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肇屏住了唿吸,幾乎不敢相信,這個看起來兇巴巴的三公公,原來這麽好心。


    但琅琊王很快就不動聲色又說,“也請陛下下一道旨意,恩準我自由進入內廷吧。”他不滿地說,“守門的那些禦林軍實在該死!我是光武大帝嫡子,正統的皇室尊長,論起身份何人能及。竟敢攔我!”


    劉肇心裏一沉,冷笑起來。果然,自己還是太心軟,把人想得太好。這位三公公,哪裏是因為他受製於人而迴到京師的?恐怕是自恃尊貴,卻眼見外戚得權,所以意不能平吧。


    而涅陽聽兄長這樣說,覺得他太不把小皇帝放在眼裏,推了他一把。但他不以為意,自覺並沒有說錯。催促著,“陛下怎麽還不寫詔書?”


    劉肇咬著唇,內心苦苦思索著對策。終於,他沉默著提了筆。


    稍後琅琊王滿意地得了聖旨,打算帶妹妹涅陽離開。但劉肇忽然出聲,“大母!”他追在後麵,有些怯怯地說,“我能這麽叫你嗎?”


    涅陽的眼圈紅了。


    她收養梁氏姐妹,固然是為了送入宮做後妃,將來依仗她們執掌權勢。但多年相處,怎麽會沒有一點感情?何況她丈夫早亡,一生沒有兒女。當年梁氏姐妹在,嫌她們不中用,尚未察覺那份感情。可等她們先後死去,她遠走琅琊,那份感情就漸漸浮出來了。


    此刻她聽了小皇帝這麽說,哽咽著,“當然能!叫什麽姑祖母,就叫大母!”


    劉肇軟軟地說好,看著她道,“大母,你能留在這裏陪我嗎?”他低著頭,眼圈漸漸地紅了,“這裏好大、好冷。我一個人住,實在害怕。”


    涅陽見他小小的人,紅著眼眶,很心疼。可也猶豫著,“宮中沒有這樣的慣例。”


    劉肇神上浮出失望的表情,但眼底一片冷靜,裝作退了一步,說,“那麽,留下大母的人照顧我好不好?”他抽泣著說,“這裏的人都是舅舅派來看管我的,好兇。”


    涅陽心想也是如此。指著自己身邊的兩個四十餘歲的婢女說,“好好。大母把素梅和素蘭留給你。他們都是跟大母多年的老人了,一定會照顧好你。”


    劉肇感激地點頭,“謝謝大母!...可是,可是舅舅會不會生氣?”


    琅琊王在旁道,“他敢!就把這兩個婢女留下來,他有什麽不滿意的,叫他同我說話。”


    劉肇心裏徹底地鬆了一口氣,感激道,“謝謝大母。謝謝三公公。”


    等到涅陽和琅琊王一走,素梅和素蘭兩個立刻跪了下來,口稱叩見陛下。


    但小皇帝很久都沒有應答。兩人不由地麵麵相覷。


    隔了很久,小皇帝才說,“我母後...真的生了個孩子嗎?”


    素梅保守地說,“京中有這樣的傳言。”


    素蘭的膽子卻比她大,“應該不是傳言。太後深鎖壽康宮近一年。如果不是有孕,怎麽會這樣?何況有守門的侍衛,眼見成息侯拎著雞鴨魚肉進宮,聽說,是給太後產後補養的......”


    劉肇想起竇憲幾次借口生病,不來早朝。那時候,他在幹什麽?正膩在壽康宮裏,和母後在一起吧。還有他們的孩子。


    他覺得惡心。那兩個人,占據了宮廷。這根本不是他們的地方。可他們偏偏鳩占鵲巢,還生了孩子,在此處安家。


    他想起最後一次見母後,那時她見他溫和以對鄧疊,氣不過,來福寧宮說他。


    那個時候,他很著急,幾乎要違背和竇芷的約定,對著母後說出一切了。但是她絲毫沒有給他開口的機會,就道,“你太讓我失望了。”


    於是他也失望了,閉緊了嘴巴。甚至在她喋喋不休的時候,忽然暴怒,想起了那些傳聞,對著她舉起了劍。


    身後的相撲少年們立刻挽弓。母後身邊的竹茹姑姑嚇壞了,忙推著母後出去。


    “噗。”一支箭射在了門框上。


    那個瞬間,在殿裏的他,還有被竹茹推到殿外的她,都愣住了。


    他想上前去解釋,可是她連一個眼神也沒有再給予他,轉身就離開了。


    他在身後很著急地喊,“母後!”


    我不是有心的。那一刻,隻是鬼迷心竅。他在心裏說。可她沒有轉過身來,再也不曾給過他機會。


    而現在,他終於知道了,原來她的離開不是因為那隻箭。隻是因為她有了自己的孩子,所以不要他了。


    他攥緊了手,勉強才忍住了快要衝出眼眶的淚水。


    ——那麽,我也不會再把你當做母親了。


    吸了下鼻子,對著那兩個婢女開口,“剛剛公主說,你們都是可信賴的人。那麽,朕有要事要交代給你們,你們能否做到?”


