畢竟官員與管事都有定額的。”
年富無奈一笑說:“我本也是這麽認為,可後來才知道,自從伊王壟斷了城中商鋪之後,願意留下來的多多少少都跟王府有些關係,七大姑八大姨的更多,都是關係托關係。
甚至說我剛才舉得例子已經算是比較大的事例,像爭著給王府倒夜香的、收剩飯的,那些老板的親戚跟著又幹了什麽活的,都是被影響的範圍。
至於說因為王爺寵愛的妾事、喜歡的屬官、下人的變化,能帶動一整條產業鏈的改變,在這些人看來都是再正常不過了。
更畸形的是,因為王府是這個係統的最高層,所以哪怕是被王府的欺負幾次,普通人也完全不當迴事,甚至認為是理所當然。”
“這……”
幾個人大眼瞪小眼,實在是不知道怎麽形容了。
或者說不敢形容,因為太像……
朱祁鎮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如同王朝步入成熟穩定時,總會有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形成巨大的未知生物。這時的叢林法則會變得含蓄,甚至會人為覆蓋一層光環。
正如現在的大明一般,門閥林立,名臣如楊士奇,一樣在家鄉兼並了許多田地,如同當地土皇帝一般,而為了籠絡人心,皇帝往往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至於武將,就更加明顯,那些軍戶、屯田是他們天然壓榨的對象,而因為戶籍性質的特殊性,導致軍戶無法反抗,隻能逃亡。
這也是於謙令人折服的另一個原因,在這個時代,他也隻是靠俸祿過活,官服裏麵打滿了補丁,被殺時抄家都沒能找出什麽家產。
朱祁鎮有些失望,隻是小小的一個城市,就折射出整個大明的現狀,更令人憂心的是百姓自己不覺得有什麽問題,隻是認為世代如此,便默默接受了……
可從來如此便對了嗎難道非要等到社會矛盾淤積到不能緩解,到時重開天地,讓滿清再誤華夏三百年
思想啟蒙、開啟民智,從普及教育開始!這又有一個前提,就是糧食,家裏要有餘糧才能有上學的心思。
可現今的美洲大陸還沒被哥倫布發現,那些高產的糧食如:土豆、玉米、紅薯等還靜靜的待在自己的原產地。
以目前的農業技術來說,有了這些新品種才有了促進社會進步的基石,甚至是進行催動工業化發展,自己要加快步伐了。
朱祁鎮自己也沒料到,因為一個貪婪的貴族,能聯係到這麽多的問題,舉一反三了屬於是。
“會當媳婦兩頭瞞,年富,你是朝廷的布政使,一省的媳婦,這個事你看著辦吧。”朱祁鎮不再糾結於製度問題。
年富鬆了一口氣,從他開始說這個問題,就一直是戰戰兢兢的心情,伴君如伴虎,就怕自己那句話讓皇上不高興,自己就完了,幸好皇上英明,沒有過度解讀自己的意思。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擔君之憂,都是臣的本份。”年富說。
朱祁鎮卻糾正道:“食民之祿忠民之事擔民之憂。”
“皇上聖德!”一群人的彩虹屁紛紛。
“隻要有這個心思,就沒有辦不好的差事了。”朱祁鎮定了調子。
可偏有人要唱個反調
“臣想提醒一下,君臣佐使,藥中主藥藥效對了,輔藥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熊宗立還是如此直男。
不說金齊、樊忠,就連一向直言的商輅都露出了一副不善顏色。
“大膽熊宗立,看病看糊塗了你是!天子麵前說什麽瘋話!是給錢家兒子看病看累了還是走路太多身體跟不上”李賢趕忙替熊宗立辯解。
朱祁鎮說:“哦,說的有理。熊院使倒是有當代魏征的樣子,隻是朕卻比不上唐太宗哦。”
眾人皆是一震,就連做人如用藥一樣嚴謹的熊宗立,此時也露出慚愧神色。
他說:“臣如何能比魏征,就是一個治病的大夫罷了,皇上如此自謙,成就定然會遠超唐太宗。”
像一路走來的李賢等人,深知熊宗立說出這種類似拍馬話的不容易,都覺得熊太醫深藏不露了。
朱祁鎮知道熊宗立說這話有多難,卻不以為意的說:“但求實事確能做到吧。”
年富對皇上與臣子商業胡吹沒什麽太多的感受,隻是想著可能是君臣間的日常操作。
“行了天色不早,都迴去休息吧。”
“臣等遵旨。”
正巧年富覲見,朱祁鎮也想跟這位故人好好聊聊。
“臣年富,恭請皇上聖安。”年富行禮道。
朱祁鎮問:“不用這麽多虛禮,快說說今天審案有沒有什麽新的收獲。”
年富沉吟一下,好像有些不知道怎麽說。
朱祁鎮與其餘幾人對視後,有些意外的問:“是牽扯的人太多了”
年富為難開口:“也不能這麽說,要說牽扯麵廣,倒是確實廣,整座洛陽城幾乎都牽扯在內。主要是好像所有人都有罪,又好像都沒罪,所以臣一時語塞,不知從何說起。”
“哦”聽年富這麽說,不止朱祁鎮,除開了熊宗立外的人都起了興趣,也有意將李賢所言盡快覆蓋。
“你快詳細講講,朕都好奇了。”朱祁鎮問。
年富先打了個預防針:“皇上,臣也不知這麽說對不對,就舉例子跟您說,您要覺得我說的不清楚可以隨時叫停。”
見朱祁鎮點頭,年富這才重新整理思緒,開始將自己的見聞說出:“皇上,今天的案子,可以這麽說:
