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馮一博的第一條建議,是為了保障自身安全。


    那第二條建議就是要影響內閣,乃至未來大魏朝堂的決策。


    而現在的第三條,則是為了保證了元春母子的安全。


    有京營在手,在都中才可以不受任何人的威脅。


    當然,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避免開國一脈借新皇登基之勢重新做大。


    這不論是對誰來說,都沒有好處。


    京營是大魏除了邊軍之外,最為精銳的軍隊。


    名義上來說,京營本就是帝王的直屬。


    隻要新皇登基,京營節度使就必然換成新皇的心腹。


    可因為太祖和太宗時期,對開國一脈的信任。


    京營節度使的位置一直在開國一脈手中。


    等到景順帝繼位,當時還是太上皇的太宗皇帝,卻依舊不肯撒手兵權。


    這也是一心崇拜李世民的景順帝,對太宗皇帝格外孝順的重要原因。


    連違逆都不敢,更別說學李世民搞圈禁了。


    不然他的下場大概率會很慘。


    在開國一脈數代的經營,還有太宗皇帝的背後支持下。


    京營基本脫離掌控,讓他成為一個沒有安全感的皇帝。


    好在,景順帝做事雖然有些不擇手段,但終究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太宗皇帝稍稍精力不濟,他就悄然和王子騰達成一致。


    用一個九省統製換迴了京營節度使。


    這也是當時太上皇不顧景順帝的顏麵,胡鬧一樣的擾亂掄才大典,跳出來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的原因。


    他害怕了,也老了。


    正是從那時候開始,景順帝的動作才越來越多。


    因為他對太上皇的顧忌越來越少。


    京營從開國一脈的一言堂,逐漸就轉變為新貴和老勳摻雜。


    不僅如此,景順帝為了避免兩邊衝突過劇。


    他還授意夏秉忠,持續不斷的往裏麵攙沙子。


    僅僅略施手段,用了一個捐官的方式。


    賺得盆滿缽滿不說,還成功稀釋了開國一脈在京營的話語權。


    至此,京營之中越發魚龍混雜,不同勢力在裏麵各有山頭。


    但也正因如此,他們也彼此製衡。


    景順帝委派的心腹,新任京營節度使,不僅沒被輕易架空,還有了極大的話語權。


    至此,軍權才算迴到了皇帝的手裏。


    然而景順帝一死,開國一脈的心思就又活了起來。


    按理說,元春出身開國一脈的榮國賈府。


    現在宣治帝年幼,她這個太後更應該倚重娘家和一眾老親才是。


    所以,開國一脈壓根沒想過,京營節度使一職,除了他們還有別的可能。


    如果沒得選,元春自然隻能依仗娘家。


    可他們不知道,再近的親戚也不如自己的男人。


    元春兩次被馮一博英雄救美,還給他生了兒子。


    可以說,身心都在馮一博這裏得到了救贖。


    何況她的馮郎要控製京營,不也是為了保護她們母子?


    至於,開國一脈的老親。


    馮郎都說他們和忠順親王有所牽連,不值得信任。


    那除了賈府,她們母子就誰都不信。


    可惜的是,賈府雖值得信任,卻難當大任。


    於是,與她關係親密的馮一博推薦的這個劉昭,就成了最適合的人選。


    京營的事,文官其實沒太大的發言權。


    新黨大多對開國一脈吃癟,都持鬆了口氣的態度。


    現在皇帝年幼,他們最怕的就是外戚跟著摻和的太多。


    一旦外戚弄權,倒黴的多是他們這樣的官員。


    曆史上實在有太多的例子了。


    現在太後似乎因為救駕之事,對馮一博言聽計從。


    這樣親近文臣,疏遠開國一脈的老親。


    你讓新黨如何反對?


    而新貴其實也不是沒有自知之明。


    因為忠順親王的原因,太後現在不可能信任他們。


    但他們也實在沒法坐視,開國一脈重新入主京營。


    正是這個原因,他們才會垂死掙紮,舉薦了一下白家鈞。


    現在元春將京營交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劉昭,新貴們反而鬆了口氣,倒是都樂見其成。


    隻要不是開國一脈,那對他們的影響就不大。


    兩邊都不能獨掌京營大權,維持景順帝沒死時候的狀態,對於新貴來說絕對是件值得慶幸的事。


    於是,在新黨和新貴的默許之下。


    有小皇帝無意的助攻,賈雨村的投桃報李。


    再加上北靜郡王的臉皮又太薄,絲毫沒有多做糾纏。


    眼看這事就要落定。


    這件事在馮一博看來,確實也比讓李守中和賈雨村入閣難了不少。


    李守中和賈雨村本來就是執掌一部的朝中大老,距離內閣不過半步之遙。


    唯一稍有難度的,就是李守中直升次輔。


    但在保證陳勤之為主的前提下,並沒引起新黨的反彈。


    相比之下,這件事就觸及到了開國一脈的核心利益。


    此時,北靜郡王默默退迴勳貴一排,低聲和後麵幾人一說。ъiqugetv


    這一下,開國一脈的幾人頓時就要炸鍋了。


    鎮國公牛清之孫,一等伯牛繼宗聞言便急急低吼道:


    “涉及京營,王爺怎麽就輕易迴來了?”