    兩個婢女都有點懵,“什麽...什麽要事?”


    劉肇斬釘截鐵地說,“為我想辦法,送一封信給我大哥。”


    素梅為人謹慎,下意識地推拒著,“廢太子一向與太後、國舅不合,可稱燙手山芋。陛下別和他牽搭在一起。”


    但素蘭為人大膽,已從裏麵嗅出晉升的機會,欣然答應了下來,“奴婢願為陛下效力。”


    晚上竇憲迴到壽康宮,履霜敏銳地發覺兒子的臉色有點白,瑟瑟發抖的。女兒也悶聲不響的,嗓子也有些啞,像是哭累了。聯係今日琅琊王入京入宮,大約猜到了有事發生。但沒說,隻是讓他們父子進去洗澡,石榴也抱迴去。


    等他們都去忙自己的事了,她這才詢問跟去竇府的半夏。


    半夏遲疑著,把今日遭遇刺殺、琅琊王來挑釁等事都說了一遍。


    履霜聽的默不作聲。


    【正好竇憲想起把半夏撇在了外麵,說不得她會對履霜道出一切,出來了,想囑咐她。不巧正看到履霜沉著一張臉,立刻明白她知道了一切,歎了口氣,“怪我,以為是自己家裏,就沒多注意。還好周榮不會武。三舅那裏...我早先叫了人留心的,卻沒想到他避開了我的耳目,提早迴京,又特意來石榴的百日宴上,說了那些話。”他厭惡地說,“攪亂我兩個孩子的宴席,他們真該死。”見她麵色蒼白,又安慰道,“別怕,我已經下令,把周榮家剩下的人誅殺殆盡了。家裏那些沒有眼力見的仆從,我也全部責打過了,不會再發生這種事。”


    她心亂如麻,根本聽不進安慰,恐懼的,拉住他的袖子道,“竇憲,竇憲,我很害怕!反對我們的人為什麽有這麽多?除掉了一批,很快又有新的仇敵。我晚上想想都睡不著。今天的周榮,好在不會武。萬一下次氣運不好,碰到會武的仇家,那我們怎麽辦?還有琅琊王。他的身份、輩分都遠比你高。你要怎麽應對他?”她啜泣起來,“肇兒他總要長大的,你不可能攝一輩子的政。竇憲,竇憲,我看不到我們一家人的明天。”


    他把手按在她的肩頭上,努力地平複著她的戰栗,“別怕,別怕,局勢隻是看著複雜而已。我們的敵人,已經不多了。”他沉聲地說,“那些仇敵,來千百個我也不怕,左不過是掃清他們。履霜,你要相信,我可以做到!我不會再讓誰肆意撥弄你和孩子們的命運了。也一定不會再讓你們受任何委屈。”


    而遠在清河的劉慶,也輾轉收到了京中快馬傳來的書信。


    那封信寫的言辭懇切,求他想辦法入京,除賊勤王,以衛王室。又道自己年幼無知,並無作為帝王的天賦,願在事成後,將皇位重新讓給大哥。落款不是帝王之璽,是劉肇兩個字。


    過去劉慶曾與弟弟共同跟隨太傅何彪習書,所以他認識劉肇的字,能夠確認是他的筆跡無疑,何況信是從涅陽大長公主那裏傳來的,更能確信了。


    可是——這和他又有什麽關係?


    他冷淡地把那張紙揉碎了,舉向蠟燭,很快有火苗舔了上去,將那封信燒盡了。


    劉慶看著火苗,忽然怔怔的發起呆來。弟弟在信中說,元月十五,竇憲大宴群臣,為女兒舉辦百日宴。


    其實那一天,也是他十四年前百日的日子。


    在母親失寵的那段時日,她常常拿這件事出來說。“...為什麽你叫慶?因為你百日的那天,正好是永平十五年的新年裏,一月十五。你父親很高興,說你降生在了好時候,普天下的人在這一天都很開心,所以為你取名,叫做慶。”


    還記得她說那些話的時候,神態恬靜,臉上滿是追憶神色。一度讓他覺得,母親是溫柔的。


    但是過了那樣的時候,她還是如常的冷硬,絕口不提父親,隻是終日裏聯合著自己的姨母、兄長,想盡辦法,想把皇後謝氏從後位上拉下來,她自己取而代之。


    不,不是取而代之。在她心裏,後位原本就是她的。


    現在弟弟劉肇也這麽想,想要借助他的力量,作為交換,把原本該是他的皇位“還”給他。


    但是他不稀罕。


    皇位有什麽好的呢?他的父母當年為之費盡心力,一連除去了好幾個王爺。母親為此殫精竭慮,在宮變時失去了腹內的胎兒,後來再也不曾有孕。而父親,一直沉浸在殺死手足的痛苦和愧疚裏。


    到了父親的執政後期,一個太子位,又讓宋家、梁家,前後多少人折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佞臣與皇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照水燃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照水燃犀並收藏佞臣與皇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