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章 釣魚執法 3
崇禎:十八路反軍有我一支 作者:錯刀如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九七章釣魚執法3
“從東南入海口,到寧波府、杭州府、應天府、再到滕州府、德州府、大名府,四千餘裏,何止百萬餘眾。你當真清楚?”
“七個侯爺,十三個伯爵,還有應天府說不完的將領,你當真清楚?”
陳延祚冷靜下來了,他有點覺得好笑地看著不自量力的周延儒。
流水的皇帝,萬年的世家,朝廷真的敢下重手?
真的就不怕反噬?
周延儒認真地看著陳延祚,心中也不禁暗暗地讚歎一聲真是好皮囊。但是為什麽?為什麽時間長了,就以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自己呢?即使運河和漕運如此重要,難道真的是你的功勞?更何況,漕運和運河越發的重要,不就代表你的位置越發不穩麽?
再說了,世家還真的以為自己就是萬年不易的世家嗎?
皇帝說的對,隻要刀把子握在自己的手中,哪有萬年不易的世家。這些人不會真的在南直隸被酒水燒壞了腦子了。秦良玉的白杆軍順利的接受了應天的城防,哪一個人敢於出來說一句廢話?
“我能帶著錦衣衛上門,難道不清楚百萬漕工的意思?陳侯爺,咱們還是要一點體麵吧。想想看,這裏人來人往的,丟人不是。”
周延儒說著,順手做出了一個請的手勢。
“要抓我,帶當今皇帝的聖旨過來!”陳延祚一把拉住張啟發,又迴到茶桌旁邊,重重地坐下。
他有點後悔。
無非就是一個東安衛的問題,大不了就舍卒保車好了。自己怎麽會大意的以為,自己能夠搞定這件事?現在可好,把自己陷入到了這種尷尬的境地。現在眼前虧看來是吃定了。自己的兄弟會不會趁機壞自己的事情?平日裏那些叔叔伯伯兄弟姐妹的,真說不上會有誰能伸出援手。
但是,周延儒實在不願意耗下去了。三十裏鎮的滅門慘桉,皇帝陛下都已經親自關注了,自己卻還在這個客氣。
“行吧,既然小侯爺不肯要體麵,牛千戶,上手吧。”
“你敢!”
這時候陳延祚也顧不得自己手中的官窯茶具,直接將茶碗摔倒了地上。
幾個錦衣衛已經推著捆的像豬一樣的東安衛參將走了進來。對於他們來說,不犯事的官員才是值得自己尊敬的官員。至於這種犯事的,官員和老百姓大家都一樣。有時候,高高在上的官員要比那些老百姓更不堪。
“抓人!”牛千戶無所謂,他們錦衣衛效忠的對象有且隻有一個,就是當今的聖上。至於其他人,對不起,錦衣衛就是工具人而已。
既然上官千戶都已經發話了,番子還有什麽好猶豫的。他們直接衝了上去,直接將陳延祚從座位上拖了起來,放到在地板上,
“行了,把馬車停到最近的地方,畢竟是侯爺麽,該有的體麵還是需要的。”
“周延儒,你背叛大家,一定沒有什麽好下場的!你等著瞧吧。等到應天府的書信過來的時候,你今天怎麽把老子抓過來的,你就怎麽把小爺我給送迴來!”
“好說,好說。”
“哼!”
兩名番子上前,張啟發倒是規規矩矩的被押走了,無奈陳延祚還是不停的推拉踢扯,強烈地表示自己的不忿。錦衣衛番子直接一拳搗在了他的胃部,哇的一聲,早上中午吃的飯喝的酒噴了一地,然後又軟塌塌地跪在地上,又被自己的嘔吐物沾了一身。
番子看得多了,無所謂的套上繩索,兩個人一頭一尾的抬上了馬車。
…………
忙碌了幾天幾夜都沒有合眼和李小六不得不又出現在了三十裏鋪,原因無他,皇帝陛下也親自過來了,不單過來了,還帶來了周延儒和縣令蔣宏臣。
“陛下你看,這就是先被敲暈在架起來懸掛到了房梁之上的表現。要是確實是自盡的話,這樣的傷痕是不會出現的。”
寒冬臘月的,王家一十三口整整齊齊地擺在院子中,另外一邊是四名下人的屍首。
朱由檢壓抑著心中的憤怒。
“目擊證人已經保護起來了?”
