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未婚先孕
媳婦鄧曉陽我叫李朝陽 作者:鄧曉陽與李朝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縣外經委副主任李劍鋒那複雜的眼神,我問道:“兄弟,你是不是遇到事了”!
李劍鋒拍了拍旁邊的長條凳,然後靠邊上挪了一挪,意思是你坐下慢慢說!
看到李劍鋒如此,看來是真的有事。劍鋒皺了一下眉頭,雙手在一起漫無目地搓著,低下了頭說道:“前些天,文靜值班,晚上我去給她送吃的,她說她害怕,我就,我就沒走”!
“未婚同居?李劍鋒,你這膽子也太大了吧,雖說是你情我願的事,但這事要是蓋不住,我告訴你,麻煩大了,你和文靜,都要受影響”。
李劍鋒摸了摸頭說道:“大哥,聽說你對這事有經驗,你和曉陽結婚當時也是這種情況,而且還是在曉陽的家裏?”
我眼睛一瞪說道:“別瞎說,這事誰都沒經驗,而且咱們情況不一樣,我那是領了證,國家承認,父母支持,群眾認可的合法夫妻。”我看了一眼李劍鋒:“說道,你這不會懷了吧”!
劍鋒白了我一眼,說道:“大哥,兄弟剛才還有點同情你,懷不上。現在挺羨慕你的,懷不上多好”!
算了吧你,誰說我們懷不上,我們是按照國家政策來的,計劃生育、計劃生育,你得先計劃好再生,哪像你,沒有計劃亂來,我告訴你,這要是在以前的安平,計生辦斷子絕孫的老肖知道了,你們插翅難逃!
劍鋒皺著眉頭說道:“我說找個地方做個手術,但是文靜不同意,她說寧肯什麽都不要,也要孩子。這懷了孕,她家裏人好辦,畢竟關乎人家文靜的名聲,但是你是不知道我爸我媽,這種違反原則的事他們肯定不會同意。”
我說你爸你媽不同意啊!這事我倒還有個主意,要不要當大哥的給你指點一下。
劍鋒滿懷期待地說:“要是你幫咱這個忙,咱以後對你唯命是從!”
我傲嬌地笑著,挺直了腰板說道:“這事,你讓文靜去問曉陽,我告訴你,曉陽經驗豐富。”說著我摸了摸自己的腰,又說道:“到時候你躲遠點,要是挨了揍,不算工傷”!
李劍鋒點了點頭:“對對,問曉陽,問曉陽,隻要不打頭,挨揍都是小事”。我們就徑直走向了病房,文靜和曉陽都在勸著大嫂,畢竟當時別說去工業園區,就算去鄉鎮,也是普通人夢寐以求的事。大嫂說:不去了不去了,你看你們那個女鄉長,又敢幹又能說,自己是既不能寫,也不會說,實在幹不了你們這公家的事。大嫂笑著說:“你們喂不了雞,咱也當不了幹部,以後我就求著我喂雞的時候,你們公家人別找我麻煩,我就心滿意足了”。見大嫂堅持,曉陽就和文靜說,這事也不急,等到這大嫂出了院再說。
曉陽自然要去送一送劍鋒和文靜,我知道劍鋒和曉陽要說起文靜意外懷孕的事,就沒有跟著下去。大哥見幾人走了,和大嫂都坐在了這病床上。大哥說道:“老三,你當兵的時候,咱爺爺就是在這家醫院走的,但不是在這病房裏,而是在醫院的走廊裏。那個時候,我們把嗓子都喊啞了,別說鄉長,就是村子裏的村長都沒來。爹、二叔和我,我們三個把爺爺從這推迴了老家。
如今,你大嫂住個院,你看看這床底下送的吃的喝的都已經塞不下了。老三,我和你大嫂都知道,這是沾了你的光,常言說得好,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但是去這工業園區的事情,上次曉陽給你大嫂說了之後,爹媽我們都商量了,這事說啥咱也不能幹,這是啥,說句不好聽的,這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你到這個地步不容易,家裏不能給你幫忙,但也不給你添亂,鄧叔叔和阿姨這麽好,這個麻煩咱不能填”。
我說:“大哥大嫂,你們想多了,這真的是大嫂喂雞的事被李嬸的對象看中了,今天開會,這劉副縣長還說大嫂是個人才,該重用重用,該破格破格”。
大嫂慢慢地靠在了病床上,看著我說道:“老三,你大哥說得在理,家裏人不能給你們幫忙,但家裏人也不給你們添亂。不是咱的咱不要,我們能幹啥我們自己清楚。你就拿這床底下的東西來說,都是好東西,好多我都沒見過,有些貴重的何阿姨當場就退了。明天走的時候,這些東西咱都不要,來的人我都問了何阿姨名字,有咱安平的,還有柳集的,還有工業園的,還有城關鎮的,你說,老三,這些人咱一個不認識,能是看我和你大哥的嗎?這些人白天來,晚上的時候都讓你大哥記了下來列了單子,什麽東西什麽人。老三,你走到這一步不容易,不能因為我們耽誤了你和曉陽的前程,不能給鄧叔和何阿姨添了麻煩。去當工人,當幹部,老三,你說誰不喜歡,但是我要是去了,咱們呢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這事咱能幹嗎?”
從臨時工到副鄉長、從去上海招商談判到搞地毯推廣,那個時候的我已經被成功有些衝昏了頭腦,大哥大嫂的話猶如給我澆了一盆冷水,我又想起了那晚送地區醫院的葛主任,李叔對我說的那句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我在問自己,難道李叔也是衝著曉陽和鄧叔叔的關係,才會想方設法提攜我的大嫂,難道劉副縣長也是因為這個因素在今天的會議室裏說該提拔提拔,該破格破格。大哥的話很紮心,大嫂的話很現實,我覺得有些羞愧,不自覺地就低下了頭。
大哥大嫂,我的父母,在這個時候還能保持這樣的冷靜,讓我的內心之中又有了些少許的自卑,又多了份冷靜的思考。我們家和曉陽家,兩種不同的軌跡,按說一輩子都不會往來。就因為我和曉陽產生了交集,但是我感謝兩個家庭都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給予了彼此最大的尊重和嗬護,這也許就是鄧叔叔和阿姨對我們一家如此認同的解釋。
曉陽迴來,帶來了晚飯,就說起來明天迴家的事,大嫂說這床下的東西不能帶迴去,這些東西太過貴重。曉陽看了看下麵,隨手翻了翻,都是些成包裝的糖,飲料和糕點。曉陽說道這些東西在農村算是貴重,但在縣城都是禮尚往來的東西,算不上什麽,既然媽在這裏,貴重的東西她不會收。大哥拿出了單子,曉陽掃了一眼就裝進了自己的手包裏。
吃了晚飯,又陪大嫂聊了天,大嫂說這何阿姨不是開玩笑,要正兒八經地去李舉人莊住幾天,那興奮得還不得了,念了好幾句詩,阿姨說這鄧叔叔到了星期天也會過去。
大哥放下了手中的饅頭念道:“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大嫂說:“對對,何阿姨就是背的這首詩!”
