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華飛站在將軍府大門口,看著觀看斬首的人群陷入了沉思。
真相薄的像一張透明的紙。
一切的起因並不複雜,唯一複雜的是人心。
一百多顆人頭被掛上東陽關各處的城門,馮克明代表重熙皇帝發布了安撫文告,整個東陽關邊軍的風氣為之一肅。
第二天那些參與走私的商號在東陽關內被斬首。
連續兩天的殺戮,百姓無不拍手稱快,震懾了所有不安的人心。
肖華飛在將軍府對馮克問道:大人我們何時把這些證據押迴京城?
馮克明道:為什麽要帶迴京城,你直接把這些東西抬到大門口燒掉吧。
肖華飛皺眉問道:這事就算完了?京城裏還有人與這東陽關勾連,我知道有些人不能碰,可是兵部裏的人總要抓一批吧。
馮克明道:裕泰號與保豐號這兩家你處置的不錯,可老夫這次能帶人來,是和兵部那些人有過保證的。
妥協?,肖華飛歎道。
是必要的妥協,北周現在蠢蠢欲動,京裏不能有大亂,特別是兵部不能有大變動。
陛下的意思是先穩住東麵,集中精力應付北周的壓力?
馮克明點頭道:你能看到這點很好,我們等吳榮明天迴來便迴京城,你恐怕需要去關一趟了。
肖華飛唿出一口氣,委屈說道:屬下身體真的不太好,不想陪乃朵不花他們父女去北周。
馮克明雪白的眉毛一挑,你難道想讓老夫去嗎?北周使臣來訪,我們自然要派禮部的人去迴訪,你不過是個衛隊首領,北周人不會對你如何,還是比較安全的。
事情真的像馮克明說的那樣簡單?
肖華飛才不信這個老狐狸,乃朵不花對大晉的出使其實算是失敗的,兩國基本沒有達成任何有成效的協議。
如今大晉派禮部的人去見北周皇帝,用腳指頭想,北周人都不會給晉國使團什麽好待遇。
不過危險應該不會太大,這個肖華飛是相信的,但馮克明絕不會給肖華飛這麽輕鬆的工作。
肖華飛苦著臉問道:大人還是有話直說,否則屬下心裏有些發虛啊。如果大人不能給屬下交個實底,我就算是辭官不幹也不去。
馮克明真誠說道:你還不相信老夫嗎,除了護送使團之外,老夫真的沒有額外的任務給你啊。這次的行程純禮節性的。你就當出去玩一圈就好,懂不懂?
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一把熊熊大火將所有的證據,在將軍府大門前付之一炬。
火勢熄滅沒多久,吳榮便帶著人從關外歸來。
趙侍郎沒有與馮克明告別,直接帶著八百衛隊向北前行,繼續他的勞軍之旅。
肖華飛站在馮克明身後,看著馮克明將半截虎符交還到吳榮手中,隻能在心裏一歎。
在東陽關這次的事件中,重熙皇帝是贏家,吳榮是贏家。
八天後,肖華飛跟著馮克明迴到大晉京城。
他們還沒有進城門,肖華飛就被城門口等著的小太監攔住,重熙皇帝要單獨召見肖華飛覲見。
肖華飛向馮克明投去了詢問的目光。
馮克明根本不理他,直接繞過小太監向著影龍衛官衙行去。.z.br>
肖華飛懵懂的跟著小太監來到皇宮之中,等在一間悶熱暖閣裏。
不知等了多久,溫暖的暖閣讓他有些昏昏欲睡。
正當肖華飛開始打起瞌睡時,孫福那尖銳蒼老的聲音在他身前響起。
緊接著有
虛浮的腳步聲響起。
肖華飛打個激靈,連忙向著空空的禦座行禮,靜靜等候皇帝駕臨。
重熙皇帝此時精神不是很好,頭頂的頭發越顯稀疏。
肖華飛向皇帝行禮問安,許久後才聽到皇帝讓他平身的聲音。
重熙皇帝讓其他人出去,隻留孫福在身邊伺候。
肖華飛沒敢直視皇帝的麵容,隻是靜靜等著皇帝的問話。
東陽關的事,你辦的還不錯。,蒼老而空洞的聲音自肖華飛上方傳來。
肖華飛聽不出重熙皇帝聲音裏的喜怒,隻能連稱不敢。
片刻後,重熙皇帝歎道:朕的兒子讓你覺得為難了?
