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誌清在巡視了南非各港口和軍營後,上千艘艦艇已經補給完畢,再次拔錨啟航。


    他的這個侄子黑了不少,見到喬誌清滿心都是興奮。南非現在平安無事,他吵著要上美國開疆辟土,不想把時間都浪費在這個熱的要死的地方。


    喬誌清沒有答應他,如今南非駐紮著五十多萬的將士,喬誌清還準備再調撥五十萬過來,以應對德國的日漸崛起。


    他讓南非的眾將保持清醒的頭腦,萬不可放鬆軍事訓練,並且把德國的情況向眾將做了介紹。


    南非的眾將距離歐洲較近,平時也是信息的中轉站,自然也聽過德國的事情。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喬誌清能這麽的重視一個歐洲小國。在喬誌清介紹完德國的軍事情況後,所有人都跟著驚了一跳。


    如今歐洲實行韜光養晦的政策,全部埋著腦袋搞發展。尤其是德國的經濟發展最為迅速,在軍事上更是緊跟華興軍的步伐,很早便將坦克和飛機研製了出來。


    在去年,更是下水了百艘萬噸巨輪。在性能上雖然還比不得華興軍,但是在歐洲已經是非常先進。


    這點喬誌清並不意外,德國能到今天這個地步,與他的縱容有莫大的關係。


    他知道德國的陸軍和空軍雖然強悍,但是海軍和空軍一直都是弱項。


    在喬誌清的時空裏,正因為海軍的弱項,德國一直沒有打過英吉利海峽,讓英國堅持到了最後的勝利。


    顧興華聽喬誌清這麽一說,身上立馬又充滿了幹勁,突然明白喬誌清為什麽這麽重視這裏。


    南非絕對是控製歐洲和美洲的關鍵地帶,一旦歐洲出現變動,這裏就是華興軍掌控歐洲的基地。


    眾將領聽說有仗要打,也是滿心的激動。為將者,在和平時期就是一種煎熬。


    要知道建功立業,隻有在戰爭時期才能突飛猛進。南非駐地的很多將領,都是在戰爭時期提拔上來的,對戰爭並沒有絲毫的畏懼。


    他們在和平中煎熬的時候,美洲大陸正打的熱火朝天。


    羅斯福狠狠的把佩雷斯批評了一頓,直接撤去了他所有的職務。


    本來華人們之所以叛逃,都是因為他縱容士兵搶掠引起。


    結果他因為這上萬華人,就動用海軍追殺,給了華興軍轟炸平民的借口。


    羅斯福再也不能忍受他的指揮能力,因為舊金山基地已經徹底被毀。基地參與的空軍和工程師,全部被轉移到了北麵的西雅圖重新開始訓練。


    不過佩雷斯雖然被撤去了政府軍的官職,但是卻成了舊金山民兵的領袖。


    舊金山因為此次轟炸,和華興軍徹底成了死敵。殘存的男人們自發組織起來,都準備效仿十字軍東征,主動向華興軍發起進攻。


    不過他們距離華興軍十萬八千裏,又沒有物資的支持,隻能在媒體上動動嘴皮子。


    上萬華人順利南下,現在已經在墨西哥登陸。準備從陸地上向東抵達墨西哥灣後,搭乘鄧世昌的軍艦北上新京市。


    如今新漢國初建,需要大量的翻譯人員。這些華人在美國繁衍幾代,早已能熟練的使用英語。


    所以新漢國政府準備招納他們為翻譯人才,或為軍中效力,或為政府中為職。其餘或為工人,或為農民。一萬多人並不是十分難辦。


    新漢國費勁心思,把他們從舊金山接迴來。就是想震懾美國,消磨他們的戰鬥意誌。


    打仗打的就是個士氣,華興軍輕而易舉的就毀掉一個城市,對美軍的士氣來說絕對是個沉重的打擊。


    他們有了自知之明,以後的戰鬥就會容易許多。


    華興軍進攻弗吉尼亞州就得到了驗證,雙方剛交戰,美軍就潰逃千裏。


    搞得華興軍還以為是誘敵深入,害怕中了美軍的詭計,派出了大量的偵察機和偵察兵進行偵查。


    此次南下之戰,華興軍出動一百萬大軍,剩下的五十萬大軍用來防備根據地,同時牽製布防在北部和西部的美軍。


    華興軍除了一百五十萬正規軍外,剛剛遷徙而來的兩百萬移民,所有成年男子都被編入了民兵序列。


    他們在國內都服過兵役,已經具備一定的軍事素質,隨時都可以上前線參戰。


    現在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在後方搞生產,打仗的事情暫時還輪不到他們。


    南部各州美國正規軍也就一百來萬,而且很多都是剛招募的民兵力量。


    正規軍也不是說招募就招募,畢竟美國的聯邦政府還得維持運轉。都當兵了,沒有搞生產,這些士兵連口吃的都沒有。


    美國已經為華興軍修好了南下的公路鐵路,華興軍隻需要沿路直下就可以。


    美軍的大部分防禦陣地,都是沿著這些大路而設。戰爭並不是到處設置防禦陣地,通常隻需要守住幾個關鍵地方就行。


    靠近東海的各州都是平地,沒有丘陵眾多的地帶,十分易於鐵甲戰車的行進。


    本來第一批來美的鐵甲戰車隻有三百多輛,後來因為墨西哥的油田越開發越多,這兩年已經猛增到了上千輛。


    這上千輛坦克絕對是美軍的噩夢,每次戰役都是前鋒,很輕鬆的就突破一個個防禦戰線。


    華興軍遇到的第一個硬骨頭,就是在新京市南部一百六十多裏的弗雷德裏克斯堡。


    這個城市並沒有什麽高山大河作為天然屏障,但是卻出了一個優秀的將領,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喬誌清那個時代,他在二戰時可是太平洋戰區的盟軍總司令。喬誌清一直推崇《海權論》,就是由他最先提出。


    不過現在他才剛過了三十,隻是由海軍轉為陸軍的一個上校而已。


    佛雷德裏克斯堡是美軍的第一道防禦戰線,華興軍南下的上百裏都是些據點。


    這些據點的美軍大都退到了這個城市,尼米茲本來隻統帥三千多正規軍,現在一下劇增到了上萬人。


    因為距離新漢國的距離實在太近,當地的百姓大都選擇往西部逃竄,留在城市裏的隻有十幾萬人。


    這十幾萬人中,有兩萬多成年男子參加了民兵,與尼米茲共同守衛自己的家園。


    尼米茲認真分析了自己一方與華興軍的差距,不但沒有海軍和空軍的支持,而且陸軍還沒有優良的火炮以供使用。


    唯一的優勢就是早已加固的如同碉堡一般的城市,如果硬要守住這裏,隻能選擇巷戰或許還有一點點的希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末之雄霸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枯藤老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枯藤老叔並收藏清末之雄霸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