大哥問道:“曉陽,下午我去算賬,錢已經結了,是不是你結的”?
曉陽說:“不是我結的”,曉陽馬上給了我一個眼神,問道:“朝陽,是不是你去結的”!
我自然懂曉陽的意思,馬上說道:“大哥,我結的”!
大哥低著頭吃著飯哦了一聲說,人家醫生說的是個姑娘結的賬。
大嫂說:“曉陽,這筆錢我們要給你,不能讓你們又出錢又出力,這你倆現在也有家了,老三你倆已經把正陽、舒陽、恩陽三個人的學費、生活費都交了,我和你大哥咋說也不能讓你倆再交我們這個錢,大嫂心裏會過意不去的”。
曉陽說:“大嫂,你還拿不拿我當妹妹,我看你今天咋這麽見外了,咋啦,嫌棄我了?”
大嫂笑著說:“曉陽,大嫂咋會嫌棄你,大嫂是不能揣著明白裝糊塗”!
晚上迴家,月上枝頭,從縣醫院到我們住的縣家屬院隻隔了一條馬路,這家屬院是當年阿姨在醫院當辦公室主任的時候分的福利房,從分下來除了曉陽的大哥二哥偶爾來住,基本上沒有人住過。
昏黃的路燈下,過了馬路就到了家屬院。院裏已經沒有了人,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屋裏看電視。88年的時候,電視在農村實屬稀罕物,但是在這縣醫院的家屬院,抬頭就能看見滿是伸出來的電視天線杆子。電視裏播出最多的就是《西遊記》和《紅樓夢》。
還沒到家,曉陽說走不動了,不想走了,背背。我說這不好吧,這院子裏有熟人,萬一看到了,影響不好。曉陽說傻的你,人家豬八戒是正兒八經的天庭幹部,當著全國觀眾的麵還知道背媳婦,你李朝陽黑燈瞎火的還怕啥呀,沒等我答應,曉陽一陣小跑就爬到了我的身上,把頭埋在了我的肩膀上,滿臉的知足,那股熟悉的清香又慢慢襲來,沁人心脾。大院裏靜悄悄的,除了偶爾傳出來電視的聲音,連個狗叫也沒有。我把曉陽往上拖了拖,曉陽不重,背得輕鬆。我說曉陽,說你像個小姑娘一樣你又啥道理都懂,說你像個大人一樣你這現在又像個沒長大的小姑娘。
曉陽把頭枕在我的肩膀上,輕聲細語地說道,壞蛋,把你的手放在該放的地方去?晚上不讓你落實基本國策了!
第二天一早,我們去接了阿姨,鄧叔叔一臉羨慕地說自己也想著去住兩天了。阿姨說這秀霞身體虛,我擔心他們都忙,又都不會照顧,你就安心地在家待兩天,星期天的時候朝陽把你送過去,讓你也過過癮,我不在你不能喝酒,別讓我兩邊擔心。
鄧叔叔和阿姨相濡以沫幾十年,看著鄧叔叔不舍的表情,是對阿姨都已經形成了依賴。有時候我都偷偷在想,如果沒有阿姨,鄧叔叔還能不能這麽快當縣長。
到了醫院,大嫂頭上包了一個黃色的方布頭巾,大哥和我把大家送的東西放進了車裏,滿滿當當,整個212的後備箱都已經要放不下,阿姨說把包裝都拆了,就放下了。阿姨和曉陽攙扶著大嫂,坐進了車裏。大嫂說要不就別讓朝陽和曉陽去送了,咱們就坐這醫院的車迴去,該給錢咱們給錢。阿姨說那可不行,這不怕醫院的車接,就怕醫院的車送,他倆送到地方就走,耽誤不了事。大哥大嫂堅持著要把李叔他們送的東西放到我們那裏,阿姨看著滿滿當當的東西說,沒事,該退的已經退了,這些東西她都記了單子,迴來讓曉陽和我慢慢去還這個人情。
大嫂說:阿姨,你帶的行李這麽少,是不是不打算多住?
阿姨笑著說這包袱背得多了,反而出不了門,咱們農村,隻要自己動手,就會豐衣足食。阿姨說這農村她不陌生,在特殊年代的時候,她也是在農村勞動過的,當時就在黃河灘區,住的都是老鄉的房子,那時候雖然清貧,但是那個時候還是非常的充實,早上隊長敲了鈴鐺,社員們就到莊稼地裏開始幹活。阿姨又笑了聲說道:但那個時候看來確實不行,看著地裏全是人,但出工不出力的也有不少。還是現在的政策好呀,你要是糊弄地,這地也就糊弄你,但是呀,你糊弄不了別人嘍。
通往李舉人莊的行道樹枝繁葉茂,節氣真的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它是大自然對人類最好的眷顧,我們的先輩們窺探了這天機,根據節氣的變化春播秋收,一眼望去農田裏綠浪滾滾,陽光之下麥苗長勢喜人。大哥大嫂和阿姨的眼神之中都有些許的激動,大哥已經離開講台半月有餘,大哥掛念的是他教的四五十個孩子,大嫂每天都會念叨她的幾十隻雞,十幾隻羊。
進了村到了胡同,遠遠地就看到我家門口全是人,和以往不同,這些人都是小孩。阿姨說怎麽這麽多孩子,曉陽說兜裏的糖不夠。孩子們看到車進了胡同,他們打跑著喊著就朝著車衝了過來,不一會孩子們就來到了跟前,看數量有四五十個。大嫂說,向陽,這些不都是你教的學生娃娃。大哥撫了撫自己的眼鏡,說道,老三,停車快停車。大哥打開車門,走了下去,孩子們圍著大哥跳著叫著,嘴裏喊著李老師、李老師,孩子們的手裏都把自己的手舉得高高的,那高高的小手裏托著大大的袋子,從車裏望去,五顏六色的袋子裏看得出都是紅糖、雞蛋。這群不到十歲的孩子,清澈明亮的眼睛中透露出稚嫩的純真和無邪,表達著他們對老師最樸實的愛。大哥摸著他們的頭,孩子們一個個地往前擠。阿姨看到此情此景,說道:“李舉人莊,尊師重教、詩書傳家,向陽這孩子不錯,不錯。秀霞,你別下來,朝陽,曉陽,咱們下車”。
孩子們圍著,讓大哥動彈不得,一個個小手都往大哥手裏塞東西。大哥說東西都拿迴去,李老師家裏都有,明天一早我就去學校上課好不好?我母親和王家大娘都趕了過來,見到阿姨,忙去說話。大嫂這個時候也下了車。母親說這些孩子都是向陽帶的學生,才三年級,每天都到家裏來問,這不昨天我們迴來,說向陽今天就迴家了,這孩子們天擦亮就在這等,看時間都等了三個小時。大哥送走了孩子們,阿姨就催促我們抓緊時間上班。
在路上自然說起了文靜懷孕的事,曉陽說這文靜這事還不好辦,這我家和劍鋒的還不一樣,劍鋒的父親李學武其實非常堅持原則,你看李劍鋒有些紈絝子弟的樣子,那是因為劍鋒母親的原因。當年李學武在縣裏就是以嚴厲著稱,所以在和鄧叔叔競爭的時候才會處於下風。這事肯定要先給李家說,才能給文靜的家裏通氣,否則文靜的父母萬一同意了,劍鋒的父母萬一不同意,這文靜該怎麽辦。
到了安平,我就去了地毯廠,這車被曉陽開走了,我隻有坐著老楊的摩托車,其實,那個年代,能夠騎上摩托車,也算是一號人物了,因為曉陽的原因,我從自行車直接過渡到了汽車,沒有經曆過摩托車。坐在摩托車上,在別人羨慕的目光中,到了七八個村子去轉了轉,各個村的地毯技術推廣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除了個別的村機器沒有調試好之外,大部分村進展都比較順利。
到了鄉大院,我和老楊就去找吳鄉長和張書記都分別做了匯報,兩位領導都頗為滿意,吳鄉長指示,下午的時候,去高粱紅酒廠,先去把動員會開了。
臨近中午,我們在張書記的辦公室裏,匯報著各村的進展,張書記聽得認真,不時把幾個機器有問題的村還專門記了下來。張書記說道:“看來這地毯推廣應該算是步入正軌了,老楊,這戲能不能演好,你的技術指導非常關鍵,一定要讓這些熟練工去盯著點,哪個村織不成我找村長,但是哪個村織不好我就找你,別給咱老張往下推是這個指導的那個指導的,人是你選的,咱老張隻認你,懂了沒!”