肖華飛額頭見汗,這是道送命題啊。
要說不為難,那明顯是假話,這個騙不過越發老辣的皇帝。
說為難,就是心懷怨懟,事君不忠。
但皇帝的問話不能不答,肖華飛可沒卓尚書那麽強的骨頭,他老人家的墳頭草都發芽了。
肖華飛笑著道:臣心中隻有陛下,一切的行事,均是為了不讓陛下為難。隻要陛下不為難,那天下再無難事。
孫福站在皇帝身後,聽到肖華飛的迴答嘴角上挑,這是個上道的孩子啊。
一時間孫福又升起了認肖華飛當幹孫子的心思。
自從上迴肖華飛拒絕他的招攬,其實孫福心裏並不高興,他覺得肖華飛是在嫌棄他是個太監。
要不是肖華飛不停的給他送銀子,孫福早就出手整治這個小猴崽子了。
重熙皇帝的臉上看不出喜怒,他思考著肖華飛的話,半晌後才沉聲說道:朕讓馮都尉帶給王副將的話是真心的,你覺得朕該如何處置王副將與王家呢?
在東陽關時,馮克明並沒有拿出處置王副將及王家人的方案,想來因為事出突然,重熙皇帝還沒想好到底該怎麽辦。
王家在東陽關裏勢力極大,顯然重熙皇帝還在猶豫。
不過像這種國家大事,肖華飛還沒飄到自己能出主意的地步。
肖華飛謹慎說道:東陽關乃邊關重地,王家人深入東陽關內各處要職,臣見識淺薄不敢亂出主意,擾亂聖心。
孫福向皇帝行了一禮,才出聲道:陛下讓你說,你就隨便說,國家大事不會因為你說幾句話而改變,凡事陛下早有定論,這是陛下在提升你的見識,不要不知好歹。
肖華飛思考片刻,斟酌道:屬下認為王副將於鎮守邊關多年,於國有功,且忠於陛下。理應調往他處升職任用,並為其直係家眷在京城中造宅安居,以顯示陛下一片愛護之心。
肖華飛拿出的辦法就是將王副將調離根深蒂固的東陽關,隨便給升個品階調到異地任用,然後再把他的直係血親弄到京城裏監護起來。
這樣留在東陽關的王家人沒有領頭羊,而且吳榮想必不會再給這些人好臉色,王家人其餘人隻能在東陽關老實做人。
王副將升了官自然無法說皇帝薄涼,他家眷又在皇帝眼皮底下,想來不會再有大的風浪。
這不是肖華飛心狠,王副將在東陽關的威勢他是親眼見識過的,這樣的人留在東陽關始終是一個隱患。
重熙皇帝未置可否,隻是勉勵了肖華飛幾句,便讓肖華飛退下。
孫福引著肖華飛向殿外走去,行到人少處,孫福停下腳步,笑著對肖華飛說道:你小子越發的精明了啊。
肖華飛連忙笑道:這都是你老人家教導的好,下官從東陽關為陛下與您帶迴些土特產,一會便讓人送到您老的外宅中。
孫福抄手笑道:是那些東陽關被砍頭的人,送給你的銀子吧?
肖華飛笑著點頭。
孫福歎道:你小子又年輕又會做事,可惜老夫沒有孫女,不然非招你當孫女婿不可。
肖華飛笑道:是小子沒這福份,沒法高攀您老人家的高枝。
孫福心中搖頭,看來這個小家夥還是不肯認他當幹祖啊。
不過肖華飛這樣有原則反而不讓孫福討厭,孫褔身邊不缺諂媚的人,不知不覺中孫福對肖華飛更加高看一眼。
孫福想了想,對肖華飛說道:那些銀子你直接送到宮門吧,老夫一太監,沒兒沒女的收那些銀子沒用了,陛下這邊開銷太大,還是把那些銀子給陛下用吧。
肖華飛躬身道:您老人家一片忠君報國之心,值得晚輩天天學習,時刻牢記....