“迴陛下,兩名丫鬟因為摔壞了花瓶,被罰在柴房過夜所以躲過一劫。她們看到了東安衛參將帶著人殺人的過程。大概是參將先叫開了門,然後帶著王一茗遊擊去了書房。參將所帶之人在書房動手殺死了王一茗,剩下的人同時挨個屋子將人轟到大堂,逐一掐死,然後同時用白綾懸掛在大梁之上。”
“動手的梁山的一股山賊,叫做飛魚幫的。”
“哼,哼哼。”
朱由檢抬腿就走了出去,門口沒有人,早就被當地錦衣衛和縣裏麵的衙役清理幹淨了。王家白牆大院在眾多的土胚房中異常明顯。他直接撥開衛兵,走進了旁邊一戶人家。
推開了房門,屋子中是一老一少。看見一群人進來,老年人就直接跪了下去,少年人還有一點倔強,卻被自己的爺爺強硬的摁著。朱由檢也沒有那麽矯情,隻是招招手把縣令蔣宏臣他們三個召了過來。
“起來吧,給朕從那邊搬幾個椅子過來。”
朱由檢有點憋悶,所有的問題就憋在自己的胸口中,他第一次體會到了所謂胸口壓著大石頭的感覺。歸化城的勝利很快就從自己腦海中消散了,就算是再有一百場勝利又如何,自己的無私而勇敢的軍隊保護了一個什麽樣的國度?又保護了什麽樣的一群人?
三十裏鋪,距離京師也就三十裏而已,就恍然是另外一個世界,真實的足夠慘烈。
屋子裏麵窗戶被不知道多少年的桑皮紙湖住,即使是中午也黑乎乎的,這就讓朱由檢更加憋悶。
“去把三十裏鋪的裏長也叫過來。”
“朝廷已經在北直隸推行調查六個月了。蔣宏臣,還有這位裏長,三十裏鋪上戶能有幾人,中戶能有幾人,下戶又能有幾人?”
“…………”兩個人幾乎同時沒有出聲。
大家準備了很多關於運河還有漕運的事務,沒想到皇帝陛下卻不按照牌理出牌,問的卻是另外一個話題。
“這一戶呢?蔣宏臣不知道朕能理解?這位裏長,這一戶定的是上戶,中戶,還是下戶。”
朱由檢目光所以,這家裏應該沒有女主人。炕上的氈毯已經都快要成了破片。小小子大概也就是十歲的年紀,老人家大概也就四十多。炕的盡頭是鍋灶,原本可以放一個大鐵鍋的位置上是一個小小的瓦罐。朱由檢用木勺子攪了攪,裏麵應該是草魚之類的,旁邊是粗瓷碗裏麵是一種他叫不上名字的,和米很像,但是不是米的東西。
小小子的衣服也不厚,胸前麵和袖子上麵抹滿了鼻涕,明晃晃的像鎧甲一樣。朱由檢無所謂,他招手讓小小子過來。
“這好像不是大米,這是什麽?”
“凋胡,是俺在塘子裏麵的茭白上采迴來的,這裏還有。”
小小子鞋子也不脫直接踩上了土炕,伸手將掛在半空的筐子取了下來,裏麵是幾斤細長的黑色的作物,好像還沒有脫殼。
“我們這裏茭白多,大家都吃這種,就是少,一個池塘裏麵也就是十來斤。”
“你爹你娘呢?”
老人家看上去這個人還挺和氣,就直接上來說道:
“孩子娘生孩子就沒有啦,這也十幾年的事情了。孩子他爹給人家拉纖,前年沒留神摔了一跤,把頭給摔壞了,也就沒有了。小老兒現在就和這個小孫子一起過活。”
朱由檢很奇怪,怎麽這麽長時間了,還沒有收到這位裏長的迴話。
“這戶按照盧相公的意見和朝廷的標準,屬於什麽戶?我記得固安縣的清冊已經報上來了?”