楊廠長說道:“放心吧張書記,織得不好我負責,這次116台機子全部上架,我們計算,一年下來要增收3萬多。”
張書記說道:這第一年,大家辛辛苦苦不容易,農戶的費用少抽一點,讓大家得到實惠,下一步咱們才好全麵推廣,包括這柳集的,每一個抽15塊錢就行了,這老杜他們窮的,都要穿開襠褲了,抽多了下次見麵不好打交道。
我說:“不對啊張書記,你喊我給曉陽談的,抽25,底線20,我這25都談好了!”
張書記瞪著眼一臉好奇:“談好了?曉陽答應了?你咋談的?”
我摸了摸耳朵說:“立場堅定,據理力爭,把她說服了,張叔,咋迴事,你不是說底線20?”
張叔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是怕曉陽殺價太狠,這20是你這總經理的底線,這15算是我董事長的底線。萬一你倆談不攏,你說曉陽這來找我,我這當叔叔的要是一毛不拔,不退讓個三塊五塊的,這說出去,這不丟人嘛”!
我摸著自己的耳朵,心裏想我的張叔,你倒是麵子裏子都有了,我這挨了幾十個大耳刮子不說,還差點凍掉一隻耳朵。
張叔笑著說:朝陽,你還是很有談判天賦,看這樣美女難過英雄關啊,咱還是那句話,不能咱們吃肉讓柳集那幫子窮親戚喝西北風,還是給他們湯喝,畢竟都是革命同誌,叔給你個機會,你找機會再找曉陽送10塊錢的人情給她,讓她記住,她也是咱安平嫁出去的閨女,咱娘家人不會虧待她,下午的時候,你和吳鄉長,高春梅一起,好好理一理酒廠的事,下周我們一起去找鍾書記做專題匯報。
好嘞張叔,對了,鄧叔叔星期天要到李舉人莊不是公幹,是到我們家走親戚,今天何阿姨已經到了我們村,要住上一段時間,我還是給張叔報備一下。
張書記聽後,慢慢地摘下了眼鏡,說道:“笨蛋,你鄧叔叔哪有私事,來到安平,到了你們村,他還是縣長。這樣吧,你去通知電影員,從今天晚上開始,就在你們村放電影,還是把咱群眾的娛樂活動豐富起來,思君來了,我下午去你們家看看。說完,看著楊廠長說道,老楊,你下午帶兩個熟練的技術工和我一起去,咱們去李舉人莊看看地毯推廣,順便看看朝陽的嶽母。”
下午的時候,我和吳鄉長就到了高粱紅地毯廠,高春梅和孫向東在門口已經等候,酒廠就在鄉鎮不遠,我們走著路就到了。到了地方之後,我們陪著吳鄉長,在這高粱紅酒廠裏裏外外地看了幾遍。孫向東有些軸,但是說起釀酒的事來頭頭是道。我不懂,我相信吳鄉長也不懂。
孫向東和高春梅已經收拾出了一張桌子,算是會議桌,兩邊各有兩把凳子。情況又熟悉了一遍,自然是要開會,開會自然是要說服孫向東,拿著秘方積極配合地毯廠的改革。我和吳鄉長坐在一邊,孫向東和高春梅坐在對麵。吳鄉長從包裏掏出了本子,往桌子上一放,說道:“春梅,你現在是企管站的副站長,自然要坐到這邊來”。這口氣,不容置疑!
孫向東和高春梅相互看了一眼,吳鄉長也沒有看他們,隻是自顧自地在本子上寫著什麽。在孫向東眼巴巴的眼神之下,高春梅把凳子搬到了我們這邊。二比二的談判態勢馬上變成了碾壓性的三比一態勢。這位置一變化,我就知道,孫向東已經輸了。
吳鄉長說:“今天代表鄉班子集體給你談話,孫廠長,你也知道,這高粱紅酒廠是咱縣委鍾毅書記親自確定的鄉鎮企業改革試點項目,這是一定要幹,必須幹好的大事,現在鄉裏派出朝陽副鄉長和春梅副站長重點就抓這個工作,你先表個態,願不願意幹。”
離開了高春梅的孫向東看著吳香長氣勢如虹,如此的咄咄逼人,不容置疑,這手都有些哆嗦了,說願意幹願意幹。
吳鄉長說既然願意幹,那就要服從鄉裏的安排,你實事求是地講,咱這酒廠要改革成現代的小酒廠,應該做哪些工作。
孫向東摸了摸頭說道:“這高粱紅的商標要注冊一個,這灌裝的設備要上一套,咱這廠房要擴建擴大產能,咱這標簽和瓶蓋也要定製。”孫向東釀酒,也懂酒,把這要成為現代小酒廠的工作給吳鄉長匯報著。吳鄉長聽得仔細,寫得認真。不時還與孫向東交流著。吳香梅是那個年代為數不多懂得打扮的人,麵如桃花,眉如遠山,三十有五,有一股成熟的氣質,這種氣質比文靜還要成熟,曉陽和吳香梅比則顯得稚嫩了些。這吳香梅若不是在機關待得久,沒有基層經驗,在鄉鎮說不定也能成為一把好手。
在吳香梅我們三人的強大氣場之下,孫向東徹底算是扭轉了自己的想法。吳鄉長要求,我和高春梅下周一拿出改革的初步方案,周二經她審核後報張書記,張書記審定後去找鍾毅書記爭取支持,條理清晰,程序嚴格!