    見北靜郡王有些尷尬不敢迴身,一旁理國公柳彪之孫,一等子柳芳做起了和事老,勸道:


    “迴都迴來了,要不賈世兄舉薦一下試試?”


    說完,他就看向也在旁邊的世襲一等將軍賈赦。


    畢竟元春就出自榮府,讓他這個大伯去說,顯然比他們麵子大。


    牛繼宗一聽,也知道自己剛剛有些魯莽了。


    在隊列之中不好動作太大,他隻能朝北靜郡王的背影低聲道:


    “我剛剛有些著急了,還望王爺見諒。”


    陪完不是,他又側頭,目光灼灼的看著賈赦道:


    “好不容易有了重掌京營的機會,咱們不能這麽輕易放棄啊!”


    賈赦剛剛聽到點他,心中就有些為難。


    見二人先後問起,他也隻能悶悶的道:


    “太後雖出身賈家,可她本就是個有主意的,如今她要為陛下打算,不願讓老親們執掌,想必也是有她自己的考量。”


    說的這不都是廢話嗎?


    讓你去勸她,你怎麽還勸上我們了?


    兩人一聽,都皺起眉頭對視一眼。


    “賈恩侯,你這是什麽意思?”


    牛繼宗顯然有些急脾氣,剛剛讓北靜郡王下不來台,現在又直接懟起了賈赦。


    “莫非你們賈家出了太後,成了皇親國戚,就看不上我們這些老親了不成?”


    這話說的可不好聽,賈赦聞言就麵色一沉。


    “牛世兄你別這麽說,賈世兄也是左右為難,涉及京營,他想必比誰都急。”


    柳芳依舊還是和事老的模樣,低聲勸了一句,就看向賈赦,問道:


    “你說對吧?賈世兄?”


    這兩人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賈赦頓時就被架在那裏,麵色接連變換幾次,卻也明白自己推脫不了。


    他隻能歎了口氣,有些無奈的上前幾步,拜了一拜自己的大侄女,低聲道:


    “啟稟太後,京營事關重大,不如還是從長計議吧。”


    元春見大伯出來,心中有些為難。


    好在,這時抱琴從後麵匆匆趕來。


    她跑得太急,已經氣喘籲籲。


    再加上文武百官都看著她,頓時臉上通紅。


    元春見她窘迫的模樣,便立刻吩咐道:


    “你先將陛下抱迴鳳藻宮,免得在這兒睡再著了涼。”


    “是!”


    抱琴忙低聲應了一句,輕手輕腳的將宣治帝包在毛毯裏抱了起來。


    隨後就在百官的目送下,小心翼翼的往後麵去了。


    有了這段一段插曲,元春心中已經有了主意。


    宣治帝被抱走,她也不用再小聲說話。


    當下,她朝朝賈赦微微點頭,道:


    “大伯來的正好,本宮正有一事要和您商議。”


    賈赦聞言一愣,忙道:


    “外臣不敢,還請太後明示。”


    即使是親侄女,身為太後就也代表皇權。


    對方可以叫他大伯,他卻不能直接應下。


    元春見他惶恐的模樣,微微一笑,道:


    “逆首忠順親王執掌龍鱗衛,當務之急,還需有一個能信得過之人盡快接手,以免夜長夢多。”


    龍鱗衛是幹什麽的,滿朝文武無人不知。


    他們對龍鱗衛無比憎惡,卻又無可奈何。


    可新皇登基,委派親信統領龍鱗衛也是應有之義。


    說白了,這算是皇帝的家事,他們想管也管不著。


    一眾開國勳貴聞言,頓時喜上眉梢。


    若是賈赦執掌龍鱗衛,有什麽消息,第一時間互通有無,他們以後也算高枕無憂了。


    “臣……”


    賈赦心中也是狂喜,正要謝恩。


    卻聽元春補充道:


    “不如,就先讓璉弟試試吧。”


    “額?臣……臣代璉兒謝太後的恩典!”


    “有太後和陛下的信任,臣弟萬死不辭!”