“中戶……”裏長顫顫巍巍的說道。
他剛才就在天人作戰,到底是據實上報還是撒個小謊,現在也隻能實話實說。
“中戶,好。”蔣宏臣已經滿身是汗了。
“李小六。”
“臣在。”
“辛苦一下,叫錦衣衛將三十裏鋪全部封了。”
“周延儒。”
“臣在。”
“通知戶部的審查司派人過來,從今天晚上開始,給朕一戶一戶的核對。通知都察院,進駐固安縣,隻查三十裏鋪鎮的上報清冊,已經下戶補助、學堂補助還有其他發給三十裏鋪鎮銀子的動向。”
“通知內閣,該幹什麽就幹什麽,不用過來了。三十裏鋪不需要也不值乎內閣首輔過來。朕也不想見。”
“通知禮部,告訴他們今日朕在三十裏鋪鎮住下了,朕不是弄了幾條準備南巡的大船,給朕送過來,朕不行就直接坐船出海算了。”
“陛下!”
聽到這裏,幾個人再也站不住了,直接一起跪下。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誰都能放手,為什麽朕不能放手?願意跪就繼續跪。王承恩,朕休息的地方盡快安排,朕累了。”
王承恩一溜小步就出去了。從周延儒到李小六、到蔣宏臣都第一次見到如此沒有了鬥誌、也喪失了心氣的皇帝陛下。
暴怒的皇帝他們見過,平澹的皇帝他們也見過,但是這種無所謂的皇帝,卻是他們第一次見。
“陛下,奴才剛才出去看了,帳篷已經搭好了。”
朱由檢悶悶地出了門,直接鑽進帳篷裏麵,幾個宮人趕緊上來上來服侍。
“太冷了,多點一些石炭盆子,王承恩!”
“陛下,老奴在。”
“多搭起來一些帳篷,給朕從四海叫一些廚子過來,朕想吃點好吃的。你派人叫歸化城那十二名士卒過來,今天朕的親軍就交給他們率領。”
“好,好,老奴這就去安排。”
朱由檢突然笑了一下。
“大伴,你忙什麽,讓底下的那些小崽子們去傳令就好了。這麽大的雪天,你給朕煮點茶。知道朕愛喝福州的岩茶,最近你學的如何?”
“奴才也是……”
“行啦,行啦,坐下來煮茶,朕知道你是一片忠心而已。朕喜歡什麽你就學點什麽,這有什麽不合適的呢?朕又不怪罪你。”
咕都都,放在炭火小爐子的茶壺水剛開,朱由檢想起來什麽似的,苦笑說道:
“煮茶以前,你先去那裏傳令,讓那幾個人起來吧。朕也怪不得他們。”
等到匆匆忙忙傳完口諭,趕迴來的王承恩一進帳篷,卻發現空無一人的帳篷中,自己的皇帝陛下滿臉的淚水。
嚇得王承恩一個激靈,就直接跪了下去。
朱由檢也沒有避開他,憤怒的、不滿地、委屈的、惱怒的眼淚就這麽一直流著。
…………
皇帝動怒了,即使沒有人傳話,但是這種無所不在的氣氛很快就覆蓋了三十裏鋪,然後又覆蓋到了京城。
“陛下。”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叫道,將一麵帕子遞了上去。“歸化城十二人在帳外候旨。”
朱由檢接過帕子,稀裏湖塗的擦了一把臉。
“見過陛下!”十二個人站在那裏,黑黝黝的一排。
“朕今天突然心感不安,老覺得有點發虛,不知道為了什麽。軍報上說你們都是歸化城的勇士,所以朕叫你們過來,把朕的親軍交付給你們,朕也就把自己的安全交付給你們了。”
“喏!”這十二個士卒是第一次見皇帝,雖然說他們各個都在沙場上殺敵無數,但是現在還是有點緊張。
這十二個人的隊正是邊勝良,他這時候走出來,抱拳說道:
“陛下放心,咱們一定像在歸化城一樣,不管那個敵人來,隻要有咱們在,就不能讓他們前進一步。”
“好!”