接下來的幾天,我和孫向東、高春梅天天研究方案,稿子改了一遍又是一遍。我們村的電影演了一場又一場,而且是一晚上放兩部。
周日一早,我和曉陽就去了縣委家屬院,叔叔早已經換上了休閑些的外套,看著一身輕鬆的鄧叔叔。鄧叔叔說,這去走親戚,是不是要買點東西?
曉陽說:“那房子有你們一間,你這迴自己家帶什麽東西。”
鄧叔叔笑著說道:“這些東西也要你們出錢,你媽這賬管得好啊,我這身上是一分錢也沒有。”
曉陽挽著鄧叔叔的胳膊上了車。
鄧叔叔說,自己已經十多年沒有摸過鋤頭,這次要好好地放鬆放鬆,這次自己不是縣長,就是個老頭。
這次鄧叔叔沒有穿正裝,但別有一番氣質,這種氣質和日常之中養成的習慣,讓人看一眼都覺得很有氣場。張叔說得對,就是到了我們李舉人莊僅僅是看閨女,他也是縣長。
路上的時候,鄧叔叔聽著我和曉陽說著各自鄉鎮地毯推廣的事情頻頻點頭,說著話,聊著天,不知不覺就到了李舉人莊。到了村口,我們村和縣裏大部分村並無太大的差異,鄧叔叔看著家家戶戶,饒有興致,隻是今天不知道為何,這村裏大街上沒看到人。
到了胡同口,就看到有人,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是整個胡同的人。父親、母親和阿姨就在胡同口,鄧叔叔看著說,朝陽,你家人多哦,咱老鄧親戚多,說著就下了車。鄧叔叔下了車,我自然也跟著下了車,隻是這兜裏的煙不夠。鄧叔叔一下車,人群頓時沸騰了,我看到我的叔伯大爺們,嬸子大嫂們都圍了上來,還有的應該是隔壁村的陌生麵孔。
鄧叔叔笑嗬嗬地與大家揮著手,氣定神閑,泰然自若,那氣場一個人對一個村的人,不落下風。鄧叔叔與大家握著手慢條斯理麵帶微笑地說道:“好、好、好,來少了、來少了,讓大家掛念了”,從胡同口到我們家,不過是一兩百米,就是這一兩百米的路程,鄧叔叔走了一個小時。
到了家門口,鄧叔叔說:“鄉親們,今天我到這裏來看看大家,看看大家日子過得好不好,地裏的莊稼高不高,看來,我來少了,也來晚了,大家放心,這次我認了門,認下了咱們村的親戚,以後我常來,不知道大家歡不歡迎呀!”
人群之中,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大家都喊著歡迎歡迎。
我們村裏的村長,隔壁不遠的大爺喊道:“這大家縣長也見了,手也握了,咱這縣長也說了,以後會常來,魯河的家裏,也沒這麽大的地方,我看,大家就先散了吧”。慢慢地人群才散了。
阿姨和曉陽,在旁邊看著笑著,與大家揮著手。村裏的幾個幹部,家族的幾個長輩,在我們家院子裏圍坐在一起,又陪鄧叔叔聊了很久,母親和阿姨在廚房裏忙活著,中午的時候,就在家裏擺了兩桌。下午吃了飯,送走了叔伯長輩。
父親說道:“鄧大哥,知道你來,你看,咱這村裏的鄉親都忍不住要來看看。”
鄧叔叔笑著說:“老哥,大家熱情,這都是你人緣好呀,以後我會常來,你老哥不能嫌麻煩”。
說著,阿姨給鄧叔叔拿了工具,說道,老鄧,魯河大哥都給你準備好了,走,咱們下地幹活。
父親望著鄧叔叔和阿姨,說道:“大哥,嫂子,你們真去種地呀?”
鄧叔叔說:“對,就是種地,思君早就買好了菜種,你老哥就忙你的,不管我們,讓孩子們帶著我們去就行,省得你老哥笑話我倆。”
父親笑著說:“那行,那行,都準備好了”!
大哥向陽也帶了工具,說道:“鄧叔叔,這都準備好了,走”!
我和曉陽,大哥和大嫂,鄧叔叔和阿姨一行就到了我家不遠的菜地裏,陽光明媚,氣候宜人,路上見到了人,叔叔阿姨都主動打招唿。阿姨說,她在我們村已經認識了幾個人,這老張還順便帶著她去看了織地毯,現在這地毯織得是有模有樣。我大嫂家裏也有一台機器,幾個嫂子也在織。隻是這大嫂不能久坐,就不能上機。
到了地裏,鄧叔叔和阿姨負責鋤地,挖坑,大嫂負責撒種,大哥負責填土。我和曉陽去不遠的水井裏打來了水。幾人都幹得認真,不得不說,都還是有板有眼,不像是從來沒有摸過農具的人。阿姨幹活很細,每一攏的菜地坑都整整齊齊,阿姨種了些辣椒和黃瓜的種子。這次種得不多,隻有一分多地。但鄧叔叔和阿姨都出了汗。倆人拄著農具,看著田裏半膝高的小麥,吹著帶有麥菜和泥土氣息的微風。說道,這感覺,真好呀。
我們幾人圍在旁邊,也看著遠方的田野。阿姨說:來來來,你們幾個孩子都過來,我呀今天再給你們說說我這幾天在農村的體會,你們幾個看,這地裏有麥苗,也有我們種的菜苗,你說他們誰的作用大,我看離了誰都不行。但是如果把麥苗放到菜地裏,它活不下去,如果把菜苗種在麥田裏,它也長不成。隻有讓它在合適的土壤裏長大,他才能茁壯成長開花結果。你們也一樣,在合適的地方才能發揮作用。我看呀,向陽,這教書這條路你要堅持,秀霞呀,就在農村好好發展,這曉陽和朝陽,我看你倆才是剛剛播下去的種子,以後能開什麽花,結什麽果,要看你們自己的生命力,我們可以給你們澆澆水,施施肥,除除草。
鄧叔叔笑嗬嗬地說道:“思君同誌,你這道理講得好呀”說著做了幾個擴胸的動作。說道:“我也有個體會,我是多希望這些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但是絕不能拔苗助長,要遵循他的生長規律,這個時間是漫長的,我覺得我們的喜悅不應該隻是瓜熟蒂落的那一刻,我們呀應該享受這植物生長的過程”。
阿姨笑著點著頭說,老鄧,你這句話是說給我的吧,不錯不錯,十分恰當,我們當長輩的,就是要這樣,看著你們長大,我們就高興。
正說著,一輛黑色轎車逐漸映入了眼簾。鄧叔叔看著遠方駛來的車,整理了衣服,說道,思君同誌,看樣,這今天的地是重不成嘍。
那轎車由遠及近,停在了我們家的地頭上,我和曉陽看了看,這車是地區的號牌。
隻見李叔從副駕打開車門匆匆地下了車,老遠就說道:“我的大縣長,你咋沒事跑到這裏挖地,你讓咱老李一頓好找”。
這李叔的話沒說完,汽車又下了幾人,劍鋒、文靜和李學武。
曉陽說道:“李劍鋒,這個天,咋還戴個帽子”?