孫福一擺手,行了老夫還要迴去伺候陛下,你這些迷魂湯留給馮克明喝吧。
肖華飛對孫福在再次行禮,跟著邊上的小太監離開皇宮。
孫福迴到皇宮時,重熙皇帝正在看著案頭上的一份名單。
重熙皇帝自言自語道:把他安排到哪呢...
孫福沒有接話,不過他知道重熙皇帝指的他是誰,像這種重大人事的安排上,孫福從來不多嘴多舌。
因為如果這人在官位上幹的好,孫福也沒功勞,但如果幹的不好,那孫福就得陪他吃癟。
重熙皇帝的脾氣早就讓孫福摸透了,就是少在皇帝麵前耍小聰明,在這點上肖華飛做的就不錯,這也是孫福欣賞肖華飛的重要原因。
重熙皇帝起身,來到大晉地圖前,他的目光一直向北望去。
地圖上的北周,就如一條惡龍,正盤踞在大晉的頭頂,讓重熙皇帝覺得胸口有些透不過氣。
孫福端著茶就安靜的站在皇帝邊上,他已經猜到重熙皇帝想把王副將安排到何處了。
最終重熙皇帝把目光放在一處城關上,那裏是大晉與北周最重要的關隘。
不過重熙皇帝沒有馬上下達調任聖旨,反而向孫福問道:兩座王府可有什麽動靜。
孫福不帶任何情緒的迴道:二位王爺每日都在讀書,沒有與任何朝臣有私下交往。
重熙皇帝深看了孫福一眼,是嗎?
孫福毫不猶豫迴道:老奴句句屬實。
重熙皇帝歎了口氣,對孫福吩咐道:傳兩位皇孫來吧,朕要他倆看朕如何批閱奏折。
真相薄的像一張透明的紙。
一切的起因並不複雜,唯一複雜的是人心。
一百多顆人頭被掛上東陽關各處的城門,馮克明代表重熙皇帝發布了安撫文告,整個東陽關邊軍的風氣為之一肅。
第二天那些參與走私的商號在東陽關內被斬首。
連續兩天的殺戮,百姓無不拍手稱快,震懾了所有不安的人心。
肖華飛在將軍府對馮克問道:大人我們何時把這些證據押迴京城?
馮克明道:為什麽要帶迴京城,你直接把這些東西抬到大門口燒掉吧。
肖華飛皺眉問道:這事就算完了?京城裏還有人與這東陽關勾連,我知道有些人不能碰,可是兵部裏的人總要抓一批吧。
馮克明道:裕泰號與保豐號這兩家你處置的不錯,可老夫這次能帶人來,是和兵部那些人有過保證的。
妥協?,肖華飛歎道。
是必要的妥協,北周現在蠢蠢欲動,京裏不能有大亂,特別是兵部不能有大變動。
陛下的意思是先穩住東麵,集中精力應付北周的壓力?
馮克明點頭道:你能看到這點很好,我們等吳榮明天迴來便迴京城,你恐怕需要去關一趟了。
肖華飛唿出一口氣,委屈說道:屬下身體真的不太好,不想陪乃朵不花他們父女去北周。
馮克明雪白的眉毛一挑,你難道想讓老夫去嗎?北周使臣來訪,我們自然要派禮部的人去迴訪,你不過是個衛隊首領,北周人不會對你如何,還是比較安全的。
事情真的像馮克明說的那樣簡單?