這些人雖然單純,但是這個時候,這種粗糙的,單純的士卒卻給了朱由檢和那些官僚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十二個人轉身離開的時候,一個小兵卻有點遲疑,在整齊的隊伍中卻顯得很明顯。邊勝良明顯有點尷尬,朱由檢倒是有點好奇,直接叫住了他。
那名小兵扭扭捏捏地也不說話,隻是把手伸到前胸之中。
唿……
朱由檢身後的幾名護衛直接向前跨了一步。
誰想到這名小兵從懷中掏出來一麵綢緞小包裹,放在地上拆開,裏麵是一塊金色閃閃的圓形護心鏡。他把護心鏡舉了起來,托在手上,這才一頓一頓的說道:
“皇上陛下,這是我們小隊在戰場上繳獲的,我們想把它獻給你。”
“哦?”朱由檢上前一步,從小兵的手中接了過來。可能是在他的懷中捂了很長時間,感覺有點溫熱,拿起來還有點沉甸甸的。
“這為什麽要給朕。”
“我們隊正沒有來,我也說不好。”小兵似乎在迴憶自己隊正的說法。
“我們隊正說了,我們雖然辛苦,但是餉銀一點都沒有少,就算是死了的兄弟,聽說家裏麵也免了銀糧。他家是保定府的,說是也給重新劃分了口田。所以我們覺得你是個好皇帝。所以我們要把繳獲的最好的寶貝獻給你。”
“好!”
剛才還無比鬱悶的朱由檢聽到了這種簡單的理由,好像覺得胸口開闊了一些。
“好,朕收下了。你們今天給朕護衛,朕也要給你們發餉銀。所以你們下去商量一下,想要什麽迴禮,你們明天給朕說,朕準備好你們帶迴歸化城,好不好?”
朱由檢覺得有些輕鬆,但是說話的聲音卻越來越低。
“成!我們歸化城需要的多,我們還有一些兄弟跟袁將軍去打蒙古王帳了,也不知道迴得來迴不來。我們好好想一想,看看要帶什麽迴去。”
邊勝良想要製止他,又不敢出聲,急的直跺腳。
朱由檢倒是不急,就這麽看著他都都囔囔。
知道小兵自己一拍自己的腦袋,恍然大悟的說道:
“皇上,我是不是要出去了?”這才在皇帝陛下的澹澹的笑聲中,在麵紅耳赤的隊友的陪同下,順手順腳地出了朱由檢的帳篷。
朱由檢有點放鬆,坐下去的時候卻感覺到自己的腦袋有點痛,心跳的很快,臉上感覺髒髒的。
他順手扶住王承恩。
“大伴,叫吳有性過來,你扶著朕躺下。”
帳篷中一下子就慌了,王承恩出來之後,護衛就著急忙慌的爬上馬背,想著京師疾駛。
午夜時分,搭建在皇帝帳篷外的大帳雖然也有幾個燃燒的炭盆,但是氣氛卻是像外麵一樣的寒冷。
說是內閣不用來,韓鑛帶著沒有帶別人,隻是帶著錢謙益和來宗道。都察院曹於汴已經七十了,聽說了這件事也過來了。孫承宗自然不會缺席,他手邊就是閻鳴泰。盧象升也來了,他現在和一個老農差不多。蔣宏臣顫顫栗栗地站在他的手下,還有就是盧象升的同知玉桂和捧著無數報表的手下。畢自嚴來的最晚。
大家都在聽周延儒講述這幾天發生的事情,旁邊補充的是李小六和李若鏈。
“喏,袁崇煥報捷的軍報。殺了蒙古五千人,滿洲三千人,代善生死不知。”孫承宗苦笑著把軍報遞給韓鑛。
“來的稍晚了一些啊。”韓鑛接過來,帶上老花鏡大致瀏覽了一下。
“可信度有多少?”
“涉及了代善,估計後金那一邊的線人很快就有迴報,我覺得問題不大,袁崇煥這一次還是立了大功了。”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韓鑛把軍報放在袖子裏麵。
“時機不太好。剛才你還沒有來的時候,吳有性已經進去了。”
“陛下病的這麽重?”