李劍鋒拍了拍旁邊的長條凳,然後靠邊上挪了一挪,意思是你坐下慢慢說!
看到李劍鋒如此,看來是真的有事。劍鋒皺了一下眉頭,雙手在一起漫無目地搓著,低下了頭說道:“前些天,文靜值班,晚上我去給她送吃的,她說她害怕,我就,我就沒走”!
“未婚同居?李劍鋒,你這膽子也太大了吧,雖說是你情我願的事,但這事要是蓋不住,我告訴你,麻煩大了,你和文靜,都要受影響”。
李劍鋒摸了摸頭說道:“大哥,聽說你對這事有經驗,你和曉陽結婚當時也是這種情況,而且還是在曉陽的家裏?”
我眼睛一瞪說道:“別瞎說,這事誰都沒經驗,而且咱們情況不一樣,我那是領了證,國家承認,父母支持,群眾認可的合法夫妻。”我看了一眼李劍鋒:“說道,你這不會懷了吧”!
劍鋒白了我一眼,說道:“大哥,兄弟剛才還有點同情你,懷不上。現在挺羨慕你的,懷不上多好”!
算了吧你,誰說我們懷不上,我們是按照國家政策來的,計劃生育、計劃生育,你得先計劃好再生,哪像你,沒有計劃亂來,我告訴你,這要是在以前的安平,計生辦斷子絕孫的老肖知道了,你們插翅難逃!
劍鋒皺著眉頭說道:“我說找個地方做個手術,但是文靜不同意,她說寧肯什麽都不要,也要孩子。這懷了孕,她家裏人好辦,畢竟關乎人家文靜的名聲,但是你是不知道我爸我媽,這種違反原則的事他們肯定不會同意。”
我說你爸你媽不同意啊!這事我倒還有個主意,要不要當大哥的給你指點一下。
劍鋒滿懷期待地說:“要是你幫咱這個忙,咱以後對你唯命是從!”
我傲嬌地笑著,挺直了腰板說道:“這事,你讓文靜去問曉陽,我告訴你,曉陽經驗豐富。”說著我摸了摸自己的腰,又說道:“到時候你躲遠點,要是挨了揍,不算工傷”!
李劍鋒點了點頭:“對對,問曉陽,問曉陽,隻要不打頭,挨揍都是小事”。我們就徑直走向了病房,文靜和曉陽都在勸著大嫂,畢竟當時別說去工業園區,就算去鄉鎮,也是普通人夢寐以求的事。大嫂說:不去了不去了,你看你們那個女鄉長,又敢幹又能說,自己是既不能寫,也不會說,實在幹不了你們這公家的事。大嫂笑著說:“你們喂不了雞,咱也當不了幹部,以後我就求著我喂雞的時候,你們公家人別找我麻煩,我就心滿意足了”。見大嫂堅持,曉陽就和文靜說,這事也不急,等到這大嫂出了院再說。
曉陽自然要去送一送劍鋒和文靜,我知道劍鋒和曉陽要說起文靜意外懷孕的事,就沒有跟著下去。大哥見幾人走了,和大嫂都坐在了這病床上。大哥說道:“老三,你當兵的時候,咱爺爺就是在這家醫院走的,但不是在這病房裏,而是在醫院的走廊裏。那個時候,我們把嗓子都喊啞了,別說鄉長,就是村子裏的村長都沒來。爹、二叔和我,我們三個把爺爺從這推迴了老家。
如今,你大嫂住個院,你看看這床底下送的吃的喝的都已經塞不下了。老三,我和你大嫂都知道,這是沾了你的光,常言說得好,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但是去這工業園區的事情,上次曉陽給你大嫂說了之後,爹媽我們都商量了,這事說啥咱也不能幹,這是啥,說句不好聽的,這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你到這個地步不容易,家裏不能給你幫忙,但也不給你添亂,鄧叔叔和阿姨這麽好,這個麻煩咱不能填”。
我說:“大哥大嫂,你們想多了,這真的是大嫂喂雞的事被李嬸的對象看中了,今天開會,這劉副縣長還說大嫂是個人才,該重用重用,該破格破格”。
大嫂慢慢地靠在了病床上,看著我說道:“老三,你大哥說得在理,家裏人不能給你們幫忙,但家裏人也不給你們添亂。不是咱的咱不要,我們能幹啥我們自己清楚。你就拿這床底下的東西來說,都是好東西,好多我都沒見過,有些貴重的何阿姨當場就退了。明天走的時候,這些東西咱都不要,來的人我都問了何阿姨名字,有咱安平的,還有柳集的,還有工業園的,還有城關鎮的,你說,老三,這些人咱一個不認識,能是看我和你大哥的嗎?這些人白天來,晚上的時候都讓你大哥記了下來列了單子,什麽東西什麽人。老三,你走到這一步不容易,不能因為我們耽誤了你和曉陽的前程,不能給鄧叔和何阿姨添了麻煩。去當工人,當幹部,老三,你說誰不喜歡,但是我要是去了,咱們呢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這事咱能幹嗎?”
從臨時工到副鄉長、從去上海招商談判到搞地毯推廣,那個時候的我已經被成功有些衝昏了頭腦,大哥大嫂的話猶如給我澆了一盆冷水,我又想起了那晚送地區醫院的葛主任,李叔對我說的那句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我在問自己,難道李叔也是衝著曉陽和鄧叔叔的關係,才會想方設法提攜我的大嫂,難道劉副縣長也是因為這個因素在今天的會議室裏說該提拔提拔,該破格破格。大哥的話很紮心,大嫂的話很現實,我覺得有些羞愧,不自覺地就低下了頭。
大哥大嫂,我的父母,在這個時候還能保持這樣的冷靜,讓我的內心之中又有了些少許的自卑,又多了份冷靜的思考。我們家和曉陽家,兩種不同的軌跡,按說一輩子都不會往來。就因為我和曉陽產生了交集,但是我感謝兩個家庭都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給予了彼此最大的尊重和嗬護,這也許就是鄧叔叔和阿姨對我們一家如此認同的解釋。
曉陽迴來,帶來了晚飯,就說起來明天迴家的事,大嫂說這床下的東西不能帶迴去,這些東西太過貴重。曉陽看了看下麵,隨手翻了翻,都是些成包裝的糖,飲料和糕點。曉陽說道這些東西在農村算是貴重,但在縣城都是禮尚往來的東西,算不上什麽,既然媽在這裏,貴重的東西她不會收。大哥拿出了單子,曉陽掃了一眼就裝進了自己的手包裏。
吃了晚飯,又陪大嫂聊了天,大嫂說這何阿姨不是開玩笑,要正兒八經地去李舉人莊住幾天,那興奮得還不得了,念了好幾句詩,阿姨說這鄧叔叔到了星期天也會過去。
大哥放下了手中的饅頭念道:“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大嫂說:“對對,何阿姨就是背的這首詩!”
