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注意到了媽媽的表情:“媽媽,怎麽不開心?”
陳潔茹強顏歡笑:“我很開心啊。”
陳潔茹是自駕車來的,江州市到雲山市也就一個小時車程。
“爸爸,我們今天去哪裏玩?”可可嚷嚷道。
李恨水笑著問:“可可,你想去哪裏?”
可可說:“我想去農村,看雞鴨鵝。”
李恨水笑道:“可以呀。”
陳潔茹插話道:“恨水,可可多次去過動物園,老虎大象見得多了,反而去農村少,接觸家禽家畜少。”
李恨水說:“隔壁市有個縣,鄉村旅遊做得很不錯,我雖然沒去過,但看過報道。
那裏有特色民宿,有親子農場,環境清幽,可以去看看。”
陳潔茹問:“遠嗎?”
李恨水說:“不遠,不到一個小時車程。如果你們願意去,我來駕車。”
沒等陳潔茹開口,可可就歡唿雀躍起來,嚷嚷著要去。
陳潔茹粲然一笑:“那就去吧。”
李恨水開車。
李恨水在雲山市熟人多,但在相距六七十公裏的鄰市鄉村,認識他的人就少多了。
官員也是公眾人物,公眾人物的一舉一動都在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
陳潔茹現在是省財政廳副廳長,是非常年輕的廳級幹部。
可可現在已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對於李恨水的依戀,不降反升。
根據導航,到了一家很有特色的民宿。
這家民宿坐落在山坳中,依山傍水,環境清幽,附近的山上,是蒼翠的茶園。這裏有大草坪、白沙灘、玻璃棧道、水樂園。
而且,最讓孩子們感興趣的是樹屋。
樹屋並不是建在樹上的屋。而是底部有七八根如樹幹般粗的鋼筋水泥柱作為支撐,上麵建成奇形怪狀的房子,有鬆果部落、蝴蝶屋、大魚屋、雙子屋。
鋼筋水泥柱高約兩三米,房子猶如建在樹林中間。
二十幾個樹屋通過空中走廊相連。
空中走廊就相當於酒店的廊道。
但與酒店不同的是,空中走廊是圓柱形的、彎彎曲曲的廊道。
廊道是封閉的,但有很多空隙,可以看到外麵的風景。
走在空中走廊,就像在叢林空中穿越,的確很有特色。
陳潔茹今天來,打算明天下午迴江州。
因此,李恨水預訂了一個獨棟的樹屋。
可可並不少住酒店,沒少去風景名勝區,卻很少來鄉村,從未住過這樣的樹屋。
可可穿梭在封閉的圓筒狀空中走廊裏,這裏的一切都很好奇。
終於到了預定的樹屋。
樹屋麵積緊湊,麵積也就三四十個平方,兩個臥室,有獨立的洗浴間和衛生間,適合一家人居住。
打開窗戶,外麵就是樹幹。下麵是建在樹林中的兒童遊樂場。
樹屋隔音效果不錯,很好地保證了入住者的隱私。
李恨水隻預訂一棟樹屋,陳潔茹並沒有表示異議。
事實上,李恨水雖然和陳潔茹並沒有過魚水之歡,但有過同床不共枕的經曆。
當然,這都是拜可可所賜。
樹屋是休息場所,可可最感興趣的還是民宿周邊的親子農場。
親子農場圍繞農田、菜田、花園、萌寵、樂園、茶園、營地七大主題功能區,呈現出農耕勞作、撒歡遊樂、暖心交流、休閑度假四大模式。
在親子農場裏,可以體驗做農活,可以感受農田耕作的樂趣,可以在沙灘裏尋寶,可以在水溝裏捕魚,可以在稻草堆裏玩捉迷藏,可以乘坐綠皮小火車,可以玩草地滑滑梯,可以體驗印第安射箭,可以在花海裏穿梭……
當然,可可最感興趣的還是小動物。
這裏有英姿颯爽的駿馬、嬌俏靈動的小鹿、軟萌可愛的小羊、活潑肆意的鬆鼠,還有毛絨絨的小雞、小鴨、小鵝。
吃飯有西餐、中餐,陳潔茹體驗的是農家柴火灶。
對於可可,農家柴火灶是新鮮事物。
對於李恨水,卻太稀鬆平常。
因為他是在農村長大的。
雞蛋是可可從雞窩裏撿拾到的農家土雞蛋。
肉是農家飼養的土豬肉。
雞是老母雞。
陳潔茹洗菜,李恨水切菜。
陳潔茹炒菜,李恨水燒鍋。
“爸爸,我也想燒鍋。”可可要體驗燒鍋。
