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針對馬克沁的各種流言開始紛飛。
有人猜測馬克沁是一種類似木牛流馬的裝置,可以萬馬奔騰,衝進敵陣廝殺。
有人從名字上猜測,感覺馬克沁是專門克製戰馬的武器,所以可以對付阿濟格的重騎兵和草原騎兵。
更有人覺得這是一種新的火炮,如同煙花一樣,四麵轟擊,每次點火都能發出成百上千枚彈藥。
一時間眾說紛紜,但是沒有任何人可以猜到真正的情況。
對此,崇禎和軍機處不阻止,也不參與,任憑流言發展。
讓這種未知的恐怖,多持續一些時間,對震懾有二心的將領,提升朝廷威懾力,效果顯著。
此時,黎玉田率領5萬大軍,押送著蒙古眾多頭領和8萬蒙古青壯俘虜,外加15萬婦孺,浩浩蕩蕩的向南進發。
土默特蒙古首領克蘇隆滿臉淒慘,他一直忘不了那鮮紅的火舌,忘不了草原勇士成片倒下的場景。
甚至,就連睡覺時,也會被那個場景驚醒。
那可是20萬騎兵啊!
僅僅大半天時間!
就有12萬人魂歸西天了!
看著身邊失魂落魄的草原勇士,他滿臉後悔。
要知道,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什麽陰謀詭計都沒有用。
他怎麽就這麽自信,如此輕視三個月滅清的明軍,妄圖誘而圍之,圍而殲之呢?
現在,蒙古戰死了12萬精兵,數個大部族被明軍偷襲了老營。
幾乎所有貴族都被生擒。
再沒有可能反抗,甚至已經沒有資本同崇禎談判了。
別說封爵位了,就是能不能活下去,都是個未知數。
當黎玉田押著俘虜途經土默特部管轄的草原時,克蘇隆麵如死灰。
這也難怪,前線慘敗不說,老窩還被偷了,任誰也會如此表情,之前他隻是得到消息,現在他親眼看到自己部族的慘狀,沒有尋死覓活的就已經是個英雄了。
黎玉田看到克蘇隆的精神狀態,不禁感歎,「這人心裏素質還不錯,不愧是組織起20萬大軍的領袖人物。」
當他們行到宣府時,發現京師派來的傳旨太監早已等候多時。
黎玉田很是意外,他本以為自己有機會帶著十幾萬俘虜,趾高氣揚的去京師獻俘,沒想到被堵在宣府,就地進行了交接。
不過,令他高興的是,自己的長子黎啟武也在宣府,黎玉田以為父子許久不見,可以先敘敘家常,問問兒子在太子身邊的見聞,考校一下兒子成長。
不想兒子先公事公辦,迅速進行戰俘交接事宜。
看著兒子行事有模有樣,黎玉田心裏高興。
宣府的各級官員見了,也是感歎,「黎玉田已經是國公,雖然不是世襲罔替,但依舊是大明最為高貴的人之一。前些日子,京裏傳出消息,說皇上有意讓黎玉田進入軍機處,那可真是位極人臣了!