大哥問道:“曉陽,下午我去算賬,錢已經結了,是不是你結的”?
曉陽說:“不是我結的”,曉陽馬上給了我一個眼神,問道:“朝陽,是不是你去結的”!
我自然懂曉陽的意思,馬上說道:“大哥,我結的”!
大哥低著頭吃著飯哦了一聲說,人家醫生說的是個姑娘結的賬。
大嫂說:“曉陽,這筆錢我們要給你,不能讓你們又出錢又出力,這你倆現在也有家了,老三你倆已經把正陽、舒陽、恩陽三個人的學費、生活費都交了,我和你大哥咋說也不能讓你倆再交我們這個錢,大嫂心裏會過意不去的”。
曉陽說:“大嫂,你還拿不拿我當妹妹,我看你今天咋這麽見外了,咋啦,嫌棄我了?”
大嫂笑著說:“曉陽,大嫂咋會嫌棄你,大嫂是不能揣著明白裝糊塗”!
晚上迴家,月上枝頭,從縣醫院到我們住的縣家屬院隻隔了一條馬路,這家屬院是當年阿姨在醫院當辦公室主任的時候分的福利房,從分下來除了曉陽的大哥二哥偶爾來住,基本上沒有人住過。
昏黃的路燈下,過了馬路就到了家屬院。院裏已經沒有了人,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屋裏看電視。88年的時候,電視在農村實屬稀罕物,但是在這縣醫院的家屬院,抬頭就能看見滿是伸出來的電視天線杆子。電視裏播出最多的就是《西遊記》和《紅樓夢》。
還沒到家,曉陽說走不動了,不想走了,背背。我說這不好吧,這院子裏有熟人,萬一看到了,影響不好。曉陽說傻的你,人家豬八戒是正兒八經的天庭幹部,當著全國觀眾的麵還知道背媳婦,你李朝陽黑燈瞎火的還怕啥呀,沒等我答應,曉陽一陣小跑就爬到了我的身上,把頭埋在了我的肩膀上,滿臉的知足,那股熟悉的清香又慢慢襲來,沁人心脾。大院裏靜悄悄的,除了偶爾傳出來電視的聲音,連個狗叫也沒有。我把曉陽往上拖了拖,曉陽不重,背得輕鬆。我說曉陽,說你像個小姑娘一樣你又啥道理都懂,說你像個大人一樣你這現在又像個沒長大的小姑娘。
曉陽把頭枕在我的肩膀上,輕聲細語地說道,壞蛋,把你的手放在該放的地方去?晚上不讓你落實基本國策了!
第二天一早,我們去接了阿姨,鄧叔叔一臉羨慕地說自己也想著去住兩天了。阿姨說這秀霞身體虛,我擔心他們都忙,又都不會照顧,你就安心地在家待兩天,星期天的時候朝陽把你送過去,讓你也過過癮,我不在你不能喝酒,別讓我兩邊擔心。
鄧叔叔和阿姨相濡以沫幾十年,看著鄧叔叔不舍的表情,是對阿姨都已經形成了依賴。有時候我都偷偷在想,如果沒有阿姨,鄧叔叔還能不能這麽快當縣長。
到了醫院,大嫂頭上包了一個黃色的方布頭巾,大哥和我把大家送的東西放進了車裏,滿滿當當,整個212的後備箱都已經要放不下,阿姨說把包裝都拆了,就放下了。阿姨和曉陽攙扶著大嫂,坐進了車裏。大嫂說要不就別讓朝陽和曉陽去送了,咱們就坐這醫院的車迴去,該給錢咱們給錢。阿姨說那可不行,這不怕醫院的車接,就怕醫院的車送,他倆送到地方就走,耽誤不了事。大哥大嫂堅持著要把李叔他們送的東西放到我們那裏,阿姨看著滿滿當當的東西說,沒事,該退的已經退了,這些東西她都記了單子,迴來讓曉陽和我慢慢去還這個人情。
大嫂說:阿姨,你帶的行李這麽少,是不是不打算多住?
阿姨笑著說這包袱背得多了,反而出不了門,咱們農村,隻要自己動手,就會豐衣足食。阿姨說這農村她不陌生,在特殊年代的時候,她也是在農村勞動過的,當時就在黃河灘區,住的都是老鄉的房子,那時候雖然清貧,但是那個時候還是非常的充實,早上隊長敲了鈴鐺,社員們就到莊稼地裏開始幹活。阿姨又笑了聲說道:但那個時候看來確實不行,看著地裏全是人,但出工不出力的也有不少。還是現在的政策好呀,你要是糊弄地,這地也就糊弄你,但是呀,你糊弄不了別人嘍。
通往李舉人莊的行道樹枝繁葉茂,節氣真的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它是大自然對人類最好的眷顧,我們的先輩們窺探了這天機,根據節氣的變化春播秋收,一眼望去農田裏綠浪滾滾,陽光之下麥苗長勢喜人。大哥大嫂和阿姨的眼神之中都有些許的激動,大哥已經離開講台半月有餘,大哥掛念的是他教的四五十個孩子,大嫂每天都會念叨她的幾十隻雞,十幾隻羊。
進了村到了胡同,遠遠地就看到我家門口全是人,和以往不同,這些人都是小孩。阿姨說怎麽這麽多孩子,曉陽說兜裏的糖不夠。孩子們看到車進了胡同,他們打跑著喊著就朝著車衝了過來,不一會孩子們就來到了跟前,看數量有四五十個。大嫂說,向陽,這些不都是你教的學生娃娃。大哥撫了撫自己的眼鏡,說道,老三,停車快停車。大哥打開車門,走了下去,孩子們圍著大哥跳著叫著,嘴裏喊著李老師、李老師,孩子們的手裏都把自己的手舉得高高的,那高高的小手裏托著大大的袋子,從車裏望去,五顏六色的袋子裏看得出都是紅糖、雞蛋。這群不到十歲的孩子,清澈明亮的眼睛中透露出稚嫩的純真和無邪,表達著他們對老師最樸實的愛。大哥摸著他們的頭,孩子們一個個地往前擠。阿姨看到此情此景,說道:“李舉人莊,尊師重教、詩書傳家,向陽這孩子不錯,不錯。秀霞,你別下來,朝陽,曉陽,咱們下車”。
孩子們圍著,讓大哥動彈不得,一個個小手都往大哥手裏塞東西。大哥說東西都拿迴去,李老師家裏都有,明天一早我就去學校上課好不好?我母親和王家大娘都趕了過來,見到阿姨,忙去說話。大嫂這個時候也下了車。母親說這些孩子都是向陽帶的學生,才三年級,每天都到家裏來問,這不昨天我們迴來,說向陽今天就迴家了,這孩子們天擦亮就在這等,看時間都等了三個小時。大哥送走了孩子們,阿姨就催促我們抓緊時間上班。
在路上自然說起了文靜懷孕的事,曉陽說這文靜這事還不好辦,這我家和劍鋒的還不一樣,劍鋒的父親李學武其實非常堅持原則,你看李劍鋒有些紈絝子弟的樣子,那是因為劍鋒母親的原因。當年李學武在縣裏就是以嚴厲著稱,所以在和鄧叔叔競爭的時候才會處於下風。這事肯定要先給李家說,才能給文靜的家裏通氣,否則文靜的父母萬一同意了,劍鋒的父母萬一不同意,這文靜該怎麽辦。
到了安平,我就去了地毯廠,這車被曉陽開走了,我隻有坐著老楊的摩托車,其實,那個年代,能夠騎上摩托車,也算是一號人物了,因為曉陽的原因,我從自行車直接過渡到了汽車,沒有經曆過摩托車。坐在摩托車上,在別人羨慕的目光中,到了七八個村子去轉了轉,各個村的地毯技術推廣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除了個別的村機器沒有調試好之外,大部分村進展都比較順利。
到了鄉大院,我和老楊就去找吳鄉長和張書記都分別做了匯報,兩位領導都頗為滿意,吳鄉長指示,下午的時候,去高粱紅酒廠,先去把動員會開了。
臨近中午,我們在張書記的辦公室裏,匯報著各村的進展,張書記聽得認真,不時把幾個機器有問題的村還專門記了下來。張書記說道:“看來這地毯推廣應該算是步入正軌了,老楊,這戲能不能演好,你的技術指導非常關鍵,一定要讓這些熟練工去盯著點,哪個村織不成我找村長,但是哪個村織不好我就找你,別給咱老張往下推是這個指導的那個指導的,人是你選的,咱老張隻認你,懂了沒!”
