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所謂文科,就是考傳統的四書五經和八股文,而理科是嶄新的科目。
考得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五個科目。
考題從《天工開物》、《夢溪筆談》、《齊民要術》、《九章算術》、《農政全書》、《甘石星經》、《墨經》、《水經注》、《禽經》等科學書籍中選取,這些書籍也變相的成為了大明教科書。
文理二科都會產生舉人、進士,都會選出狀元探花,都可以入朝為官。
正月二十的早朝,崇禎突然出現在龍椅上,太子坐在其身側。
大臣們發現這個變化,第一反應就是崇禎準備臨朝了,心裏都是高興。
但是,整個早朝,都是太子和群臣在議事,崇禎坐在首位一直默不作聲。
「看來,皇上隻是來看看太子的工作,並不準備撤他監國啊……」
「難道皇上真的要再次親征?」
議過政務,大臣們靜了下來,等著太子宣布退朝,坐在主位的崇禎見無人奏事,突然鄭重地宣布:
「崇禎十八年將開科取士,自今年開始,科考每年一次,形成慣例!」
朝臣們聽了大喜,每年定期科考,這對於廣大的學子來說,自然是最好不過。
誰家沒有等待出仕的學子,一旦增加科考,自然有更多做官的機會。
而且,自從朝廷收複漠南蒙古、打下遼東和朝鮮,就需要巨量的官員前去任職。
可是朝廷的官員太少了,九部的人都不夠用,很多地方府衙甚至無人主政。
如果能盡快充實官吏,所有人的工作都會減輕一些。
所以,無人反對增加科考頻次,全都稱讚皇帝聖明。
等朝臣稱讚完,崇禎笑嗬嗬的道:「本朝科舉,曆來都是四書五經八股取題,以文章取勝,但當今天下動蕩,刀兵不停,天災也依然沒有平息的跡象。
形勢如此嚴峻,我大明隻有熟讀四書五經的官,怕是不行了。
朕以為,除了選取傳統官吏,還得選部分長於農、工、水利、算數等才能的幹吏,為朝廷分憂,為百姓造福。」
崇禎話音剛落,殿中群臣就都知道,皇帝要改革科舉了,臉色紛紛大變,有人準備好了說辭,這就要提出反對。
但崇禎不理睬他們的臉色,他堅定的聲音繼續在殿中響起。
「崇禎九年開始,縣試、鄉試增加騎射考核,為國家選出文武兼備的全才,這些年試行下來,效果相當不錯,各地都有精通騎射的學子出現,文弱的書生,也都開始騎馬挽弓,成一時之風潮。」
「朕思來想去,我大明農業立國,而財稅為國家穩定的根基。
故此,朝廷和地方,一定要有精通農耕、水利、氣象、算數、工匠的官員,輔助地方主政之官,方能國泰民安!
因此朕決定,今年恩科加開理科考試,給大明學子新增一個入仕渠道!」
剛要反對的朝臣,聽到皇帝不是要取消科舉,也不是要動科舉製度,而是增加科舉類別,增加入仕機會,而且,理科出身的官員僅僅是輔助主官,不至於動了國家根本,同時見內閣和軍機處的閣老門麵色平靜,他們的嫡係官員也沒有站出來反對的跡象,暫時沒人出列反對。
但是,依舊有相當一部分迂腐的官員,誓要壓製這種歪風邪氣!
「為防學子們沒有準備,到時措手不及。」崇禎繼續道:「朕決意昭告天下,將《天工開物》《幾何原理》《農政全書》等18本書,列為參考書籍,理科的考題,皆從中選取。諸卿以為如何?」
「臣反對!」
一個突兀的聲音響起,所有人都尋聲看去。
竟然是內閣三輔孔夢昌。
「皇上開理科,將《天工開物》等書定為考試書籍,豈不是將這些書拔高到同四書五經並列的地位,宋應星、徐光啟等人何德何能,怎麽配與聖人相提並論!」
崇禎恍然,這是嫉妒?還是什麽?