現在黎啟武又深得太子信任,黎家,隻要不犯什麽大錯誤,必定要持久的飛黃騰達了!」
……
交接完畢後,黎啟武看著8萬精壯的蒙古漢子,心裏還是有些擔心的。
他知道,崇禎親自下旨,要將這些戰俘安排去開墾燕山和漠南蒙古的荒地。
太子反手就把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了自己,如此信任和重用,讓黎啟武又驚喜又惶恐。
年紀輕輕的他擔此重任,免不了患得患失。
「大人,怎麽如此沉悶?」
黎啟武看看來人,臉色緩和下來,「8萬精壯,很難控製的,萬一出一點亂子……後果不堪設想!」
「大人何不向你父親求一些人馬?」
「太子殿下能同意嗎?我父親隻能調動鎮守大寧的兵!我們這麽私下調動,是大罪吧?而且,我們父子身份也有些敏感,配合過於密切,不好。」
「你們父子配合不密切,才不好!」
「即便如此,這種軍事調動,太子會同意嗎?」
「太子會同意的!」
黎啟武見他臉色,心裏寬慰些。
畢竟,這人是太子的結拜兄弟,在太子心中有著很大的分量,他敢給自己提議,有可能是得到了太子的示意。
原來,和黎啟武說話的是太子流落民間時的結拜兄弟之一,康小七。
太子監國後,就將他們一行接到京師,安排進了錦衣衛和羽林衛。
雖然沒有對外公開幾人身份,但黎啟武是知道內情的。
得到康小七的示意,黎啟武先知會了父親,又給太子上了奏疏。
朱慈烺很是支持。
「讓黎啟武帶著他父親的人馬看管戰俘,應該是放心的,大伴,給宣府迴消息,就說孤同意了,同時把這件事呈送給父皇。」
……
南京。
崇禎剛剛巡視完畢迴到南京,就接到了太子快馬送來的請旨奏疏。
對於調動黎玉田人馬看管戰俘拓荒的事,他隻看了看,不予評價。
太子作為監國,有這個權利,他不準備幹涉。
崇禎又看看太子請旨在遼東、朝鮮、蒙古設置州府的奏疏,比較滿意的點了點頭。
太子聽從自己旨意,在蒙古選定了8個地方,建立城池圈養蒙古親貴。
同時考慮各方因素,製定了穩妥的統禦政策。
由於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傳統,個個都是天生的戰士,一旦讓他們形成統一的政權,就會爆發出強大戰鬥力,足以對抗甚至顛覆中原王朝。
為了防止蒙古再度強大,太子和內閣進行謹慎部署,將蒙古劃土分疆,細分成了8個府,24個縣,208個鎮,按鎮分配戶口,劃定區域,限定各自的駐牧範圍,各鎮不得越界,否則會受到嚴厲懲罰。
同時安排了文官前往管理民政,宣導聖人之學,同時大興土木修建黃教廟宇,安定其心。
崇禎知道,曆史上,大清就是這麽控製蒙古部族的,防止互相征戰吞並的同時,利用宗教弱化其鬥誌。
那時候,黃教的寺廟布滿蒙古草原,部有部廟,盟有盟廟,旗有旗召,家有家廟,更因為喇嘛享有免除兵役、差役的特權,越來越多的牧民皈依黃教,極大的弱化了蒙古族人彪悍的民風。
</p>
針對馬克沁的各種流言開始紛飛。
有人猜測馬克沁是一種類似木牛流馬的裝置,可以萬馬奔騰,衝進敵陣廝殺。
有人從名字上猜測,感覺馬克沁是專門克製戰馬的武器,所以可以對付阿濟格的重騎兵和草原騎兵。
更有人覺得這是一種新的火炮,如同煙花一樣,四麵轟擊,每次點火都能發出成百上千枚彈藥。
一時間眾說紛紜,但是沒有任何人可以猜到真正的情況。
對此,崇禎和軍機處不阻止,也不參與,任憑流言發展。
讓這種未知的恐怖,多持續一些時間,對震懾有二心的將領,提升朝廷威懾力,效果顯著。
此時,黎玉田率領5萬大軍,押送著蒙古眾多頭領和8萬蒙古青壯俘虜,外加15萬婦孺,浩浩蕩蕩的向南進發。
土默特蒙古首領克蘇隆滿臉淒慘,他一直忘不了那鮮紅的火舌,忘不了草原勇士成片倒下的場景。
甚至,就連睡覺時,也會被那個場景驚醒。
那可是20萬騎兵啊!
僅僅大半天時間!
就有12萬人魂歸西天了!
看著身邊失魂落魄的草原勇士,他滿臉後悔。
要知道,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什麽陰謀詭計都沒有用。
他怎麽就這麽自信,如此輕視三個月滅清的明軍,妄圖誘而圍之,圍而殲之呢?