“從東南入海口,到寧波府、杭州府、應天府、再到滕州府、德州府、大名府,四千餘裏,何止百萬餘眾。你當真清楚?”
“七個侯爺,十三個伯爵,還有應天府說不完的將領,你當真清楚?”
陳延祚冷靜下來了,他有點覺得好笑地看著不自量力的周延儒。
流水的皇帝,萬年的世家,朝廷真的敢下重手?
真的就不怕反噬?
周延儒認真地看著陳延祚,心中也不禁暗暗地讚歎一聲真是好皮囊。但是為什麽?為什麽時間長了,就以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自己呢?即使運河和漕運如此重要,難道真的是你的功勞?更何況,漕運和運河越發的重要,不就代表你的位置越發不穩麽?
再說了,世家還真的以為自己就是萬年不易的世家嗎?
皇帝說的對,隻要刀把子握在自己的手中,哪有萬年不易的世家。這些人不會真的在南直隸被酒水燒壞了腦子了。秦良玉的白杆軍順利的接受了應天的城防,哪一個人敢於出來說一句廢話?
“我能帶著錦衣衛上門,難道不清楚百萬漕工的意思?陳侯爺,咱們還是要一點體麵吧。想想看,這裏人來人往的,丟人不是。”
周延儒說著,順手做出了一個請的手勢。
“要抓我,帶當今皇帝的聖旨過來!”陳延祚一把拉住張啟發,又迴到茶桌旁邊,重重地坐下。
他有點後悔。
無非就是一個東安衛的問題,大不了就舍卒保車好了。自己怎麽會大意的以為,自己能夠搞定這件事?現在可好,把自己陷入到了這種尷尬的境地。現在眼前虧看來是吃定了。自己的兄弟會不會趁機壞自己的事情?平日裏那些叔叔伯伯兄弟姐妹的,真說不上會有誰能伸出援手。
但是,周延儒實在不願意耗下去了。三十裏鎮的滅門慘桉,皇帝陛下都已經親自關注了,自己卻還在這個客氣。
“行吧,既然小侯爺不肯要體麵,牛千戶,上手吧。”
“你敢!”
這時候陳延祚也顧不得自己手中的官窯茶具,直接將茶碗摔倒了地上。
幾個錦衣衛已經推著捆的像豬一樣的東安衛參將走了進來。對於他們來說,不犯事的官員才是值得自己尊敬的官員。至於這種犯事的,官員和老百姓大家都一樣。有時候,高高在上的官員要比那些老百姓更不堪。
“抓人!”牛千戶無所謂,他們錦衣衛效忠的對象有且隻有一個,就是當今的聖上。至於其他人,對不起,錦衣衛就是工具人而已。
既然上官千戶都已經發話了,番子還有什麽好猶豫的。他們直接衝了上去,直接將陳延祚從座位上拖了起來,放到在地板上,
“行了,把馬車停到最近的地方,畢竟是侯爺麽,該有的體麵還是需要的。”
“周延儒,你背叛大家,一定沒有什麽好下場的!你等著瞧吧。等到應天府的書信過來的時候,你今天怎麽把老子抓過來的,你就怎麽把小爺我給送迴來!”
“好說,好說。”
“哼!”
兩名番子上前,張啟發倒是規規矩矩的被押走了,無奈陳延祚還是不停的推拉踢扯,強烈地表示自己的不忿。錦衣衛番子直接一拳搗在了他的胃部,哇的一聲,早上中午吃的飯喝的酒噴了一地,然後又軟塌塌地跪在地上,又被自己的嘔吐物沾了一身。
番子看得多了,無所謂的套上繩索,兩個人一頭一尾的抬上了馬車。
…………
忙碌了幾天幾夜都沒有合眼和李小六不得不又出現在了三十裏鋪,原因無他,皇帝陛下也親自過來了,不單過來了,還帶來了周延儒和縣令蔣宏臣。
“陛下你看,這就是先被敲暈在架起來懸掛到了房梁之上的表現。要是確實是自盡的話,這樣的傷痕是不會出現的。”
寒冬臘月的,王家一十三口整整齊齊地擺在院子中,另外一邊是四名下人的屍首。
朱由檢壓抑著心中的憤怒。
“目擊證人已經保護起來了?”
