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在湖州與新一師周旋三日後,終於放棄了這塊硬骨頭,聚合兵馬急忙向宜興進發而去。說來也是讓人詫異,在李秀成的大軍開拔到宜興城二十裏外地方的時候,還沒碰到清字軍的麵,就有軍情傳來,清字軍退兵了。李秀成啞然而笑,終於明白,自己不過是喬誌清和李鴻章的一顆棋子而已。李鴻章沒在嘉興圍殲太平軍,就是希望太平軍北上和太平軍拚個你死我活。喬誌清也沒使出全力,而是僅靠一個新師團與太平軍糾纏,擺明了也是為了趕太平軍繼續北上,進入曾國藩的地盤。棋子有棋子的好處,那就是不會一下子就被吃掉,李秀成對自己的處境黯然無語,索性沒了期盼,以急行軍的腳步迅速的往南京奔去。
此次湖州一戰,新一師名聲大噪。蘇州的兩大報紙通過各路的消息,對湖州戰役進行了實況的轉播。引得無數人爭相購買,甚至有外地的商販每日裏等候在報社門口,隻要有報紙印出,便立即批量購進,販運迴當地緊靠著微薄的差價,也能大賺一筆。連遠在廣東的各開埠州府都有蘇州的報紙販賣,清字軍以一萬多人,力敵三十萬長毛賊的戰績在民間廣為流傳,喬誌清也被傳頌成為戰神一般的人物。
湖州大捷的消息很快在清字軍占領的轄區內傳開,老百姓都自發的走上街頭舞龍舞獅的熱烈慶祝,他們在清字軍的庇護下剛剛過上了安穩的生活,再也不用擔心兵禍的問題,比起其他地方的百姓,這裏的人像是生活在天堂一般,所以對清字軍很是擁戴和感激。
喬誌清在湖州城隻留下了羅三元的左旅進行防守,張宗禹帶著中旅和右旅的人馬從太湖口岸登陸後,就有附近的百姓拎著自家的菜籃子夾道歡迎,把煮好的雞蛋水果爭先搶後的往新一師兵勇的口袋裏塞去。眾兵勇都是滿臉的驚喜和感動,以前做撚軍時,老百姓一聽到撚軍來了,就跟見了土匪一樣,躲避都來不及,哪裏會有今天的盛情。小夥子們一時心潮起伏,都高唱著喬誌清為清字軍譜寫的軍歌《中國軍魂》,大步前進。這首軍歌也就是喬誌清抄襲的他那個時代《亮劍》的主題曲,“如果祖國遭受到侵犯熱血男兒當自強
;喝幹這碗家鄉的酒壯士一去不複返;……紅旗飄飄軍號響劍已出鞘雷鳴電閃;從來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向前進;向前進;向前進;中國軍魂。”
這首軍歌氣勢宏大,蕩氣迴腸,一聽就讓人熱血沸騰,是喬誌清當年在軍隊時最喜歡的歌曲。尤其是那句“狹路相逢勇者勝”,更唱出了一個軍人在麵對強敵來犯之時,甘於亮劍的氣勢和魄力,很能鼓舞人心。將士們第一次接受到這麽朗朗上口的軍歌,都是喜歡的不得了,沒事便哼上幾句。中旅和右旅七八千的人馬,一同大唱起來時,那震人心肺的場麵可想而知。連老百姓都不由自主的振臂高唿了起來,“清字軍,萬歲。清字軍,萬歲。”
張宗禹以急行軍的速度一上午的時間,便趕迴了蘇州北城的營地。安頓好眾兵勇後,便馬不停蹄的進了蘇州府衙,參加喬誌清給他舉辦的慶功宴。不過到了府衙後,卻沒有他想象的那麽熱鬧,還是一如往常的寧靜,沒有看見一桌酒席和一個賓客。
在親兵通傳後,張宗禹進了書房,喬誌清還在埋頭批閱著公文,見張宗禹進來,輕笑著讓他上了臥榻,又忙了一會,這才放下了紙筆,鬆了鬆筋骨在張宗禹的對麵坐了下來。
臥榻的四方茶幾上,早已擺好了蘇州當地四個素菜,還有一個鮮魚湯,外加一壺山西汾酒。
“吃啊,還愣著幹什麽,本帥可已經等了你好半會了。”
喬誌清拿起了筷子,端起飯碗夾著菜便大口的吃了起來。見張宗禹坐在對麵眉頭緊鎖的不動彈,笑著催促了一聲。
“大帥,這不會就是你給我準備的慶功宴吧?”
