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
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迴家 作者:迷糊又無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馮一博報功的奏折到了南京兵部。
一場大勝,揭開了江南武備鬆弛的皮。
卻沒有引起太大反響。
反而是不起眼的鑒真庵事件,卻引得各方雲動。
金陵一處隱秘居所內。
鄒德勝窩在軟椅裏,聽取了手下的匯報。
沉吟片刻後,他開口道:
“看來我們龍鱗衛的沒有盡到責任啊!”
“竟然在眼皮子底下,還有倭寇的暗樁?”
他從軟椅中起身,緩緩伸了個懶腰。
又活動活動脖子,才輕描淡寫的道:
“傳令下去,除了冶山院外,其餘所有寺觀都給我徹查一遍!”
“凡有勾結倭寇者,通告各有司衙門,歸我龍鱗衛全權處置!”
手下立刻躬身抱拳應了聲“是!”
待手下人離開,鄒德勝慵懶一笑,喃喃道:
“好久沒活動活動了!”
“這幫子禿歪剌最是有錢,這次不讓你們放點血,我鄒字倒過來寫!”
與此同時,兵部發出布告,諭令江南各州府。
凡通倭者,報有司處置。
若遇反抗,可便宜行事。
其他方麵倒是沒什麽反饋。
但短短數日內,無數和尚、道士被拉下神壇。
或是被各衙門來迴敲打,老老實實配合。
或是被人借口下了大獄,直接敲骨吸髓。
一時間,江南宗教界風聲鶴唳。
還是那句話,大魏這些老爺對付倭寇不行。
對付普通人,一個比一個積極。
雖說這些和尚道士,平日裏和達官顯貴都有往來。
可一旦遇到牽扯如此大的事,沒人會為他們站出來。
大義當前,誰也不想被人牽連。
象山縣接到布告之後,也要撰寫一份布告張貼在縣衙外的布告欄。
馮一博知道後,便極力要求和王至善共同撰寫。
可因用詞太過狠辣,王至善都不想和他一起署名。
最後苦思一夜,他還是咬牙一起發布了。
“今查,有鑒真庵連通倭寇,禍害鄉裏!”
“倭寇肆虐多年,不嚴懲不足以震懾!”
“不用重典,不足以告慰被倭寇殘害之江南百姓!”
“即日起,窩藏倭人,供奉倭人俳位等,均以叛國論處!交付有司明正典刑!”
“象山縣下轄各村鎮族群!”
“凡村莊窩藏倭寇,無人舉報者,當連一村!”
“族人窩藏倭寇,無人舉報者,則坐一族!”
“祖墳葬有倭寇者,掘墳毀墓!”
“勿謂言之不預也!”
落款是:
“象山知縣王至善及欽差江南巡倭寇及練兵事馮淵。”
此諭令一出,頓時響徹江南。
有人想要借機攻訐,卻得來江南士紳唾罵。
江南苦倭寇久矣!
好不容易有人打了個大勝仗,消滅了一大股倭寇。
你要彈劾他?
起碼也等他徹底消滅倭寇之後啊!
而且這道諭令雖充滿戾氣。
但值此倭寇禍亂之際,就該用些重典!
還有人想學馮一博,也這樣布告轄地。
可最後還是放棄了。
畢竟馮一博是個特例。
他是欽差,又攜剛滅了一股倭寇的大勝。
別人想學,自然力有未逮。
真如他一樣布告,怕很快會被人參上一本。
說你這麽做會讓驚擾百姓,讓下麵的吏員借機魚肉鄉裏。
當然,這些事暫時都打擾不到馮一博。
他這邊,除了等著兵部確認功勞。
就是繼續為攻打大鼻子島的事做著準備。
這次夜襲雖然大勝,繳獲卻不值幾個錢。
幾百把倭刀倒是不錯,可以給兵卒們裝備上。
但財貨幾乎沒有。
畢竟不是搶掠歸來,而是專門針對他們。
朝廷那邊會按人頭有一定的獎勵。
可對新軍來說也是杯水車薪。
就算一個人頭30兩的賞格,能全額發放。
也隻是多堅持幾個月罷了。
何況,大概率會有所克扣。
而且也不能都留作餉銀。
第一次戰鬥,怎麽也要給兵卒點甜頭嚐嚐。
想發大財,終究還是要靠自己。
“明亮兄,水師的事我是不懂。”
馮一博和劉昭在新軍大營會麵,談起合作的事。
“但這次是我們第一次合作,你一定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可千萬別出什麽岔頭。”
“一博賢弟你放心!”
聽到馮一博的叮囑,劉昭胸脯拍的啪啪作響。
“我們在海上是不怕倭寇,又不用我們登島,絕對沒有問題!”