“迴陛下,兩名丫鬟因為摔壞了花瓶,被罰在柴房過夜所以躲過一劫。她們看到了東安衛參將帶著人殺人的過程。大概是參將先叫開了門,然後帶著王一茗遊擊去了書房。參將所帶之人在書房動手殺死了王一茗,剩下的人同時挨個屋子將人轟到大堂,逐一掐死,然後同時用白綾懸掛在大梁之上。”
“動手的梁山的一股山賊,叫做飛魚幫的。”
“哼,哼哼。”
朱由檢抬腿就走了出去,門口沒有人,早就被當地錦衣衛和縣裏麵的衙役清理幹淨了。王家白牆大院在眾多的土胚房中異常明顯。他直接撥開衛兵,走進了旁邊一戶人家。
推開了房門,屋子中是一老一少。看見一群人進來,老年人就直接跪了下去,少年人還有一點倔強,卻被自己的爺爺強硬的摁著。朱由檢也沒有那麽矯情,隻是招招手把縣令蔣宏臣他們三個召了過來。
“起來吧,給朕從那邊搬幾個椅子過來。”
朱由檢有點憋悶,所有的問題就憋在自己的胸口中,他第一次體會到了所謂胸口壓著大石頭的感覺。歸化城的勝利很快就從自己腦海中消散了,就算是再有一百場勝利又如何,自己的無私而勇敢的軍隊保護了一個什麽樣的國度?又保護了什麽樣的一群人?
三十裏鋪,距離京師也就三十裏而已,就恍然是另外一個世界,真實的足夠慘烈。
屋子裏麵窗戶被不知道多少年的桑皮紙湖住,即使是中午也黑乎乎的,這就讓朱由檢更加憋悶。
“去把三十裏鋪的裏長也叫過來。”
“朝廷已經在北直隸推行調查六個月了。蔣宏臣,還有這位裏長,三十裏鋪上戶能有幾人,中戶能有幾人,下戶又能有幾人?”
“…………”兩個人幾乎同時沒有出聲。
大家準備了很多關於運河還有漕運的事務,沒想到皇帝陛下卻不按照牌理出牌,問的卻是另外一個話題。
“這一戶呢?蔣宏臣不知道朕能理解?這位裏長,這一戶定的是上戶,中戶,還是下戶。”
朱由檢目光所以,這家裏應該沒有女主人。炕上的氈毯已經都快要成了破片。小小子大概也就是十歲的年紀,老人家大概也就四十多。炕的盡頭是鍋灶,原本可以放一個大鐵鍋的位置上是一個小小的瓦罐。朱由檢用木勺子攪了攪,裏麵應該是草魚之類的,旁邊是粗瓷碗裏麵是一種他叫不上名字的,和米很像,但是不是米的東西。
小小子的衣服也不厚,胸前麵和袖子上麵抹滿了鼻涕,明晃晃的像鎧甲一樣。朱由檢無所謂,他招手讓小小子過來。
“這好像不是大米,這是什麽?”
“凋胡,是俺在塘子裏麵的茭白上采迴來的,這裏還有。”
小小子鞋子也不脫直接踩上了土炕,伸手將掛在半空的筐子取了下來,裏麵是幾斤細長的黑色的作物,好像還沒有脫殼。
“我們這裏茭白多,大家都吃這種,就是少,一個池塘裏麵也就是十來斤。”
“你爹你娘呢?”
老人家看上去這個人還挺和氣,就直接上來說道:
“孩子娘生孩子就沒有啦,這也十幾年的事情了。孩子他爹給人家拉纖,前年沒留神摔了一跤,把頭給摔壞了,也就沒有了。小老兒現在就和這個小孫子一起過活。”
朱由檢很奇怪,怎麽這麽長時間了,還沒有收到這位裏長的迴話。
“這戶按照盧相公的意見和朝廷的標準,屬於什麽戶?我記得固安縣的清冊已經報上來了?”
