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自然,我一並給你批了,在江南兵部領取一應物資。”


    聽到問軍備糧餉,張鬆越點了點頭。


    這都在君臣計劃之內,自然可以答應。


    不然連軍備糧餉都不給,那就成了徹徹底底的私兵。


    可張鬆越話鋒一轉,又叮囑道:


    “但隻有糧沒有餉,餉銀就是那兩萬兩,其他的你可以找江南士紳捐納些個。”


    言外之意,有衣穿,有飯吃。


    但不給固定工資。


    即使如此,張鬆越還補充一句道:


    “編練的新軍也不好太多,免得勞民傷財。”


    就這,還嫌多了


    怪不得倭寇難剿,這讓誰去也剿不動啊!


    不給錢,誰賣命啊


    這一刻馮一博甚至懷疑,趙文鬆是不是冤枉的


    他會不會是想先搞錢,用來練兵剿倭


    不然他為什麽像傻子一樣摟錢。


    這樣的錢有命拿,也沒命花啊


    這種念頭隻是一瞬。


    下一秒。


    馮一博就在心中盤算著,還能要點什麽。


    他先試探問道:“那先編練萬人可否”


    “先三千吧!”張鬆越直接拍板。


    怕馮一博嫌少,又畫起大餅。


    “若是勝了兩場,再擴編也不遲。”


    “好!那就正兵三千!營中軍官由我任免。”


    正兵就是主力作戰部隊。


    三千正兵不算少了。


    算上輔兵,至少也有四五千人。


    甚至上萬也不是不能。


    當然,馮一博肯定是精兵政策。


    不搞人海戰術。


    而且,三千正兵隻是他打的埋伏。


    後麵的軍官任免權,才是他最想要的。


    可惜,這點小心思被張鬆越輕易看穿,


    他搖了搖頭,麵無表情道:


    “軍官你還是在江南各營調人,總不能找沒帶過兵的人吧”


    馮一博有些不甘,又爭取道:


    “那用些沒有實缺的總可以吧”


    “可以。”


    張鬆越沒多想就點了點頭。


    這個答複終於在馮一博的接受範圍內了。


    但他點了點頭,又提出新的要求。


    “還有水師也需聽我調遣,不然追不上倭寇!”


    “這個可以商議,內閣會下個條陳給南京兵部,讓那邊酌情處理。”


    “……”


    就這樣,兩人你來我往。


    都在自己限定的範圍內盡量周旋。


    最後,終於談好了全部條件。


    張鬆越和景順帝點了點頭,示意結束。


    景順帝見狀道:“馮編修,除了這些,你還有什麽要說的嘛”


    馮一博談好了全部條件,正誌得意滿。


    聞言朝丹陛拱手:“臣臨行前,想吟詩一首,以此言誌!”


    “準!”


    景順帝鬆了口氣,知道這是真談完了。


    馮一博先踱了兩步,擺好姿勢。


    昂首朗聲道:“都中暫高枕,憂心在東瀛。”


    這一句是開篇明義。


    述說自己雖在都中高枕無憂,可無時無刻不憂心倭寇的事。


    朝中文臣不少,很多都在搖頭。


    無他,太直白了。


    “唿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這句說的是,就連和朋友喝酒,都不忘談論兵事。


    想著有一天能夠領兵解決倭寇。


    比起上一句,稍微好了一些。


    起碼在格律上沒有瑕疵。


    “雲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


    這一句畫麵感不錯。


    天色昏暗,書裏插滿了書簽。


    漫天星鬥之下,也不忘撫摸橫在桌上的寶劍。


    這是說他讀書努力之餘,從沒懈怠過兵法武藝。


    雖然說的有些誇張。


    但“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從來都是讀書人的終極浪漫!


    朝堂諸公隻覺得這句還不錯。


    三句放在一起,勉強合格了。


    起碼把誌向已經說的差不多了。


    可他們沒想到的是。


    接下來一句。


    立刻讓整首詞的格調上升幾個級別!


    上至丹陛,中到諸公,下至文武百官。


    甚至粗通文墨,或是大字不識的宮人、守衛等。


    無不為之動容!


    隻因聽馮一博沉聲念頌了最後一句!


    “封侯非我意,唯願海波平!”


    這本是一首戚繼光的言誌詩,被馮一博稍加改動。


    借此抒發自己人在都中,心憂江南沿海。


    想要祛除倭寇的決心,


    還有不求功名利祿,唯願海疆平息的誌向。


    前麵三句都是鋪墊,最後一句觸及靈魂!


    讓人心折!


    隻此句一處,就能讓人心潮澎湃!


    滿朝諸公、文武百官、宮人、守衛,都投來異樣的目光。


    這目光裏有崇拜,有震撼,還有羞慚……


    詩詞的魅力就在於此。


    不論你會不會寫詩,也都能聽出一首詩的好壞!


    若都是屎尿屁,怎麽也聽不出詩意來!


    如這首詩。


    隻要受到過一點忠君報國思想的熏陶。


    都能聽出其中情懷。


    就連剛剛還想著對他落井下石之人。


    此時都不禁產生自慚形穢的感覺!


    甚至審視起自己。


    是不是被紅塵所迷,忘記了報國初心。


    “好一個‘封侯非我意,唯願海波平’!”


    景順帝自也被其所感,聽得都差點起身。


    好在他久居高位,自有城府。


    雖心潮澎湃,卻也隻是雙手緊握龍椅兩側把手。


    捏的兩條龍形把手上,都是他的漢漬。


    他嚐嚐的舒了口氣,似乎整個人都挺拔了三分。


    讚歎道:“怪不得江南傳頌,說馮愛卿堪比稼軒!”


    “原來竟不僅能帶兵剿倭,就連詩才也不差稼軒分毫!”


    “聖上過獎了!”


    景順帝一連串的誇獎,讓馮一博有些慚愧。


    他很少做文抄公。


    今日也不是一時興起才吟誦出來。


    而是早有準備。


    他必須要留詩一首,才能坐實“堪比稼軒”的美名。


    以此讓人記得,他是個文臣!


    否則將來被人混為武官,可就沒處說理去。


    此時他又謙虛道:“臣其實沒有什麽詩才,有的不過是拳拳報國之心!”


    “馮愛卿的報國之誌,皆在此詩中了!”


    景順帝點頭,隨後招手對身邊宮人低語幾聲。


    宮人走到張鬆越身邊,附耳說了幾句。


    隻見張鬆越和景順帝對視一下,輕輕點頭。


    景順帝收到信號,又對宮人點頭。


    一連串操作之後,宮人當即宣布道:


    “聖上有命!擢翰林院編修馮淵為翰林院侍講,欽差巡江南倭寇及練兵事!”


    原來景順帝臨時決定。


    把原計劃外派差事官升一級,升為翰林院修撰的獎勵。


    又提了一格。


    直接官升兩級,成了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講。


    馮一博連忙謝恩:“臣馮淵謝聖上隆恩,此去定不負聖上所托,一掃東海倭寇,還江南一個清明!”


    景順帝還沒從心潮澎湃中過勁,聞言鼓勵道:


    “若這趟差事做的好,迴來定然還有重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迴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糊又無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糊又無奈並收藏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迴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