肖華飛才不信這個老狐狸,乃朵不花對大晉的出使其實算是失敗的,兩國基本沒有達成任何有成效的協議。
如今大晉派禮部的人去見北周皇帝,用腳指頭想,北周人都不會給晉國使團什麽好待遇。
不過危險應該不會太大,這個肖華飛是相信的,但馮克明絕不會給肖華飛這麽輕鬆的工作。
肖華飛苦著臉問道:大人還是有話直說,否則屬下心裏有些發虛啊。如果大人不能給屬下交個實底,我就算是辭官不幹也不去。
馮克明真誠說道:你還不相信老夫嗎,除了護送使團之外,老夫真的沒有額外的任務給你啊。這次的行程純禮節性的。你就當出去玩一圈就好,懂不懂?
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一把熊熊大火將所有的證據,在將軍府大門前付之一炬。
火勢熄滅沒多久,吳榮便帶著人從關外歸來。
趙侍郎沒有與馮克明告別,直接帶著八百衛隊向北前行,繼續他的勞軍之旅。
肖華飛站在馮克明身後,看著馮克明將半截虎符交還到吳榮手中,隻能在心裏一歎。
在東陽關這次的事件中,重熙皇帝是贏家,吳榮是贏家。
八天後,肖華飛跟著馮克明迴到大晉京城。
他們還沒有進城門,肖華飛就被城門口等著的小太監攔住,重熙皇帝要單獨召見肖華飛覲見。
肖華飛向馮克明投去了詢問的目光。
馮克明根本不理他,直接繞過小太監向著影龍衛官衙行去。.z.br>
肖華飛懵懂的跟著小太監來到皇宮之中,等在一間悶熱暖閣裏。
不知等了多久,溫暖的暖閣讓他有些昏昏欲睡。
正當肖華飛開始打起瞌睡時,孫福那尖銳蒼老的聲音在他身前響起。
緊接著有
虛浮的腳步聲響起。
肖華飛打個激靈,連忙向著空空的禦座行禮,靜靜等候皇帝駕臨。
重熙皇帝此時精神不是很好,頭頂的頭發越顯稀疏。
肖華飛向皇帝行禮問安,許久後才聽到皇帝讓他平身的聲音。
重熙皇帝讓其他人出去,隻留孫福在身邊伺候。
肖華飛沒敢直視皇帝的麵容,隻是靜靜等著皇帝的問話。
東陽關的事,你辦的還不錯。,蒼老而空洞的聲音自肖華飛上方傳來。
肖華飛聽不出重熙皇帝聲音裏的喜怒,隻能連稱不敢。
片刻後,重熙皇帝歎道:朕的兒子讓你覺得為難了?
肖華飛額頭見汗,這是道送命題啊。
要說不為難,那明顯是假話,這個騙不過越發老辣的皇帝。
說為難,就是心懷怨懟,事君不忠。
但皇帝的問話不能不答,肖華飛可沒卓尚書那麽強的骨頭,他老人家的墳頭草都發芽了。
肖華飛笑著道:臣心中隻有陛下,一切的行事,均是為了不讓陛下為難。隻要陛下不為難,那天下再無難事。
孫福站在皇帝身後,聽到肖華飛的迴答嘴角上挑,這是個上道的孩子啊。
一時間孫福又升起了認肖華飛當幹孫子的心思。
自從上迴肖華飛拒絕他的招攬,其實孫福心裏並不高興,他覺得肖華飛是在嫌棄他是個太監。
要不是肖華飛不停的給他送銀子,孫福早就出手整治這個小猴崽子了。
重熙皇帝的臉上看不出喜怒,他思考著肖華飛的話,半晌後才沉聲說道:朕讓馮都尉帶給王副將的話是真心的,你覺得朕該如何處置王副將與王家呢?