楊廠長說道:“放心吧張書記,織得不好我負責,這次116台機子全部上架,我們計算,一年下來要增收3萬多。”
張書記說道:這第一年,大家辛辛苦苦不容易,農戶的費用少抽一點,讓大家得到實惠,下一步咱們才好全麵推廣,包括這柳集的,每一個抽15塊錢就行了,這老杜他們窮的,都要穿開襠褲了,抽多了下次見麵不好打交道。
我說:“不對啊張書記,你喊我給曉陽談的,抽25,底線20,我這25都談好了!”
張書記瞪著眼一臉好奇:“談好了?曉陽答應了?你咋談的?”
我摸了摸耳朵說:“立場堅定,據理力爭,把她說服了,張叔,咋迴事,你不是說底線20?”
張叔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是怕曉陽殺價太狠,這20是你這總經理的底線,這15算是我董事長的底線。萬一你倆談不攏,你說曉陽這來找我,我這當叔叔的要是一毛不拔,不退讓個三塊五塊的,這說出去,這不丟人嘛”!
我摸著自己的耳朵,心裏想我的張叔,你倒是麵子裏子都有了,我這挨了幾十個大耳刮子不說,還差點凍掉一隻耳朵。
張叔笑著說:朝陽,你還是很有談判天賦,看這樣美女難過英雄關啊,咱還是那句話,不能咱們吃肉讓柳集那幫子窮親戚喝西北風,還是給他們湯喝,畢竟都是革命同誌,叔給你個機會,你找機會再找曉陽送10塊錢的人情給她,讓她記住,她也是咱安平嫁出去的閨女,咱娘家人不會虧待她,下午的時候,你和吳鄉長,高春梅一起,好好理一理酒廠的事,下周我們一起去找鍾書記做專題匯報。
好嘞張叔,對了,鄧叔叔星期天要到李舉人莊不是公幹,是到我們家走親戚,今天何阿姨已經到了我們村,要住上一段時間,我還是給張叔報備一下。
張書記聽後,慢慢地摘下了眼鏡,說道:“笨蛋,你鄧叔叔哪有私事,來到安平,到了你們村,他還是縣長。這樣吧,你去通知電影員,從今天晚上開始,就在你們村放電影,還是把咱群眾的娛樂活動豐富起來,思君來了,我下午去你們家看看。說完,看著楊廠長說道,老楊,你下午帶兩個熟練的技術工和我一起去,咱們去李舉人莊看看地毯推廣,順便看看朝陽的嶽母。”
下午的時候,我和吳鄉長就到了高粱紅地毯廠,高春梅和孫向東在門口已經等候,酒廠就在鄉鎮不遠,我們走著路就到了。到了地方之後,我們陪著吳鄉長,在這高粱紅酒廠裏裏外外地看了幾遍。孫向東有些軸,但是說起釀酒的事來頭頭是道。我不懂,我相信吳鄉長也不懂。
孫向東和高春梅已經收拾出了一張桌子,算是會議桌,兩邊各有兩把凳子。情況又熟悉了一遍,自然是要開會,開會自然是要說服孫向東,拿著秘方積極配合地毯廠的改革。我和吳鄉長坐在一邊,孫向東和高春梅坐在對麵。吳鄉長從包裏掏出了本子,往桌子上一放,說道:“春梅,你現在是企管站的副站長,自然要坐到這邊來”。這口氣,不容置疑!
孫向東和高春梅相互看了一眼,吳鄉長也沒有看他們,隻是自顧自地在本子上寫著什麽。在孫向東眼巴巴的眼神之下,高春梅把凳子搬到了我們這邊。二比二的談判態勢馬上變成了碾壓性的三比一態勢。這位置一變化,我就知道,孫向東已經輸了。
吳鄉長說:“今天代表鄉班子集體給你談話,孫廠長,你也知道,這高粱紅酒廠是咱縣委鍾毅書記親自確定的鄉鎮企業改革試點項目,這是一定要幹,必須幹好的大事,現在鄉裏派出朝陽副鄉長和春梅副站長重點就抓這個工作,你先表個態,願不願意幹。”
離開了高春梅的孫向東看著吳香長氣勢如虹,如此的咄咄逼人,不容置疑,這手都有些哆嗦了,說願意幹願意幹。
吳鄉長說既然願意幹,那就要服從鄉裏的安排,你實事求是地講,咱這酒廠要改革成現代的小酒廠,應該做哪些工作。
孫向東摸了摸頭說道:“這高粱紅的商標要注冊一個,這灌裝的設備要上一套,咱這廠房要擴建擴大產能,咱這標簽和瓶蓋也要定製。”孫向東釀酒,也懂酒,把這要成為現代小酒廠的工作給吳鄉長匯報著。吳鄉長聽得仔細,寫得認真。不時還與孫向東交流著。吳香梅是那個年代為數不多懂得打扮的人,麵如桃花,眉如遠山,三十有五,有一股成熟的氣質,這種氣質比文靜還要成熟,曉陽和吳香梅比則顯得稚嫩了些。這吳香梅若不是在機關待得久,沒有基層經驗,在鄉鎮說不定也能成為一把好手。
在吳香梅我們三人的強大氣場之下,孫向東徹底算是扭轉了自己的想法。吳鄉長要求,我和高春梅下周一拿出改革的初步方案,周二經她審核後報張書記,張書記審定後去找鍾毅書記爭取支持,條理清晰,程序嚴格!
