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見他不說話,崇禎笑笑,「怎麽,覺得你父親死的冤枉?要來報仇?」
聽到這句話,袁承誌眼神立刻狠烈起來,「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若你義兄李岩在這裏,肯定要反駁你了!」崇禎道。
「我義兄若是在此,一定會助我報仇!」
「是麽?」崇禎笑了,「事情恐怕不會是你想的那樣。李岩在去年山海關之戰後,就歸順了朕,助朕在北方四省分田分地,現在,他正在遼東幫朕穩定民生呢!」
「信口雌黃!」
「哦?還不信?」崇禎從龍案上拿下一本奏疏,扔了出去,「看看吧!」
袁承誌雙臂被卸,根本無法拾起來奏疏,但是奏疏落地後,已經攤開,「這字跡……」
「不錯,你還認識李岩的字跡!」
崇禎起身,走到袁承誌麵前,伸手扶住他的左臂,「你忍一忍。」
一陣劇痛過後,袁承誌的左臂歸位,雖然依舊疼痛難忍,但是他震驚之餘,迅速忍痛拾起奏疏。
「你別急?」
崇禎又將他右臂歸位,自顧自的退迴龍椅坐下。
「這怎麽可能?」袁承誌看著奏疏,自言自語,一臉不可置信。
「怎麽就不可能了?隻能是你認識的人好,殺你父親的人就是惡魔?」
「我父何罪之有?」
「你認為你父親死的冤,朕現在就給你說說你父親的罪過。」
崇禎動了動身子,找了個舒服的姿勢,看著前方,道:「天啟二年,你父親被提拔為僉事,監管關外軍隊,由於戰事緊急,朝廷急於用人,你父也就這麽毛遂自薦去了遼東。
他官職不高,職權範圍也很小,但你父親偏偏不信邪,一次,他發現軍中有人克扣軍餉,自作主張的殺了官職在他之上的掉督餉郎中楊呈秀、副將徐漣。
你說這種事放在你效忠的闖營,可能被李自成容忍麽?」
袁承誌不說話。
崇禎也不管他,繼續道:
「你父親殺官員很是上癮。崇禎二年,你父以閱兵為由登上皮島,在酒宴之後,突然列出毛文龍十二條大罪,亮出尚方寶劍,當場殺了毛文龍。
毛文龍是總兵官,官至左都督,一品大員,加將軍印,就算他不聽號令,冒功請賞,犯了死罪,該殺。
但是你父不管後果的屠戮大將,給朝廷埋下禍根,不是大罪?」
袁承誌一臉倔強,「克扣軍餉的將領,冒功且不聽號令的毛文龍,都是該殺之人,我父殺的對!」
「對!該殺!」崇禎肯定。
袁承誌疑惑,崇禎竟然支持?
「可是!」崇禎話鋒一轉,「皮島上還是有好幾萬明軍,,哪怕這些人不在朝廷的管轄範圍內,卻可以在關鍵時刻幫助明軍偷襲敵人。毛文龍克扣軍餉也好,虛報人數也罷,但毛文龍可以牽指建虜,讓皇太極不敢大舉南下,朝廷應該穩住毛文龍。
尤其是在沒有尋找到可以代替他的人之前,不能動他!」
你可知道,皮島就像建虜眼前一顆見得到摸不著的釘子,打不著,攻不下,卻可以隨時進攻建虜後路。
從努爾哈赤再到皇太極,毛文龍無疑是後金想要除之而後快的對象,而對於大明,這是一顆極其重要的棋子,隻要皮島還在毛文龍手中,皇太極就不敢輕舉妄動!」
袁承誌從沒有在這個方向去考慮,他隻知道,毛文龍罪過頗多,自己父親為民除害。
「殺了毛文龍,這為皇太極解除了後顧之憂,建虜自此毫無顧忌地大舉南下。屢次進攻到京師。京畿和北直隸因此死難的百姓數以十萬計,被擄
走的百姓又數以十萬計,被焚燒的城池、村鎮足有百座,被搶走的金銀糧草,不計其數。
這個罪過,你父親得占一部分吧!」
袁承誌語塞,一時不知道如何反駁。
崇禎不言,坐等他反駁。
半晌後,「我父親戰功卓著,縱使有罪,也不該判謀逆,遭受三千刀淩遲!」
說到這,袁承誌紅了眼。
「好,說到戰功。」崇禎開口,「首先他遼東的戰績是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當時的最高統帥是孫承宗,你父親既不是紅夷大炮發明者又不是他當炮手誤傷努爾哈赤,為何說他立的戰功?」
「這……」
「隨後,你父出現在努爾哈赤葬禮,擅自安排議和而迫朕默許。