一個商戶家中親戚是王府中的管事,有些小地位,能見到王爺,可是沒官身,隻有伊王賦予的一些家中權利。
有天,商戶托這個王府的管事,給他找了一個鋪麵,可能讓人看上,還能賺錢的鋪麵肯定都是有主的。而對方恰好也認識王府的小廝,卻因為沒有管事的地位高,導致被迫轉讓店鋪。
過了一陣,這個商戶在“搶來”的店鋪中,比如是家酒樓。仗著自己親戚是王府管事,掌櫃的將王府屬官的親戚打了。
然後那些屬官等擁有更高地位的人出麵,一番運作之下,將這位掌櫃的趕走,把自己的人安排做掌櫃,然後無限循環下去,半城的百姓就幾乎都成了苦主。”
商輅有些不解的問:“年大人,依你所言,應該不會有這麽多人吧畢竟官員與管事都有定額的。”
年富無奈一笑說:“我本也是這麽認為,可後來才知道,自從伊王壟斷了城中商鋪之後,願意留下來的多多少少都跟王府有些關係,七大姑八大姨的更多,都是關係托關係。
甚至說我剛才舉得例子已經算是比較大的事例,像爭著給王府倒夜香的、收剩飯的,那些老板的親戚跟著又幹了什麽活的,都是被影響的範圍。
至於說因為王爺寵愛的妾事、喜歡的屬官、下人的變化,能帶動一整條產業鏈的改變,在這些人看來都是再正常不過了。
更畸形的是,因為王府是這個係統的最高層,所以哪怕是被王府的欺負幾次,普通人也完全不當迴事,甚至認為是理所當然。”
“這……”
幾個人大眼瞪小眼,實在是不知道怎麽形容了。
或者說不敢形容,因為太像……
朱祁鎮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如同王朝步入成熟穩定時,總會有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形成巨大的未知生物。這時的叢林法則會變得含蓄,甚至會人為覆蓋一層光環。
正如現在的大明一般,門閥林立,名臣如楊士奇,一樣在家鄉兼並了許多田地,如同當地土皇帝一般,而為了籠絡人心,皇帝往往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至於武將,就更加明顯,那些軍戶、屯田是他們天然壓榨的對象,而因為戶籍性質的特殊性,導致軍戶無法反抗,隻能逃亡。
這也是於謙令人折服的另一個原因,在這個時代,他也隻是靠俸祿過活,官服裏麵打滿了補丁,被殺時抄家都沒能找出什麽家產。
朱祁鎮有些失望,隻是小小的一個城市,就折射出整個大明的現狀,更令人憂心的是百姓自己不覺得有什麽問題,隻是認為世代如此,便默默接受了……
可從來如此便對了嗎難道非要等到社會矛盾淤積到不能緩解,到時重開天地,讓滿清再誤華夏三百年
思想啟蒙、開啟民智,從普及教育開始!這又有一個前提,就是糧食,家裏要有餘糧才能有上學的心思。
可現今的美洲大陸還沒被哥倫布發現,那些高產的糧食如:土豆、玉米、紅薯等還靜靜的待在自己的原產地。
以目前的農業技術來說,有了這些新品種才有了促進社會進步的基石,甚至是進行催動工業化發展,自己要加快步伐了。
朱祁鎮自己也沒料到,因為一個貪婪的貴族,能聯係到這麽多的問題,舉一反三了屬於是。
“會當媳婦兩頭瞞,年富,你是朝廷的布政使,一省的媳婦,這個事你看著辦吧。”朱祁鎮不再糾結於製度問題。
年富鬆了一口氣,從他開始說這個問題,就一直是戰戰兢兢的心情,伴君如伴虎,就怕自己那句話讓皇上不高興,自己就完了,幸好皇上英明,沒有過度解讀自己的意思。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擔君之憂,都是臣的本份。”年富說。
朱祁鎮卻糾正道:“食民之祿忠民之事擔民之憂。”
“皇上聖德!”一群人的彩虹屁紛紛。
“隻要有這個心思,就沒有辦不好的差事了。”朱祁鎮定了調子。
可偏有人要唱個反調
“臣想提醒一下,君臣佐使,藥中主藥藥效對了,輔藥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熊宗立還是如此直男。
不說金齊、樊忠,就連一向直言的商輅都露出了一副不善顏色。
“大膽熊宗立,看病看糊塗了你是!天子麵前說什麽瘋話!是給錢家兒子看病看累了還是走路太多身體跟不上”李賢趕忙替熊宗立辯解。
朱祁鎮說:“哦,說的有理。熊院使倒是有當代魏征的樣子,隻是朕卻比不上唐太宗哦。”
眾人皆是一震,就連做人如用藥一樣嚴謹的熊宗立,此時也露出慚愧神色。
他說:“臣如何能比魏征,就是一個治病的大夫罷了,皇上如此自謙,成就定然會遠超唐太宗。”
像一路走來的李賢等人,深知熊宗立說出這種類似拍馬話的不容易,都覺得熊太醫深藏不露了。
朱祁鎮知道熊宗立說這話有多難,卻不以為意的說:“但求實事確能做到吧。”
年富對皇上與臣子商業胡吹沒什麽太多的感受,隻是想著可能是君臣間的日常操作。
“行了天色不早,都迴去休息吧。”
“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