張宗禹看著茶幾上清湯寡水的一桌子菜,終於忍不住問了出來,心道這個大帥也太寒酸了一些,好歹給炒兩片肉啊。
“已經很不錯了,知道你要來,本帥還專門讓廚房加了一個菜呢,你看看這個冬菇炒木耳,可都是老鄉大老遠從五十裏外騎著毛驢送到府裏來的,你小子算是有口服,平常人本帥還舍不得讓他們吃呢。你要再不動筷子,本帥可都全吃了。”
喬誌清輕笑了聲,抬手給張宗禹的飯碗裏加了一筷子。
“大帥,你平時都吃這些東西嗎?”
張宗禹幹笑了聲,搖搖頭動起了筷子。因為肚中饑餓,三兩下就解決了一碗米飯,又自己在旁邊的盆裏盛了一碗。
“這就對了,多吃點素菜,少吃點肉。你還以為我天天大魚大肉,燕窩魚翅啊。老百姓的耕牛短缺,豬肉一下子又繁殖不起來,咱們啊,能少吃一點就一點。”
喬誌清看著他狼吞虎咽的樣子,心裏高興的在一旁給他的碗裏夾著菜。
“大帥,咱倆喝上一口。我這一個月可都沒沾過一絲酒味,都憋出病來了。”
張宗禹一連吃了三碗,終於墊飽了肚子,打了個飽嗝後,摸了摸嘴。端起茶幾上的汾酒深深的吸了一口,暢快的給喬誌清和自己各斟滿了一碗。
“喝吧,這壇汾酒就是專門給你準備的慶功酒。本帥也好長時間沒聞到酒味了,今天跟著你算是沾沾光了。”
喬誌清笑了笑,端起酒碗和張宗禹碰了下,一飲而盡。此時的汾酒最多也就是二十上下的度數,這樣的酒喬誌清每次喝上一壇也沒有問題。
“得了,今日我本來還想到大帥這裏大吃大喝一頓,看來以後都沒有指望嘍。”
張宗禹暢快的飲了一碗,摸了摸嘴,說了個玩笑。
“嗬嗬,知道就好。你可別忘了,本帥可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小氣的很呢。”
喬誌清大笑著自嘲了下,親自端起酒壇給張宗禹滿了一碗。
“大帥說笑了,你對百姓可從沒這麽摳門過,好家夥,免費分地就算了,還減免三年的賦稅。為這個,屬下敬你一碗,替老百姓謝謝你。”
張宗禹連喝了幾碗,酒勁上頭,言語不再那麽的拘謹。
“你能這樣想,本帥就放下心來了。不管你以後身居何位,本帥都希望你永遠能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
喬誌清冷下臉提醒了張宗禹一句。
“大帥放心就是,我這宗禹做撚軍的時候就沒欺負過百姓,以後就更不會。誰要是跟老百姓過不去,我就跟誰急。”
張宗禹顯然喝高了一點,說話都有些含糊了起來,嘴裏吐了下酒氣,擺擺手跟喬誌清拍著胸脯保證。
“好了,今天就到這裏吧,本帥還有事得出去一趟。你喝點茶醒醒酒,方才你叔父還到我這裏念叨起你,待會你過去看看他,你倆也個把月沒見麵了。”
喬誌清說著就起身,讓門外的親兵收拾了碗筷,泡了壺熱茶端了上來,放在了茶幾上。
“大帥慢走,屬下記住了。”
張宗禹眯著眼打了個飽嗝,點點頭應和聲,一晃身子就倒在了臥榻上睡了過去。他一路車馬勞頓,又喝了點酒,自然有些支撐不住。
喬誌清搖搖頭笑了一聲,整理了下衣冠,便獨自出了門去。
張宗禹昏睡了一會,醒來後,書房就剩下他一人。自知肯定是在喬誌清麵前喝酒失態,他本來就不勝酒力,暗自沮喪了下,也不知道剛才有沒有說錯話。他心裏其實十分的失落,本想著喬誌清的慶功宴,怎麽著也得辦的風風光光的,四鄰皆知,可誰知就用了這麽些清湯寡水。起身後,胡亂喝了口茶水壓了壓酒氣,出了門便去了叔父的小院。
張樂行自從鎮江投降後,迴了蘇州經過喬誌清的整編裁軍,就在府衙的軍屬區住了下來,把夫人杜金蟬也從河南老家接了過來。每日裏讀書練字,沒事還在門前的小院裏種種花,養養鳥,生活也過得無比的快活。
張宗禹行至小院門口時,張樂行剛好就在院子裏擺弄著自己寶貝的金絲雀,見侄子過來,連忙大笑著出門迎接。
“你這臭小子,終於想起你叔父來了,快屋裏坐。”
“叔父,你在這裏過的挺悠閑的嗎,什麽時候我也閑下來,跟你養養花弄弄鳥得了。”
張宗禹笑著跟著叔父進了屋裏,二人分主次落座後,杜氏連忙端著茶壺過來,笑吟吟的給張宗禹沏好。
“胡說什麽呢,你年紀輕輕地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怎麽能和我老家夥比呢。”張樂行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抿了口茶,皺著額頭詢問道,“聽說你小子在湖州大敗李秀成,斬數十萬?”