以鼓勵建虜為由,擅自出售糧食給蒙古,最終導致朝廷撥付出對付建虜的軍糧,經由蒙古之手去了遼東,養育了建虜大軍,賣出去的金銀,朝廷卻一分沒得到。最後還要撥出更多軍餉對付建虜。
你父親擅自議和,間接資敵,做的可對?可有罪?」
「我父議和,是因建虜軍力強勢,為了大明長治久安……」
「錯!是因為你父能力平平,打不過建虜,又許了五年平遼的大話,不得已為之。若建虜軍力無雙,又怎麽會被朕在半年內打垮?」
袁承誌無言以對,皺起眉頭。
崇禎這次不給他反駁的機會了,「崇禎二年,皇太極繞開寧錦防線,從喜峰口攻入明朝境內,準備直搗京師。
你父偵察後發現,不去阻擊,而是下令率兵跟躡。
你父親的副總兵周文鬱反對,提議迎擊敵軍,斷不可進至京師城下。
你父親不聽,本有能力在薊州攔住敵人,卻放任敵人溜走,接著在通州同樣如此,皇太極就在你父的眼皮底下,毫無阻擋地連陷京城東麵屏障玉田、三河、香河、順義等城,就這麽把戰火引到京畿,攻到了京城腳下。
到這時,你父親還不出戰擊敵,居然請求入城防守!
你說,你若是京師的守將,你敢放一個一直縱敵的大將率軍入城嗎?」
袁承誌腦子短路了,他從來就以為自己父親是英雄,從沒有考慮過這些事情,從沒有分析其中利害。
他的信念崩潰了。
要說他行刺失敗,他還有些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的豪氣,今日他看到李岩的奏疏,知道了崇禎惠民愛民的政策,對比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所作所為,他自小建立起來的信念就開始裂開了。
剛才崇禎豪氣的給他接上雙臂,又讓他的信念有了更大的鬆動。
</p>
見他不說話,崇禎笑笑,「怎麽,覺得你父親死的冤枉?要來報仇?」
聽到這句話,袁承誌眼神立刻狠烈起來,「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若你義兄李岩在這裏,肯定要反駁你了!」崇禎道。
「我義兄若是在此,一定會助我報仇!」
「是麽?」崇禎笑了,「事情恐怕不會是你想的那樣。李岩在去年山海關之戰後,就歸順了朕,助朕在北方四省分田分地,現在,他正在遼東幫朕穩定民生呢!」
「信口雌黃!」
「哦?還不信?」崇禎從龍案上拿下一本奏疏,扔了出去,「看看吧!」
袁承誌雙臂被卸,根本無法拾起來奏疏,但是奏疏落地後,已經攤開,「這字跡……」
「不錯,你還認識李岩的字跡!」
崇禎起身,走到袁承誌麵前,伸手扶住他的左臂,「你忍一忍。」
一陣劇痛過後,袁承誌的左臂歸位,雖然依舊疼痛難忍,但是他震驚之餘,迅速忍痛拾起奏疏。
「你別急?」
崇禎又將他右臂歸位,自顧自的退迴龍椅坐下。
「這怎麽可能?」袁承誌看著奏疏,自言自語,一臉不可置信。
「怎麽就不可能了?隻能是你認識的人好,殺你父親的人就是惡魔?」
「我父何罪之有?」
「你認為你父親死的冤,朕現在就給你說說你父親的罪過。」
崇禎動了動身子,找了個舒服的姿勢,看著前方,道:「天啟二年,你父親被提拔為僉事,監管關外軍隊,由於戰事緊急,朝廷急於用人,你父也就這麽毛遂自薦去了遼東。
他官職不高,職權範圍也很小,但你父親偏偏不信邪,一次,他發現軍中有人克扣軍餉,自作主張的殺了官職在他之上的掉督餉郎中楊呈秀、副將徐漣。
你說這種事放在你效忠的闖營,可能被李自成容忍麽?」
袁承誌不說話。
崇禎也不管他,繼續道:
「你父親殺官員很是上癮。崇禎二年,你父以閱兵為由登上皮島,在酒宴之後,突然列出毛文龍十二條大罪,亮出尚方寶劍,當場殺了毛文龍。
毛文龍是總兵官,官至左都督,一品大員,加將軍印,就算他不聽號令,冒功請賞,犯了死罪,該殺。
但是你父不管後果的屠戮大將,給朝廷埋下禍根,不是大罪?」
袁承誌一臉倔強,「克扣軍餉的將領,冒功且不聽號令的毛文龍,都是該殺之人,我父殺的對!」
「對!該殺!」崇禎肯定。
袁承誌疑惑,崇禎竟然支持?