“好呀。”
李恨水教可可如何燒鍋。
“對了,可可,今天讓你體驗特色蒸蛋。”
李恨水拿來一個雞蛋,將橢圓形上方敲碎一個小洞。
然後用筷子將雞蛋攪碎,放入香蔥等配料,然後將雞蛋放在鍋灶裏的熱灰裏。
不久後,雞蛋就蒸熟了,散發出誘人的香味。
可以手拿雞蛋,用勺子舀著吃。
李恨水小時候經常用這種方式在鍋底裏蒸雞蛋。雞蛋從頭到尾都是在蛋殼裏,並不倒出來。
可可吃著這種“另類”的蒸雞蛋,吃得津津有味。
可可一會兒叫“媽媽”,一會兒叫“爸爸”,不知內情,還以為這是一家三口。
陳潔茹比李恨水大四歲,但由於身材好、保養好,看起來很年輕,說她二十七八歲,沒有人會懷疑。
陳潔茹的廚藝不錯,做了五六個菜,鐵鍋土菜柴火雞,那是少不了的。
這裏的食材不僅新鮮,而且綠色無公害。
看著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李恨水還開了兩罐啤酒,自己一罐,陳潔茹一罐。
陳潔茹今天心情不錯,不再想那些不開心的事。
夜幕降臨。
三個人在鄉村轉了一圈。
月色如水。
李恨水仿佛又迴到童年。
那個年代,鄉村沒有網絡,沒有手機,沒有水泥路,但童年的樂趣一點也不比現在的孩子少。
在稻花飄香的夜晚,在水田裏抓黃鱔,在草垛裏“建造”城堡,和一群小夥伴在村子裏玩各種屬於孩童們的遊戲,唱著那古老的歌謠:好大月亮好賣狗,撿個銅錢打燒酒,走一步,喝一口,問聲狗老爹爹可要小花狗……
但現在的鄉村,並不是以前的鄉村了。
雖然村村通了公路,低矮的瓦房不見了,但除非春節期間,平日裏農村裏大都是些留守老人。
青壯年要麽去外地打工,要麽進了城,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輸在起跑線上,他們將孩子也帶走了。
一個偌大的村莊,留守人員屈指可數。
這就是現在農村的現狀。
三個人迴到樹屋。
陳潔茹強顏歡笑:“我很開心啊。”
陳潔茹是自駕車來的,江州市到雲山市也就一個小時車程。
“爸爸,我們今天去哪裏玩?”可可嚷嚷道。
李恨水笑著問:“可可,你想去哪裏?”
可可說:“我想去農村,看雞鴨鵝。”
李恨水笑道:“可以呀。”
陳潔茹插話道:“恨水,可可多次去過動物園,老虎大象見得多了,反而去農村少,接觸家禽家畜少。”
李恨水說:“隔壁市有個縣,鄉村旅遊做得很不錯,我雖然沒去過,但看過報道。
那裏有特色民宿,有親子農場,環境清幽,可以去看看。”
陳潔茹問:“遠嗎?”
李恨水說:“不遠,不到一個小時車程。如果你們願意去,我來駕車。”
沒等陳潔茹開口,可可就歡唿雀躍起來,嚷嚷著要去。
陳潔茹粲然一笑:“那就去吧。”
李恨水開車。
李恨水在雲山市熟人多,但在相距六七十公裏的鄰市鄉村,認識他的人就少多了。
官員也是公眾人物,公眾人物的一舉一動都在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
陳潔茹現在是省財政廳副廳長,是非常年輕的廳級幹部。
可可現在已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對於李恨水的依戀,不降反升。
根據導航,到了一家很有特色的民宿。
這家民宿坐落在山坳中,依山傍水,環境清幽,附近的山上,是蒼翠的茶園。這裏有大草坪、白沙灘、玻璃棧道、水樂園。
而且,最讓孩子們感興趣的是樹屋。
樹屋並不是建在樹上的屋。而是底部有七八根如樹幹般粗的鋼筋水泥柱作為支撐,上麵建成奇形怪狀的房子,有鬆果部落、蝴蝶屋、大魚屋、雙子屋。
鋼筋水泥柱高約兩三米,房子猶如建在樹林中間。
二十幾個樹屋通過空中走廊相連。
空中走廊就相當於酒店的廊道。
但與酒店不同的是,空中走廊是圓柱形的、彎彎曲曲的廊道。