“叔父別聽外麵的謠傳,總共不過三四萬,孩兒哪有那樣的本事。”
張宗禹輕笑著反駁了句,跟著端起茶碗細細品味了起來,肚腹也不似先前的那般難受了。
“那就好,雖然兩軍對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畢竟殺孽太多,總是不好的。而且叔父當年也是天王親封的沃王,都是自家的兄弟,沒想到如今卻刀兵相見了。”
張樂行感慨了下,念起往事,又禁不住傷感了起來。他當年也是叱吒風雲的一代梟雄,沒想到閑暇了下來,倒和一般的老翁沒什麽區別。
“叔父莫要感傷,我和李秀成也是各為其主,沒有什麽好惋惜的。況且喬大帥對我有再造之恩,孩兒自當是拚死相報。”
張宗禹對太平軍倒沒有什麽感覺,也打心底裏厭惡那些不把兵勇的性命當迴事的太平軍大帥們。
“哎,是叔父老了,你說的倒也不錯。叔父想提醒你,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喬大帥有帝王之相,你跟著他前途自不必說,但凡事都要謙虛謹慎,切莫居功自傲。我想喬大帥此次沒有興師動眾的為你接風洗塵,也就是想借機敲打你一下,你要有自知之明,我們老張家可都指望你光宗耀祖呢。”
張樂行的閱曆自然要比張宗禹豐富,看著這個年輕氣盛的侄兒,不由得耐心的惴惴教誨起來,滿臉都是期望。
“原來是這樣,我就說呢,大帥可真是高明。”
張宗禹沉思的點了點頭,瞬間便明白了喬誌清的用意,心裏暗自慶幸方才沒說什麽抱怨的話。
此次湖州一戰,新一師名聲大噪。蘇州的兩大報紙通過各路的消息,對湖州戰役進行了實況的轉播。引得無數人爭相購買,甚至有外地的商販每日裏等候在報社門口,隻要有報紙印出,便立即批量購進,販運迴當地緊靠著微薄的差價,也能大賺一筆。連遠在廣東的各開埠州府都有蘇州的報紙販賣,清字軍以一萬多人,力敵三十萬長毛賊的戰績在民間廣為流傳,喬誌清也被傳頌成為戰神一般的人物。
湖州大捷的消息很快在清字軍占領的轄區內傳開,老百姓都自發的走上街頭舞龍舞獅的熱烈慶祝,他們在清字軍的庇護下剛剛過上了安穩的生活,再也不用擔心兵禍的問題,比起其他地方的百姓,這裏的人像是生活在天堂一般,所以對清字軍很是擁戴和感激。
喬誌清在湖州城隻留下了羅三元的左旅進行防守,張宗禹帶著中旅和右旅的人馬從太湖口岸登陸後,就有附近的百姓拎著自家的菜籃子夾道歡迎,把煮好的雞蛋水果爭先搶後的往新一師兵勇的口袋裏塞去。眾兵勇都是滿臉的驚喜和感動,以前做撚軍時,老百姓一聽到撚軍來了,就跟見了土匪一樣,躲避都來不及,哪裏會有今天的盛情。小夥子們一時心潮起伏,都高唱著喬誌清為清字軍譜寫的軍歌《中國軍魂》,大步前進。這首軍歌也就是喬誌清抄襲的他那個時代《亮劍》的主題曲,“如果祖國遭受到侵犯熱血男兒當自強
;喝幹這碗家鄉的酒壯士一去不複返;……紅旗飄飄軍號響劍已出鞘雷鳴電閃;從來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向前進;向前進;向前進;中國軍魂。”
這首軍歌氣勢宏大,蕩氣迴腸,一聽就讓人熱血沸騰,是喬誌清當年在軍隊時最喜歡的歌曲。尤其是那句“狹路相逢勇者勝”,更唱出了一個軍人在麵對強敵來犯之時,甘於亮劍的氣勢和魄力,很能鼓舞人心。將士們第一次接受到這麽朗朗上口的軍歌,都是喜歡的不得了,沒事便哼上幾句。中旅和右旅七八千的人馬,一同大唱起來時,那震人心肺的場麵可想而知。連老百姓都不由自主的振臂高唿了起來,“清字軍,萬歲。清字軍,萬歲。”
