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支持)


    公元一九七年,漢建安二年,秋八月,劉璋出兵西域。


    劉璋令李嚴領新軍第五軍迴鎮漢中;令張任法正領新軍第四軍坐鎮涼州,聽命於徐庶調遣;令張任接替李嚴,兼任涼州衛尉;令甘寧領飛軍大部,留守涼州,重點執行絕計劃;劉璋自己帶領魏延龐龍楊秋的新一軍,帶領大批的文人藝人學者商賈等,一萬多人,大隊人馬出兵西域。


    劉璋此次帶走的,有新軍第一軍全部,還有五百飛軍,以及整編後的楊秋的騎兵三千人。劉璋把楊秋的幾千投誠騎兵進行了整編,留下了六千人,然後將這六千人一分為二,分別編入新軍第一軍和新軍第四軍,命名為第一軍暫編騎一旅和第四軍暫編騎一旅。


    新軍軍製,千人為校,三千人為一旅。旅的軍事主官為旅將,偏將銜。


    新軍軍製,什、都、校、軍、帥,而三十為隊,主官為隊長;三百為統,主官為都統;三千為旅,主官為旅將;三萬為集團軍,主官為軍團長或者殿帥。


    所以最後要留下楊秋的騎兵部隊,是因為不管是涼州,還是西域,都是地勢平坦,地域廣大,都是適合騎兵馳騁,是騎兵的天然用武之地。劉璋手下的騎兵都是飛軍,總共也不到兩千人。飛軍本身是為了執行特殊軍事任務而訓練的,不是按照騎兵標準訓練的,也不可能拿來當騎兵用。但是,不管是涼州,還是西域,目前都需要有一定數量的騎兵才行,所以劉璋隻得留下楊秋的部隊,而且一分為二,涼州三千,西域三千。


    劉璋把騎兵名為暫編,表明他對騎兵還是持有很大的保留意見,說不定什麽時候,就又給撤了。


    劉璋給騎兵的裝備,跟新軍略有不同。除了新軍的基本裝備外,騎兵統一配了漢刀作為近戰兵器。另外,騎兵除了頭盔防護外,又配了胸甲,就是類似於古羅馬的那種板甲。因為騎兵騎在馬上,上半身不需要太靈活,所以適合這種板甲。而騎兵的遠程兵器,則統一配備為強弩,不像新軍那樣強弩和連弩混搭。還有,為了增加騎兵的機動能力,劉璋把平常新軍隨身攜帶的個人行裝,睡覺用的被服,用背帶固定在馬背上,平時當馬鞍,睡覺時用作被褥。別看這個小小的改動,極大增強了騎兵的機動能力。很多人以為騎兵的機動能力在於換馬,其實不完全正確,其實在於休息,人和馬都需要休息。好的休息,才能保證好的機動能力。


    總體來看,劉璋給騎兵的配置,介於匈奴騎兵和涼州鐵騎之間。


    劉璋自己稱之為輕騎兵。


    劉璋此次出兵西域,是自漢光武以來,大漢對西域的最大規模的一次用兵,也是規格最高的一次。東漢自建立以後,就極其不重視西域,西域三通三絕,後來連西域都護府都降為西域長史府了。班勇建立西域長史府的時候,才帶了五百軍卒,可見朝廷的重視程度了。當年,光武帝劉秀根本就無視西域諸國,要求新朝廷在西域設立都護府的請求,閉關而絕之曰:東西南北自在也。後來西域諸國求之再三,並送來了質子,這才恢複了西域都護府。後來還是幾經波折,數次斷絕。到東漢末年,更是連西域長史府也停了。


    劉璋此次出兵西域,其規模在兩漢整個曆史上,也是規模空前的一次大行動,隻有漢武帝時兩征大宛可以媲美了。


    話說當年,張騫從西域載譽歸來,獻給了漢武帝一匹寶馬,漢武帝一見就驚為天馬,可是張騫卻說,這個不算什麽,還有更好的馬,在西域的大宛據說有一種馬叫做汗血寶馬,那馬才是真正的寶馬。漢武帝一聽就按耐不住了,立即派遣使者,攜帶了大量的金銀財物,甚至用金子鑄了一匹金馬,向大宛國求取汗血寶馬。結果,使者千辛萬苦,萬裏迢迢,好不容易到了大宛,大宛君臣一看,這麽多財寶,結果見財起意,殺了漢使,昧下了財物。消息傳到長安,劉徹大怒,於是任命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發大兵兩萬多遠征大宛。結果,由於路途太遠,糧草接濟不上,最後漢軍大敗。最後草包將軍李廣利隻帶了幾百人逃迴了敦煌。


    劉徹聞報,氣壞了,這是他即位以來,少有的大敗仗,少有的奇恥大辱。


    於是勒令李廣利不得進關,令桑弘羊負責軍需,調十萬匹軍馬,十萬頭牛和駱駝運輸物質,同時還有五十萬隻羊作為隨軍的肉食運往敦煌,至於調用的軍隊足足有20萬,甚至還特意派了幾名水利專家同行。


    李廣利再征大宛,已不是第一次的情況可比。二十幾萬大軍,數萬運送輜重的民夫,浩浩蕩蕩的在沙漠中行進,好象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


    二次出征大宛的漢軍,此次一鼓作氣,屠輪台,滅鬱成,然後兵臨大宛城下,絕水攻城。城內軍民雖拚死抵抗,奈何水道被絕以後,士氣大降,於是城內的大宛貴族發動叛亂,綁縛了大宛國王和逃來避難的鬱成國王,送給漢軍,請求歸降。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漢武帝兩征大宛。


    戰後,大漢在西域威望高漲,幾十年中西域諸國不敢妄動,後世班超等出使西域,幾人幾馬就能降伏一個國家,甚至漢朝的使節可以隨時廢立其國君,調發幾國軍隊攻打敵對國,皆莫敢不從。


    但是,漢武帝兩征大宛,其實勞師遠征靡費巨萬,甚至不能說是多成功的戰例。因為最後的大宛城也不是破城而降,李廣利也不愧是草包將軍,到最後也沒有攻破大宛城。若是尋常有些骨氣的將軍,是不可能接受大宛的投降的,遭受了之前兩次的奇恥大辱,先是殺使,後又敗軍,兩次奇恥大辱,怎麽可能還會接受對方的投降,必定是要破城屠城才行的,而不是簡單把國王殺了了事。


    “老師若隻是重建西域秩序,沒必要出動大軍吧?西域路途遙遠,糧秣恐怕不濟,我軍出動大部,恐重蹈武帝時貳師將軍之覆轍。”


    西行路上,龐龍即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實際上,劉璋第一次出兵涼州的時候,已經有過一次教訓了,糧草補給跟不上的話,你帶的兵越多越是問題嚴重。(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帝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什麽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什麽風並收藏三國帝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