現在,蒙古戰死了12萬精兵,數個大部族被明軍偷襲了老營。
幾乎所有貴族都被生擒。
再沒有可能反抗,甚至已經沒有資本同崇禎談判了。
別說封爵位了,就是能不能活下去,都是個未知數。
當黎玉田押著俘虜途經土默特部管轄的草原時,克蘇隆麵如死灰。
這也難怪,前線慘敗不說,老窩還被偷了,任誰也會如此表情,之前他隻是得到消息,現在他親眼看到自己部族的慘狀,沒有尋死覓活的就已經是個英雄了。
黎玉田看到克蘇隆的精神狀態,不禁感歎,「這人心裏素質還不錯,不愧是組織起20萬大軍的領袖人物。」
當他們行到宣府時,發現京師派來的傳旨太監早已等候多時。
黎玉田很是意外,他本以為自己有機會帶著十幾萬俘虜,趾高氣揚的去京師獻俘,沒想到被堵在宣府,就地進行了交接。
不過,令他高興的是,自己的長子黎啟武也在宣府,黎玉田以為父子許久不見,可以先敘敘家常,問問兒子在太子身邊的見聞,考校一下兒子成長。
不想兒子先公事公辦,迅速進行戰俘交接事宜。
看著兒子行事有模有樣,黎玉田心裏高興。
宣府的各級官員見了,也是感歎,「黎玉田已經是國公,雖然不是世襲罔替,但依舊是大明最為高貴的人之一。前些日子,京裏傳出消息,說皇上有意讓黎玉田進入軍機處,那可真是位極人臣了!
現在黎啟武又深得太子信任,黎家,隻要不犯什麽大錯誤,必定要持久的飛黃騰達了!」
……
交接完畢後,黎啟武看著8萬精壯的蒙古漢子,心裏還是有些擔心的。
他知道,崇禎親自下旨,要將這些戰俘安排去開墾燕山和漠南蒙古的荒地。
太子反手就把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了自己,如此信任和重用,讓黎啟武又驚喜又惶恐。
年紀輕輕的他擔此重任,免不了患得患失。
「大人,怎麽如此沉悶?」
黎啟武看看來人,臉色緩和下來,「8萬精壯,很難控製的,萬一出一點亂子……後果不堪設想!」
「大人何不向你父親求一些人馬?」
「太子殿下能同意嗎?我父親隻能調動鎮守大寧的兵!我們這麽私下調動,是大罪吧?而且,我們父子身份也有些敏感,配合過於密切,不好。」
「你們父子配合不密切,才不好!」
「即便如此,這種軍事調動,太子會同意嗎?」
「太子會同意的!」
黎啟武見他臉色,心裏寬慰些。
畢竟,這人是太子的結拜兄弟,在太子心中有著很大的分量,他敢給自己提議,有可能是得到了太子的示意。
原來,和黎啟武說話的是太子流落民間時的結拜兄弟之一,康小七。
太子監國後,就將他們一行接到京師,安排進了錦衣衛和羽林衛。
雖然沒有對外公開幾人身份,但黎啟武是知道內情的。
得到康小七的示意,黎啟武先知會了父親,又給太子上了奏疏。
朱慈烺很是支持。
「讓黎啟武帶著他父親的人馬看管戰俘,應該是放心的,大伴,給宣府迴消息,就說孤同意了,同時把這件事呈送給父皇。」
……
南京。
崇禎剛剛巡視完畢迴到南京,就接到了太子快馬送來的請旨奏疏。
對於調動黎玉田人馬看管戰俘拓荒的事,他隻看了看,不予評價。
太子作為監國,有這個權利,他不準備幹涉。
崇禎又看看太子請旨在遼東、朝鮮、蒙古設置州府的奏疏,比較滿意的點了點頭。
太子聽從自己旨意,在蒙古選定了8個地方,建立城池圈養蒙古親貴。
同時考慮各方因素,製定了穩妥的統禦政策。
由於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傳統,個個都是天生的戰士,一旦讓他們形成統一的政權,就會爆發出強大戰鬥力,足以對抗甚至顛覆中原王朝。
為了防止蒙古再度強大,太子和內閣進行謹慎部署,將蒙古劃土分疆,細分成了8個府,24個縣,208個鎮,按鎮分配戶口,劃定區域,限定各自的駐牧範圍,各鎮不得越界,否則會受到嚴厲懲罰。
同時安排了文官前往管理民政,宣導聖人之學,同時大興土木修建黃教廟宇,安定其心。
崇禎知道,曆史上,大清就是這麽控製蒙古部族的,防止互相征戰吞並的同時,利用宗教弱化其鬥誌。
那時候,黃教的寺廟布滿蒙古草原,部有部廟,盟有盟廟,旗有旗召,家有家廟,更因為喇嘛享有免除兵役、差役的特權,越來越多的牧民皈依黃教,極大的弱化了蒙古族人彪悍的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