「皇上,科舉乃曆朝曆代選拔人才之根本,曆經千年,早已經完善,不可輕動啊!」
又有人反對。
有了人帶頭,更多的人站了出來,從各個方麵提出反對意見。
看著腐儒們引經據典的樣子,崇禎很是無奈。
「朕知道卿等顧慮,故而僅僅是增加理科,千年科舉之途,並沒有變更。」
崇禎解釋,他自然知道僅憑自己一人的想法,根本無法撼動科舉的地位,這才沒有合並文理,而是分開選仕。
為了能順利推行,更是提前和內閣軍機大臣商議完畢,一直推到正月二十才宣布。
沒想到,還是遭到了半數朝臣的反對。
尤其考試書籍涉及到本朝的多個官員,不信任也好,嫉妒也罷,爭論甚是激烈。
倪元璐聽著朝臣爭辯,站出來,大聲道:「曆朝曆代,對科舉參考書籍,都有刪減增添,本朝文祖成皇帝對八股也有所改動,如今皇上繼承成祖遺誌,也不算違背祖製,況且,僅僅是增加經世致用之學,選出的官員又是輔助之職,不至於亂了根本,故此,臣以為此舉甚是妥當!
至於說《天工開物》等比肩四書五經,這不至於,畢竟,理科的官員隻是輔助,這些書籍,也僅是輔助!」
反對派的官員聞言,正要反駁,內閣首輔李邦華緊接著站出,打亂他們的節奏。
「皇上聖明。農政和數學,都是經世致用之學,自古有之,於國家甚是有益處,大明以農立國,朝廷官員如果有這種專才輔佐,定然能安定百姓,昌盛國家!臣,讚同!」
反對的朝臣有些發愣,兩個中樞首腦都站出來支持皇上,自己還有繼續反對的必要嗎。
況且,自己家中族中頗有些奇技yin巧的族人,萬一能經理科入仕,也確實是一個好事。
有很多人退了下去,默許了此事。
當然,總有些腐儒不願意絲毫改革,他們無力反對首輔,將目光投向三輔孔夢昌。
畢竟,剛才是他挑的頭。
這個時候,正是他再次衝鋒的時候!
</p>
所謂文科,就是考傳統的四書五經和八股文,而理科是嶄新的科目。
考得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五個科目。
考題從《天工開物》、《夢溪筆談》、《齊民要術》、《九章算術》、《農政全書》、《甘石星經》、《墨經》、《水經注》、《禽經》等科學書籍中選取,這些書籍也變相的成為了大明教科書。
文理二科都會產生舉人、進士,都會選出狀元探花,都可以入朝為官。
正月二十的早朝,崇禎突然出現在龍椅上,太子坐在其身側。
大臣們發現這個變化,第一反應就是崇禎準備臨朝了,心裏都是高興。
但是,整個早朝,都是太子和群臣在議事,崇禎坐在首位一直默不作聲。
「看來,皇上隻是來看看太子的工作,並不準備撤他監國啊……」
「難道皇上真的要再次親征?」
議過政務,大臣們靜了下來,等著太子宣布退朝,坐在主位的崇禎見無人奏事,突然鄭重地宣布:
「崇禎十八年將開科取士,自今年開始,科考每年一次,形成慣例!」
朝臣們聽了大喜,每年定期科考,這對於廣大的學子來說,自然是最好不過。
誰家沒有等待出仕的學子,一旦增加科考,自然有更多做官的機會。
而且,自從朝廷收複漠南蒙古、打下遼東和朝鮮,就需要巨量的官員前去任職。
可是朝廷的官員太少了,九部的人都不夠用,很多地方府衙甚至無人主政。
如果能盡快充實官吏,所有人的工作都會減輕一些。
所以,無人反對增加科考頻次,全都稱讚皇帝聖明。
等朝臣稱讚完,崇禎笑嗬嗬的道:「本朝科舉,曆來都是四書五經八股取題,以文章取勝,但當今天下動蕩,刀兵不停,天災也依然沒有平息的跡象。
形勢如此嚴峻,我大明隻有熟讀四書五經的官,怕是不行了。
朕以為,除了選取傳統官吏,還得選部分長於農、工、水利、算數等才能的幹吏,為朝廷分憂,為百姓造福。」
崇禎話音剛落,殿中群臣就都知道,皇帝要改革科舉了,臉色紛紛大變,有人準備好了說辭,這就要提出反對。
但崇禎不理睬他們的臉色,他堅定的聲音繼續在殿中響起。
「崇禎九年開始,縣試、鄉試增加騎射考核,為國家選出文武兼備的全才,這些年試行下來,效果相當不錯,各地都有精通騎射的學子出現,文弱的書生,也都開始騎馬挽弓,成一時之風潮。」
「朕思來想去,我大明農業立國,而財稅為國家穩定的根基。
故此,朝廷和地方,一定要有精通農耕、水利、氣象、算數、工匠的官員,輔助地方主政之官,方能國泰民安!