江南水師的實力不差,總共約有大小船隻800多艘。
其中400多艘戰船和400多艘運輸船。
劉昭所轄水師有大小船隻96艘。
平日不像水軍,更像是個運輸隊。
私下裏還關照一些海商,油水也算豐厚。
這次他又主要負責運輸新軍過去。
還有負責守住島上的港口,避免倭寇走脫。
他自認在陸上不是倭寇對手,但海上他還真就沒怕過。
見他如此自信,馮一博就點到為止,又道:
“這次合作要提前和你說好,島上的繳獲我必須要大頭。”
劉昭一愣,心中多少有些不爽利,但還是道:
“這事以賢弟為主,我能跟著喝點湯就不錯了。”
“那倒也不至於。”
劉昭這個態度讓馮一博很是滿意。
他微微一笑,不再藏私,直接道:
“這次戰功可以分你一半,但繳獲隻能分你一成。”
嘴上說的再好聽,這個時候也要有利益劃分。
不然劉昭嘴上不說,心裏也會有了疙瘩。
再想合作肯定沒那麽痛快。
而功勞對於馮一博暫時還沒那麽重要。
當務之急,就是有足夠的繳獲養兵。
他要在繳獲上勒緊,功勞上就要適當的鬆鬆口。
怕劉昭多想,他又解釋道:
“並非是我不願多給,實在是我現在太缺錢,快要養不起新軍了。”
“賢弟給多給少我都沒有二話!”
劉昭不管是真不在意,還是更重功勞。
聽到馮一博的解釋,他心中頓時舒坦不少。
立刻拍著胸脯表態,道:
“還是那句話,我以賢弟馬首是瞻,給多少都是情分,我心裏自是承賢弟情的。”
想到馮一博剛剛哭窮,劉昭又補充道:
“若是賢弟缺錢,為兄也有些積蓄,可以給你挪些先用著。”
馮一博聞言搖了搖頭,笑著道:
“還要多謝明亮兄的心意,但我希望新軍能自給自足,不動用一分私財。”
劉昭聞言不再多說,隻道:
“賢弟真是公私分明,為兄佩服。”
之後兩人就具體事宜又商談了半天。
至此,大鼻子島行動一切準備就緒。
“對了,明晚我在象山縣城納妾,擺了兩桌,隻請幾個至親朋友見證一下。”
談完了正事,馮一博對劉昭發出了吃席邀請。
“若是明亮兄有空,就來吃幾杯喜酒,也幫我做個見證。”
這樣的邀請是親近之意,劉昭自然不會拒絕。
他還露出一個“弟弟長大了”的曖昧笑容,拱手道:
“那可要恭喜賢弟,我明日一定會到!”
一場大勝,揭開了江南武備鬆弛的皮。
卻沒有引起太大反響。
反而是不起眼的鑒真庵事件,卻引得各方雲動。
金陵一處隱秘居所內。
鄒德勝窩在軟椅裏,聽取了手下的匯報。
沉吟片刻後,他開口道:
“看來我們龍鱗衛的沒有盡到責任啊!”
“竟然在眼皮子底下,還有倭寇的暗樁?”
他從軟椅中起身,緩緩伸了個懶腰。
又活動活動脖子,才輕描淡寫的道:
“傳令下去,除了冶山院外,其餘所有寺觀都給我徹查一遍!”
“凡有勾結倭寇者,通告各有司衙門,歸我龍鱗衛全權處置!”
手下立刻躬身抱拳應了聲“是!”
待手下人離開,鄒德勝慵懶一笑,喃喃道:
“好久沒活動活動了!”
“這幫子禿歪剌最是有錢,這次不讓你們放點血,我鄒字倒過來寫!”
與此同時,兵部發出布告,諭令江南各州府。
凡通倭者,報有司處置。
若遇反抗,可便宜行事。
其他方麵倒是沒什麽反饋。
但短短數日內,無數和尚、道士被拉下神壇。
或是被各衙門來迴敲打,老老實實配合。
或是被人借口下了大獄,直接敲骨吸髓。
一時間,江南宗教界風聲鶴唳。
還是那句話,大魏這些老爺對付倭寇不行。
對付普通人,一個比一個積極。
雖說這些和尚道士,平日裏和達官顯貴都有往來。
可一旦遇到牽扯如此大的事,沒人會為他們站出來。
大義當前,誰也不想被人牽連。
象山縣接到布告之後,也要撰寫一份布告張貼在縣衙外的布告欄。
馮一博知道後,便極力要求和王至善共同撰寫。
可因用詞太過狠辣,王至善都不想和他一起署名。
最後苦思一夜,他還是咬牙一起發布了。
“今查,有鑒真庵連通倭寇,禍害鄉裏!”
“倭寇肆虐多年,不嚴懲不足以震懾!”
“不用重典,不足以告慰被倭寇殘害之江南百姓!”
“即日起,窩藏倭人,供奉倭人俳位等,均以叛國論處!交付有司明正典刑!”
“象山縣下轄各村鎮族群!”
“凡村莊窩藏倭寇,無人舉報者,當連一村!”