    元春含笑點頭,又低聲道:


    “凡事不懂,就多問問楚國侯。”


    「第四,龍鱗衛牽扯極多,必須用自己人,我的建議是,讓璉二哥接手。」


    馮一博的第四點建議,就是這個皇帝的眼睛和耳朵。


    龍鱗衛,一度讓馮一博的身份差點曝光。


    他必須要將龍鱗衛握在手裏。


    可以他的身份,又不適合執掌龍鱗衛。


    賈璉多次受到他的幫助,對他幾乎言聽計從。


    就算被他知道東海郡王的身份,也不虞暴露。


    他相信賈璉會為他遮掩。


    最主要的,龍鱗衛指揮使還有一個功能。


    就是天怒人怨的關鍵時刻,可以用來頂鍋。


    賈璉父子曾經在平安州的所作所為,已經觸及底線。


    馮一博早就有心懲治。


    現在先讓他接手龍鱗衛,算廢物利用。


    將來不管是收集證據,治他們的罪。


    還是拋出來頂鍋的時候,也都沒什麽心理負擔。


    於是,從馮一博的角度,賈璉就成了最佳人選。


    從元春的角度,賈璉也是可以信任的人。


    眼睛和耳朵自然要放在自己人的身上。


    想到這一個建議,元春正好用龍鱗衛的事,把賈赦關於京營的話,堵了迴去。


    新黨剛剛還為元春,沒將京營交給開國一脈而倍感欣慰。


    覺得太後雖然有些婦人之見,但還知道外戚的危害。


    可打臉來得太快!


    一轉眼,元春就將龍鱗衛交給了外戚。


    這樣的情況,讓新黨頓時擔憂不已。


    有自詡清正的大臣,聞言便上前朝丹陛一拜,高聲道:


    “太後娘娘三思啊!”


    說著,他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繼續道:


    “經曆諸多險情,臣理解太後如此做的原因,但還是鬥膽提醒太後一句,任人唯親終非正道啊!”


    任人唯親,指的自然就是外戚。


    這話一出,立刻就有人出列,顯然是想要附和。


    可不等他們說話,元春便先道:


    “這位大人說的是極!”


    她對此早有心理準備,聞言竟點了點頭,還道:


    “陛下畢竟年幼,本宮又是個婦人,想必朝中諸公也都憂心我會過於依靠娘家。”


    元春直接點明了對方話中之意,滿朝文武都是一愣。


    隨後,除了開國一脈隱約察覺到什麽,有些色變。


    其餘滿朝文武,卻不由都期待起來。


    既然你明白我們的意思,那你該知道要如何做了吧?


    “既然如此,本宮今日就在這裏保證,隻要剛剛本宮決定之事全都順利落實,那榮寧二府除了賈璉之外,其餘人在皇兒成年之前,就都不任實職。”


    賈家除了賈璉之外,其餘幾個有職之人聞言都傻了。


    我剛剛被鬼附身了?這是說了什麽?


    賈赦在丹陛之前一臉見鬼的表情,還以為是他惹到了元春。


    賈政在下麵,先是不可置信,隨後反應過來,整個人都有些蔫了。


    隻有賈蓉倒是無所謂,他隻是個龍禁尉。


    “這……”


    剛剛上前勸諫的,還有想要附和的新黨中人,聞言也都是瞠目結舌。


    實在是元春的話,大大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賈家的女兒當了太後,不僅沒給賈家帶來什麽好處。


    還要斷了叔伯父兄的仕途?


    這在一些“上進”之人看來,簡直難以置信!


    一旁賈雨村就歎了口氣。


    好在,他雖和賈家聯了宗,卻也隻是同宗。


    不能算榮寧二府的人。


    不然,這可比殺了他還難受!


    開國一脈這邊,眼見賈赦有去無迴的,頓時坐不住了。


    修國公侯明之孫,世襲一等子侯孝康上前,先朝丹陛一拜,就瞪著勸諫的新黨中人,怒道:


    “太後如何用人,自有其道理,任人唯親,也乃人之常情,你們如此逼迫太後,實在有失為臣之道!”


    說完,他又轉向元春,一臉懇切的道:


    “太後三思!豈不知過猶不及之理?”


    賈赦還傻在那裏,沒有任何迴應。


    此前,他因為迎春過門,在國喪期間大肆慶祝。


    因此降爵,差點被賈母逐出家門。


    好不容易弄了幾把古玩扇子,才求了太上皇的恩典保住了爵位。


    怎麽大侄女都成太後了,他上來說了幾句情就又惹禍了?


    這次不僅是爵位,還讓兩府都斷絕了仕途?


    這是為什麽啊?


    為什麽受傷的,總是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迴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糊又無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糊又無奈並收藏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迴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