因此朕決定,今年恩科加開理科考試,給大明學子新增一個入仕渠道!」
剛要反對的朝臣,聽到皇帝不是要取消科舉,也不是要動科舉製度,而是增加科舉類別,增加入仕機會,而且,理科出身的官員僅僅是輔助主官,不至於動了國家根本,同時見內閣和軍機處的閣老門麵色平靜,他們的嫡係官員也沒有站出來反對的跡象,暫時沒人出列反對。
但是,依舊有相當一部分迂腐的官員,誓要壓製這種歪風邪氣!
「為防學子們沒有準備,到時措手不及。」崇禎繼續道:「朕決意昭告天下,將《天工開物》《幾何原理》《農政全書》等18本書,列為參考書籍,理科的考題,皆從中選取。諸卿以為如何?」
「臣反對!」
一個突兀的聲音響起,所有人都尋聲看去。
竟然是內閣三輔孔夢昌。
「皇上開理科,將《天工開物》等書定為考試書籍,豈不是將這些書拔高到同四書五經並列的地位,宋應星、徐光啟等人何德何能,怎麽配與聖人相提並論!」
崇禎恍然,這是嫉妒?還是什麽?
「皇上,科舉乃曆朝曆代選拔人才之根本,曆經千年,早已經完善,不可輕動啊!」
又有人反對。
有了人帶頭,更多的人站了出來,從各個方麵提出反對意見。
看著腐儒們引經據典的樣子,崇禎很是無奈。
「朕知道卿等顧慮,故而僅僅是增加理科,千年科舉之途,並沒有變更。」
崇禎解釋,他自然知道僅憑自己一人的想法,根本無法撼動科舉的地位,這才沒有合並文理,而是分開選仕。
為了能順利推行,更是提前和內閣軍機大臣商議完畢,一直推到正月二十才宣布。
沒想到,還是遭到了半數朝臣的反對。
尤其考試書籍涉及到本朝的多個官員,不信任也好,嫉妒也罷,爭論甚是激烈。
倪元璐聽著朝臣爭辯,站出來,大聲道:「曆朝曆代,對科舉參考書籍,都有刪減增添,本朝文祖成皇帝對八股也有所改動,如今皇上繼承成祖遺誌,也不算違背祖製,況且,僅僅是增加經世致用之學,選出的官員又是輔助之職,不至於亂了根本,故此,臣以為此舉甚是妥當!
至於說《天工開物》等比肩四書五經,這不至於,畢竟,理科的官員隻是輔助,這些書籍,也僅是輔助!」
反對派的官員聞言,正要反駁,內閣首輔李邦華緊接著站出,打亂他們的節奏。
「皇上聖明。農政和數學,都是經世致用之學,自古有之,於國家甚是有益處,大明以農立國,朝廷官員如果有這種專才輔佐,定然能安定百姓,昌盛國家!臣,讚同!」
反對的朝臣有些發愣,兩個中樞首腦都站出來支持皇上,自己還有繼續反對的必要嗎。
況且,自己家中族中頗有些奇技yin巧的族人,萬一能經理科入仕,也確實是一個好事。
有很多人退了下去,默許了此事。
當然,總有些腐儒不願意絲毫改革,他們無力反對首輔,將目光投向三輔孔夢昌。
畢竟,剛才是他挑的頭。
這個時候,正是他再次衝鋒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