張宗禹以急行軍的速度一上午的時間,便趕迴了蘇州北城的營地。安頓好眾兵勇後,便馬不停蹄的進了蘇州府衙,參加喬誌清給他舉辦的慶功宴。不過到了府衙後,卻沒有他想象的那麽熱鬧,還是一如往常的寧靜,沒有看見一桌酒席和一個賓客。
在親兵通傳後,張宗禹進了書房,喬誌清還在埋頭批閱著公文,見張宗禹進來,輕笑著讓他上了臥榻,又忙了一會,這才放下了紙筆,鬆了鬆筋骨在張宗禹的對麵坐了下來。
臥榻的四方茶幾上,早已擺好了蘇州當地四個素菜,還有一個鮮魚湯,外加一壺山西汾酒。
“吃啊,還愣著幹什麽,本帥可已經等了你好半會了。”
喬誌清拿起了筷子,端起飯碗夾著菜便大口的吃了起來。見張宗禹坐在對麵眉頭緊鎖的不動彈,笑著催促了一聲。
“大帥,這不會就是你給我準備的慶功宴吧?”
張宗禹看著茶幾上清湯寡水的一桌子菜,終於忍不住問了出來,心道這個大帥也太寒酸了一些,好歹給炒兩片肉啊。
“已經很不錯了,知道你要來,本帥還專門讓廚房加了一個菜呢,你看看這個冬菇炒木耳,可都是老鄉大老遠從五十裏外騎著毛驢送到府裏來的,你小子算是有口服,平常人本帥還舍不得讓他們吃呢。你要再不動筷子,本帥可都全吃了。”
喬誌清輕笑了聲,抬手給張宗禹的飯碗裏加了一筷子。
“大帥,你平時都吃這些東西嗎?”
張宗禹幹笑了聲,搖搖頭動起了筷子。因為肚中饑餓,三兩下就解決了一碗米飯,又自己在旁邊的盆裏盛了一碗。
“這就對了,多吃點素菜,少吃點肉。你還以為我天天大魚大肉,燕窩魚翅啊。老百姓的耕牛短缺,豬肉一下子又繁殖不起來,咱們啊,能少吃一點就一點。”
喬誌清看著他狼吞虎咽的樣子,心裏高興的在一旁給他的碗裏夾著菜。
“大帥,咱倆喝上一口。我這一個月可都沒沾過一絲酒味,都憋出病來了。”
張宗禹一連吃了三碗,終於墊飽了肚子,打了個飽嗝後,摸了摸嘴。端起茶幾上的汾酒深深的吸了一口,暢快的給喬誌清和自己各斟滿了一碗。
“喝吧,這壇汾酒就是專門給你準備的慶功酒。本帥也好長時間沒聞到酒味了,今天跟著你算是沾沾光了。”
喬誌清笑了笑,端起酒碗和張宗禹碰了下,一飲而盡。此時的汾酒最多也就是二十上下的度數,這樣的酒喬誌清每次喝上一壇也沒有問題。
“得了,今日我本來還想到大帥這裏大吃大喝一頓,看來以後都沒有指望嘍。”
張宗禹暢快的飲了一碗,摸了摸嘴,說了個玩笑。
“嗬嗬,知道就好。你可別忘了,本帥可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小氣的很呢。”
喬誌清大笑著自嘲了下,親自端起酒壇給張宗禹滿了一碗。
“大帥說笑了,你對百姓可從沒這麽摳門過,好家夥,免費分地就算了,還減免三年的賦稅。為這個,屬下敬你一碗,替老百姓謝謝你。”
張宗禹連喝了幾碗,酒勁上頭,言語不再那麽的拘謹。
“你能這樣想,本帥就放下心來了。不管你以後身居何位,本帥都希望你永遠能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
喬誌清冷下臉提醒了張宗禹一句。
“大帥放心就是,我這宗禹做撚軍的時候就沒欺負過百姓,以後就更不會。誰要是跟老百姓過不去,我就跟誰急。”
張宗禹顯然喝高了一點,說話都有些含糊了起來,嘴裏吐了下酒氣,擺擺手跟喬誌清拍著胸脯保證。
“好了,今天就到這裏吧,本帥還有事得出去一趟。你喝點茶醒醒酒,方才你叔父還到我這裏念叨起你,待會你過去看看他,你倆也個把月沒見麵了。”