“族人窩藏倭寇,無人舉報者,則坐一族!”
“祖墳葬有倭寇者,掘墳毀墓!”
“勿謂言之不預也!”
落款是:
“象山知縣王至善及欽差江南巡倭寇及練兵事馮淵。”
此諭令一出,頓時響徹江南。
有人想要借機攻訐,卻得來江南士紳唾罵。
江南苦倭寇久矣!
好不容易有人打了個大勝仗,消滅了一大股倭寇。
你要彈劾他?
起碼也等他徹底消滅倭寇之後啊!
而且這道諭令雖充滿戾氣。
但值此倭寇禍亂之際,就該用些重典!
還有人想學馮一博,也這樣布告轄地。
可最後還是放棄了。
畢竟馮一博是個特例。
他是欽差,又攜剛滅了一股倭寇的大勝。
別人想學,自然力有未逮。
真如他一樣布告,怕很快會被人參上一本。
說你這麽做會讓驚擾百姓,讓下麵的吏員借機魚肉鄉裏。
當然,這些事暫時都打擾不到馮一博。
他這邊,除了等著兵部確認功勞。
就是繼續為攻打大鼻子島的事做著準備。
這次夜襲雖然大勝,繳獲卻不值幾個錢。
幾百把倭刀倒是不錯,可以給兵卒們裝備上。
但財貨幾乎沒有。
畢竟不是搶掠歸來,而是專門針對他們。
朝廷那邊會按人頭有一定的獎勵。
可對新軍來說也是杯水車薪。
就算一個人頭30兩的賞格,能全額發放。
也隻是多堅持幾個月罷了。
何況,大概率會有所克扣。
而且也不能都留作餉銀。
第一次戰鬥,怎麽也要給兵卒點甜頭嚐嚐。
想發大財,終究還是要靠自己。
“明亮兄,水師的事我是不懂。”
馮一博和劉昭在新軍大營會麵,談起合作的事。
“但這次是我們第一次合作,你一定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可千萬別出什麽岔頭。”
“一博賢弟你放心!”
聽到馮一博的叮囑,劉昭胸脯拍的啪啪作響。
“我們在海上是不怕倭寇,又不用我們登島,絕對沒有問題!”
江南水師的實力不差,總共約有大小船隻800多艘。
其中400多艘戰船和400多艘運輸船。
劉昭所轄水師有大小船隻96艘。
平日不像水軍,更像是個運輸隊。
私下裏還關照一些海商,油水也算豐厚。
這次他又主要負責運輸新軍過去。
還有負責守住島上的港口,避免倭寇走脫。
他自認在陸上不是倭寇對手,但海上他還真就沒怕過。
見他如此自信,馮一博就點到為止,又道:
“這次合作要提前和你說好,島上的繳獲我必須要大頭。”
劉昭一愣,心中多少有些不爽利,但還是道:
“這事以賢弟為主,我能跟著喝點湯就不錯了。”
“那倒也不至於。”
劉昭這個態度讓馮一博很是滿意。
他微微一笑,不再藏私,直接道:
“這次戰功可以分你一半,但繳獲隻能分你一成。”
嘴上說的再好聽,這個時候也要有利益劃分。
不然劉昭嘴上不說,心裏也會有了疙瘩。
再想合作肯定沒那麽痛快。
而功勞對於馮一博暫時還沒那麽重要。
當務之急,就是有足夠的繳獲養兵。
他要在繳獲上勒緊,功勞上就要適當的鬆鬆口。
怕劉昭多想,他又解釋道:
“並非是我不願多給,實在是我現在太缺錢,快要養不起新軍了。”
“賢弟給多給少我都沒有二話!”
劉昭不管是真不在意,還是更重功勞。
聽到馮一博的解釋,他心中頓時舒坦不少。
立刻拍著胸脯表態,道:
“還是那句話,我以賢弟馬首是瞻,給多少都是情分,我心裏自是承賢弟情的。”
想到馮一博剛剛哭窮,劉昭又補充道:
“若是賢弟缺錢,為兄也有些積蓄,可以給你挪些先用著。”
馮一博聞言搖了搖頭,笑著道:
“還要多謝明亮兄的心意,但我希望新軍能自給自足,不動用一分私財。”
劉昭聞言不再多說,隻道:
“賢弟真是公私分明,為兄佩服。”
之後兩人就具體事宜又商談了半天。
至此,大鼻子島行動一切準備就緒。
“對了,明晚我在象山縣城納妾,擺了兩桌,隻請幾個至親朋友見證一下。”
談完了正事,馮一博對劉昭發出了吃席邀請。
“若是明亮兄有空,就來吃幾杯喜酒,也幫我做個見證。”
這樣的邀請是親近之意,劉昭自然不會拒絕。
他還露出一個“弟弟長大了”的曖昧笑容,拱手道:
“那可要恭喜賢弟,我明日一定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