“中戶……”裏長顫顫巍巍的說道。
他剛才就在天人作戰,到底是據實上報還是撒個小謊,現在也隻能實話實說。
“中戶,好。”蔣宏臣已經滿身是汗了。
“李小六。”
“臣在。”
“辛苦一下,叫錦衣衛將三十裏鋪全部封了。”
“周延儒。”
“臣在。”
“通知戶部的審查司派人過來,從今天晚上開始,給朕一戶一戶的核對。通知都察院,進駐固安縣,隻查三十裏鋪鎮的上報清冊,已經下戶補助、學堂補助還有其他發給三十裏鋪鎮銀子的動向。”
“通知內閣,該幹什麽就幹什麽,不用過來了。三十裏鋪不需要也不值乎內閣首輔過來。朕也不想見。”
“通知禮部,告訴他們今日朕在三十裏鋪鎮住下了,朕不是弄了幾條準備南巡的大船,給朕送過來,朕不行就直接坐船出海算了。”
“陛下!”
聽到這裏,幾個人再也站不住了,直接一起跪下。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誰都能放手,為什麽朕不能放手?願意跪就繼續跪。王承恩,朕休息的地方盡快安排,朕累了。”
王承恩一溜小步就出去了。從周延儒到李小六、到蔣宏臣都第一次見到如此沒有了鬥誌、也喪失了心氣的皇帝陛下。
暴怒的皇帝他們見過,平澹的皇帝他們也見過,但是這種無所謂的皇帝,卻是他們第一次見。
“陛下,奴才剛才出去看了,帳篷已經搭好了。”
朱由檢悶悶地出了門,直接鑽進帳篷裏麵,幾個宮人趕緊上來上來服侍。
“太冷了,多點一些石炭盆子,王承恩!”
“陛下,老奴在。”
“多搭起來一些帳篷,給朕從四海叫一些廚子過來,朕想吃點好吃的。你派人叫歸化城那十二名士卒過來,今天朕的親軍就交給他們率領。”
“好,好,老奴這就去安排。”
朱由檢突然笑了一下。
“大伴,你忙什麽,讓底下的那些小崽子們去傳令就好了。這麽大的雪天,你給朕煮點茶。知道朕愛喝福州的岩茶,最近你學的如何?”
“奴才也是……”
“行啦,行啦,坐下來煮茶,朕知道你是一片忠心而已。朕喜歡什麽你就學點什麽,這有什麽不合適的呢?朕又不怪罪你。”
咕都都,放在炭火小爐子的茶壺水剛開,朱由檢想起來什麽似的,苦笑說道:
“煮茶以前,你先去那裏傳令,讓那幾個人起來吧。朕也怪不得他們。”
等到匆匆忙忙傳完口諭,趕迴來的王承恩一進帳篷,卻發現空無一人的帳篷中,自己的皇帝陛下滿臉的淚水。
嚇得王承恩一個激靈,就直接跪了下去。
朱由檢也沒有避開他,憤怒的、不滿地、委屈的、惱怒的眼淚就這麽一直流著。
…………
皇帝動怒了,即使沒有人傳話,但是這種無所不在的氣氛很快就覆蓋了三十裏鋪,然後又覆蓋到了京城。
“陛下。”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叫道,將一麵帕子遞了上去。“歸化城十二人在帳外候旨。”
朱由檢接過帕子,稀裏湖塗的擦了一把臉。
“見過陛下!”十二個人站在那裏,黑黝黝的一排。
“朕今天突然心感不安,老覺得有點發虛,不知道為了什麽。軍報上說你們都是歸化城的勇士,所以朕叫你們過來,把朕的親軍交付給你們,朕也就把自己的安全交付給你們了。”
“喏!”這十二個士卒是第一次見皇帝,雖然說他們各個都在沙場上殺敵無數,但是現在還是有點緊張。
這十二個人的隊正是邊勝良,他這時候走出來,抱拳說道:
“陛下放心,咱們一定像在歸化城一樣,不管那個敵人來,隻要有咱們在,就不能讓他們前進一步。”
“好!”