接下來的幾天,我和孫向東、高春梅天天研究方案,稿子改了一遍又是一遍。我們村的電影演了一場又一場,而且是一晚上放兩部。
周日一早,我和曉陽就去了縣委家屬院,叔叔早已經換上了休閑些的外套,看著一身輕鬆的鄧叔叔。鄧叔叔說,這去走親戚,是不是要買點東西?
曉陽說:“那房子有你們一間,你這迴自己家帶什麽東西。”
鄧叔叔笑著說道:“這些東西也要你們出錢,你媽這賬管得好啊,我這身上是一分錢也沒有。”
曉陽挽著鄧叔叔的胳膊上了車。
鄧叔叔說,自己已經十多年沒有摸過鋤頭,這次要好好地放鬆放鬆,這次自己不是縣長,就是個老頭。
這次鄧叔叔沒有穿正裝,但別有一番氣質,這種氣質和日常之中養成的習慣,讓人看一眼都覺得很有氣場。張叔說得對,就是到了我們李舉人莊僅僅是看閨女,他也是縣長。
路上的時候,鄧叔叔聽著我和曉陽說著各自鄉鎮地毯推廣的事情頻頻點頭,說著話,聊著天,不知不覺就到了李舉人莊。到了村口,我們村和縣裏大部分村並無太大的差異,鄧叔叔看著家家戶戶,饒有興致,隻是今天不知道為何,這村裏大街上沒看到人。
到了胡同口,就看到有人,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是整個胡同的人。父親、母親和阿姨就在胡同口,鄧叔叔看著說,朝陽,你家人多哦,咱老鄧親戚多,說著就下了車。鄧叔叔下了車,我自然也跟著下了車,隻是這兜裏的煙不夠。鄧叔叔一下車,人群頓時沸騰了,我看到我的叔伯大爺們,嬸子大嫂們都圍了上來,還有的應該是隔壁村的陌生麵孔。
鄧叔叔笑嗬嗬地與大家揮著手,氣定神閑,泰然自若,那氣場一個人對一個村的人,不落下風。鄧叔叔與大家握著手慢條斯理麵帶微笑地說道:“好、好、好,來少了、來少了,讓大家掛念了”,從胡同口到我們家,不過是一兩百米,就是這一兩百米的路程,鄧叔叔走了一個小時。
到了家門口,鄧叔叔說:“鄉親們,今天我到這裏來看看大家,看看大家日子過得好不好,地裏的莊稼高不高,看來,我來少了,也來晚了,大家放心,這次我認了門,認下了咱們村的親戚,以後我常來,不知道大家歡不歡迎呀!”
人群之中,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大家都喊著歡迎歡迎。
我們村裏的村長,隔壁不遠的大爺喊道:“這大家縣長也見了,手也握了,咱這縣長也說了,以後會常來,魯河的家裏,也沒這麽大的地方,我看,大家就先散了吧”。慢慢地人群才散了。
阿姨和曉陽,在旁邊看著笑著,與大家揮著手。村裏的幾個幹部,家族的幾個長輩,在我們家院子裏圍坐在一起,又陪鄧叔叔聊了很久,母親和阿姨在廚房裏忙活著,中午的時候,就在家裏擺了兩桌。下午吃了飯,送走了叔伯長輩。
父親說道:“鄧大哥,知道你來,你看,咱這村裏的鄉親都忍不住要來看看。”
鄧叔叔笑著說:“老哥,大家熱情,這都是你人緣好呀,以後我會常來,你老哥不能嫌麻煩”。
說著,阿姨給鄧叔叔拿了工具,說道,老鄧,魯河大哥都給你準備好了,走,咱們下地幹活。
父親望著鄧叔叔和阿姨,說道:“大哥,嫂子,你們真去種地呀?”
鄧叔叔說:“對,就是種地,思君早就買好了菜種,你老哥就忙你的,不管我們,讓孩子們帶著我們去就行,省得你老哥笑話我倆。”
父親笑著說:“那行,那行,都準備好了”!
大哥向陽也帶了工具,說道:“鄧叔叔,這都準備好了,走”!
我和曉陽,大哥和大嫂,鄧叔叔和阿姨一行就到了我家不遠的菜地裏,陽光明媚,氣候宜人,路上見到了人,叔叔阿姨都主動打招唿。阿姨說,她在我們村已經認識了幾個人,這老張還順便帶著她去看了織地毯,現在這地毯織得是有模有樣。我大嫂家裏也有一台機器,幾個嫂子也在織。隻是這大嫂不能久坐,就不能上機。
到了地裏,鄧叔叔和阿姨負責鋤地,挖坑,大嫂負責撒種,大哥負責填土。我和曉陽去不遠的水井裏打來了水。幾人都幹得認真,不得不說,都還是有板有眼,不像是從來沒有摸過農具的人。阿姨幹活很細,每一攏的菜地坑都整整齊齊,阿姨種了些辣椒和黃瓜的種子。這次種得不多,隻有一分多地。但鄧叔叔和阿姨都出了汗。倆人拄著農具,看著田裏半膝高的小麥,吹著帶有麥菜和泥土氣息的微風。說道,這感覺,真好呀。
我們幾人圍在旁邊,也看著遠方的田野。阿姨說:來來來,你們幾個孩子都過來,我呀今天再給你們說說我這幾天在農村的體會,你們幾個看,這地裏有麥苗,也有我們種的菜苗,你說他們誰的作用大,我看離了誰都不行。但是如果把麥苗放到菜地裏,它活不下去,如果把菜苗種在麥田裏,它也長不成。隻有讓它在合適的土壤裏長大,他才能茁壯成長開花結果。你們也一樣,在合適的地方才能發揮作用。我看呀,向陽,這教書這條路你要堅持,秀霞呀,就在農村好好發展,這曉陽和朝陽,我看你倆才是剛剛播下去的種子,以後能開什麽花,結什麽果,要看你們自己的生命力,我們可以給你們澆澆水,施施肥,除除草。
鄧叔叔笑嗬嗬地說道:“思君同誌,你這道理講得好呀”說著做了幾個擴胸的動作。說道:“我也有個體會,我是多希望這些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但是絕不能拔苗助長,要遵循他的生長規律,這個時間是漫長的,我覺得我們的喜悅不應該隻是瓜熟蒂落的那一刻,我們呀應該享受這植物生長的過程”。
阿姨笑著點著頭說,老鄧,你這句話是說給我的吧,不錯不錯,十分恰當,我們當長輩的,就是要這樣,看著你們長大,我們就高興。
正說著,一輛黑色轎車逐漸映入了眼簾。鄧叔叔看著遠方駛來的車,整理了衣服,說道,思君同誌,看樣,這今天的地是重不成嘍。
那轎車由遠及近,停在了我們家的地頭上,我和曉陽看了看,這車是地區的號牌。
隻見李叔從副駕打開車門匆匆地下了車,老遠就說道:“我的大縣長,你咋沒事跑到這裏挖地,你讓咱老李一頓好找”。
這李叔的話沒說完,汽車又下了幾人,劍鋒、文靜和李學武。
曉陽說道:“李劍鋒,這個天,咋還戴個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