在東陽關時,馮克明並沒有拿出處置王副將及王家人的方案,想來因為事出突然,重熙皇帝還沒想好到底該怎麽辦。
王家在東陽關裏勢力極大,顯然重熙皇帝還在猶豫。
不過像這種國家大事,肖華飛還沒飄到自己能出主意的地步。
肖華飛謹慎說道:東陽關乃邊關重地,王家人深入東陽關內各處要職,臣見識淺薄不敢亂出主意,擾亂聖心。
孫福向皇帝行了一禮,才出聲道:陛下讓你說,你就隨便說,國家大事不會因為你說幾句話而改變,凡事陛下早有定論,這是陛下在提升你的見識,不要不知好歹。
肖華飛思考片刻,斟酌道:屬下認為王副將於鎮守邊關多年,於國有功,且忠於陛下。理應調往他處升職任用,並為其直係家眷在京城中造宅安居,以顯示陛下一片愛護之心。
肖華飛拿出的辦法就是將王副將調離根深蒂固的東陽關,隨便給升個品階調到異地任用,然後再把他的直係血親弄到京城裏監護起來。
這樣留在東陽關的王家人沒有領頭羊,而且吳榮想必不會再給這些人好臉色,王家人其餘人隻能在東陽關老實做人。
王副將升了官自然無法說皇帝薄涼,他家眷又在皇帝眼皮底下,想來不會再有大的風浪。
這不是肖華飛心狠,王副將在東陽關的威勢他是親眼見識過的,這樣的人留在東陽關始終是一個隱患。
重熙皇帝未置可否,隻是勉勵了肖華飛幾句,便讓肖華飛退下。
孫福引著肖華飛向殿外走去,行到人少處,孫福停下腳步,笑著對肖華飛說道:你小子越發的精明了啊。
肖華飛連忙笑道:這都是你老人家教導的好,下官從東陽關為陛下與您帶迴些土特產,一會便讓人送到您老的外宅中。
孫福抄手笑道:是那些東陽關被砍頭的人,送給你的銀子吧?
肖華飛笑著點頭。
孫福歎道:你小子又年輕又會做事,可惜老夫沒有孫女,不然非招你當孫女婿不可。
肖華飛笑道:是小子沒這福份,沒法高攀您老人家的高枝。
孫福心中搖頭,看來這個小家夥還是不肯認他當幹祖啊。
不過肖華飛這樣有原則反而不讓孫福討厭,孫褔身邊不缺諂媚的人,不知不覺中孫福對肖華飛更加高看一眼。
孫福想了想,對肖華飛說道:那些銀子你直接送到宮門吧,老夫一太監,沒兒沒女的收那些銀子沒用了,陛下這邊開銷太大,還是把那些銀子給陛下用吧。
肖華飛躬身道:您老人家一片忠君報國之心,值得晚輩天天學習,時刻牢記....
孫福一擺手,行了老夫還要迴去伺候陛下,你這些迷魂湯留給馮克明喝吧。
肖華飛對孫福在再次行禮,跟著邊上的小太監離開皇宮。
孫福迴到皇宮時,重熙皇帝正在看著案頭上的一份名單。
重熙皇帝自言自語道:把他安排到哪呢...
孫福沒有接話,不過他知道重熙皇帝指的他是誰,像這種重大人事的安排上,孫福從來不多嘴多舌。
因為如果這人在官位上幹的好,孫福也沒功勞,但如果幹的不好,那孫福就得陪他吃癟。
重熙皇帝的脾氣早就讓孫福摸透了,就是少在皇帝麵前耍小聰明,在這點上肖華飛做的就不錯,這也是孫福欣賞肖華飛的重要原因。
重熙皇帝起身,來到大晉地圖前,他的目光一直向北望去。
地圖上的北周,就如一條惡龍,正盤踞在大晉的頭頂,讓重熙皇帝覺得胸口有些透不過氣。
孫福端著茶就安靜的站在皇帝邊上,他已經猜到重熙皇帝想把王副將安排到何處了。
最終重熙皇帝把目光放在一處城關上,那裏是大晉與北周最重要的關隘。
不過重熙皇帝沒有馬上下達調任聖旨,反而向孫福問道:兩座王府可有什麽動靜。
孫福不帶任何情緒的迴道:二位王爺每日都在讀書,沒有與任何朝臣有私下交往。
重熙皇帝深看了孫福一眼,是嗎?
孫福毫不猶豫迴道:老奴句句屬實。
重熙皇帝歎了口氣,對孫福吩咐道:傳兩位皇孫來吧,朕要他倆看朕如何批閱奏折。