這些人雖然單純,但是這個時候,這種粗糙的,單純的士卒卻給了朱由檢和那些官僚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十二個人轉身離開的時候,一個小兵卻有點遲疑,在整齊的隊伍中卻顯得很明顯。邊勝良明顯有點尷尬,朱由檢倒是有點好奇,直接叫住了他。
那名小兵扭扭捏捏地也不說話,隻是把手伸到前胸之中。
唿……
朱由檢身後的幾名護衛直接向前跨了一步。
誰想到這名小兵從懷中掏出來一麵綢緞小包裹,放在地上拆開,裏麵是一塊金色閃閃的圓形護心鏡。他把護心鏡舉了起來,托在手上,這才一頓一頓的說道:
“皇上陛下,這是我們小隊在戰場上繳獲的,我們想把它獻給你。”
“哦?”朱由檢上前一步,從小兵的手中接了過來。可能是在他的懷中捂了很長時間,感覺有點溫熱,拿起來還有點沉甸甸的。
“這為什麽要給朕。”
“我們隊正沒有來,我也說不好。”小兵似乎在迴憶自己隊正的說法。
“我們隊正說了,我們雖然辛苦,但是餉銀一點都沒有少,就算是死了的兄弟,聽說家裏麵也免了銀糧。他家是保定府的,說是也給重新劃分了口田。所以我們覺得你是個好皇帝。所以我們要把繳獲的最好的寶貝獻給你。”
“好!”
剛才還無比鬱悶的朱由檢聽到了這種簡單的理由,好像覺得胸口開闊了一些。
“好,朕收下了。你們今天給朕護衛,朕也要給你們發餉銀。所以你們下去商量一下,想要什麽迴禮,你們明天給朕說,朕準備好你們帶迴歸化城,好不好?”
朱由檢覺得有些輕鬆,但是說話的聲音卻越來越低。
“成!我們歸化城需要的多,我們還有一些兄弟跟袁將軍去打蒙古王帳了,也不知道迴得來迴不來。我們好好想一想,看看要帶什麽迴去。”
邊勝良想要製止他,又不敢出聲,急的直跺腳。
朱由檢倒是不急,就這麽看著他都都囔囔。
知道小兵自己一拍自己的腦袋,恍然大悟的說道:
“皇上,我是不是要出去了?”這才在皇帝陛下的澹澹的笑聲中,在麵紅耳赤的隊友的陪同下,順手順腳地出了朱由檢的帳篷。
朱由檢有點放鬆,坐下去的時候卻感覺到自己的腦袋有點痛,心跳的很快,臉上感覺髒髒的。
他順手扶住王承恩。
“大伴,叫吳有性過來,你扶著朕躺下。”
帳篷中一下子就慌了,王承恩出來之後,護衛就著急忙慌的爬上馬背,想著京師疾駛。
午夜時分,搭建在皇帝帳篷外的大帳雖然也有幾個燃燒的炭盆,但是氣氛卻是像外麵一樣的寒冷。
說是內閣不用來,韓鑛帶著沒有帶別人,隻是帶著錢謙益和來宗道。都察院曹於汴已經七十了,聽說了這件事也過來了。孫承宗自然不會缺席,他手邊就是閻鳴泰。盧象升也來了,他現在和一個老農差不多。蔣宏臣顫顫栗栗地站在他的手下,還有就是盧象升的同知玉桂和捧著無數報表的手下。畢自嚴來的最晚。
大家都在聽周延儒講述這幾天發生的事情,旁邊補充的是李小六和李若鏈。
“喏,袁崇煥報捷的軍報。殺了蒙古五千人,滿洲三千人,代善生死不知。”孫承宗苦笑著把軍報遞給韓鑛。
“來的稍晚了一些啊。”韓鑛接過來,帶上老花鏡大致瀏覽了一下。
“可信度有多少?”
“涉及了代善,估計後金那一邊的線人很快就有迴報,我覺得問題不大,袁崇煥這一次還是立了大功了。”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韓鑛把軍報放在袖子裏麵。
“時機不太好。剛才你還沒有來的時候,吳有性已經進去了。”
“陛下病的這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