喬誌清說著就起身,讓門外的親兵收拾了碗筷,泡了壺熱茶端了上來,放在了茶幾上。
“大帥慢走,屬下記住了。”
張宗禹眯著眼打了個飽嗝,點點頭應和聲,一晃身子就倒在了臥榻上睡了過去。他一路車馬勞頓,又喝了點酒,自然有些支撐不住。
喬誌清搖搖頭笑了一聲,整理了下衣冠,便獨自出了門去。
張宗禹昏睡了一會,醒來後,書房就剩下他一人。自知肯定是在喬誌清麵前喝酒失態,他本來就不勝酒力,暗自沮喪了下,也不知道剛才有沒有說錯話。他心裏其實十分的失落,本想著喬誌清的慶功宴,怎麽著也得辦的風風光光的,四鄰皆知,可誰知就用了這麽些清湯寡水。起身後,胡亂喝了口茶水壓了壓酒氣,出了門便去了叔父的小院。
張樂行自從鎮江投降後,迴了蘇州經過喬誌清的整編裁軍,就在府衙的軍屬區住了下來,把夫人杜金蟬也從河南老家接了過來。每日裏讀書練字,沒事還在門前的小院裏種種花,養養鳥,生活也過得無比的快活。
張宗禹行至小院門口時,張樂行剛好就在院子裏擺弄著自己寶貝的金絲雀,見侄子過來,連忙大笑著出門迎接。
“你這臭小子,終於想起你叔父來了,快屋裏坐。”
“叔父,你在這裏過的挺悠閑的嗎,什麽時候我也閑下來,跟你養養花弄弄鳥得了。”
張宗禹笑著跟著叔父進了屋裏,二人分主次落座後,杜氏連忙端著茶壺過來,笑吟吟的給張宗禹沏好。
“胡說什麽呢,你年紀輕輕地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怎麽能和我老家夥比呢。”張樂行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抿了口茶,皺著額頭詢問道,“聽說你小子在湖州大敗李秀成,斬數十萬?”
“叔父別聽外麵的謠傳,總共不過三四萬,孩兒哪有那樣的本事。”
張宗禹輕笑著反駁了句,跟著端起茶碗細細品味了起來,肚腹也不似先前的那般難受了。
“那就好,雖然兩軍對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畢竟殺孽太多,總是不好的。而且叔父當年也是天王親封的沃王,都是自家的兄弟,沒想到如今卻刀兵相見了。”
張樂行感慨了下,念起往事,又禁不住傷感了起來。他當年也是叱吒風雲的一代梟雄,沒想到閑暇了下來,倒和一般的老翁沒什麽區別。
“叔父莫要感傷,我和李秀成也是各為其主,沒有什麽好惋惜的。況且喬大帥對我有再造之恩,孩兒自當是拚死相報。”
張宗禹對太平軍倒沒有什麽感覺,也打心底裏厭惡那些不把兵勇的性命當迴事的太平軍大帥們。
“哎,是叔父老了,你說的倒也不錯。叔父想提醒你,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喬大帥有帝王之相,你跟著他前途自不必說,但凡事都要謙虛謹慎,切莫居功自傲。我想喬大帥此次沒有興師動眾的為你接風洗塵,也就是想借機敲打你一下,你要有自知之明,我們老張家可都指望你光宗耀祖呢。”
張樂行的閱曆自然要比張宗禹豐富,看著這個年輕氣盛的侄兒,不由得耐心的惴惴教誨起來,滿臉都是期望。
“原來是這樣,我就說呢,大帥可真是高明。”
張宗禹沉思的點了點頭,瞬間便明白了喬誌清的用意,心裏暗自慶幸方才沒說什麽抱怨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