「可是!」崇禎話鋒一轉,「皮島上還是有好幾萬明軍,,哪怕這些人不在朝廷的管轄範圍內,卻可以在關鍵時刻幫助明軍偷襲敵人。毛文龍克扣軍餉也好,虛報人數也罷,但毛文龍可以牽指建虜,讓皇太極不敢大舉南下,朝廷應該穩住毛文龍。
尤其是在沒有尋找到可以代替他的人之前,不能動他!」
你可知道,皮島就像建虜眼前一顆見得到摸不著的釘子,打不著,攻不下,卻可以隨時進攻建虜後路。
從努爾哈赤再到皇太極,毛文龍無疑是後金想要除之而後快的對象,而對於大明,這是一顆極其重要的棋子,隻要皮島還在毛文龍手中,皇太極就不敢輕舉妄動!」
袁承誌從沒有在這個方向去考慮,他隻知道,毛文龍罪過頗多,自己父親為民除害。
「殺了毛文龍,這為皇太極解除了後顧之憂,建虜自此毫無顧忌地大舉南下。屢次進攻到京師。京畿和北直隸因此死難的百姓數以十萬計,被擄
走的百姓又數以十萬計,被焚燒的城池、村鎮足有百座,被搶走的金銀糧草,不計其數。
這個罪過,你父親得占一部分吧!」
袁承誌語塞,一時不知道如何反駁。
崇禎不言,坐等他反駁。
半晌後,「我父親戰功卓著,縱使有罪,也不該判謀逆,遭受三千刀淩遲!」
說到這,袁承誌紅了眼。
「好,說到戰功。」崇禎開口,「首先他遼東的戰績是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當時的最高統帥是孫承宗,你父親既不是紅夷大炮發明者又不是他當炮手誤傷努爾哈赤,為何說他立的戰功?」
「這……」
「隨後,你父出現在努爾哈赤葬禮,擅自安排議和而迫朕默許。
以鼓勵建虜為由,擅自出售糧食給蒙古,最終導致朝廷撥付出對付建虜的軍糧,經由蒙古之手去了遼東,養育了建虜大軍,賣出去的金銀,朝廷卻一分沒得到。最後還要撥出更多軍餉對付建虜。
你父親擅自議和,間接資敵,做的可對?可有罪?」
「我父議和,是因建虜軍力強勢,為了大明長治久安……」
「錯!是因為你父能力平平,打不過建虜,又許了五年平遼的大話,不得已為之。若建虜軍力無雙,又怎麽會被朕在半年內打垮?」
袁承誌無言以對,皺起眉頭。
崇禎這次不給他反駁的機會了,「崇禎二年,皇太極繞開寧錦防線,從喜峰口攻入明朝境內,準備直搗京師。
你父偵察後發現,不去阻擊,而是下令率兵跟躡。
你父親的副總兵周文鬱反對,提議迎擊敵軍,斷不可進至京師城下。
你父親不聽,本有能力在薊州攔住敵人,卻放任敵人溜走,接著在通州同樣如此,皇太極就在你父的眼皮底下,毫無阻擋地連陷京城東麵屏障玉田、三河、香河、順義等城,就這麽把戰火引到京畿,攻到了京城腳下。
到這時,你父親還不出戰擊敵,居然請求入城防守!
你說,你若是京師的守將,你敢放一個一直縱敵的大將率軍入城嗎?」
袁承誌腦子短路了,他從來就以為自己父親是英雄,從沒有考慮過這些事情,從沒有分析其中利害。
他的信念崩潰了。
要說他行刺失敗,他還有些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的豪氣,今日他看到李岩的奏疏,知道了崇禎惠民愛民的政策,對比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所作所為,他自小建立起來的信念就開始裂開了。
剛才崇禎豪氣的給他接上雙臂,又讓他的信念有了更大的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