廊道是封閉的,但有很多空隙,可以看到外麵的風景。
走在空中走廊,就像在叢林空中穿越,的確很有特色。
陳潔茹今天來,打算明天下午迴江州。
因此,李恨水預訂了一個獨棟的樹屋。
可可並不少住酒店,沒少去風景名勝區,卻很少來鄉村,從未住過這樣的樹屋。
可可穿梭在封閉的圓筒狀空中走廊裏,這裏的一切都很好奇。
終於到了預定的樹屋。
樹屋麵積緊湊,麵積也就三四十個平方,兩個臥室,有獨立的洗浴間和衛生間,適合一家人居住。
打開窗戶,外麵就是樹幹。下麵是建在樹林中的兒童遊樂場。
樹屋隔音效果不錯,很好地保證了入住者的隱私。
李恨水隻預訂一棟樹屋,陳潔茹並沒有表示異議。
事實上,李恨水雖然和陳潔茹並沒有過魚水之歡,但有過同床不共枕的經曆。
當然,這都是拜可可所賜。
樹屋是休息場所,可可最感興趣的還是民宿周邊的親子農場。
親子農場圍繞農田、菜田、花園、萌寵、樂園、茶園、營地七大主題功能區,呈現出農耕勞作、撒歡遊樂、暖心交流、休閑度假四大模式。
在親子農場裏,可以體驗做農活,可以感受農田耕作的樂趣,可以在沙灘裏尋寶,可以在水溝裏捕魚,可以在稻草堆裏玩捉迷藏,可以乘坐綠皮小火車,可以玩草地滑滑梯,可以體驗印第安射箭,可以在花海裏穿梭……
當然,可可最感興趣的還是小動物。
這裏有英姿颯爽的駿馬、嬌俏靈動的小鹿、軟萌可愛的小羊、活潑肆意的鬆鼠,還有毛絨絨的小雞、小鴨、小鵝。
吃飯有西餐、中餐,陳潔茹體驗的是農家柴火灶。
對於可可,農家柴火灶是新鮮事物。
對於李恨水,卻太稀鬆平常。
因為他是在農村長大的。
雞蛋是可可從雞窩裏撿拾到的農家土雞蛋。
肉是農家飼養的土豬肉。
雞是老母雞。
陳潔茹洗菜,李恨水切菜。
陳潔茹炒菜,李恨水燒鍋。
“爸爸,我也想燒鍋。”可可要體驗燒鍋。
“好呀。”
李恨水教可可如何燒鍋。
“對了,可可,今天讓你體驗特色蒸蛋。”
李恨水拿來一個雞蛋,將橢圓形上方敲碎一個小洞。
然後用筷子將雞蛋攪碎,放入香蔥等配料,然後將雞蛋放在鍋灶裏的熱灰裏。
不久後,雞蛋就蒸熟了,散發出誘人的香味。
可以手拿雞蛋,用勺子舀著吃。
李恨水小時候經常用這種方式在鍋底裏蒸雞蛋。雞蛋從頭到尾都是在蛋殼裏,並不倒出來。
可可吃著這種“另類”的蒸雞蛋,吃得津津有味。
可可一會兒叫“媽媽”,一會兒叫“爸爸”,不知內情,還以為這是一家三口。
陳潔茹比李恨水大四歲,但由於身材好、保養好,看起來很年輕,說她二十七八歲,沒有人會懷疑。
陳潔茹的廚藝不錯,做了五六個菜,鐵鍋土菜柴火雞,那是少不了的。
這裏的食材不僅新鮮,而且綠色無公害。
看著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李恨水還開了兩罐啤酒,自己一罐,陳潔茹一罐。
陳潔茹今天心情不錯,不再想那些不開心的事。
夜幕降臨。
三個人在鄉村轉了一圈。
月色如水。
李恨水仿佛又迴到童年。
那個年代,鄉村沒有網絡,沒有手機,沒有水泥路,但童年的樂趣一點也不比現在的孩子少。
在稻花飄香的夜晚,在水田裏抓黃鱔,在草垛裏“建造”城堡,和一群小夥伴在村子裏玩各種屬於孩童們的遊戲,唱著那古老的歌謠:好大月亮好賣狗,撿個銅錢打燒酒,走一步,喝一口,問聲狗老爹爹可要小花狗……
但現在的鄉村,並不是以前的鄉村了。
雖然村村通了公路,低矮的瓦房不見了,但除非春節期間,平日裏農村裏大都是些留守老人。
青壯年要麽去外地打工,要麽進了城,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輸在起跑線上,他們將孩子也帶走了。
一個偌大的村莊,留守人員屈指可數。
這就是現在農村的現狀。
三個人迴到樹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