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李靖是功成身退的代表。


    每每他都是不爭不搶,且見好就收。


    他打仗幹脆利落,迴來之後就立刻交出兵權。


    幾乎從不參與朝中爭端。


    而張亮與他剛好相反,是一個恃功而驕的反麵教材。


    最為致命的,就是他在軍中廣收義子五百餘。


    因為羅織黨羽被人告發,說他有造反的想法。


    最終死於非命。


    原本馮一博還以為,王子騰的失勢,是因為以軍餉之事要挾朝廷。


    可現在聽了這話才明白,那隻是他最後的掙紮。


    而起因則是王子騰大開方便之門。


    不僅將一眾親朋舊故,還有他們推薦的人都安排到了軍中。


    甚至,還想插手朝中任免。


    他先後保舉並收攬不少舊黨成員。


    這其中,賈政也跟著出了不少的力。


    說他羅織黨羽,確實不算冤枉。


    可王子騰顯然不這麽認為。


    不然也不會說出這樣怨氣衝天的話來。


    至於,他剛剛提到的“別人”。


    顯然就是景順帝了。


    王子騰昨日從宮中出來,整整一夜未眠。


    今日麵見馮一博,還滿臉的倦容。


    可即使這樣,也遮掩不住他一臉的不甘。


    “一博,我對你的叮囑,一定要記住。”


    說到這裏,他似乎有一點眩暈。


    好在一手撐住窗台,微微緩了緩。


    不等馮一博過去攙扶,他就繼續道:


    “以後千萬莫要學我急功近利,你現在是文官,這很好!但你要記住,做官當做房玄齡,隻出謀劃莫獨斷啊!”


    房玄齡和李靖、張亮一樣,都是唐太宗時期,名列淩煙閣的二十四功臣之一。


    隻是,一般提到房玄齡,就繞不開杜如晦。


    自古就有“房謀杜斷”的說法。


    指的就是房玄齡善謀劃,但優柔寡斷。


    而杜如晦善決斷,但不善謀劃。


    一般情況,兩人都是以組合的形式出現。


    而單獨拿出來,大多也是誇杜如晦的決斷比房玄齡的謀劃,更為重要。


    馮一博倒是第一次聽人單獨拿出房玄齡來說。


    說的還是要學他隻做謀劃而不獨斷。


    不過,馮一博隻稍微一想就明白了。


    他在江南也是帶過兵,打過仗的。


    知道在外征戰必然要獨斷專行。


    王子騰當初官至九省統製,奉旨巡邊。


    如果不攬權,怕是什麽也做不成。


    而他這一去,雖然飽受詬病,但確實做出了不少成績。


    自從他到了遼東之後,幾乎是“三天一小捷,五天一大功”。


    如果說,捷報頻傳還有摻假的可能。


    那遼東構建的堡壘可實實在在的擺在那裏。


    李守中對此都是讚歎不已,還說過:


    “此防線若是能成,則大魏再添八百裏疆域。”


    所以,王子騰此時看似在叮囑自己,該如何做官。


    實則,卻是在發泄心中的不滿。


    很顯然,在遼東的獨斷專行,讓他建功立業。


    卻也讓景順帝心生忌憚。


    所以,王子騰的話,馮一博能理解。


    但他此時,自然不會發表什麽看法。


    隻是不動聲色的看著對方。


    說這話時,王子騰臉上的疲倦和不甘,都被馮一博盡收眼底。


    這也讓他大致已經明白了……


    王子騰這是對皇帝有怨啊!


    可他對自己說這些,又是為了什麽呢?


    王子騰這個級別的人物,做事必有自己的目的。


    絕非表麵看起來這麽簡單!


    “一博一定銘記舅舅的教誨。”


    雖然心中還有疑惑未解,但馮一博還是恭謹迴了一聲。


    還做出一副受教模樣。


    “想來,以你的探花之才,又曾親自帶過兵,應該能明白我的意思。”


    眼見王子騰有些站不住了,馮一博連忙上前扶他。


    迴了座位之後,王子騰勉強一笑,道:


    “若是我家有你這樣的麒麟兒,我也不用如此操心了。”


    說完,也不等馮一博迴應,就閉上眼睛往後一靠。


    似乎在閉目養神。


    過了好半晌,他才再睜開眼。


    這次似乎隻剩倦容,剛剛的怨氣收斂了不少。


    在此期間,馮一博默不作聲的思考著他此前所言。


    看來,昨日君臣聊的很深啊!


    王子騰話裏話外,都是唐朝的典故。


    顯然是上有所好。


    他將自己比作李靖、張亮,還叮囑我做房玄齡。


    顯然都是受了景順帝的影響。


    此前馮一博就隱約知道些,景順帝似乎喜歡別人說他是李世民。


    現在看來,他似乎在王子騰麵前,用的都是唐太宗時期的典故。


    不得不說,景順帝對李世民還真是情有獨鍾啊!


    真當宮裏有個太上皇,就覺得自己是唐太宗了?


    你怎麽不說是宋光宗呢?


    都是有個太上皇,李世民開啟貞觀之治。


    大唐逐漸走上鼎盛。


    而宋光宗趙惇在位幾年,他爹開創的“乾淳之治”就煙消雲散了。


    南宋也開始由盛轉衰。


    雖然天泰帝也不是宋孝宗那樣的中興之主,可他更不配和開國的李淵比啊。


    天泰帝在位期間,隻能算是中規中矩。


    沒留下更多的隱患,但也沒有什麽太大的作為。


    內憂外患一樣也沒解決!


    硬要說,最多和漢惠帝相提並論。


    何況,眼下的大魏,內憂外患不斷。


    景順帝若還敢自比李世民,真是臉都不要了。


    “籲~~~!”


    正在馮一博沉思之際,王子騰終於睜開眼睛。


    緩緩吐出一口濁氣之後,輕聲歎道:


    “唉,昨日入宮的事,讓我心中有些鬱結,今天的話也有些多了!一博勿怪。”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馮一博聞言,迴過神來,忙附和道:


    “有時候是這樣的,一件事在心中盤繞不去,吃不下也睡不好。”


    他見王子騰整個人都放鬆了不少,又想起寶釵此前的叮囑,便笑著勸慰道:


    “其實舅舅不如出去走走,先散散心中鬱結,迴來之後再好好睡一覺,等一覺睡醒,可能就會覺得,天高地闊人獨小,事無盡時莫較真。”


    對於馮一博的勸說,王子騰很是欣慰。


    他勉強笑了笑,應道:


    “稍後我就試試。”


    他心中的怨氣,剛剛發泄了一些。


    至少終於不再哀歎,轉而還叮囑道:


    “你迴去不要和你嶽母提起,也不要和寶釵說,免得她們無端擔憂。”


    顯然,他猜到了馮一博過來前,薛家母女會有所叮囑。


    “舅舅放心,一博知道輕重。”


    馮一博聞言忙點了點,又道:


    “前兒個她們母女過來,都是一臉擔憂走的,我來之前還叮囑我好好勸勸舅舅,咱們爺們兒的事,確實沒必要給她們再添煩擾。”


    他將薛家母女的擔憂點出來,自然也是幫他們維係關係。


    王子騰聞言,點了點頭,又叮囑道:


    “若是她們問起,你就說我很好,聖上也沒有責罰……嗯,這麽說就好了。”


    薛家母女都是他入宮之前來的,自然也以為他是擔憂入宮的事。


    王子騰對家人,尤其是王家出去的女人,還是很照顧的。


    不論是王夫人、薛姨媽,還是之前的王熙鳳。


    背後都是他在為之撐腰。


    對妹夫和侄女婿,也都是能幫則幫。


    不然也不會對賈政有求必應。


    就連賈璉送去的王濟仁,他也收在軍前效力。


    隻是王濟仁比較倒黴。


    他還沒來得及立功,王子就陷入了無盡的彈劾之中。


    而此時,馮一博也懷疑。


    對方是不是要將這個照顧,延伸到自己的身上。


    可他已經失勢了啊?


    馮一博聞言笑了笑,又隨口安慰道:


    “舅舅放心,我會安撫她們的,隻是舅舅也要注意身體,有些事情,過去就算過去了。”


    他從頭到尾的勸慰,一句不提具體的事。


    但句句又都算是勸在了點上。


    隻是這次,王子騰似乎並不認可。


    “哪有那麽容易過去?”


    他麵色一凝,似乎心中怨氣又起。


    很快又苦笑著擺了擺手,道:


    “不說這些了。”


    剛剛閉目一會兒,王子騰已經恢複了些精神。


    此時也不想再提那些糟心事,便準備說說正事。


    “你可知,我今日叫你來,所為何事?”


    馮一博一聽,知道這是要說正事了。


    顯然,剛剛王子騰的一番叮囑,並非真的對他。


    而且在發泄在宮中擠壓的情緒。


    若是隻說這些,確實沒必要把自己叫來。


    不過,能和他說這些,顯然也算是推心置腹了。


    那接下來要說的,馮一博雖然不敢確定,但也猜到了一點。


    他連忙正容,輕輕搖頭道:


    “一博不知,正要問舅舅有何吩咐!”


    此時,王子騰眼中沒了剛剛那衝天的怨氣。


    取而代之的,是一絲精明。


    他沒有正麵迴應馮一博的話,而且先道:


    “過幾日上朝,我就會上書乞骸骨,盡快迴金陵養老,也免得再有什麽反複。”


    一般來說,若是成功告老,很少會有人揪著不放,再找他的麻煩。


    這其實也算是官場的一個潛規則。


    隻要成功告老,就算功成身退了。


    很顯然,王子騰雖然心中有怨,但和景順帝還是達成了共識。


    也就是說,他雖然失勢了。


    卻不會因為邊地的事獲罪。


    “如此最好!舅舅正好也迴鄉歇歇。”


    聽到這裏,馮一博故意鬆了口氣,又道:


    “既然聖上沒有降罪,說明聖上心中還是念著舅舅的好,若不快些迴去,說不得還沒到家,起複的聖旨就先到了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迴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糊又無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糊又無奈並收藏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迴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